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 > 通化市 > 集安市旅游

集安市紅色旅游景點

夜襲陽岔工事區戰斗遺址
  夜襲陽岔工事區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太王鎮陽岔村溝里。現有鐵路橋1座,日偽修建橋頭碉堡1座及日軍工程師住所1處。目前,該鐵路橋仍在使用。老嶺河流經此處,河水清澈純凈,為集安市區主要水源地。通集鐵路和集錫公路從此處通過,交通便利。陽岔工區,是輯安(今集安)工事區第八工區,由金井組負責,施工地段從陽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前,出了陽岔村附近地勢較為開闊,鐵路兩側大都是高山密林,老嶺河從谷底蜿蜒流過。第十一、第十二號老嶺河橋梁工地也都在這一段之內。從抗聯奇襲老嶺隧道之后,日本侵略者加強了對陽岔工事區的警備,偽騎兵二十五團及日本警備隊150多人駐守、巡邏在陽岔工區一帶。1938年6月19日傍晚,楊靖宇率一軍教導團及二師共700多人,兵分三路,隱蔽在陽岔西山和土口子一帶的密林中。深夜23時許,三支抗聯隊伍,同時……[詳細]
老嶺會議遺址
  老嶺會議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五道溝溝里5公里的山坡上。這里曾是楊靖宇同志的司令部兼宿營地,楊靖宇將軍和戰士們都住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這里地處老嶺深處,南面是廟溝、五道溝,北面是雙岔河、梨樹溝,距村屯居民區較遠,比較隱蔽安全,連續開了20天的老嶺會議就是在此處的帳篷里召開的。現遺址布滿樹木、荒草,會議遺跡較難辨認。1938年5月11日,魏拯民率領二軍軍部和伊俊山率領的抗聯五軍南滿遠征旅與在集安老嶺山區五道溝里的楊靖宇領導的抗聯一軍勝利會師,并從會師這天起召開了中共南滿省委和抗聯一路軍高級干部會議,即著名的老嶺--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總司令楊靖宇、第二軍政委魏拯民、省委秘書韓仁和、第一軍參謀長楊俊恒、省委青年干事長孫永浩(即劉明山)、第二軍獨立旅政委伊俊山、桓仁縣委書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陳秀……[詳細]
常家店伏擊戰遺址
  常家店伏擊戰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六道溝口兩側山坡下。距榆林鎮北12公里,東距榆林鎮雙岔公路40米。常家店小村10余戶人家,是老嶺南坡下的一座大車店,過往車輛常在此歇腳打尖。店房朝東,面對公路一溜三間廂房,西邊有馬棚。此處原有10戶居民,現大部為農田,當年的常家店現僅有斷壁殘垣。1938年4月,駐輯安(今集安)五道溝里的抗聯部隊,得到縣城偽軍團部要經過榆樹林子(今榆林鎮),到老嶺北坡雙岔河偽東大營換防的消息,便決定在六道溝一帶扼守,伏擊偽團部。六道溝位于老嶺南坡不遠的地方,由嶺南通往嶺北的一條狹長的運輸公路從這里經過,是偽團部往嶺北通過的必經之路,兩側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北面是老嶺,敵人一旦進入抗聯的包圍圈,就會成為甕中之鱉。在偽團部要通過的前夜,抗聯又得知北來的雙岔河東大營偽軍一個連在……[詳細]
長崗戰斗遺址
  長崗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鎮長崗村南側2千米的山路上。長崗村位于集安城西北18公里左右的山溝里,東南是老嶺山脈巍峨的群山,西北是老嶺支脈,向北翻過崗梁便是八寶溝、東岔溝。戰斗遺址在長崗村稍偏南的山路兩側,距村子將近2公里。這里是通往集安的一條老道,當年可走大車。現在車道已長滿雜草,山路兩側樹木茂盛,只有一條寬約2.5米的無樹地帶,蜿蜒曲折,可清楚看出是一條道路,但已無車輛通行。戰斗遺址的一段老路略有點西南——東北向,路南是山溝,再遠一點是一座小山,當地群眾稱之為東山。該遺址位于老嶺深處,現已長滿樹木和荒草,無明顯遺跡。長崗伏擊偽軍索旅戰斗是1938年8月2日,由楊靖宇、楊俊恒指揮的打擊日偽索旅四十一團的戰斗。1938年夏,根據老嶺--緊急會議的戰略部署,抗聯一路軍主力部隊于7月末開始,陸續……[詳細]
家什房子伏擊戰遺址
  家什房子伏擊戰遺址,位于集安市城西北36公里的文字溝嶺(又名小爺嶺)北。這里是老嶺山脈北坡較平緩的地帶,兩側為高山,文字溝河自南向北經清河匯入大葦沙河。家什房子戰斗遺址包括家什房子溝里(群眾稱“水鱉子溝”)1.5公里左右的抗聯營地,東南山坡上指揮部舊址。現集錫公路從這里通過,無明顯遺跡。1938年,日偽當局為消滅楊靖宇領導的抗聯一軍,把素有“滿洲剿匪之花”的索旅從熱鬧調來輯安(今集安),“圍剿”楊靖宇的抗聯部隊。該旅是一個步騎混成旅,轄蒙古騎兵41團和步兵32團,到輯安后,因輯安山高、坡陡、林密而將騎兵也改成步兵。這股頑敵自恃武器精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根本沒把抗聯放在眼里。他們從通化開往輯安,屯駐在熱鬧街,四處探聽抗聯消息,準備圍剿。此時,正值楊靖宇與魏拯民的一、二軍部隊會師后的老嶺會議……[詳細]
二道崴子戰斗遺址
  二道崴子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鎮二道村村南300米的山砬子下。二道崴子是集安市清河鎮西北10公里的一個小村子,距集安市區約75公里,山砬子下是公路,公路南160米是大葦沙河,河兩岸為大片開闊地,現已成農田。1936年3月初,楊靖宇率領抗聯(時稱東北人民革命軍)一軍部隊打掉駐熱水河子邵本良的一個偽團部。邵本良為報復抗聯而組織偽軍到處尋找抗聯部隊。1936年4月3日晚,通過偵聽敵人電話,得知敵奉天騎兵教導團要從通化到集安討伐抗聯,楊靖宇決定在敵人必經的二道崴子(今清河鎮二道村)設伏,消滅這股敵人。4月4日晚,楊靖宇親自率領抗聯一軍司令部和一軍一師六團共400多人,埋伏在二道崴子通化至集安公路的山坡下和葦沙河南岸鹿圈溝門等地。4月5日上午10時許,敵奉天騎兵教導團約300人開了過來,楊靖宇見敵人……[詳細]
小荒溝戰斗遺址
  小荒溝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鎮鎮區附近的山間河谷地帶,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四保臨江”戰役中一保臨江的最后一戰。地勢較開闊平坦,葦沙河流經此處,現為大面積農田,是清河鎮清河村重要糧食主產區。1947年1月19日下午3時,駐通化國民黨軍195師584團殘部由花甸子秘密進犯,黃昏時分進入青溝子地區,其二營進入小荒溝(今清河鎮)。我東北民主聯軍(后改為解放軍)三縱隊發現該敵孤軍深入,遂即命令7師圍殲該敵,又令8師22團于三道崴子東山打援,以保證7師側后安全。7師于當日黃昏以20團向小荒溝之敵發起進攻。由于天氣太冷,加之配合作戰不力,雖經一夜戰斗,攻擊未果。20日拂曉后,20團1營、2營再次攻擊,國民黨軍仍然頑抗,師部急調山炮營投入戰斗,并令20團強攻。在我軍強大炮火猛烈射擊下,各突擊隊發起……[詳細]
朱家爐抗聯司令部遺址
  朱家爐抗聯司令部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北。朱家爐是榆林鎮復興村北一家大院的舊名,現在是該村村民李謂的住宅。由于年代久遠,當年東北人民革命軍司令部駐扎的5間草房已經倒塌,后在原址重建兩次新房,現房建于1999年。復興村原名撂荒地,南距榆林鎮4.5千米。村東南有一片開闊地,村東400米的山坡下有一條經過老嶺通往臺上鎮雙岔村的公路。復興村控制著這條嶺南嶺北的交通要道。1935年10月和1936年4月間,楊靖宇將軍曾兩次率領部隊住在復興村,司令部就設在朱家爐。當時,朱家爐大院共有5間房子,3大間、2小間,楊靖宇將軍就住在3間大房中。據史料記載,楊靖宇將軍于1936年4月間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后于1936年6月改名為東北抗聯)第一軍部隊在本溪以東賽馬集大東溝殲滅偽東邊道討伐司令邵本良的主力部隊,……[詳細]
紅石砬子臨時戰地醫院遺址
  紅石砬子臨時戰地醫院遺址,位于老嶺抗日根據地東岔中心地帶,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紅石砬子溝,距東岔村6.5公里,距溝口200米處的一座山砬子下。此處有一隱蔽的溝塘子,群眾稱為紅石砬子溝,順溝口往里走200米,有一處山砬子,抗聯臨時戰地醫院就設在砬子下面較為平坦的地方,附近有一條山間小溪,可供洗漱、飲用。由于年代久遠,無人保護,該遺址所在的山坡上已長滿灌木、荒草,受自然風化等因素影響,原遺址已無法辨認。1938年6月,抗聯部隊在家什房子附近消滅號稱“滿洲剿匪之花”的索旅一部后,留下了6名重傷員,在此治療養傷,為了使傷員能有一個安全的地方治療,抗聯在當地抗日群眾的幫助下選擇了這里,建起了臨時戰地醫院。同年8月,長崗戰斗結束后,又有33名傷員住進了這里的醫院。當年,由于條件所限,這里只能搭建帳篷,早些……[詳細]
城墻砬子突圍戰斗遺址
  城墻砬子突圍戰斗遺址,位于集安市頭道鎮米架子村十組溝里3公里處的山頭上,現為森林。1936年4月9日,二道崴子伏擊戰后,邵本良急于報復東北人民革命軍(后改為抗聯),糾集了1000余名偽軍尾追抗聯,將楊靖宇的部隊圍在頭道鎮米架子村十組嶺頂的城墻砬子附近。偽滿軍第一軍區司令部接到邵本良的報告后,立即派參謀長滿良、顧問武田乘飛機趕赴現場指揮。經過一天戰斗,抗聯擊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楊靖宇率部突圍也未成功,雙方相持不下,處于對峙狀態。入夜,敵人在山下點起了一堆堆篝火,布置了警戒線。楊靖宇在山頂上和干部們商量,決定設計巧妙突圍。于是,也在山上點起了一堆堆篝火,迷惑敵人。敵人以為抗聯在山上宿營了,也就放心大膽地睡起了大覺,準備天亮沖上嶺頂消滅抗聯。午夜過后,楊靖宇帶領抗聯將士,按照白天選定的路線,悄悄地從……[詳細]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成立大會遺址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成立大會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五道溝溝里,距廟溝溝門100米左右。是溝塘中較為平坦寬闊的地方,長約70米,寬約25米,一條鄉路從中穿過,路兩側為三塊大石頭。該遺址山坡坡度較小,山坡下為楊靖宇將軍當年講話的大石頭,山上植被繁茂,石后三米處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1938年5月,抗聯二軍政委魏拯民率二軍軍部和伊俊山率領的抗聯五軍南滿遠征旅在集安老嶺山區五道溝(現屬集安市榆林鎮)同楊靖宇帶領的抗聯一軍隊伍會師后,從5月11日開始,召開了南滿省委和抗聯一路軍高級干部會議,即著名的老嶺--會議。會后,召開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成立大會。中共南滿省委書記、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主持大會,楊靖宇將軍就站在路北的大石頭上,向全體與會的千余名將士莊嚴宣布: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詳細]
抗聯軍校遺址
  抗聯軍校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治安村四組以南500米左右,西山坡上約30米高的半山腰處。是一個天然石灰巖洞穴,洞口上方是一片高10余米的陡峭懸崖,洞口約12米寬,約2.5米高,洞內十分寬闊,可容納100人以上,洞深約50米。該遺址現狀良好,未遭到自然、人為破壞,山下有大片農田,距公路約300米,交通便利。1935年9月,楊靖宇將軍率領二百余名戰士來到這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為了壯大革命隊伍,楊靖宇將軍廣泛吸收民間、有志之士和綠林好漢組成抗聯部隊共同抗日。由于部隊成員混雜,素質參差不齊,需要對抗聯戰士進行政治、軍事和文化教育,于是,就在這個山洞里建立了抗聯軍校。抗聯一軍參謀長楊俊恒曾親自為抗聯戰士授課。每期學員達數十人左右。1935年-1938年間,數百名抗聯戰士在這里接受了學習和鍛煉,并被培養……[詳細]
治安村“紅軍洞”遺址
  治安村“紅軍洞”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治安村一組葫蘆頭溝里(也有人稱西溝)約1公里處80米高的半山腰上,是一個天然石灰巖結構洞穴,未遭到自然、人為破壞,現狀良好。洞口寬2.3米,高1.6米,洞內洞口附近處較為寬敞,深處地形復雜、深不可測,并有許多分叉,據當地農民所傳,該洞與集安市大路鎮高地村八組的風洞相通,超過3公里長。據我市《文物志》(1984年版)中記載,有人曾經探到過2.4公里遠。此洞為當年抗聯部隊密營地之一。1936年-1938年,楊靖宇將軍在開辟老嶺根據地期間,曾多次率部在此隱蔽、休整,并尋找向敵人發動進攻的時機,最多時曾有400多名抗聯將士居住于此處,直至1938年8-9月離開輯安(今集安)北上。因此,當地群眾親切的將這個洞稱為“紅軍洞”。此洞是重要黨史遺址。……[詳細]
孟家溝門抗聯棋盤遺址
  孟家溝門抗聯棋盤遺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孟家溝門兒。該遺址地留有石刻棋盤,如今字跡受風化等自然因素影響,已稍顯模糊,但仍可辨認原貌,在石刻棋盤附近依稀可見抗聯密營地遺跡。1938年,楊靖宇率領抗聯一軍部隊來到輯安(今集安)老嶺山區,在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下,開辟了以東岔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并抓住有利時機,消滅了大量敵人。狠狠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戰斗間隙,指戰員們利用休整時間,在根據地密營里學軍事、學政治、學文化。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開展娛樂活動,在一塊大石頭上刻下此棋盤。并在棋盤的下方刻有“五月住大山,天下太平”9個大字,并在簡陋的密營地的帳篷里宿營,表現了抗聯戰士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然保持不屈的革命品格和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此處遺址是重要黨史遺址。……[詳細]
東岔抗日英雄紀念碑
  抗日英雄紀念碑,位于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八組小八寶溝門螞蟻河畔的山坡上,距清河鎮近50華里。紀念碑為天然花崗巖石碑,保存良好,但字跡不好辨識。紀念碑正面銘刻:(豎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師抗日英雄萬古流芳;背面碑文為:抗聯業績,永垂史冊,烈士英名,流芳千古。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悉敵侵擾長崗,率部埋伏,抗聯一軍參謀長楊俊恒,在戰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殺敵,殲日偽索旅四十一團大部,楊俊恒等十余名抗聯戰士,不幸壯烈犧牲。哀思忠靈,銘文立碑,永志紀念。該紀念碑是集安人民為紀念1938年8月2日,在長崗伏擊“滿洲剿匪之花”的索旅戰斗中犧牲的抗聯一軍參謀長楊俊恒等十余名戰士,于1983年4月5日修建。是集安市及清河鎮政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亚洲一区在线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色欧另类欧美 | 亚洲综合网伊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