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清流縣旅游

清流縣紅色旅游景點

紅軍瞭望臺遺址
  紅軍瞭望臺遺址位于清流縣嵩溪鎮嵩溪村老街中心,跨街而立,距嵩溪蘇維埃政府舊址100米。紅軍瞭望臺是獨立第7師等部駐守嵩溪時所使用的崗亭。嵩溪是清流東北重鎮,它西屏清流城關,北接寧化泉上,東經林畬可入歸化,南連永安至清流水路要沖嵩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先后建立過鄉、區蘇維埃政權,紅軍獨立第7師、寧清歸東南游擊支隊等部曾長期在此駐守,寧清歸獨立第7團亦在此成立。原瞭望臺其上部為木質崗樓,主要供紅軍站崗放哨、觀測敵情之用,下部為磚砌門洞,戰爭時設有柵欄。紅軍瞭望臺后被戰火所毀,現為新中國成立后按歷史原貌重建,下部為磚砌門洞,上部為磚混結構的四角亭。……[詳細]
深渡桂樹生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深渡桂樹生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里田深渡村河背組桂樹生家。標語共6條。其中一樓正廳右側3幅,二樓右側走廊外墻3幅。正廳3條從左至右為:“反對國民黨對蘇區大燒殺搶!”“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要想救中國必須打倒--的國民黨。”“武裝擁護蘇聯,擴大福建新的主力軍!”以上3處落款皆為“紅軍進甲機5(宣)”。二樓其中2處被石灰覆蓋,只能辨別“農民、軍”等個別文字,清晰可見的一處為“打倒賣--蔣介石。”深渡村紅軍標語舊址桂樹生民宅建筑建于清朝末期,為單進式土木結構的2層瓦房,中為正廳,左右廂房各5間,占地面積186平方米,建筑面積284平方米。……[詳細]
李坊紅軍橋遺址
  李坊紅軍橋遺址位于清流縣里田鄉李坊村口。1930年9月,清流李坊農民在紅軍的幫助下聯合其他五村群眾舉行武裝暴-動-,隨后建立起清流第一個地方蘇維埃政權──李坊鄉蘇維埃政府。嗣后,紅14軍、紅軍獨立第7師等部多次在李坊一帶活動。當紅軍知道李坊農民常為村邊李坊河泛濫所困時,全體將士便齊心協力在村口修建了一座石墩木橋。村民將此橋命名為“紅軍橋”,以紀念軍民魚水情深。李坊紅軍橋于20世紀70年代末重修。2004年春,又在原址上重建,現為寬4.5米、長162米可通重型車輛的鋼混橋面拱橋。……[詳細]
  江坊紅十二軍駐址柳恕婁謙堂位于清流縣長校鎮江坊村,年代為1931年。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92),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不規整的梯形,由前后兩堂和左、右橫屋組成,建筑面積約1141平方米。1931年1月,紅十二軍部分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團發動群眾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相繼建立了荷坑、下謝、長校、黃石坑、江坊等鄉蘇政權和里田區蘇政權,部隊曾駐扎江坊柳恕婁謙堂。留存紅軍標語6版20條(幅)。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各外延伸20米。……[詳細]
  里田紅四軍駐地舊址豫章公廟位于清流縣里田鄉里田村,年代為1930年。俗稱“凹頭廟”,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1),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重修并增建右側書齋,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坐西朝東,建筑面積638平方米。1930年1月,朱德率紅四軍第1、3、4縱隊由連城北團進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鰲峰山后,經嶂下、留坑、江坊、長校等地抵達里田,部隊曾于豫章公廟內駐扎。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林畬紅軍史跡1930~1931年座落地點:清流縣林畬鄉塘堀村簡介:由毛澤東舊居(詒燕第)、工人夜校(即潤暉第)、紅軍井、紅軍醫院(由一座民居和一個天然溶洞組成)、紅軍橋、烈士墓等組成。1930年1月15日,毛澤東率紅四軍第二縱隊經連城入清流,宿營林畬鄉塘堀村,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次日,開赴明溪。行軍期間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一詞。1931年6月,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為了擴大中央根據地,部份紅軍由泰寧、將樂、明溪進入林畬,成立了林畬鄉蘇維埃政府。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林畬紅軍史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長校河排貧農團舊址(羅氏宗祠)位于長校鎮河排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荷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定峨公祠)位于長校鎮荷坑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縣林畬鄉曾坊村龍背山南麓。該墓始建于1965年9月,是為紀念該鄉曾富良、曾其應、謝玉姬一家三位革命烈士而建的衣冠冢。曾富良、曾其應、謝玉姬三位烈士均為林畬鄉曾坊村人,其中曾富良與曾其應是父子,曾其應與謝玉姬為夫妻關系。曾其應于1931年6月參加林畬地方赤衛隊,次年10月加入紅34師,1934年11月在江西瑞金與敵作戰時犧牲;其父曾富良、妻謝玉姬均于1933年3月加入林畬地方赤衛隊,并在1934年9月先后犧牲。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2月重修,高3.5米,墓上端中心處是兩束麥穗圍繞著五角紅星造型,墓的左右各有一柱,柱的頂端舉著萬年火炬,柱身各有一聯,左、右聯分別為“革命英雄傳千古”、“烈士英明昭百世”。墓碑正中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樣。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詳細]
  龍津鎮清流保衛戰舊址(城關南寨山)位于龍津鎮城關龍山坎首處、龍津鎮基頭村短陰嶺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坊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縣長校鎮江坊村村口省道S204線和進村公路交叉路口。江坊革命烈士墓是為紀念該鄉鄒銀榮烈士而建。鄒銀榮,女,清流縣堡里鄉(現長校鎮)人。1904年出生,1929年參加紅軍,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后留在地方堅持斗爭。1935年5月在執行任務中因叛徒出賣被捕,爾后被敵殺害于江坊村。1974年1月,當地人民政府為緬懷英烈、教育后人而修建了該烈士墓。江坊革命烈士墓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墓側刻有兩副楹聯,內側聯為“繼承遺志,革命到底”,外側聯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萬古長青”。墓碑正中題有“鄒銀榮烈士墓”字樣。……[詳細]
  田口游擊隊活動舊址位于田源鄉田口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家忠烈義勇祠位于李家鄉鮮水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謝紅十二軍駐地舊址(湖遠公祠)位于長校鎮下謝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長校紅軍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長校村,年代為1931年。簡介:1931年1月,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一○一團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團發動群眾開展分田分地運動,設李中慶祖祠為紅三十四師101團團部,李岳亮祖祠為紅三十四師101團醫院,并在李中慶祖祠及李岳亮祖祠內留下落款為紅十二軍三十四師的大量紅軍標語。其中“實行土地革命!”、“紅軍是農民自己的軍隊!”、“猛烈擴大紅軍武裝,保護秋收!”等紅軍標語充分體現了紅軍各個時期的工作方針及內容。2018年,長校紅軍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各單體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余坊紅軍戰斗舊址(余氏家廟)位于嵩溪鎮余坊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速度快 |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 | 欧美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