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紅色旅游景點

深渡桂樹生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深渡桂樹生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里田深渡村河背組桂樹生家。標語共6條。其中一樓正廳右側3幅,二樓右側走廊外墻3幅。正廳3條從左至右為:“反對國民黨對蘇區大燒殺搶!”“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要想救中國必須打倒--的國民黨。”“武裝擁護蘇聯,擴大福建新的主力軍!”以上3處落款皆為“紅軍進甲機5(宣)”。二樓其中2處被石灰覆蓋,只能辨別“農民、軍”等個別文字,清晰可見的一處為“打倒賣--蔣介石。”深渡村紅軍標語舊址桂樹生民宅建筑建于清朝末期,為單進式土木結構的2層瓦房,中為正廳,左右廂房各5間,占地面積186平方米,建筑面積284平方米。……[詳細]
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
  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永安堂位于三元區巖前鎮白葉坑村。1931年6至7月,根據毛澤東在建寧發出的三封指示信的精神,紅4軍以歸化為工作區,在閩西北廣泛進行分兵、籌糧籌款和建立政權活動,紅4軍13師進入明溪西南的白葉坑、胡坊、巖前等地開展抗租抗0-斗爭。7月初,紅13師工作團100多人,進駐白葉坑永安堂,在此發動白葉坑鄉群眾,開展籌集糧款、軍事斗爭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永安堂坐東朝西,由前大坪、前廊、正堂幾部分組成。面闊3間,進深4間,石基,磚鋪地面,占地面積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300余平方米,為懸山頂木石結構。……[詳細]
紅軍兵工廠舊址
  紅軍兵工廠舊址位于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村部西面50米處的墩厚腦南側。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后,中共建寧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遷駐升東區羅源村,其管轄區域劃歸新設立的閩贛軍區第二作戰分區。6月下旬,閩贛軍區第二作戰分區在客坊水尾村墩厚腦南側設立兵工廠,主要進行-械維修、-翻修和馬尾手-制造等軍工生產,為紅軍、中共建寧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及閩贛基干游擊隊在建寧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堅持斗爭提供武器裝備保障。紅軍兵工廠舊址為坐西朝東的木結構民房,占地面積460平方米,由門樓、庭院、門廳、天井、上廳組成。現為建寧縣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之一。……[詳細]
寧化革命烈士紀念碑
  寧化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寧化縣翠江鎮北山頂峰,縣革命紀念館右側。寧化革命烈士紀念碑高18米,用青白色花崗石成。碑身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個鎏金大字。碑座前面刻有碑文一塊,并建有上下兩層平臺,上層長20米、寬15米,下層長40米、寬30米。平臺緊接100級石階,為瞻仰者上步行之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寧化縣是中央革0據地組成部分、二萬五千里長征起點縣之一、0閩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省軍區后期所在地。全縣有1.3萬多人參加紅軍,其中3000多人為革命獻出生命。1977年,建此紀念碑以資紀念。福建三明市……[詳細]
寧化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
  寧化:有紅五軍團主力,中央縱隊,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約2萬人。1934年10月10日,獨立第七師(紅五軍團34師前身)從寧化湖村出發抵城關后,編入紅五軍團,開始向西轉移;12日,紅三軍團主力部隊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將防務交地方紅軍接管,彭德懷率主力部隊撤出防御陣地,在鳳凰山進行了短時間休整后,開始向西轉移;同日,紅九軍團后方機關和中革軍委直屬炮兵營奉命從寧化的曹坊、滑石、淮陽等地向集結地出發。中革軍委直屬營和紅三軍團后方醫院從寧化方田出發;獨立第七師、紅三、紅五軍團以及部分后方醫院也于10月12日分別從城關、湖村、方田等地出發,開始長征。……[詳細]
中共泰寧縣委、泰寧縣蘇維埃政府大布舊址
  中共泰寧縣委、泰寧縣蘇維埃政府大布舊址李氏民宅位于泰寧縣大龍鄉(原大布鄉)雙坪村下坊自然村。中共泰寧縣委、泰寧縣蘇維埃政府大布舊址原為雙坪村下坊自然村李氏民宅,屬于硬山式木構架磚瓦建筑,面寬約12米,進深10米,為二進式廳堂。舊址已經無人居住。中共泰寧縣委、泰寧縣蘇維埃政府機關舊址同為李氏民宅,木制結構,面寬約15米,進深約12米。當年,中共泰寧縣委、泰寧縣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遷移到雙坪村時,生活起居就在此屋內,現在仍有村民居住。2006年5月,雙坪中共泰寧縣委、泰寧縣蘇維埃政府機關舊址李氏民宅成為大龍鄉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中央蘇區泰寧紅色飯店遺址
  中央蘇區泰寧紅色飯店遺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和平街中段現新華書店處。蘇維埃政府著力發展蘇區商業貿易,鼓勵搞活商品流通。由于市場經濟的活躍帶來了旅店、飲食服務業的發展。泰寧縣蘇維埃政府貿易處由此在城關開設了紅色飯店,以接待過往的紅軍戰士、傷病員和紅軍家屬。同時,繁榮了蘇區市場,滿足了群眾日用消費需求,也為蘇區飲食服務行業的生意興隆起到了促進作用。中央蘇區泰寧紅色飯店遺址原建筑為兩層磚瓦結構樓房。1960年后,由于城市建設需要,和平街被拓寬為12.5米,舊街道兩旁建筑物全部拆除新建。泰寧紅色飯店因此被拆除,未予以保留。……[詳細]
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舊址
  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舊址位于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李家排32號東側。1932年紅軍第二次進駐建寧時,指揮部設在客坊鄉水尾村李家排。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后,建寧縣基干游擊隊在水尾村與廣昌、寧化邊界游擊隊合編成立閩贛基干游擊隊,此處成為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駐地,直至被國民黨軍占領。現舊址兩側墻上保存紅軍用墨水繪制的宣傳漫畫兩幅。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舊址坐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288平方米。舊址由圍墻、庭院、門廊、正廳、上廳組成,為抬梁穿斗式,歇山頂。現為民房,也是建寧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詳細]
大源紅軍標語舊址
  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下大源自然村村民住宅內。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間,紅軍頻繁往來于大源村,紅軍政治部在村中積極開展宣傳,揭露國民黨的丑惡嘴臉,號召村民們起來參加紅軍,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村中民房、大門口、圍墻上,現在還保留著十幾條紅軍標語及部分革命文物。標語的內容有“紅軍是工農的軍隊”、“打土豪,分田地”、“戰匪救民”、“打倒國民匪黨”、“消滅屠殺工農的國民匪黨”、“撤銷一切苛捐雜稅”、“武裝暴-動-起來,實行土地革命”等。因年代久遠,且受風雨侵蝕,紅軍標語大都模糊不清。……[詳細]
紅軍無名烈士冢
  紅軍無名烈士冢位于三元區中村鄉杜水村老村部后。1934年5月28日,紅7軍團在進行強渡沙溪戰斗后,向沙縣、明溪轉移時經杜水村,有3名在戰斗中負重傷的傷員,因傷勢過重,抬至杜水村時壯烈犧牲。在杜水村鄧仰云、張高地等多位村民的幫助下,就地葬于杜水村后山。當時,紅7軍團為3名紅軍戰士舉行了簡單的告別儀式后,繼續向筠竹村進發。由于當時紅7軍團未留下任何線索,不知道這3名犧牲紅軍的姓名。至今,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士,自發在紅軍戰士埋葬地立了簡易紀念碑,在清明及中秋時節,組織村民和中小學生前往祭掃。……[詳細]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寧化是著名的中央蘇區縣和紅軍長征出發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紅軍提供大量糧食,被譽為“蘇區烏克蘭”。寧化縣革命紀念館位于寧化縣城關北山,建于1977年5月,由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軍號嘹亮》石雕、革命紀念園、寧化縣第一個黨團混合小組活動舊址等組成。館藏文物1861件(套),其中包括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等一批珍貴革命文物。1996年被命名為首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確定為福建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暨周恩來舊居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暨周恩來舊居位于建寧縣濉溪鎮新生社區民主街12號建寧縣政府大院北側與中山北路9號荷花大酒店南側的結合部。1932年10月,紅一方面軍在朱德、周恩來的指揮下,趁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部署未完成之際,發起建黎泰戰役,于18、19兩日連克建寧、黎川、泰寧三座縣城,恢復和鞏固了建黎泰蘇區。18日攻克建寧后,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率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總司令部、中革軍委進駐建寧,將總政治部設于舊縣衙后院,周恩來也住在這里從事革命實踐活動長達一年多。樓上大廳為會議室,樓上東側前部大間為周恩來辦公室兼臥室。在1932年10月到1933年底的一年多時間里,周恩來雖不時到前方指揮紅軍作戰,但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基本都設在這里。周恩來在這里指揮紅一方面軍恢復、鞏固了以建寧為中心的建黎泰蘇區,在……[詳細]
水尾紅軍醫院舊址
  紅軍醫院舊址位于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墩厚腦8號北側。紅軍醫院是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后,閩贛軍區第二作戰分區為救治戰斗中負傷的紅軍戰士在客坊水尾設立的,為紅軍、中共建寧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及閩贛基干游擊隊在建寧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堅持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紅軍醫院的醫療設備很差,經常缺醫少藥。紅軍醫院的醫務人員自己采挖草藥,自制醫療器械,同時利用從敵人那里繳獲來的藥品,采取中西兩法治療傷病員。紅軍醫院舊址為坐西朝東的木結構民房,占地面積1036平方米。現為建寧縣革命傳統教育場所之一。……[詳細]
紅軍標語萬應廟舊址
  紅軍標語舊址萬應廟位于大田縣屏山鄉內洋村文化大院旁邊。8月22日,朱德率領紅4軍第2、第3縱隊進入屏山,紅軍駐扎在萬應廟及周圍,紅軍在廟的墻壁上刷寫了“男女平等”、“買賣公平”、“打倒土豪劣紳”、“人人有田種”等6幅標語,紅軍出擊閩中,在閩中留下了革命火種。萬應廟為紀念抗元英雄蘇十萬,由其后代內洋村民所興建,始建于清乾隆丙辰年(1736年),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2005年重修,整體建筑保存完好。萬應廟于1991年1月被大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田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閩贛軍區司令部遺址暨葉劍英舊居
  閩贛軍區司令部遺址暨葉劍英舊居位于建寧縣濉溪鎮復興社區民主街南街弄4號稅務住宿樓所在地。1933年11月,閩贛省機關經建寧的楚上溪口遷駐建寧縣城后,閩贛軍區司令部駐南街弄丁家屋。時任閩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葉劍英,亦在此居住,直至1934年3月離開建寧前往閩西就任福建軍區司令員,閩贛軍區司令員由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邵式平兼任。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閩贛省機關遷駐建寧西南部的伊家都上村。閩贛軍區司令部遺址暨葉劍英舊居原為民房丁家屋,20世紀90年代在舊城改造中被拆除。……[詳細]
李坊紅軍橋遺址
  李坊紅軍橋遺址位于清流縣里田鄉李坊村口。1930年9月,清流李坊農民在紅軍的幫助下聯合其他五村群眾舉行武裝暴-動-,隨后建立起清流第一個地方蘇維埃政權──李坊鄉蘇維埃政府。嗣后,紅14軍、紅軍獨立第7師等部多次在李坊一帶活動。當紅軍知道李坊農民常為村邊李坊河泛濫所困時,全體將士便齊心協力在村口修建了一座石墩木橋。村民將此橋命名為“紅軍橋”,以紀念軍民魚水情深。李坊紅軍橋于20世紀70年代末重修。2004年春,又在原址上重建,現為寬4.5米、長162米可通重型車輛的鋼混橋面拱橋。……[詳細]
177、紅軍井
紅軍井
  紅軍井位于梅列區洋溪鎮上街村凱頭。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在攻打沙縣期間,紅軍東方軍一部向沙縣南面進擊。當時紅軍東方軍一部就駐扎在上街村民房內。在緊張的戰事中,紅軍戰士不但秋毫無犯,而且還幫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村民擔水、砍柴。他們與村民共用一口水井,為解決飲水問題,紅軍擴建該水井。為紀念這段令人難忘的歷史,銘記軍民魚水情,村民們將這口水井命名為紅軍井。紅軍井建于明末清初,井口為圓形,直徑1.38米,井底直徑約為2.5米,屬上小下大結構,井深8米,受益人口1000多人。……[詳細]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年代:1931年座落地點:寧化縣淮土鄉淮陽村簡介:舊址原為劉氏宗祠,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由門樓、前殿、正殿、輔房等組成。1931年11月上旬,中共福建省委委員、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張鼎丞在此主持召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寧化縣蘇維埃政府以及中共寧化縣委。保護范圍:舊址及門坪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09年,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稼祥舊居
  稼祥舊居鄧氏宗祠位于三元區巖前鎮烏龍村西坑。1934年6月,王稼祥率領紅7軍團1000多人,從黃沙口由官道往明溪,經烏龍村、巖前村到明溪蘇區,回到中央蘇區。在途經烏龍村時,王稼祥在烏龍村西坑鄧氏宗祠住了一夜,并利用傍晚時間,在宗祠前大坪召集群眾大會,宣傳革命思想,進行社會調查。王稼祥舊居原為巖前鎮烏龍村鄧氏宗祠。該建筑建于清代,面闊10米,進深18米,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多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前水池、大坪、正廳、后廳、兩邊廂房組成。……[詳細]
蘇區銀行舊址
  蘇區銀行舊址位于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村里10號側。水尾蘇區銀行是1934年5月建寧縣城失守后,閩贛軍區第二作戰分區為穩定建寧西南、西北的客坊等蘇區的金融、發展蘇區經濟、籌備軍糧保證革命戰爭的供給在客坊水尾設立的,為紅軍、中共建寧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及閩贛基干游擊隊在建寧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堅持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尾蘇區銀行舊址是一處坐南朝北、面闊3間、二進三廳的木質結構民房,建筑中軸線上包括下廳、下天井、中廳、上天井、上廳,占地面積570平方米。現為建寧縣革命傳統教育場所之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午夜理论久久久久 | 久久777香蕉电影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国产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