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紅色旅游景點

葉劍英紀念園
  葉劍英紀念園位于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景區建設集展現偉人風范、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游于一體。葉劍英紀念園籌建于2004年,歷時三年,于2007年5月13日正式開園。葉劍英紀念園規劃占地面積482畝,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游休閑服務區。葉劍英紀念園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廣東3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是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原有基礎上,對資源進行整合、擴充、配套和完善而擴建的,占地面積482畝,總投資1.27億元,分為人文秀區、紀念景區、旅游休閑服務區和生態林區四個功能區。力爭建成集展現偉人風范、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全國一流的紅色旅游經……[詳細]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位于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匯東村筆枝尾山頂。占地18萬平方米,紀念園內興建有“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三河壩戰役紀念館、朱德雕塑、浮雕墻等。其中紀念館展廳內設“舉義南昌城”、“浴血三河壩”、“會師井岡山”三個展廳和三河壩戰役沙盤!鞍艘弧逼鹆x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建于1963年,碑呈四方形,高15米,寬4米,用35種規格356塊密紋花崗巖石砌成。占地面積716平方米,碑身正面鐫刻著朱德同志親自題寫的碑名“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正楷鎏金字。碑座上刻著起義軍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碑座立在平臺的中間,上平臺長8.4米、寬12.4米;下平臺長35米、寬25米,縫口細密,平臺全部用花崗巖石條鋪成,平臺外沿周圍豎著石欄桿,建筑雄偉壯觀。站在紀念碑前……[詳細]
3、葉劍英故居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劍英故居
  葉劍英故居在梅縣雁洋鎮雁上村。建于清代,故居是泥磚砌筑的農舍,屬粵東地區客家圍屋。坐東朝西偏南。整座圍屋共有15間房屋,進故居左側后角邊兩間是-少年時的臥房。院內整潔清靜,遠處青山含黛,四野田園青翠,環境優美。1897年4月28日,葉劍英誕生在此,并度過童年。葉劍英元帥故居位于梅縣雁洋鎮雁上村,距梅州市區33公里,是一幢普通農舍,屬于典型的客家圍屋。故居室內陳設簡樸,有葉劍英當年用過的床板臺凳等-用品,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緬懷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葉劍英元帥的光輝業績,海內外鄉親捐資在故居旁興建了“葉劍英元帥紀念館”。紀念館設有五個陳列室,展出葉帥珍貴照片200幅和生前用過的實物50件。門前聳立著2米高的葉帥銅像。地址:梅州市梅縣雁洋鎮雁上村葉劍英紀念園內類型:名人故居……[詳細]
葉劍英紀念館
  葉劍英紀念館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在葉劍英元帥故居的左側,距梅州市區33公里。紀念館建于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了館名,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等領導和海內外各界人士計2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開館剪彩典禮。葉劍英紀念館原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層,為現代園林式建筑,莊重典雅。紀念館二樓設有五個陳列室,陳列面積500平方米,展線長135米,分別有照片、題詞、文獻手稿、辦公用具、文房四寶等等文物,以5個階段、20個專題展示了葉劍英同志光輝偉大的一生。紀念館正門口左側的臺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鮮花,掩映著葉劍英元帥的坐姿銅橡,銅像高2米,由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劉煥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攜刻著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供人們瞻仰……[詳細]
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
  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位于豐順縣下八鄉灘下莊屋坪村。原是竹木茅草臨時建成,后被-軍隊燒毀。1985年在舊址后面興建了一座二層的鋼筋混凝土樓房,面積450平方米,作為東江蘇維埃政府暨紅十一軍的紀念館。1930年5月1-2日,0東江特委在此召開了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出席會議代表有184名,選舉產生了東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陳魁亞,副主席古大存。并宣布成立紅十一軍,軍長古大存,政委顏漢章。八鄉山位于粵東的蓮花山脈,在豐順縣的西南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是我省東江地區革0據地的中心。坐落在八鄉山腹地灘下莊屋坪村的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及其附屬的“東江蘇維埃政府紀念館”,聞名遐邇。舊址是竹木茅草建成的,于1930年冬后被-反動派軍隊在不斷對八鄉山發動的大規模圍攻中燒毀……[詳細]
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
  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梅州城區劍英公園內。為了紀念梅州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紀念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的先烈,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興建了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是具有革命光榮傳統的老區。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梅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英勇奮戰,走過了一條光榮而又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道路。在這塊光榮的土地上,周恩來、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革命活動的足跡;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八一南昌起義軍、朱毛紅四軍等都曾在這里戰斗過,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占地面積45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為琉璃瓦面平房,現代園林式建筑。館內共設5個展室,展線總長252米。分黨的創建與大革命時期……[詳細]
劍英公園
  •位于江南新城核心地帶的劍英公園,假山水榭,亭臺樓閣,是一家人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景點介紹坐落于廣東省梅州市三角鎮新塘一帶,占地面積439995.6平方米的劍英公園,是梅州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座公園。從1986年開始建設,現已基本完善。公園正門的門樓,由香港嘉應商會副會長劉宇新先生捐資15萬元興建,門樓上的“劍英公園”四字是由本鎮人士,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劉復之題寫。在劍英公園的小山坡上,有一座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是1992年3月29日梅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歷次革命運動中犧牲的烈士而立的。園內有一面積達266664平方多米的游湖,置有各種游艇及水上娛樂設施,假山水榭,亭臺樓閣,歌廳舞池,是老少咸宜的休息和娛樂的好地方。地址:梅州市梅江區華南大道劍英公園類……[詳細]
謝晉元紀念館
  謝晉元紀念館座落在新鋪鎮尖坑村,距離謝晉元故居約100米。由香港實業家鄒錫昌先生捐資30萬元,謝漢生先生捐款4萬元,戴仕康先生捐款3萬元,徐新昌先生捐資6萬元、縣籌措100多萬元興建。于2000年10月17日動工,2001年7月13日竣工剪彩開館。占地面積3082平方米,建筑面積862平方米,為三層建筑,其設計新穎、造形美觀,內設生平事跡、文物、字畫展廳、儲藏室、接待室等功能,及其配套的廣場、塑像、綠地等,總投入近200余萬元。館內的豐富展品向人們展示了謝將軍愛國光輝的一生。該館與故居、謝晉元塑像、謝晉元紀念碑相輝映,供人們瞻仰。2001年經蕉嶺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遠縣紅軍紀念園
  平遠縣紅軍紀念園園區占地200畝,內設主展館區、主題雕塑區、紀念亭和休閑觀光區。其中,主展館區(紅四軍紀念館)面積810平方米,分六個部分二十三個單元,用文字、實物和圖片翔實展示了紅四軍在井岡山誕生、三進平遠并幫助平遠建立縣級紅色政權的歷史,園名和館名均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題寫。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朱德、陳毅和林彪率領紅四軍于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先后三次到達平遠仁居,為拱衛毛澤東同志在尋烏開展調查研究和為紅軍籌糧籌款的重大任務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軍精神、保護歷史遺跡,平遠縣在仁居鎮建設了“粵東地區第一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主題公園”,成為成為市級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基地和紅色旅游的重要景觀。紀念園占地200畝,內設主展館……[詳細]
東江縱隊粵東游擊隊交通站舊址
  東江縱隊粵東游擊隊交通站舊址,位于梅江區三角鎮壢明村喬琳公祠。喬琳公祠,始建于明代末期,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三堂四橫一附杠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建筑,總占地面積約20畝。該祠是梅州城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廣東東江縱隊粵東游擊黨組織上傳下達的秘密據點。該祠走出了以張榮嬌為代表的革命青年,為梅縣革命和解放事業的成功作出了貢獻。……[詳細]
閩粵贛邊區黨委和邊縱活動舊址
  閩粵贛邊區黨委和邊縱活動舊址,位于大埔縣光德鎮上漳村。始建于明代中葉,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1948年,中共閩粵贛邊區工委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同年八月,邊區工委在該處召開黨代會,成立中共閩粵贛邊區委員會。1991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三河壩
三河壩
  三河壩旅游區,位于大埔古鎮三河鎮。三河鎮,是大埔縣境內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匯合成韓江的起點,故稱為三河壩。自古以來三河壩是粵東水路交通要沖,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筑三河司城,政府駐兵防守。民國7年(1918年),孫中山曾親臨三河壩慰勞駐軍。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就在這里打響。來到筆枝山頂,“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就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山,居高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占據了筆枝山就等于控制了韓江的交通。溯汀江北上,可到福建長汀、上杭;沿梅江西航可到江西贛南一帶;沿梅潭河東往可到福建閩南的九峰等地;順韓江而下直通潮州、汕頭。舊稱“西通兩粵、北達兩京”,大家說筆枝山的位置重不重要啊?“八一”起義軍……[詳細]
郭田鎮紅軍標語
  郭田鎮紅軍標語位于五華縣郭田鎮布美管理區四角樓,共40多條。四角樓有兩座倚山而筑的四點式客家大屋,名良貴樓、體章樓,均為灰沙夯筑墻體,前設曬坪和半月形水池。1930年5月至1931年春,古大存等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在粵東八鄉山地區活動,所屬四十六團和隨團軍校駐在布美山村,軍指揮部和軍校領導機關領導設在良貴樓,長達半個月之久。駐扎期間,紅軍在良貴樓和體章樓內外墻壁上用黑墨水寫下許多宣傳鼓動標語口號。主要內容有:全東-年群眾武裝起來!實行武裝大暴-動!武裝暴-動,消滅軍閥戰爭!打倒國民黨-軍閥!割據全東江赤色政權!實行土地革命!打倒地主!推翻帝國主義海陸軍!沒收帝國主義在華的企業和銀行!不做童工!不做夜工!不做苦工!實行婚姻自由。等等。其中,寫在體章樓左側外墻上署名為“紅軍二大隊”的標語是……[詳細]
仁居鎮紅軍標語
  仁居鎮紅軍標語 位于平遠縣仁居鎮仁居圩。1929年10月紅四軍出擊梅縣,回師上杭,路過平遠石正、仁居、差干等地。在仁居約駐扎一個多月,朱德總司令的指揮部設在仁居中學。隨后,為了打破敵人的“三省會剿”,紅四軍又于1930年2月由贛州挺進平遠。在仁居進駐了10多天。紅四軍兩次到仁居,在墻上寫下了大量內容豐富的革命標語。1929年至今,由于當地人民的愛護,還保留了不少,內容有: 農民打土豪分田地! 擴大工農武裝! 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和特權! 紅軍是工農的軍隊!是窮人的軍隊! 男女平等! 打倒國民黨政府,建立工農政府,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詳細]
松源鎮紅軍標語
  松源鎮紅軍標語 位于松源鎮。是1929年紅四軍駐扎該鎮時所寫。書寫材料主要以油漆、墨汁及石灰水等書寫在民居的外墻上或居室內墻體,為三合土夯筑部分有批蕩面的廳堂、房間內。字體多為楷書,間中有部分行書,F保存基本完好。 內容是: 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地主階級、打倒國民黨政府是目前革命的三大任務、紅軍,楷書體,紅灰框邊白灰字。手寫由左至右書寫橫幅,每字為30×35厘米,全長約12米。 軍閥壓迫下的士兵們趕快在軍閥混戰中拖槍出來投紅軍、紅四2,楷書體,白灰粉手寫。離地高約2.5米。由左至右書寫橫幅,每字為35×40厘米,全長約11米。 打倒土豪劣紳的走狗、打倒帝國主義、紅軍,楷書體,墨書寫。離地約高2米,由左至右書寫橫幅。每字20×20厘米,全長約5米。 推翻國民黨政府,建立蘇維埃政府、一九二九戊、打……[詳細]
16、石寨紅軍路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寨紅軍路
  石寨紅軍路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1929年10月23日晚,朱德率領紅四軍六、七千人途經此道,后當地群眾將此道命名為“紅軍路”。東南——西北走向。由不規則的山石鋪筑石階,從山腳下蜿蜒于整座對門山,與梅縣松源鎮圓潭村相連接,全程約5000米,路面寬約1.20米,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米。1929年10月23日晚,朱德率領紅四軍六、七千人由梅縣松源鎮經古道進入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并在石寨村休整一晚。當地村民拿出僅有的少許糧食和當地特產——紅菌,并將紅菌熬成紅菌粥來款待紅軍戰士,朱德稱贊此粥味道鮮美。隨后,朱德在郭氏宗祠宣傳革命政策,號召村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并成立了石寨村農民赤衛隊;10月24日早晨,朱德率領紅四軍由石寨村出發,到達蕉嶺縣城;10月25日,從蕉嶺縣城出發,經新鋪、梅……[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三级国产片在线观看 | 偷窥国产女洗浴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黑人 | 亚洲一区黑人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