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紅色旅游景點

花墩橋列寧小學遺址
  花墩橋列寧小學遺址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溪口社區花墩橋街36號。1932年10月18日,紅一方面軍在建黎泰戰役中第二次攻克建寧縣城后,建立了縣、區、鄉、村各級蘇維埃政權,建寧蘇區得到恢復鞏固,進入相對穩定時期,進行了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和文教衛生事業建設,區、鄉、村普遍設立列寧小學,招收蘇區群眾子女傳授新文化知識,普及社會文化教育,掃除文盲,開展文藝、體育活動,審查文化教育材料。列寧小學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革命戰爭與蘇維埃建設事業服務,強調學校教育既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又向學生進行階級教育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列寧小學語文課第一課是《菩薩不靈》,教的第一首歌是《送郎當紅軍》。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如組織宣傳隊上街宣傳破除迷信,查禁-和,-博,宣傳紅軍打勝仗和黨的中心工作,組織社會服務隊,幫……[詳細]
雞公山戰斗遺址
  雞公山戰斗遺址位于寧化縣安遠鄉東橋村下坪自然村。由于中共臨時中央“左”傾錯誤執行者的錯誤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節節失利,中央蘇區日益縮小。1934年5月16日,中央蘇區東北戰線咽喉要地建寧縣城失守,至6月上旬,紅1、紅3、紅7、紅9軍團被迫從東北一線向南退守寧化、石城、長汀、寧都、興國一線。1934年6月1日,紅9軍團一部400余人從建寧方向退守彭湃縣芒東橋區(今寧化縣安遠鄉東橋村)雞公山,并在雞公山等地設置阻擊陣地,阻擊國民黨軍第94師進攻。3日上午9時許戰斗打響,3000多敵軍在迫擊炮和重機-火力掩護下,向雞公山紅軍阻擊陣地發起猛烈進攻,戰斗進行得異常激烈,敵我雙方傷亡慘重,遺尸遍野。戰至下午5時許,紅軍除少部分突圍成功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血染雞公山。雞公山系武夷山脈中段雞公山支……[詳細]
紅軍東門樓戰斗舊址
  紅軍東門樓戰斗舊址位于建寧縣濉溪鎮萬安橋西側。1931年5月31日,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戰爭期間攻打建寧城,戰斗至當日午后,紅軍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嶺、城西龍堡山和南門以南地區,切斷了敵人向南逃往寧化、歸化的道路,進至建寧城下。15時許,紅3軍團第4師從溪口塔下渡濉溪繞至縣城對岸包抄,攻下東山,在東山組織火力--敵人僅剩的從縣城逃往泰寧的唯一大道萬安橋。隨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紅軍突入城內,敵人向萬安橋潰退,企圖逃往泰寧,遭東山紅軍--,多被擊斃或落水溺亡,18時紅軍攻占建寧城,至此,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的完全勝利。1934年5月16日,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期間建寧保衛戰,紅軍在此阻擊從東面進攻建寧縣城的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縱隊,掩護城內紅軍和閩贛省機關撤退轉移。9時30分,城內紅……[詳細]
泰寧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
  泰寧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環城路小東門。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勝利以后,建黎泰三縣及鄰近地域的軍事壓力有所緩解,這一地區的土地革命也得到了蓬勃發展。1933年5月上旬,閩贛省第一次臨時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黎川縣湖坊召開,正式成立中央蘇區閩贛省。作為閩贛省所屬縣之一的泰寧縣,至9月底選舉產生了縣、區兩級工農兵代表,并召開了區代表會議。10月25日,泰寧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城隍廟隆重開幕。會場布置莊嚴大方,主席臺正中掛著馬列畫像,兩側貼著“主義遵馬列,政權歸工農”的對聯,會場門口則貼了一幅“舊社會打他個落花流水;新社會創造得燦爛光明”的門聯。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到會講了話。會議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楊志和為泰寧縣第一任蘇維埃政府主席。至此,泰寧縣、區、鄉各級蘇維埃政權已……[詳細]
中共彭湃縣安遠區委、安遠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中共彭湃縣安遠區委、安遠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張公廟位于寧化縣安遠鄉集鎮所在地偏東北安遠村。1933年7月,紅軍東方軍入閩作戰取得泉上土堡戰斗勝利,解放了寧化東北片。為加強黨對新區的統一領導,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46號會議決定增設彭湃縣,是年8月設立安遠區,下轄安遠、里坑、巖前、張坊、后溪、伍家坊6個鄉,并成立中共安遠區委、安遠區蘇維埃政府,林觀音妹、謝木生先后任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區委書記不祥),下設內務部、財政部、糧食部、土地部、勞動部、教育部、軍事部、裁判部、工農檢查部、貧農團等工作部門,在安遠張公廟辦公。中共安遠區委、安遠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組織動員廣大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發展經濟、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為彭湃蘇區的擴大鞏固作出了重要貢獻。1……[詳細]
紅4軍第3縱隊宿營地舊址
  紅4軍第3縱隊宿營地舊址關圣廟位于清流縣里田田坪村草坪村民組。1930年1月,古田會議勝利召開之后不久,為打破國民黨軍對閩西蘇區的第二次“三省會剿”陰謀,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4軍從閩西古田出發,分路途經連城、清流、歸化、寧化等縣,回師贛南,轉戰江西。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第1、第3、第4縱隊由連城北團進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鰲峰山后,經嶂下、留坑、江坊、長校等地抵達里田。朱德等紅軍--駐扎于里田鄉豫章公廟,并將指揮部設于該處。紅4軍第3縱隊則駐扎里田鄉田坪村草坪村民組,其中部分指戰員宿于關圣廟。當晚,朱德至田坪村看望紅軍指戰員。半夜,白匪聞訊來襲,后狼狽敗退,至今關圣廟廟門上還可見依稀彈孔。次日,鍋蒙山戰斗結束后,朱德在廟門前的草坪坎召開了群眾大會,宣傳紅軍政策,會后沿途張貼散發宣傳標語,向寧化……[詳細]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陳家大院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12號。從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來等紅軍領導每次來到泰寧都居住在陳家大院紅軍總部,總部第一廳左側是紅軍總部機要科,當年紅軍就靠這里的一臺電臺指揮戰斗。第二廳左側是紅軍總部的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楊尚昆就曾在此工作;右側是紅軍總政委周恩來舊居。第三廳左側是總部參謀科,葉劍英參謀長在此制定作戰方案;右側則是朱德總司令舊居。駐扎在陳家大院期間,朱德、周恩來等--曾親自率領總部直屬部隊干部戰士上街清理陰溝,打掃衛生,刷寫標語,參加城區清潔運動周活動。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紅軍總部舊址暨朱德、周恩來舊居陳家大院為清代民居建筑,坐北向南,由門廳、前廳、中廳、后廳和廂房28間及后花園、花壇等組成,磚木結構合……[詳細]
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舊址
  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舊址謝氏祖屋位于建寧縣均口鎮均口村桐斜3號。1934年5月建寧城區失守,建寧縣蘇維埃政權尚存里心、黃泥鋪、客坊、黃嶺、蘭溪、均口等完整區。中共閩贛省委決定,中共建寧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和地方武裝撤到建寧西北的黃泥鋪、羅源、客坊、中畬一帶堅持打游擊;建寧縣南部的均口、黃嶺、瀾溪3個區合并為均口特區,成立中共均口特區委員會,同時成立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任命方志純為特區委書記兼均口特區游擊隊司令部政委。特區委和特區游擊隊司令部歸中共閩贛省委直接領導。均口特區是建寧縣產糧區之一,交通便利。7月,均口特區認真貫徹閩贛戰委會在蘭溪給各級共青團委與少先隊的指示信,克服“關門主義”,積極發展共青團員150名,建立健全各鄉團支部。并發展一批-員就地堅持黨的活動,將已暴露的黨員組編加入特區……[詳細]
紅4軍13師39團團部舊址
  紅4軍13師39團團部舊址蘇家大院位于明溪縣胡坊鎮胡坊村下街53號。1931年6月20日至22日,紅4軍總前委先后召開擴大會議、常委會和第九次會議,研究有關軍需方面工作,要求紅軍主力部隊向閩西北移動,迅速分散籌款110萬元,指示“紅四軍(缺一師)取道沙縣分散籌款,然后分兵歸化、永安兩縣籌款,數額40萬元”。按照部署,紅4軍以明溪、清流和連城3縣為工作區進行籌款。下旬,紅4軍13師進入明溪西南的胡坊、馮厝、柏亨、福西、下汴、余坊、巖前和沙溪等地開展籌款活動,同時發動群眾,開展“不完糧、不完土豪的債”的抗租抗0-斗爭,并指導當地黨組織建立政權工作。期間,紅4軍13師宋任窮部39團將團部設在胡坊老街蘇家大院。紅4軍13師39團團部蘇家大院坐南朝北,平面呈長方形,由北向南依次由圍墻、院坪、上廳、花臺……[詳細]
秘密農會舊址
  秘密農會舊址曹氏宗祠位于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閩西特委,對敵斗爭工作盡可能向新的區域發展(如寧化等縣)。根據省委指示,中共長汀臨時縣委指派中-員、省立七中(設長汀)學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寧化第一個中-員)回寧化開展革命活動。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親友、同學關系,積極宣傳革命思想,提高群眾思想覺悟,很快發展了曹延勛、曹正剛、曹國昂、曹盛仁、曹羅保等進步青年、覺悟農民為首批農會會員,并以禁,-戒煙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辦起了同福社,實為秘密農會,成為寧化第一個秘密農會。農會成立后,在覺悟農民中不斷發展農會會員三四十人。農會計劃于6月在曹坊發動第一次農民武裝暴-動-,因暴-動-計劃泄密受挫。曹坊秘密農會的成立,為翌年夏舉行曹坊農民武裝暴-動……[詳細]
北山革命紀念園
  北山革命紀念園景區座落于城區的北山公園內,面積5萬平方米,它集古寧化微縮風景和革命歷史文物于一體。現保存為數可觀的革命歷史文物和革命遺跡,如莊嚴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無聲的訴說著當時寧化11萬人口就有1.3萬人參加紅軍,0.33萬人為革命犧牲壯烈故事;氣宇軒昂的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深動地再現了1931年毛澤東率紅四軍在寧化寫下了光輝的《如夢令·元旦》詞篇時,那戰馬嘯嘯,紅旗獵獵的動人場面;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的梭標長矛、土槍土炮、號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眾多革命烈士英勇業跡的介紹,則無不令人肅然起敬。還有明代鯉魚跳龍門壁雕、古寧化微縮景觀壽寧屋橋等。園內湖光山色,樹影婆娑,融古代建筑與現代園林于一體,風采別具。……[詳細]
紅軍重要通道舊址
  紅軍重要通道舊址大源古驛道、古橋梁位于泰寧縣大源村上、下大源自然村,它是當年紅軍往來閩贛兩省重要通道。大源村地處閩贛兩省交界處,是出閩入贛的重要門戶和商旅通道。村中至今保留了通往江西德勝關的古驛道和古橋梁等,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間,大源村的古驛道和古橋梁成了紅軍頻繁來往閩贛兩省的重要通道,彭德懷、楊尚昆、林彪、聶榮臻、羅榮桓、董振堂、蕭勁光等紅軍高級將領率領紅1、紅3、紅5、紅7軍團從這一重要通道征戰于建(寧)黎(川)泰(寧)革命根據地,參加反“圍剿”斗爭。大源村古驛道從村中穿過,連接上、下大源,直達茶花隘、鹽隘,全長約11公里,除部分地段被洪水沖毀修復外,其余保存完好。大源村因環伴溪流,故該村架設橋梁多達6座。鎮安橋是大源村村口的一座石拱橋,始建于明代,由鄉賢戴仲明出資建造。清乾……[詳細]
中央蘇區銀行舊址
  中央蘇區銀行舊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勝利一街12號。中央蘇區建立后,為穩定金融秩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打破國民黨當局的經濟--,泰寧縣成立了中央蘇區銀行,辦理蘇區紙幣的發行、兌換金器銀元、發放“建設公債”、開辦低息貸款等業務。1933年5月,泰寧人民開展為戰爭籌集經費的“沖鋒”比賽,積極購買建設公債,并提出將購買的公債連本帶息捐獻給蘇區政府。在閩贛省推銷30萬元公債的運動中,經各級黨政部門和蘇區銀行干部的廣泛發動,1933年10月至11月,全縣完成1000多元的債券發行任務。同年12月至次年4月,上級又下達2000元的指標,結果發放了3000多元,超額完成1000多元。中央蘇區銀行的建立,對保證革命戰爭的供給和蘇維埃政府費用的支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打破國民黨的經濟--、繁榮蘇區市場作出了積極貢……[詳細]
朱德召開紅軍重要軍事會議遺址
  朱德召開紅軍重要軍事會議遺址文廟位于泰寧縣城杉城鎮現實驗小學內。1933年夏,蔣介石在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軍事“圍剿”失敗后,不顧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美、英、德、意等國的支持下,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建(寧)、黎(川)、泰(寧)蘇區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一個戰略要地。1934年3月,國民黨東路軍第10縱隊湯恩伯部逼近泰寧。朱德總司令多次往返建寧和泰寧之間,在文廟召開重要軍事會議,部署泰寧縣城保衛戰和在將、泰、建交通線上阻擊國民黨軍的戰斗。3月19日,泰寧縣城保衛戰正式打響。守城紅軍僅5000余人,而國民黨軍則是第10縱隊第88、第89兩個整編師共2萬余人。面對強敵,紅軍戰士和泰寧民眾毫不畏懼,互相配合,構筑工事,浴血奮戰。由于中共臨時中央執行王明……[詳細]
嶺上街紅軍標語墻
  紅軍標語墻舊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紅衛行政村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總部移至嶺上街陳家大院內期間,紅軍總政治部和紅軍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用黨和紅軍的政策動搖、瓦解敵軍,用墨汁在沿街墻壁上 書--寫布告、標語。紅軍在嶺上街兩側民居墻體上 書--寫“紅軍萬歲”、“打倒--的國民黨”、“打倒帝國主義”等大幅標語,以及“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巨幅文告。巨幅文告為《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高2.6米,寬4.2米,面積約13平方米,計665個字,字體為楷書,是原中央蘇區現存的文字遺跡中單幅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劉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級官長書》深刻揭露了國民黨-派的丑惡面目,號召劉和鼎部下官兵認清形勢,棄暗投明,走到紅軍隊伍中來,共同抗日。紅軍標語墻……[詳細]
駐馬寨阻擊戰遺址
  駐馬寨阻擊戰遺址位于建寧縣城北面20華里處的溪口鎮的馬源村、桐源村、半源村與黃坊鄉的安寅村之間。駐馬寨位于建寧城北20華里處,周圍村稠人密,是建寧東北面的第三道防線。駐馬寨阻擊戰是將軍殿戰斗的繼續,由林彪、聶榮臻指揮,紅軍參戰部隊有紅1軍團第1師、第2師,紅5軍團和紅7軍團各一部,紅9軍團第3師、第21師。國民黨軍參戰部隊有第5師、第96師、第98師,以及第13師的一個團,由周渾元指揮。1934年5月15日,國民黨軍分三路向紅軍陣地進攻。上午8時許,敵兩個團向紅21師所在陣地皮子嶺高地進攻,并用飛機、山炮猛轟,紅軍撤離戰斗,皮子嶺被敵占領。緊接著敵軍展開兵力,圍攻紅5團陣地,9時許,敵飛機、大炮猛轟紅5團陣地。紅4團、紅6團和紅2師指揮部在紅5團的掩護下撤離陣地,隨后,紅5團以2、3營和特務……[詳細]
石壁紅軍烈士紀念碑
  石壁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寧化縣石壁鎮石壁村干山排,一條小路從紀念碑前經過,與石壁烈士陵園路相接,省道307線從北側約350米處經過。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石壁優秀兒女為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毅然告別親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數百人參加革命,經歷次戰爭,大部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僅列入國家民政部在冊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寧化縣老區辦、石壁鎮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紅軍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為磚石混結構,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闊4.6米、通進深7米,占地面積35平方米,由碑座、1個主碑、2個側碑及3級臺階組成,大理石主碑身正面陰刻行書“烈士忠魂千古”六個大字。石壁村委會于2008年1月鋪設石壁烈士……[詳細]
西際鄉黨支部、農會舊址
  西際鄉黨支部、農會舊址錫光堂位于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自1933年起,在江西瑞金人、共產黨員的幫助下,西際村錫光堂的余寧助開的“余寧助客棧”成為紅軍聯絡站,余寧助、余和順等成為紅軍聯絡員。1934年5月,紅9團一部來到西際,打土豪做宣傳。在紅軍的幫助下,西際成立了農會。農會主席由余寧助擔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書是余和順,文書是張本瑜。農會積極分子余寧助、余和順之后加入了共產黨,于是建立了西際鄉黨支部,余寧助任西際村黨支部書記。還成立了赤衛隊,隊長由武斗士擔任。西際鄉黨支部和農會多次在錫光堂召開會議,商議支援紅軍事宜。在黨支部和農會的帶領下,西際周邊一帶柳城、沙陽、黃沙、莘口的村民,為紅軍送鹽送米、看護傷員、傳遞情報,并把西際村陳朝紹等青年送進紅軍隊伍,為建立西際一帶紅色區域做出貢獻。西際鄉黨支……[詳細]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宿營地舊址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宿營地舊址敬湖公祠位于寧化縣曹坊鄉下曹村莊下,省道205線從西側約200米處經過。1934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將尋淮洲、粟裕等領導的紅7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7月6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紅易、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率領下,由瑞金出發北上,經長汀進入寧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營,抗日先遣隊一部宿營下曹莊下敬湖公祠內。為響應中央號召,寧化籌備大批物資支援抗日先遣隊,再次擴紅數千人,隨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宿營地舊址系曹氏后裔宗祠——敬湖公祠,坐東朝西,占地面積1667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建筑,為抬梁穿斗式前廳帶戲臺磚木混合結構,下廳兩側廂房木結構部分霉爛,上廳左內壁尚存2條紅軍標語,整體建筑保存較好。紅軍北上抗日先……[詳細]
永安抗戰舊址群
  永安抗戰遺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從福州內遷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為戰時省會長達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一大批革命知識分子、愛國進步人士、熱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隱蔽的共產黨員云集永安,組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文化大軍。他們以筆墨作刀槍,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輿論,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戰文化活動,使得永安成為東南抗戰文化的一面旗幟。永安抗戰文化遺址群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有挹秀樓、渡頭宅(羊棗被捕處);羊棗等12位文化人士囚禁處;文龍村復興堡(中國國民黨直屬臺灣黨部);春谷山莊防空洞舊址(當年省主席陳儀、劉建緒公館);劉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日韩R级无卡亚洲一区 |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 | 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 | 中文少妇按摩久久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