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旅游

贛州市紅色旅游景點

葉坪革命舊址群
  葉坪革命舊址群離市區6公里。從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這里一直是中央蘇區和蘇維埃共和國政治、軍事活動的中心,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這里曾經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歷史大事件: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宣布了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毛澤東在這個大會上被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葉坪景區面積共有200余畝,里邊有0蘇區中央局、中央政府舊址、紅軍烈士紀念塔和紀念亭、紅軍檢閱臺、公略亭、博生堡等16處舊址和紀念建筑物,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即“一蘇大會”會址)內,大家還可以參觀到“一蘇大會”召開后中央政府所設的軍事人民委員部、土地人民委員部、外交人民委員部、勞動人民委員部、財政人民委員部、……[詳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春耕生產運動贈旗大會舊址
  武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春耕生產運動贈旗大會會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陽鎮武陽村武陽圍。系鄒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716年,座西向東偏南10度,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硬山頂,二廳一井一庭院,占地面積756平方米。1933年5月19日至22日,臨時中央政府為總結春耕生產運動的經驗,表彰先進,掀起夏耕運動高潮,選擇春耕生產成績最好的瑞金武陽區召開贈旗大會。會議期間,毛澤東作了《春耕》、《查田》等報告,瑞金縣及武陽區的代表介紹了先進經驗。大會散發了中央政府《為夏耕運動給各級蘇維埃負責人的信》和《夏耕運動大綱》等文件。毛澤東親自將“春耕模范”獎旗授予武陽區和石水鄉,與會代表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教育。會后,在中央蘇區掀起了你追我趕的農業生產競賽高潮。這次會議對于促進蘇區農業的發展和推動蘇區經濟建設均起了……[詳細]
文武壩粵贛省革命舊址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會昌縣城東北郊外的文武壩村鄒屋,206國道從村旁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距瑞金約45千米。是一處帶有濃重贛南客家韻味的紅色旅游景區。1933年8月中華蘇維埃政府決定成立粵贛省。此后,粵贛省軍區、0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少共粵贛省委陸續在此辦公。1934年4月下旬,在第五次反“圍剿”極其困難的時刻,毛澤東同志從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瑞金來到粵贛省視察,歷時三個月之久,期間登上會昌城外的嵐山嶺,回到文武壩鄒屋住所之后寫下了著名的《清平樂·會昌》。文武壩革命舊址群前有綿水相擁,后有青山環抱,稻菽瓢香,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主體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于清代,為傳統的類似九井十八廳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筑具有很高的歷……[詳細]
瑞金中央工農紅軍學校舊址
  1998年,瑞金縣人民政府批準楊氏宗祠為“中國工農紅軍學?偛颗f址”,次年紀念館又批準近旁的三座古祠,分別為紅校政治部、校務部、教導處等舊址,掛牌立石加以保護。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革軍委創辦的培養紅軍通信干部的學校。70多年前,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在我軍通信兵的創始人王諍等同志直接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在瑞金創辦。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間,紅軍通信學校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辦學,在反“圍剿”的戰斗中發展壯大,共培訓無線電報務、機務、司號和旗語等各類通信人員2100余人,對建立紅軍各方面軍和各根據地的通信聯絡,確保黨中央、中革軍委反“圍剿”作戰指揮,保障紅軍長征轉危為安,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通訊學校舊址
  1998年,瑞金縣人民政府批準楊氏宗祠為“中國工農紅軍學?偛颗f址”,次年紀念館又批準近旁的三座古祠,分別為紅校政治部、校務部、教導處等舊址,掛牌立石加以保護。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革軍委創辦的培養紅軍通信干部的學校。70多年前,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在我軍通信兵的創始人王諍等同志直接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在瑞金創辦。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間,紅軍通信學校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辦學,在反“圍剿”的戰斗中發展壯大,共培訓無線電報務、機務、司號和旗語等各類通信人員2100余人,對建立紅軍各方面軍和各根據地的通信聯絡,確保黨中央、中革軍委反“圍剿”作戰指揮,保障紅軍長征轉危為安,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詳細]
寧都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寧都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寧都縣梅江鎮七里村西南,名“賴翠廷翁祠”,南臨小塘,東、西、北均鄰村民住宅,座北朝南。1933年1月至1934年10月,江西省蘇維埃機關駐此,曾山任省蘇維埃主席。1933年12月21日至29日,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為完成省黨代表大會提出的各項戰斗任務,使江西蘇區人民和各級蘇維埃政府在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反“圍剿”面前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在博生縣七里村召開了江西省蘇維埃工農兵第二次代表大會。到會正式代表357人,邀請白區代表20人。大會由曾山作省蘇工作報告,大會選出了劉啟耀等65人的新的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蔡暢等人組成的工農檢察委員,新的執委會推選劉啟耀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徐達志為副主席,蔡暢為工農檢察委員會主席,鐘息昌為副主席。2006年12月18日公布為江西省文……[詳細]
安遠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紀念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建設時期為國捐軀2192名烈士,啟迪后人,1963年3月,安遠縣人民委員會撥款在縣城北側“無為塔”東側山坡上興建革命烈士墓,墓寬7.75米,座高1.04米,中間為拱形照壁,高5米,正中塑“永垂不朽”右上角塑“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烈士”字樣。1977年縣撥款在烈士墓前中心興建烈士紀念碑,碑高15米,寬7.06米,厚5.25米。1983年縣政府又撥?罱沂苛陥@,增建了陵園大門和涼亭等實施。目前“無為塔”公園和烈士陵聯成一片,并把烈士陵園重新改建、維修,現在烈士陵園內設施煥然一新,園內蒼松翠柏,綠草成陰,道路寬暢,是我縣廣大人民群眾和緬懷先烈游覽觀光的勝地,我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2009年被評為贛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興國縣革命烈士陵園
  興國烈士陵園位于興國縣汽車站旁,內有烈士紀念塔、紀念亭、英名碑、廣場、飛機陳列館等建筑群。烈士紀念塔建于1957年,高18米,三級四面,磚混結構,塔頂為2米高的五角星,巍峨雄偉。烈士紀念館1957年建于雞心嶺,1977年遷入現烈士館內,由門廳、靈堂和五個展堂組成,占地1401平方米,展出興國23000多位著名烈士的生平、照片和部分遺物,并建有著名的馬前托孤、寧死不屈、洗衣隊員、江善忠跳崖、過雪山等藝術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間為英烈群雕,回廊鑲滿鐫刻全縣23179位烈士的英名的碑石。1995年1月,2001年7月先后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詳細]
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
  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原為劉氏祠堂,建于公元1897年,磚木結構,坐北朝南,二廳一井一橫一排,硬山頂,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1933年3月,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在瑞金葉坪洋溪劉氏私祠創辦。任弼時、張聞天、李維漢先后任校長,楊尚昆、董必武、馮雪峰先后任副校長。學校內設教務處、總務處、教材編審處等機構,開設有新蘇區工作人員訓練班、黨團蘇維埃工會訓練班和高級訓練班。課程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建設、蘇維埃建設、工人運動、中-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學常識等及各類學術講座。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中央高級黨校,培養了大量革命政治干部,對于新中國黨的建設、黨政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2019年10月7日,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詳細]
中華蘇維埃山林水利局舊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之初就成立了土地部山林水利局,并在省、縣、鄉等建立了各級林業領導機構,負責領導管理本區域山林的種植、培育、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為山林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山林水利局舊址位于瑞金市沙洲壩,主體建筑后面郁郁蔥蔥的9棵古香樟樹特別引人注目,寓示著林業發展充滿生機,生生不息。舊址中最重要部分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林業史陳列展室,分為“創建紅色蘇區、開辟綠色事業”,“建立國家政權、統一林業領導”,“制定方針政策、發展蘇區林業”,“開展植樹運動、促進農業發展”,“實行封山育林、支援革命戰爭”,“弘揚革命傳統、筑造綠色長城”等六個部分,以翔實的資料、豐富的文物、精美的制作,再現了蘇區波瀾壯闊的林業發展歷史。……[詳細]
營前毛澤東同志舊居
  1929年1月13日,毛主席率紅四軍從茨坪出發,經左安、三家村,過金盆在此來到營前,下午毛澤東同志在營前象牙村崩河墈陳氏祠堂會見了營前地下黨負責人何仿文通知,晚上毛澤東同志召開了連以上干部會議。上猶、南康、崇義、遂川等縣地下黨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毛澤東同志熱情地接待了到會同志,并向到會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對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建立革0據地的三結合“工農武裝割據”等重大問題,作了詳細的、科學的分析,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部分同志“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武裝了思想,指出了革命的正確道路。當晚毛澤東同志就住在這里。-住在營前萬壽宮。次日,天剛拂曉,毛澤東同志又率領部隊,經過營前下灣黃坑到崇義杰壩,不久,就建立了以瑞金為中心的贛南和閩西根據地。……[詳細]
暘霽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舊址
  胡氏家廟位居村中心,坐北向南,外磚內木,面積約600余平方米,建于康熙辛酉年(公元1682年)。在第一二次反圍剿斗爭中,這里曾經作為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的地址。據記載,紅一方面軍總部于1930年12月28日至1931年8月11日至14日先后兩次進駐旸霽。1930年12月28日在旸霽成立紅一方面軍總指揮部,部署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并于12月30日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對敵軍主力張輝瓚部發起總攻,一直激戰到晚上。這次戰斗紅軍大獲全勝,殲滅了敵十八師師部及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兩個旅,活捉了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俘獲了官兵9000人,繳獲了很多武器。此后紅軍乘勝追擊,與12月30日到1931年1月3日又發起了兩次戰斗,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圍剿”![詳細]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黃陂會議”會址
  1930年12月,紅一方面軍在此召開了總前委會議(黃陂會議),批判了立三路線,討論與決定了進一步實施第一次反圍剿的戰略方針。會議主要批評李立三“左”傾錯誤,重點研究戰略--問題。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則在黃陂下排召開了團以上干部參加的宣傳工作會議,研究了政治動員和瓦解敵軍工作!包S陂會議”后,總前委印發了毛澤東、朱德起草的《八個勝利的條件》,下發了《三十條作戰注意入12月下旬,總前委在小布河灘麻糍石下召開了數萬軍民參加的“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毛澤東在大會上作動員講話并為會場擬就了表達反“圍剿”戰略思想的大幅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黃陂會議”會址,為民居,土木結構,面闊四間,進深……[詳細]
社下彭德懷舊居
  社下彭德懷舊居位于營前鎮下灣村社下自然村山腳下,該屋坐南朝北,土木結構,懸山頂,通面寬9間35米,進深二廳,內有一天井,占地面積581平方米,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初,紅三軍團攻打贛州城失利,2月9日彭德懷率部隊到營前蘇區休整,司令部設在此屋,彭德懷住在右廂房,長達3個月之久。其間,彭德懷同志一邊整頓隊伍,一邊支持地方政權建設,支持群眾生產運動,糾正了當地“肅反”擴大化的錯誤,修建了一條十里水渠,使當地農業生產有較大發展。2014年縣文廣新局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財政部59.8萬元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對舊居進行了全面維修。豎年,縣博物館對其進行了陳列布展。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城烈士紀念館
  石城烈士紀念館位于石城縣李臘石森林公園。石城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中央蘇區21個全紅縣之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石城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革命政權,有3.3萬人參加革命,1.9萬人參加紅軍,其中1.6萬人參加長征。1934年4月,廣昌保衛戰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彭德懷率領3萬人在石城北阻擊國民黨軍10萬人進攻,激戰12天,取得全勝,此戰為中央蘇區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贏得寶貴時間。為紀念犧牲的烈士,紀念館于1956年始建,2009年遷至李臘石森林公園的石城阻擊戰紀念園內。紀念館是江西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詳細]
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
  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位于江西省寧都縣城梅江畔。舊址原來是一座耶穌堂,始建于1916年,是一幢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筑,占地面積約有394平方米,整個庭院占地約2040米。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保存完好,還建有寧都起義陳列室。1931年春,蔣介石派由西北軍一部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開赴江西對紅軍進行“圍剿”,因不滿-的反動統治和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國0的影響和指導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軍將士一萬七千多人,在參謀長趙傅生(0員)、旅長季振同、董振堂和團長黃中岳等的率領下,在寧都宣布起義,加入紅軍。這支起義部隊后來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由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員,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趙傅生任參謀長兼紅十四軍軍長,黃中岳任紅十五軍軍長。寧都起義是中……[詳細]
營前革命烈士陵園
  營前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營前鎮的中心——蛛嶺。陵園座南朝北,寓意著北上長征抗日,心向北京。碑體用麻砂水泥澆鑄,正面鑄有“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背面則是彭德懷元帥的題字:“先烈之血澆灌了革命之花”。塔座的四面嵌著四塊水磨石碑。正北的一塊,刻著序言。東、南、西三面碑上刻著在營前起義中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紀念塔前后各有一亭,在前亭向正北方,新建有“朱仲然烈士墓”。朱仲然是在蘇維埃時期犧牲的營前籍的一位高級干部。后亭內立有一碑:“永垂不朽”。在紀念碑的兩旁則樹立著當年工農紅軍刻下的宣傳標語。東面分布著三座革命陵墓,分別是著名將軍何家產的陵墓;-上將親筆題寫碑名的黃振棠將軍陵墓;走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劉國輝同志的陵墓。……[詳細]
營前毛澤東舊居
  營前毛澤東舊居位于營前鎮象牙村崩河堪自然村,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為土木結構,懸山頂,通面寬六間29.7米,進深二進,中隔一天井,舊居占地面積588平方米。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同志率紅軍主力從井崗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從遂川進入我縣營前,毛澤東同志當晚就住在此民居召開了崇、猶、康等縣地下黨負責人聯系會,對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等問題作了指示,拉開了我縣武裝斗爭序幕。1983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縣文廣新局爭取到省文化廳、財政廳50萬元基層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對舊居進行了全面維修,同年,縣博物館對其進行了陳列布展。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舊址
  沙洲壩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含全總蘇區執行局)舊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金龍村棗子排。為楊氏私宅,建于清光緒間,坐東南向西北,土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由32間房和三間廊屋組成,內有通道相連,無正廳,占地805.42平方米。1933年1月,全國總工會從上海遷入瑞金,更名為全總蘇區中央執行局,4月與葉坪遷來的全總蘇區執行局合并,下設組織、宣傳、職工、青年工作等部門。此外,還建立了農業、苦力運輸、店員手藝、國家企業等產業工會。1933年6月創辦雜志《蘇區工人》。劉少奇任委員長,陳壽昌、陳云先后任黨團書記。1934年7月該機關遷駐云石山沙排。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沙洲壩中共六屆五中全會舊址
  這是一幢楊氏私宅,建于1879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亦稱“中共中央”)舊址。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駐此房,同年4月與從葉坪搬遷到此的中共蘇區中央局合署辦公。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共臨時中央在瑞金沙洲壩的黃竹堪下召開了中共六屆五中全會,補選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改選了政治局,設立了中央書記處,增設了白區工作部等機構。選舉博古、張聞天、周恩來、王稼祥、項英、陳紹禹、陳云、任弼時、毛澤東、顧作霖等12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項英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博古為總書記,正式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193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遷駐云石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 | 综合AV在线网播放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 | 中国亚洲免费福利片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亚洲日韩mⅴ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