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信陽市旅游

信陽市紅色旅游景點

花山寨會議舊址
  花山寨會議舊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城西南20公里的南王崗鄉花山寨村。1934年11月11日,0鄂豫皖省委在此召開第十四次常委會議,決定紅二十五軍長征。1934年11月10日,鄂豫皖省委率紅二十五軍到達光山城西南的花山寨,和鄂東北道委書記鄭位三、0中央來人程子華勝利相會。11日,0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在花山寨西南的一個小村莊里召開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務會議,鄭位三、程子華等參加。會上,程子華傳達了-代表0中央和軍委對鄂豫皖根據地的指示。-對紅軍二十五軍出路問題指示說:“中央已經決定了紅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這樣部隊就能得到發展。同時能把敵軍主力引走,減輕根據地的壓力。根據地的敵軍減少了,留下的部分武裝就能長期堅持,也就能夠保存老根據地…….”。會議通過充分討論后,一致擁護0中央指示……[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黃谷畈村。1930年春,隨著紅三十一師、三十二師、三十三師的成長壯大和鄂豫邊、豫東南根據地、皖西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鄂豫皖邊區燃起的革命烽火已形成燎原之勢,初步實現了以大別山為中心的工農武裝割據。為統一這三塊根據地和三支紅軍的領導,使革命力量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進一步發展根據地,2月,中共中央決定劃鄂豫皖邊3。保缚h為特別區,成立鄂豫皖特委。3月18日,又向特委和三個師發出指示信,決定將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組建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直屬中央領導。4月,紅一軍在黃谷畈成立。軍長許繼慎,政治委員曹大駿,副軍長徐向前。下設政治部、參謀處、軍需處和軍醫院,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改編為紅一軍一、二、三師,全軍共2100余人,軍部設在黃谷畈。紅一軍的……[詳細]
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
  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縣城東郊,信葉公路北側。座北面南,肅穆莊嚴。烈士紀念碑屹立中央、前面接待室、辦公室左右并列;后面是烈士紀念館;東山坡是骨灰堂,西山坡是紅軍夢園。占地面積26600平方米(39.9畝)。園內松柏蒼翠,莊嚴肅穆。1991年列為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外地回商城老紅軍、各界人士和青年學生紛至沓來,緬懷先烈,寄托哀思。先烈的革命精神,光照日月,永世長存。每年接待參觀瞻仰的群眾萬余人,陵園已成為對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課堂。商城地處河南省東南邊陲,大別山北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七十年間,商城有八萬多英雄兒女為中國的革命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早在1922年……[詳細]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
  鄂豫皖革0據地舊址位于河南省新縣縣城(新集鎮)中原路62號。舊址原是一家大地主的住宅,中間有一條長廊貫穿整個宅院,將之一分為二;整個宅院前后共五進院,有7棟中式樓房,房屋60余間。1931年、1932年,0中央鄂豫皖分局、0鄂豫皖省委就駐扎在這里。1927年11月,黃麻起義之后,地處大別山區的鄂豫邊、豫東南、皖西革0據地先后建立了起來,經過不斷的發展、擴大,到1930年4月,三個根據地就連成了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0據地。1931年,紅軍攻克了新縣新集,從此之后,這里就成為了鄂豫皖革0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31年5月,0中央鄂豫分局和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新集成立,張國燾任分局兼軍委主席,陳昌浩、沈澤民、曾中生、舒傳賢、郭述申、周純全、高敬亭等任分局委員,曾中生等任軍委副主席。同年7月,在……[詳細]
赤城縣蘇維埃舊址
  赤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城關。有國道312、省道S216、信葉高速可達。舊址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眾多的革命舊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為典型江南明清園林庭院建筑,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97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批準為信陽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年,河南省6位文博專家聯名推薦,河南省文物局專題向國家文物局申報赤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張家花園)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家花園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至清代光緒十五年(1889)擴建為廊閣相連、亭榭通幽的園林庭院,占地約一萬平方米。1929年5月6日商城起義一舉成功,同年12月25日紅軍首克商城,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32年2月,紅四方面軍商(城)潢(川)戰役大捷,10……[詳細]
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
  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位于新縣城關第一中學校園內,原為“普濟寺”,有前后兩排房屋,每排三間,與東西各兩間耳房,構成一座四合院。后棟正殿內舉辦有“列寧號”飛機陳列展覽。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2月,國民黨一架“容克”式高級教練飛機,從武漢飛往開封執行通訊任務。返航途中,因汽油燃盡,迫降在大別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陳家河河灘上。紅軍赤衛隊同當地反動民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繳獲了飛機,轉運到新縣卡房林家灣。鄂豫皖軍委領導人徐向前接見了駕駛員龍文光,鼓勵他棄暗投明為紅軍服務,隨后組織兵工廠工人,克服物質和技術上的重重困難,將飛機裝配修復。1931年夏,飛抵鄂豫皖首府新集,并將飛機命名為“列寧號”。軍委隨即成立了鄂豫皖軍委航空局,局長龍文光,政委錢鈞。局址設在縣……[詳細]
大荒坡烈士陵園
  位于馬崗集鄉曾營村境內的大荒坡烈士陵園是我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5年被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省政府授予大荒坡烈士陵園“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稱號。位于固始縣西南26公里的馬崗鄉曹營子村。1927年12月,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中共豫東南特委在大荒坡南1里處的曹營子召開了固、商、潢三縣縣委負責人會議,決定舉行大荒坡農民武裝暴-動,奪取當地大豪紳張秋石的0,建立農民武裝。1928年3月18日,在中共河南省省委委員、豫東南特委書記汪厚之等親自領導下,由固、商、潢三縣黨員,潢川七中的部分革命師生和當地農民武裝百數人舉行了大荒坡農民暴-動,攻打反動豪紳張秋石老巢——張上寨。因情況不明和受“左傾”路線影響,暴-動失敗。汪厚之、范易、龔怡情、王老五等十八……[詳細]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位于河南省羅山縣鐵鋪鄉何家沖,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紅軍長征四大出發地之一。紅二十五軍,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革0據地,隸屬紅四方面軍,為鞏固和保衛鄂豫皖革0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1934年秋,紅二十五軍奉0中央和-副主席-的命令,由何家沖出發長征,成為第一支到達陜北的紅軍長征部隊,在紅軍長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何家沖位于大別山西端的雞公山西北坡,是豫鄂皖革0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F何家沖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內主要包括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長征出發集合地遺址和紅二十五軍醫院舊址三部分。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即何氏祠堂。何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現存房屋十余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前,警衛室、政治部、參謀部等軍部機關設在這里,程子華、徐海東、吳煥先等紅二十五軍-也在此居住。長……[詳細]
尤太忠舊居
  尤太忠舊居位于光山縣城東南磚橋鄉陳崗村尤崗。尤太忠1918年12月出生于磚橋鄉陳崗村尤崗一個農民家庭。13歲參加革命隊伍,走過了艱難、曲折、輝煌的戰斗歷程,經歷了極其嚴峻的戰爭考驗,曾擔任過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紀委第二書記等職。他于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參加過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連政治指導員、連長、副營長、營長,第三八六旅十七團副團長,團長,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旅副旅長、十六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二軍三四師師長。參加了淮河戰役,渡江戰役,挺進大西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師長。指揮所部參加了五次戰役,金城防御戰,上……[詳細]
北向店戰斗舊址
  北向店戰斗舊址,位于光山縣北向店鄉何小寨村。1947年12月14日凌晨,劉伯承率后方指揮所,中原局機關到北向店何小寨宿營。敵整編第十一師13000余人,搶先到達北向店,高廟山以南一帶,敵我雙方都于14日凌晨在北向店一帶宿營。敵我宿營地交錯,而敵人兵力明顯處于優勢,形勢萬分緊急。劉伯承司令員得知這一情況后,他處險不驚,從容鎮定,指揮部隊沉著應戰。一縱二旅搶占北向店一帶有利地形,掩護劉伯承司令員和中原局機關轉移。戰斗十分酷烈,從14日凌晨一直打到傍晚,二旅四團于張大灣,八團于五虎岔羊,五團于同興集競日拼殺,敵人在炮火掩護下,成團成團地攻來,都被二旅打退,陣地上樹斷枝飛,塘魚炸的漂滿。二旅以4000兵力,抗擊了優勢裝備的敵人三個旅13000余人數十次的進攻,殲敵3000人。北向店戰斗是一場出其不意……[詳細]
首府一條街舊址群
  首府一條街舊址群位于新縣縣城中心,全長400米,F在的新縣縣城——新集,1932年以前,是光山縣南部的一個重要集鎮。 1930年前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一些縣份相繼推翻了地主豪紳的反動統治,成為革命根據地。一些反動地主豪紳紛紛逃亡新集,和本地的反動勢力糾集在一起,把新集建成一個反動的封建堡壘。他們以新集為據點,經常竄到周圍根據地襲擾,它象一顆釘子,橫亙在鄂豫皖蘇區中央。為了打通鄂豫邊區和皖西北的通道,使蘇區連成一片,紅軍決定鏟除這一障礙。1929年8月和1930年6月兩次強攻未克。1931年2月上旬(陰歷十二月),紅四軍第十師三十團在團長王樹聲率領下,奉命第三次攻打新集,經過激戰,新集第一次回到人民的懷抱。 新集的解放,使鄂豫邊和皖西北蘇區連成一片,這樣,鄂豫皖邊區的許多首腦機關都遷到了新集,……[詳細]
鄂豫皖軍委及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
  鄂豫皖軍委及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位于新縣城首府路27號,座西朝東,原有磚木結構房屋7排共60余間,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風格。前后排房屋由長廊串通,每排之間有大小不同的天井小院,井然有序,古樸典雅。由于戰爭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損毀,現只剩前3排共40間房屋保存完好。舊址房屋共占地1600平方米,東臨首府路,大門開在北起第四間,大門上方懸掛著-同志題寫的“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匾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1年5月,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在新集成立。軍委主席由分局書記張國燾兼任,曾中生、鄺繼勛為副主席。軍委下設參謀部、政治部、秘書處、經理處、軍醫院、航空局、彭楊軍政干校等機構。同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于黃安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總部設于軍委機關內![詳細]
固始縣蘇維埃政府遺址
  固始縣蘇維埃政府遺址座落在固始縣南部30公里處的武廟集鎮鎖口村。1930年10月,固始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從松嶺崗(現陳淋子鎮大營村)遷到鎖口村王家樓。王家樓依山傍水,分為南、中、北三個院落,縣蘇維埃政府設在南院,革命法庭設在中院、政治保衛局設在北院。縣蘇維埃政府設在王家樓及附近村莊相繼建立了工會、婦女會、獨立團、軍區指揮部及造槍局、紅軍醫院、經濟合作社、列寧小學等機關。直到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長征,歷時兩年多。在兩年多時間里,固始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轄8區45個鄉,縱橫100多華里,人口20多萬,領導全縣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鞏固紅色政權,實行武裝割據,開展擴軍工作,取得諸多成績。在幾次反圍剿中,全縣有5.6萬多人參軍參戰,3.5萬多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蘇區數萬間房屋被毀。19……[詳細]
三五九旅司令部(王震舊居)
  王震舊居,位于光山縣城西30公里的馬畈鎮,是清代易姓住宅,整座建筑座北朝南,前后三進,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現存房屋57間,前后三進,呈封閉式結構。是豫南迄今保存規模較大的清代官宦府第。1945年10月,為了實現黨中央、中央軍委、毛主席的將戰爭由內線轉向外線,由解放區引向國統區的戰略部署,迎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豫野戰爭軍的到來。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二縱司令員王震將軍帶領二縱三五九旅揮師中原,在光山駐扎半年之久,共進行大小戰斗十余場,殲敵、俘敵一萬余人,繳獲物質裝備不計其數。著名的有斛山寨、雙楓橋、槐店戰斗等。王震司令員在舊居住居期間,多次到光山解放區巡視工作,參加三五九旅七一九團在文殊張崗展開的近千人的群眾大會,發表講話,宣傳黨的抗戰功績及和平、民主團結的主張,揭露蔣介石發動內戰的陰謀……[詳細]
紅十一軍三十一師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及三十一師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陳店鄉程七灣村。1928年7月下旬,第七軍和地方黨領導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將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吳光浩犧牲后由徐向前擔任),戴克敏任黨代表,曹學楷任參謀長。全師120余人,編為四個大隊。這是鄂豫皖蘇區第一支紅軍隊伍。軍部設在尹家咀,后遷至這座祠堂。軍長兼師長徐向前曾住在祠內辦公,領導邊區軍民粉碎了“鄂豫”、“徐夏”會剿,并在這里訓練部隊,親自教紅軍戰士使用機槍等武器。同年冬,在此傳達了鄂豫邊第一次黨代會會議精神。2004年被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及三十一師司令部舊址原為程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兩排各有3間正屋,東西兩側各有耳房1間,組……[詳細]
箭廠河列寧小學舊址
  箭廠河列寧小學舊址位于箭廠河街上,坐東向西,是一座飛檐翹角的古建筑,原為吳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間,前后兩排,共10間房屋,中間是一方形大院,共占地813平方米。兩棵枝繁葉茂的廣玉蘭,掩映著大院正中兩側,平添了幾分生機。吳氏宗祠原設一所私塾。1926年秋,箭廠河農民運動日益興起,吳煥先等黨的領導人,選派共產黨員吳立子和進步知識分子劉雅亭,創辦了一所“中山小學”。1927年春,為了適應農民運動的需要,學校又增設成人班,培養農運骨干。1930年隨著根據地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改稱“列寧小學”。分3個班,學生130多人,直屬縣蘇維埃領導。除開設國語、算術、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等課程外,還經常進行宣傳工作。1932年秋,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學校停辦。建國后,當地政府對學校進行……[詳細]
鄂豫皖軍委無線電臺舊址
  位于新縣城東南2公里處的林沖村鐘畈。1931年5月,蘇區首府在新集建立后,為了能同中央和中央蘇區等地保持聯系,鄂豫皖軍委決定在鐘畈建立無線電臺,電臺由宋侃夫、蔡威等人負責,共有工作人員十多人,當時,只有無線電發報機二臺,發電機一臺,軍委還專門派一個排負責保衛工作。后來,繳獲敵人的電臺多了,紅軍每個師都配有一部,軍委在此還辦了一個無線電訓練班,為各師培訓工作人員。這部電臺的建立溝通了鄂豫皖地區同中央的直接聯系,能夠隨時收到中央下達的指示、命令以及向中央匯報根據地各項工作情況,同時,這部電臺還可以與中央蘇區和湘鄂西蘇區相聯系,并可以直接指揮鄂豫皖紅軍在各地作戰。它為鄂豫皖革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933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后,舊址被敵人破壞,房屋被毀。鄂豫皖軍委無線電臺舊址原為鐘氏祠堂,……[詳細]
鄂豫皖蘇區財政經濟委員會舊址
  鄂豫皖蘇區財政經濟委員會舊址位于新縣城首府路。1931年7月,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設立財政經濟委員會,主席鄭行瑞(后為鄭位三)。委員會內設:會計科,管理金錢的收支,余款則存入銀行,審查各地帳目,規定預算決算要特別注意節;建設科,辦理蘇維埃經濟建設事項;設計科,規定各種財政經濟的計劃和條例等;稅務局,按章征收統一累進稅;工農銀行,按條例辦事。其中稅務局、銀行除受財經委員會指揮外,還要受人民委員會指揮和監督。1931年8月1日,財經委員會發出《通令第一號》,指出:“一切財政事項必須統一在財政經濟委員會,反對各自為政的現象,沒有法令上的規定,財委會的委托,個人或組織不得隨時開支或取款領款。財政上的權力集中到特蘇財委會,下級財委會完全服從上級財委會。”財經委員會為實現根據地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詳細]
紅軍被服廠舊址
  紅軍被服廠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楊沖村二洼。1928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會議上,根據中央指示,將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全師約120余人,分編四個大隊。這是鄂豫皖邊區誕生的第一支紅軍部隊。為了裝備部隊,在箭廠河二洼方氏祠堂建立了紅軍被服廠,廠長由三十一師第三大隊黨代表吳先籌兼任。有工人三十多人,絕大多數都是紅軍家屬,被服廠縫制軍衣、被子、綁腿、子彈袋、米袋等,全部都是手工制作。1931年夏季,紅軍戰士統一穿上了被服廠自制的灰色制服。紅軍被服廠舊址原為方氏祠堂,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棟,每棟3間,加上兩側橫屋共8間,中間一個天井院。房屋因年代久遠,部分已坍塌毀壞,1996年按原貌修復了6間。200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閔家山。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副軍長徐海東,全軍約5000人。他們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堅持根據地斗爭。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軍部設在這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房屋墻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時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的鄭位三親筆書寫的“為保障秋收秋耕,堅決擴大紅二十五軍,打破敵人的新進攻”和“十月革命開辟了中國工農群眾的一條出路”等標語。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列為省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原為閔氏宗祠,前后兩排,占地378平方米,共有房屋14間,磚木結構,是典型的南方建筑風格。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国产 |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