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4A級風景區介紹

騰沖杜鵑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覽園
  騰沖杜鵑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覽園景區位于騰沖經濟開發區,距和順4A級景區僅6公里,距火山5A景區31公里。是連接德宏地區、猴橋國家級口岸的必經之路。中馬路的通車,將和順古鎮——杜鵑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覽園——火山景區,串成一條新的旅游路線。輻射滇灘、自治口岸沿線各個鄉鎮。騰沖杜鵑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覽園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珍稀古木、古樹根賞鑒為主的博覽園。是集科普知識宣傳、森林文化展示、古木藝術鑒賞于一體的多功能展館。陳列的展品以不雕、不琢、不上色,保持原生態色澤紋理與奇特形態,彰顯其自然美、古老美、奇拙美和生命美。2014年3月開工建設,2016年10月全面建成逐步開放。園區占地面積約5萬多平方米。設有一個專館——把根留住,一個產品展示館——根藝天地,一個主題餐廳——杜鵑王府。……[詳細]
西疇國家石漠公園
  西疇縣山區面積高達99.9%,巖溶面積達75.4%,石漠化問題嚴重。近年來,西疇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石漠化山區建成國家石漠公園(三光)景區,生態環境得到較好恢復。白天的景區,滿目青翠,青山延綿;夜晚的景區,漫天星光,夜空璀璨。曾經的石漠荒山如今已被千畝獼猴桃替代,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基地。該公園以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國家級石漠化治理示范點為核心,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和“西疇精神”為主題,結合石漠生態休閑旅游開發為建設目標,目前,已完成投資3億多元。將有名的“樹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三光村”向著自然風光美、村貌新光靚、農戶榮光現的新“三光”邁進,實現青山再回來、水土留下來、姑娘跑進來的華麗蝶變。……[詳細]
班洪葫蘆王地景區
  班洪葫蘆王地景區位于班洪鄉境內,距滄源縣城31公里,坐落于南滾河國家自然保護區周邊,景區于2020年開業,占地面積共計63畝。包含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回信長廊、旅游廁所、感恩廣場、玻璃棧道、班洪抗英紀念碑、紀念館、班洪四大嫂飯店及其附屬設施等,景區內佤族傳統文化特色濃郁、紅色旅游文化主題鮮明,主打“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風情習俗和紅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區。……[詳細]
開遠鳳凰生態公園
  鳳凰生態公園位于開遠市南部新城與老城交接地帶,地理位置突出,是開遠市的中心腹地。鳳凰生態公園內森林、湖泊、濕地綜合項目建設與城市發展建設有機結合,是城市復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鳳凰山、鳳凰湖、鳳凰濕地三大生態景觀組成“一山一湖一濕地”,置身鳳凰生態公園中,讓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推進公園建設中,開遠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全方位、全覆蓋”要求,以產業、城市、人文三者融合發展和經營城市的理念,高起點謀劃鳳凰生態公園整體城鎮化項目,將鳳凰生態公園區域作為開遠第三產業發展的核心區,打造顯山露水、風景宜人的景區,通過鳳凰生態公園“產城一體”建設,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傳統工業城市轉型升級。開遠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建設海綿城市”作為發展規劃應用到公園的開發建設中。充分考慮凈化水質、調蓄洪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城市生態屏障作用,在實施游道鋪設、觀景平臺等項目建設時,注重以“環保、低碳、節能、減排”建設綠色生態景區。在加強景區環境質量監測的同時,注重開展生……[詳細]
105、多樂原景區 AAAA
多樂原景區
  多樂原風景區(海田花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市富源城西部約10公里的多樂村,總面積1.41平方公里。景區以喀斯特奇景探秘和高端旅游體驗為主,集奇景探秘、洞穴婚禮、住宿餐飲、極限娛樂、奇果品嘗、當地美食、四季花海、攝影采風、民俗風情、景觀農業、農耕文化、空中舞臺、空中餐廳、空中泳池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式景區。景區距昆明機場170余公里、興義機場100公里、曲靖市區40余公里,地處滬昆高速及在建的宣曲高速、宣勝高速所形成的“高速三角”中心區,有盤西鐵路、滬昆高鐵高速、國道320線相通,有著近2千萬人口的周邊潛在客源。景區由3宮(花宮、樂宮、-)6園(香園、麗園、秘園、馨園、幻園、夢園)組成。景區內有云貴高原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國內外罕見的特大喀斯特溶洞群,由3座天生橋、4層主洞、10余個支洞、40個洞穴大廳組成。集奇景觀光、住宿(木茅客棧)美食、奇果采摘、四季花海(999種毆季、千種名花)、攝影采風、洞穴婚禮、民俗風情、創意景觀農業、農耕文化以及二期的前所未有的空中極致體驗,720度無遮掩全視角的空中……[詳細]
西雙版納融創樂園景區
  融創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位于中國西南的雨林圣地——西雙版納景洪市西北部,借助西雙版納獨特的人文風情和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攜手國際一流團隊,以世界的高標準打造了西南地區迄今為止投資額最大、業態組合豐富的世界級傣文化旅游度假區。西雙版納融創樂園位于西雙版納景洪市西北部,距離景洪機場約4.6公里,樂園總占地面積為61.1公頃,設計年接待量約300萬人次,總投資超過20億元,由世界著名主題樂園設計公司擔綱設計,設計理念結合傣族文化、國際級游樂項目、世界級規格表演劇場及彩車--表演等元素,是一座的熱帶雨林公園。主題樂園由叢林冒險、漁人碼頭、茶馬古道和蝴蝶王國四大主題區構成,移栽至園內的大片熱帶雨林掩映著十四項大型娛樂設備,精美的東南亞風格建筑和充滿奇趣的樹屋、蘑菇房,形成一片夢幻般的雨林樂土。與融創主題樂園(陸樂園)一河之隔的融創水樂園以熱帶雨林植物和花朵為設計主題。各種戲水設施和滑道設計全部取自雨林植物的外觀特征,鮮明的傣族風情貫穿其中。傣秀劇場的建筑設計由國際藝術大師,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開閉……[詳細]
107、原鄉棲花嶺 AAAA
原鄉棲花嶺
  雅居樂騰沖原鄉棲花嶺項目占地約2500畝,位于云南省騰沖市曲石鎮,坐落在高黎貢山山腳,是一個集花海觀光、游樂體驗、運動康體、親子娛樂、田園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景區。景區包括有繽紛花海世界、悅動戲水樂園、運動拓展樂園、親子樂活世界和田園牧歌樂園五大主題分區,7大湖泊如珍珠般散落,以愛情為主題的10大特色景觀將會不期而遇,區間30個各具特色的景點錯落分布,同時規劃有5個以--雪月、四時流轉為主題的特色文創商店和8個別有趣味的觀光車站,讓客人沉浸于高黎貢山下的花意愛戀,縱情在山林河湖間的妙趣畫卷,成就一生樂活的人生理想。……[詳細]
滇紅第一村景區
  勐佑鎮安石村--鳳慶縣“滇紅第一村”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支點,以茶葉產業為基礎,將原有的歷史人文、產業基礎和田園生態三大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了集茶園觀光、休閑娛樂、茶葉生產加工于一體的精品茶旅田園綜合體,進一步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做大茶產業,做好茶“文章”。2022年9月,鳳慶縣滇紅第一村景區擬確定為2022年國家4A級旅游景區。……[詳細]
109、右甸河公園 AAAA
右甸河公園
  右甸河公園景區,立足于昌寧山水田園城市建設規劃和成果,圍繞“昌寧只建一個公園,這個公園就是昌寧”的思路,突出山、水、田、泉、茶特色,“環山脈水、田城相擁”的景區建設成效初顯。昌寧縣右甸河公園景區內主要包含傳統農業種植、城市景觀、傳統商鋪等資源,構成旅游區的城市景觀與傳統農業、人文景物、茶葉文化相映成趣、和諧統一,既為城市建設灌注了生命的靈氣,又為人文景物尋到了歷史歲月的痕跡,同時保留了傳統農業的原野特色,區內山、水、林、溪、田園的有機構合,賦予了旅游區豐富的景觀內涵。右甸河公園景區位于昌寧縣城中心,自然環境與城市景觀相融合,通過大力推進利用農田水系特色,打造特色鮮明、環境宜人的右甸河公園,形成了“城田相間、城林相映、城水相依”的右甸河公園城市景觀風貌。公園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題,以“千年茶鄉”為背景,通過自然、人文的有機結合,成為了昌寧縣城“吹吹風、看看水、想安靜、想放松”的好去處。……[詳細]
司崗里崖畫谷景區
  司崗里崖畫谷景區,AAAA級景區,距滄源縣城22公里,有佤族創世史詩《司崗里傳說》人類再生之地的司崗里溶洞,有記載35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佤族遠古先民生產生活的滄源崖畫,有“天外來客的腳印”美稱的天坑群,有巧奪天工的天然水墨丹青大峽谷——千米國畫長廊景觀,人文與自然景觀交輝相映。滄源崖畫谷旅游風景區位于臨滄市滄源縣佤族村寨勐來鄉,因具有3500多年歷史的古崖畫而聞名海內外。目前所發現的崖畫群共15處,古崖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佤族遠古先民狩獵、放牧、村落、戰爭、舞蹈、雜技及宗教祭祀等活動,其內容豐富,構圖簡練,粗礦豪放,人物和動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獨具風格,形象地展現了遠古先民的生活場景。對研究古代民族歷史、宗教、文化、藝術等具有重要的價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自然風光秀麗,森林蔥蘢,植被茂密,巖壁林立,溪流潺潺,民風民情古樸濃郁。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是極具觀賞性與娛樂性的旅游景區。滄源崖畫谷旅游風景區位于云南省臨滄地區滄源縣以北20多……[詳細]
111、建水學政考棚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水學政考棚
  建水學政考棚,也稱提督學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長官提督學院定期到此集中滇南臨安、元江、開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區)四府學子舉行院試的場所。其明代舊址在府城西北,清康熙年間移至城東南隅,光緒年間遷建于今址。考棚坐北朝南,面寬40余米,縱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房舍整齊對稱,共百余間。整個建筑以甬道為中軸線,形成六進院落。其中,一進院為鼓廳、號門,二進院為龍門,三進院設有東西文場,四進院為致公堂,五進院為戒慎堂,六進院為欽命提督學政公署。現存建筑保留完好,是研究中國西南古代科舉制度的絕好實物遺存,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水學政考棚的院試,為科舉前的預備考試。凡被院試錄取者,便可獲得優厚待遇,從此步入國家科舉選士的途程。此后再經鄉試考中舉人,經會試、殿試高中進士,就可被委派為官員,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按照原貌保護恢復的建水學政考棚,布置了古代科舉考試的相關內容,推出了“臨安趕考”、“簪花禮”等實景活動,能讓您回顧歷史,體味……[詳細]
112、湖泉生態園 AAAA
湖泉生態園
  湖泉生態園湖泉生態園占地面積達2000畝,是彌勒縣城市建設和旅游總規中“一廊、一區、三帶、三園”結構中的第一園,總體規劃共有7個水面、5個景區。7個水面水域面積達1300余畝,蓄水200余萬立方米,生態覆蓋面積達90%。其功能除增加空氣濕度、提高城市綠化率、提升城市空氣質量外,還形成了近似天然環境,供人們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這也是近年來彌勒基礎設施建設向生態環保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彌勒人自己打造出來的一件的佳作。整個園區湖光山色,綠草茵茵,樹木成林,景色宜人,園區內人來車往,特別是“銀沙灘”一帶游人如織,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園中有天然溫泉,池子不深不淺,人仰面躺下剛好,最適合“泡”,游人可享受真正意義上的閉目養神,悠然自得。在這里,或趟著溫泉,或悠然躺臥,或讀一本好書,或品一杯云南紅,冥想中,感受彌勒佛祖的頓悟……地址:彌勒縣城……[詳細]
撒馬壩萬畝梯田景區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瑪壩,不知梯田大。”這不是文學夸張,更不是信口,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一千多年的史實。漢文史對哈尼梯田的記載已遲至明代,據1934年編的《五土司冊籍》記載;洪武年中(1382—1398年)哈尼族頭人吳蚌頗率眾劈山開田,眾推為長,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為當地第一任土司官,允許世襲,明清連續開山造田。這就是國史記載的千百年來哈尼梯田文化極其輝煌而又珍貴的一筆。撒瑪壩梯田位于紅河縣中南部,寶華鄉東部,離鄉政府駐地2公里,距縣迤薩37公里,撒瑪壩梯田共有1.4萬余畝,有4300多層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漢文史記載開墾最早的哈尼梯田。四周有森林四千余畝,耕種和受益的有3個鄉,21個自然村,3萬余人,主要種植雜交稻,糧食單產量高,每畝產量達620公斤,是我縣糧食主產區之一。撒瑪壩梯田最高處,是落孔大尖山,海拔2436米,是眺望梯田的好勝地。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哈尼語稱“魯虧巴底”,海拔在1600米,在這里萬畝梯田風貌盡收眼底。1368年-1399年吳蚌頗(嘎他佐能土司……[詳細]
114、哈尼梯田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紅河哈尼梯田是紅河南岸哀牢山脈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氣候,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開墾的上百萬畝農業生態奇觀,它既是人文景觀,也是自然景觀,是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巧妙結合的典范。紅河哈尼梯田歷史悠久,僅文字史料記載就有1300多年的歷史,中國明代大農學家徐光啟將其列為中國農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紅河哈尼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金平等縣,具有令世人震撼的歷史、科學、美學和實用價值。以耕作梯田著稱于世的哈尼族,其農耕生產生活過程中用水的獨特方式,對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節日慶典、人生禮儀、服飾、歌舞、文學均以梯田為核心,處處體現著認識自然,利用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融為一體的特點。哈尼族與其他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共處,親如兄弟。這種人與人和睦相親的特點,也是紅河哈尼梯田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2013年5月,哈尼梯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紅河州紅河縣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詳細]
115、壩美村 AAAA
壩美村
  壩美村位于廣南縣北部的阿科鄉和八達鄉交界處,屬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綠的群山環抱,境內一年四季流淌著一條名為“馱娘江”的清澈小河。這個村寨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進出村都需乘船經過幽深、昏暗的水洞。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來到壩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會看到一個狀若巨筆的石山(壩美村的入口)。只見這座“石筆山”的腹部開了一個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懸著無數如筍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飛盤旋,溪水便從這里流出并形成飛瀑。聆聽著瀑布發出的轟鳴聲,坐上晃晃悠悠的豬槽船,不一會兒就可來到洞中。突然之間,洞外嘈雜的人聲、水流聲會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發出時有時無的呢喃聲。當黑暗把人和豬槽船完全吞沒時,你會產生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一個現代、嘈雜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個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著你。在昏暗的水洞中沐浴了二十多分鐘的涼風后,一束光出現了,接著便可看到洞口吱呀作響的水車、壯族少女婀娜的身姿,船到岸了。拾級而上,眼前頓時……[詳細]
116、景東文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東文廟
  景東縣文廟景東文廟位于景東老城中心地段,左鄰景東最高學府——景東一中,是滇西南最大的孔廟,又叫黌學,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總面積5292平方米,曾多次遭戰亂焚毀,又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1984年由國家撥款重修,整座建筑為多級臺階庭院式建筑群。文廟背靠巍巍無量山,面臨滔滔川河水,五條蛟龍朝圣人,一只采鳳拜先師。自然景觀十分優美。在古梅、蒼松、翠柏的襯托下,更富有詩情畫意。文廟內有半池、欞星門、大成殿、廂房等建筑。其中半池是用條石砌成的一個月牙池,美觀大方。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據說,在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魯國的學校叫泮宮,泮宮前一個月牙形水池,稱為泮池,孔子是魯國人,在魯國講過學,所以,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后來人凡修文廟時都要修個泮池。當時學生進學校讀書亦稱入池。泮池周圍有45根石柱和41塊板石組成護欄,池上的石拱橋兩邊有6根石柱和5塊石欄板,凡入此廟得從橋上走過,意味著過了石橋就要拋去一切私心雜念,虔誠膜拜,方能登峰造極、金榜題名。欞星門亦稱田星。凡祭天,先祭欞……[詳細]
117、團山民居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團山民居
  團山民居團山民居位于建水縣西莊鎮團山村,距縣城13公里,是建水的歷史文化資源景點之一。團山張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1390~1406)由江西僥州府鄱陽縣貿易入滇,定居團山,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家族。清光緒年間,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門,到個舊開發礦業,掙得錢財,便回鄉建蓋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輝耀門庭。現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有15處。古建筑7處,包括寨門3座、寺廟3座、宗祠1座。總占地面積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158平方米。整個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樣,占地不等,規模不同,大小不一,但都以其形制規整,布局靈活,空間豐富,外雅內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現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這些民居,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品遍布于房屋的梁檁枋拱、門窗隔板、雀替欄楣、檻墻花磚、石缸柱礎、束腰(須彌座)石雕等構件上,其形式多樣,圖案繁多,雕刻精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書畫彩繪同樣是團山民居建筑裝飾的一大特點。據統計,團山村民居建筑中,有書法作品2977幅,繪畫作品2617幅,書畫作品合計達5594幅,其書體全……[詳細]
118、松山大戰遺址 AAAA
松山大戰遺址
  松山戰役遺址松山戰役遺址位于龍陵縣臘勐鄉大松山,屬橫斷山系高黎貢山山脈,由大小二十余個峰巒構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頂上,北、東、南三面可俯瞰氣勢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峽谷——怒江峽谷。怒江東岸的高山峭壁與西岸的松山對峙,形成驚濤拍岸、飛峰插云的怒江天塹。著名的滇緬公路經惠通橋越過怒江后,在該山的懸崖峭壁間盤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事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二戰時期,中國南方最大的戰役——松山戰役就在這里進行。現在的松山戰役遺址,主要集中在臘勐鄉大埡口村東、西兩側的松山山頂一帶,范圍約四平方公里。在大小松山、黃土坡等大小七個高地上,地堡、戰壕、彈坑等隨地可見。其中較重要的足跡有:松山主陣地我軍坑道作業遺跡及大0坑;滾龍坡、鷹蹲山等戰場遺址;日軍發電站、抽水站和慰安所遺址等。龍陵縣委、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對松山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極為重視,撥專款15萬元修復抗日將士公墓,修建了3座標志說明碑、18座遺址說明碑和一條上山公路。1986年5月松山被列為……[詳細]
可邑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可邑小鎮)
  可邑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可邑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城北方,距彌勒縣城21千米,距石林風景區40千米,轄區面積32平方千米,海拔1930千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內奇峰異石林立,樹木繁密,山巒疊嶂,森林覆蓋率達80%。可邑村不僅是阿細跳月發源地,還是阿細創業史詩《阿細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細跳月、阿細祭火、阿細斗牛、阿細摔跤是可邑村旅游特色活動項目,古老純樸的阿細婚俗、民風民俗和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能使游客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可邑民俗文化生態村,意為吉祥之地。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的紅河州彌勒縣城北端,地處東經10305,,北緯2402,。可邑村距省府132公里,距昆河公路5千米,轄區面積32平方千米,海拔1780米,屬于封閉型巖溶發育的高山地區,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異石與多種植被相處共生,山林面積1920畝,森林覆蓋率達80%。可邑村1564畝耕地被嶙峋亂石分割得零零碎碎,人畜飲水靠家庭水窖,主要經濟收入靠種煙和核桃為主,這里聚居著彝族阿細支系……[詳細]
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區
  翁丁原始村落翁丁的“翁”為水,“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縣城30公里,屬勐角鄉管轄范圍,共有98戶人家,400多人。因為該村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許多佤家的傳統習俗和信仰而稱之為原始村落。寨樁是佤家的一種圖騰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場,代表著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桿是用龍竹制的幡桿,頂部有幾圈竹篾做的飾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條頭子,這既是飾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漢人用艾蒿避邪,桃樹驅鬼,門神護家一樣。篾圈下面,有一尺長的木船,代表著一帆風順,木船下面,有一條木魚,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魚,這預示著全村風調雨順、萬事大吉。幡桿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樁,雕刻極粗獷,全是用斧頭砍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過,潔白如銀,木塔上還刻了一些特殊的圖案,有圓點、方塊、三角塊、條塊,分別代表世上人間賴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桿旁,還有一個木樁,頂上釘了個木盆,這是賧佛用的木盆。桿腳下有個鵝卵石代表著寨心。每逢節日吉慶還要在竹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特色特刺激大片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