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紅色旅游景點

鄧纘先故居
  鄧纘先故居位于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布心村,建于清代1780年,距今有230年。鄧纘先是百年廣東援疆第一人,他戍邊新疆18載,歷任烏蘇、葉城、疏附、墨玉、巴楚五縣知事,胸懷高遠,愛國、愛民、愛疆,為官清廉勤政,兢兢業業為新疆人民服務,尤其多年在南疆為當地維吾爾群眾造福。他以文載史,保境安民,先后編纂了兩部縣志開新疆地方史志先河。鄧纘先死于-,為戍邊壯烈捐軀。鄧纘先故居愛國廉政教育基地由鄧纘先故居、鄧纘先紀念館、鄧纘先雕像廣場、清風廊等多個廉政文化景觀組成,讓前來參觀的廣大黨員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自覺增強廉潔意識。2011年11月,鄧纘先故居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2月,鄧纘先故居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河源市鄧纘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源市鄧纘先反……[詳細]
紫金縣老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
  紫金縣老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位于紫金縣蘇區鎮炮子村湖子山頂。中共紫金縣委于1963年為紀念革命先烈而建,1974年、2009年重修,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840平方米。碑高8米,由臺基、碑座、碑身組成。碑身混凝土結構,表面水洗石米,方頂;碑身正面浮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花崗條石砌成,正面鑲碑記,背面鑲徐向前元帥的題詞:紀念革命先烈的最好辦法是是學習先烈的革命精神,樹雄心、定鴻圖,永遠做毛主席的好學生,永遠作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先鋒隊。徐向前敬題一九六三.十二.廿。左右鑲革命名言。臺基四周鋪花崗巖條石,邊長12米。碑后為烈士墓,混泥土結構,圓頂,直徑為3.5米,高1.8米,兩側置石獅一對。1987年3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詳細]
上莞革命烈士陵園
  上莞革命烈士陵園位于上莞鎮新南村彭屋崗。20世紀50年代在學堂崗建造了烈士碑,因四周被建民宅,1991年遷于現址建了一座紀念碑,2002年擴建為革命烈士陵園,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園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亭、休息長廊各一座,兩面題詞墻有任仲夷、林若、梁威林、鄭群等20多位老領導的題詞。園內外建有20多個形狀不同的花壇,遍植花草樹木。陵園正門之上 書-“革命烈士陵園”,兩個副門,門柱有兩副對聯,一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另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大門兩邊屏墻用花崗石鐫刻毛澤東主席《長征》《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兩首七律詩以及《鋼鐵連之歌》《九連地區武裝斗爭形勢圖》。陵園后部建成高8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于高1米100平方米平臺上,碑下部為碑志,碑后為烈士墓塚,墓碑鐫刻著40位烈……[詳細]
張子玉烈士紀念碑
  張子玉烈士紀念碑位于紫金縣蘇區鎮炮子村錫山小學操場邊。張子玉(1899~1928年),1923年由他發起成立紫金縣第一個農會——炮子鄉農會并任會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組織紫金南路農民自衛軍參加“四•二六”暴-動-,1928年3月在陸豐羅畬突圍中與部隊失去聯系,回炮子召集人員,迅速恢復蘇區革命斗爭,指揮赤衛隊員堅持游擊活動,同年8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受盡嚴刑酷打,始終不泄露共產黨秘密,10月被殺害,時年29歲。張子玉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77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詳細]
炮子農民自衛隊隊部遺址
  炮子農民自衛隊隊部遺址位于紫金縣蘇區鎮炮子村。1923年1月,陳炯明叛變孫中山民主革命盤踞東江后,豢養了一批親信,為非作歹。一次,其部在龍窩、炮子等地橫行霸道,打家劫舍,搶走鐘道善、鐘彩文的馬。族中頭領鐘樂善,憑借擁有10多人-的隊伍,下令抄小路在赤溪截擊,打敗了陳炯明部。陳炯明得知后,即下令“剿平”炮子。1923年3月,炮子鄉農會成立。為了粉碎陳炯明“進剿”炮子的陰謀,鐘樂善提出族中的武裝由炮子鄉農會統一指揮,并主張星夜出擊在炮子通往高潭的石門瀝搶劫的土匪黃亞品、黃蔭泉的武裝,擴大隊伍。結果旗開得勝,繳獲-21支,金山筆(-)1支。又經發動,農友們帶著彈子-、火粉-、長矛、大刀和串針等各種武器參加農會。成立了炮子鄉農民自衛隊,選舉鐘樂善為隊長,鐘一朋為副隊長。這是紫金縣的第一支農民武裝。隊……[詳細]
貴東反擊戰遺址
  貴東反擊戰遺址位于連平縣陂頭鎮大華村茶頭庵附近,范圍約500平方米。1948年8月1日,國民黨駐翁源周濟時部一個團700余人及連平聯防隊等,兵分三路對陂頭鎮大華、塘田、三坑村等地實行“掃蕩”。三水為第一路;塘田、三坑為第二路;水口為第三路;三路敵軍重點是圍攻大華村一帶。北一支隊第五大隊和地方民兵共40多人,由葉鏡指揮,在大華村北面的茶頭庵附近英勇反擊來敵。我軍人數比敵人少十幾倍,裝備也遠遠落后于敵人,第五大隊采用了麻雀戰方法,化整為零,分散出動,打擊敵人。激烈的戰斗從上午8時持續至下午4時,后突降大雨,第五大隊的戰士和民兵乘大雨掩護之機安全撤離。敵人惱羞成怒,將大華單竹坑、大坑等80多戶農民的豬、牛、被帳、衣物等財物全部洗劫一空,還在池塘里撒石灰毒魚,將民房燒毀。此戰我軍共擊斃敵連長1名,士……[詳細]
聚史鄉革命烈士紀念碑
  聚史鄉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彭寨鎮聚史村聚史小學南邊的和尚山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聚史地區共有11位革命烈士犧牲。為了告慰烈士英靈,弘揚革命傳統,建國初期中共聚史鄉黨支部、聚史鄉政府,在聚史小學右側和尚山上,修筑了“聚史革命烈士紀念碑”。原和東區委書記梁錫祥,為革命烈士紀念碑撰寫碑文。該紀念碑始建于1984年,1986年12月重修并擴建。磚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米,三級方塔形,底邊1.5米,高5米,北面陰刻“聚史鄉革命烈士紀念碑”,南面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中共聚史鄉黨支部、聚史鄉人民政府”。北面二級塔身中嵌花崗巖石碑刻,鐫刻紀念碑序。南面碑刻鐫刻烈士芳名,依次是:黃樹端、梁權民、黃炳榮、黃時揚、黃佛光、黃東全、曾觀妹、曾錦鐘共九位。塔四周建有六角形實墻欄桿。2012年1月……[詳細]
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龍川縣佗城鎮三印村上印寨。1928年春,龍川縣早期共產黨人、廣州“農講所”第二期學員、四甲青年黃克,在參加廣州起義后奉廣東省委之命回鄉組織革命斗爭。黃克回到龍川后,改選了龍川特支,任龍川特支書記。2月初,黃克在四甲上印寨組織召開附近鄉農會、縣農協會和農民自衛軍代表大會,成立龍川縣蘇維埃政府,下設財政、宣傳、農運、軍事等4個部。大會推選黃克、黃覺群、楊復生、陳濟平等人為政府執行委員,黃克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并將四甲、坪田及鶴市、通衢、登云、黃布等地革命武裝合編為“東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東江特委巡視員劉琴西掛軍長銜。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精神,配合中共東江特委實施“年關大暴-動-”的計劃,迅速組織發動了震憾東江上游的龍川鶴市武裝暴-動-,開創了中共龍川組織……[詳細]
上坪革命烈士紀念碑
  上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上坪鎮布聯村水口橋西向60米處(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設于1980年12月遷移至現址)。該紀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兩部分組成,用磚、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為方形,邊寬2米,正面身呈梯形,書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黑色楷書,占地面積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謝崇安、謝舒如為首的一伙-分子,與江西匪首袁瓦發互相勾結,組織200多名土匪進行----,圍攻我駐上坪圩的剿匪部隊縣大隊的一個排20多人(另有政工隊員和12名護送政工隊到上坪的公安--士)的住地“益三樓”,樓內戰士英勇抗擊,終因敵眾我寡,30多位同志壯烈犧牲。后經多次清剿,終于肅清了土匪。匪首謝舒如在清剿時被擊斃,謝崇安、袁瓦發等被逮捕-決。為紀念在上坪剿匪戰斗中犧牲的革命先烈,當地人民……[詳細]
黃強故居
  黃強故居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水貝村下圍。建于清末民初,坐西北向東南,三進二橫,客家方型屋,正屋上七下七布局,橫屋前后部有角樓(四層)。總面寬42.2米,總深30.4米,建筑占地面積1283平方米。黃強(1888—1972),男,字莫京,生于廣東省龍川縣老隆水貝村。早年畢業于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炮科。后留學英、法等國,習工、農、航空等專業。通曉日、英、法語。“二次革命”失敗后被袁世凱通緝,-海外,1916年,回國參加討袁軍。爾后發起組織廣東青年赴法勤工儉-動,任廣東檢學會會長。投效孫中山參加國民革命后,深得孫先生器重,曾先后任大元帥府航空處處長、虎門要塞司令、粵海關總監。任廣東工藝局局長時,創辦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專科學校,并兼任校長。抗戰暴發復從戎,聚粵軍將領麾下,出任十九路軍參謀……[詳細]
黃村地區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
  黃村地區(含黃村、葉潭、康禾三鎮)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下簡稱紀念館)位于黃村革命烈士陵園下側。紀念館于2009年籌建,2010年建成,紀念館由原東江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省政協副主席、省委--部長鄭群題寫館名。該館占地130平方米,建筑面積兩層260平方米,分上下兩個展覽大廳,用數十幅文字、圖片、照片、實物展示黃村地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1925年至1949年20多年來革命斗爭歷史,內容分為8部分:一、前言;二、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介紹;三、統一戰線工作;四、武裝斗爭史;五、革命烈士英名和部分烈士事跡;六、重大歷史事件敘述;七、人民政權的建設和土地改革運動;八、在黃村地區領導革命斗爭主要領導人簡介。館內還展出戰爭年代的實物(行軍袋、草布鞋、手-、大刀、粉-、五角帽、耙頭、化裝袋、文件、書……[詳細]
橫坑村談判遺址
  橫坑村談判遺址位于東源縣曾田鎮橫坑村半徑。1949年1月,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在東江邊大人嶺山痛擊國民黨廣東保十三團后,保十三團的兵力受到了重創。在中國人民解放連續取得了東北、華北戰役的重大勝利震懾下,團長曾天節等人逐漸認清了全國即將解放的必然趨勢。經我部多次派代表做曾天節的思想工作后,其部已萌生起義的念頭。1949年農歷正月初三,雙方在曾田鄉玉湖文筆塔下水口圍老屋舉行了第一次談判,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經雙方商定,第二次談判的地點為橫坑半徑邱屋,時為1949年3月初,我方林鏡秋和支隊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及隨員劉堅及警衛4人,與保十三團劉勉、張增培及警衛員4人進行半天會議,就雙方起義時間、步驟,作戰戰略要求及起義后部隊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商討、溝通,統一思想。該遺址原是一幢坐東南向西北的民房,因年……[詳細]
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
  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位于蘇區鎮炮子村。舊址建于民國,座北向南,建筑面積15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3年1月,蘇區山子背人張子玉受彭湃指派,帶著2000份農會證返回蘇區,3月成立了炮子鄉農會,張子玉為會長,鐘樂善、黃培先為副會長,隸屬海豐總農會領導,從此點燃了紫金農-動的火種。7月,紫金各鄉農民代表在炮子--,成立紫金縣總農會和龍窩區農會。大會選舉鐘一強為紫金縣總農會會長,鐘樂善為副總農會長,葉鐵魂為秘書。張子玉擔任龍窩區農會會長,葉光為副農會長。大革命失敗后農會被迫解散。2009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廣東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愛國……[詳細]
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廣東省龍川縣回龍鎮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舊址成立“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領導邊區人民開展革命斗爭。舊址內,陳列了古柏同志銅像和《古柏同志講課場景圖》、“過好‘五關’”和執行“十條守則”兩塊石刻,懸掛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幟大塘紅》、《山歌唱紅“五興龍”》、《建章立制廉為公》、《蘇區干部好作風》、《中央關懷記心中》、《蘇區革命建奇功》和《蘇區精神世代頌》共計16塊展板、2.3萬多字、30多幅圖片。通過上述展板,圖文并茂地重點再現古柏、劉琴西等革命先輩以及蘇區干部的革命情懷,重點介紹毛澤東、彭德懷、古柏、劉琴西等革命先輩在龍川指導革命的史實資料,以及蘇區教育勸導、制度建設、監督檢查、嚴懲腐敗等方面的措施,闡述了蘇區“過好‘五關’”和執行“十條守則”的廉政理……[詳細]
葉卓故居
  葉卓故居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登云鎮東山村東蘇。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三進三橫(左一橫)二圍隴,正屋上三下三布局。面寬39米,深51米,建筑面積1989平方米。葉卓(1891~1930),原名卓慶,龍川縣登云鎮東山村人。1922年加入廣州石行工會,投身工人運動。1925年春加入中國0。1926年積極參與省港大-斗爭,同年10月回家鄉協助整頓雙橋鄉農會組織,開展“二五”減租斗爭。后回廣州擔任石行工會主席。1927年10月回龍川開展工農運動,19528年2月,當選為龍川縣革命委員會委員,參與籌劃鶴市武裝大-。同年4月上旬在霍山成立0五興龍縣臨時委員會,并被選舉為書記。翌年1月兼任0龍川縣臨時委員會書記,12月兼任0龍川縣委組織部長。1930年7月,在龍母田北不幸被捕,12月在佗城被殺害,時年39歲……[詳細]
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
  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位于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泥金村。1939年初,“抗先隊”林耀族、岑冰薇、周匡人、李果、余慧、孔慶余、梁瑜、張子光等前往離河源城不遠的泥金鄉開展活動。泥金鄉位于河源、紫金、博羅三縣交界處,有400多戶人家,3000多人,人口集中,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抗先隊”以演講、演劇、寫標語、畫漫畫、貼墻報等形式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先后吸收黃維初、黃平、劉華、陳影、黃建良、黃林甫、黃金明等多人組建“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選出黃維初、黃平、劉華為負責人。“抗先隊”隊部貼上宣傳抗日的對聯。泥金鄉隊部建立起來后,積極發動進步青年農民參加抗日活動,激發了當地民眾抗日救國熱情。抗先隊泥金鄉隊很快就發展到幾百人,活動范圍也擴展到紫金水東一帶。該舊址為村民舊宅,年久失修,未列入保護單位范疇。……[詳細]
馬肩坳戰斗遺址
  馬肩坳戰斗遺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1945年12月,東進部隊進入黃村后,攻打了寨彎樓,打退了進犯黃村的敵軍。敵軍不甘心失敗,于1946年1月10日由63軍教導團副團長張兆偉率500多人兵分三路進犯寧山、文秀塘,妄圖直逼白云嶂根據地。我軍在梁威林等領導的指揮下,在文秀塘山外、鄔洞艷陽崗、馬肩坳(主戰場)草坡崗、橫坑、七娘礤、老龍藪村等地設防布兵進行阻擊。當敵人數路進犯時,我部隊沿路埋設-,并用機-、手-、-向敵軍猛烈射擊,打得敵軍陣腳大亂,死的死,傷的傷,其余的紛紛逃命。經過激烈戰斗,擊斃敵連長1人,傷敵80多人,俘敵20多人,繳獲輕機-4挺、-40多支和彈藥一批,重創敵軍銳氣。馬肩坳戰斗的勝利,大振我軍士氣,為河(源)、龍(川)、紫(金)、五(華)邊區人民的革命斗爭激勵了斗志。……[詳細]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舊址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舊址 位于紫金縣古竹鎮墟陳家祠新書房。祠建于清代,四合院式布局,磚木構筑,硬山頂,建筑面積989平方米。新書房為兩層樓房,青磚砌筑,建筑面積237平方米。 1939年3月,東江各縣黨代會在紫金古竹鎮新書房召開,由省委組織部長李大林傳達貫徹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委第四次執委擴大會議精神,討論東江各縣發展黨組織,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以及敵后游擊戰爭問題。會議成立了中共東江特委機關。設在陳家祠。由林平任書記。下轄紫金、五華、龍川、和平、博羅、海陸豐、增(城)、龍(門)等縣委和河源縣工委。1940年6月惠陽、東莞、寶安縣委也從東南特委劃歸東江特委領導。從此,東江各縣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和開展武裝斗爭。 1987年紫金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金縣總農會舊址、學生會舊址
  紫金縣總農會舊址、學生會舊址位于紫金縣紫城鎮永安居委會東柵街葉氏宗祠內。1923年7月,紫金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炮子(蘇區)召開,成立縣總農會。1925年4月,第一次東征勝利,紫金縣總農會遷此辦公。五四運動前后,以劉爾崧為代表的一批紫金青年學生在廣州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后,回紫金縣城在葉氏宗祠成立了學生聯合會,開展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了紫金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葉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坐西北向東南。2003年按原布局重修,三間三進,面闊8.8米,進深24.1米,占地212平方米,檁條山墻結構,硬山頂,黃色琉璃瓦,外墻貼瓷磚。頭面二圓石檐柱刻對聯一副,上置橫梁、雀替,均雕有吉祥圖案,大門內置木質屏風,后進置祖宗神龕。1987年6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貴東革命烈士紀念碑
  貴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陂頭鎮貴塘村銅鑼嶺,陂頭至貴東公路右側,距貴東圩1公里處。紀念碑坐東北向西南,屬方塔式建筑,火磚、石灰、沙等材料構成;碑高4米、寬1米,總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貴東剿匪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名單。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發潛入貴東,糾集當地-地主,組織--武裝,陰謀發動----,幸被及時發現。連平縣縣大隊1個連,陂頭、貴東100多名民兵以及解放軍1個排參加了剿匪戰斗。經過幾個月清剿,終于消滅了土匪,保護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在貴東剿匪戰斗中,連長劉常勝等19位同志壯烈犧牲。為紀念革命先烈,當地人民政府于1954建立了這座紀念碑。1981年進行了重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美三级 | 天堂va在线视频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亚洲中文字幕的 |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