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是嶺南最早設置的古縣龍川縣城,又是廣東省首批公布的十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稱龍川城,后稱循州城。民國30年(1941年)為紀念龍川首任縣令趙佗,教育會通過改名為佗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南平百越,置龍川縣,趙佗為令,設縣治于今佗城。自秦代至民國,佗城都為龍川縣治所,同時又是五代南漢至明初循州(路)治所。佗城歷經2000余年滄桑,曾為粵東北部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古城初為土筑,方形,城東至老城街,城南至縣前街,城西至城東,城北至北角塘,城垣周長約800米。據原《龍川縣專》載:“宋熙寧年間(1068——1077)龍川遷至老龍(按老隆)”。民國28年(1939年)拆毀老城墻時,發現刻有“循州磚石使白”、“循州造”、“甲寅”等字樣的城磚。“甲寅”為宋神宗趙項熙寧七年(1074年),據此可證,熙寧年間曾改建縣城。改建后,老城街東擴至小東門、大東門,縣前街向南擴至南門街的南門,北角塘向北擴至北門,城垣周長增至約2400米。城池-增辟護城河。明嘉靖年間,佗城又擴筑上五里城、下五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