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文成縣旅游

文成縣紅色旅游景點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駐地舊址
  1935年9月23日,由政治部主任黃富武率領的紅軍挺進師100多人首次進入文成境內,并于當晚宿營在三源高村石坦頭。挺進師進入文成之后,宣傳革命道理,組織群眾打土豪,把沒收的糧食、財物分給貧苦群眾。24日,劉英率警衛隊從景寧進入西坑宿營,第二天上午9時與國民黨保安團駐上垟某營打了個遭遇戰,戰斗中劉正發頭部負傷,當晚在黃坦宿營,次日早上經龍川到大峃。同年10月,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轉移到閩浙邊,在泰順、平陽、文成等地開展武裝斗爭,著手創建浙南游擊根據地。11月,紅軍挺進師經過一天兩夜急行軍,突破國民黨設立的層層-線,一舉攻克瑞安縣珊溪鎮(今屬文成),并當場開店濟貧,向群眾做革命宣傳。1936年10月,劉英率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紅軍挺進師轉移到嶺后、雅莊一帶活動。臨時省委在嶺后雅莊坳田(今稱紅……[詳細]
紅軍洞舊址
  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采取“北和南剿”政策,對閩浙贛皖四省邊區發動全面進攻,妄圖消滅四省紅軍游擊隊,并對浙南革命根據地實行重點“圍剿”。在大峃、珊溪等地控制交通要道和重要路口,派重兵分別駐扎在下垟、南田、西坑、雅梅一帶,還在南田、王宅、雅梅、敖里等地壘筑碉堡,對瑞青泰地區游擊根據地實行全面-。 1937年3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二縱隊政委、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許信焜帶領特委機關和赤衛隊到浙南尋找臨時省委,接受新的指示,至玉壺李林鄉李山村與二縱隊會師,后決定回浙西南地區活動。是月30日,80多名紅軍指戰員從李山出發向浙西南挺進,到玉壺金星附近宿營。由于當地鄉保長告密,次日上午,指戰員在十源鄉富莊村遭到國民黨19師某營的阻擊。一大隊政委宣思金接到許信焜的命令,帶部隊……[詳細]
中共瑞泰邊聯絡站舊址
  1936年春,中共瑞泰邊聯絡站在文成縣坦岐村正式建立,歸屬鼎平(中心)縣委領導,朱大孝任站長,朱大商、朱兒丁、朱德添、黃永谷等黨員為交通員。8月劃歸瑞青泰縣委領導。其主要任務:擴大聯絡點、尋找宿營地、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開展通訊聯絡。在全體交通員的艱苦努力下,瑞泰邊聯絡站發展迅速,相繼建立了楓門頭、雙尖、雷公尖、下山嶺腳、巖背嶺腳、赤砂、塘山、黃龍、九溪、穹口、東處、稽垟、支坑口、東家寮、下莊、白巖下、江山、石傳井、天湖、牛鼻頭、蒼橫巖等22個聯絡點。逐步形成大峃、珊溪、峃口、黃坦、西坑等地與福鼎、泰順、景寧、瑞安、平陽等地交通聯絡網,把上級的指示和情況迅速傳達到基層,并將基層的情況及時向上級機關反映。 中共瑞泰邊聯絡站舊址,位于文成縣珊溪鎮坦岐村朱氏祠堂。始建于清咸豐六年(1856年),建……[詳細]
坦岐革命烈士陵園
  坦岐村是革命老區,有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在1934年10月,中共黨員朱大孝受閩東黨組織指派回家鄉珊溪坦岐組建瑞(安)泰(順)邊聯絡站,發展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1935年7月成立該站第一個黨小組,1939年10月創建文成縣境內第一個黨總支,全村黨員發展到240人。在浙南三年游擊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坦岐村是瑞青泰縣委和青景麗(中心)縣委的主要活動地區。坦岐村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驚恐,多次派兵進行殘酷的摧殘,坦岐的黨組織和人民歷盡磨難,為革命事業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全村13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坦岐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文成縣珊溪鎮坦岐村,始建于1953年,此后對該墓地進行過多次修整,并在墓前立碑。該墓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四周砌筑兩米高的圍墻。入口處可見醒目門聯“英名百世流芳,……[詳細]
文成縣革命烈士墓
  文成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是浙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革命時期,文成縣青年趙剛、鄭敬衡、周定、鄭嘉義等人在北京、杭州等地接受馬列主義教育,并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文成(當時屬瑞安縣西區)是浙南農民-區域之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文成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278名烈士英勇犧牲,其中有一部分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鑄了共和國的基石。 文成縣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珊門村。1954年春,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文成縣人民政府在大峃鎮珊門村官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墓,1985年進行擴建。新建烈士墓園占地面積11854.8平方米,建筑面積1165平方米,有3座前墓和1座后墓,合計336穴,安眠著自土地革命戰爭以來為革命事……[詳細]
一門六烈士墓
  胡從點(1891~1936)、胡從登(1897~1936)、胡從昆(1899~1935)、胡從通(1902~1935)、胡從威(1908~1936)、胡從慎(1917~1936),同胞兄弟,文成縣金星鄉巖門村人。1930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浙南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此時,在青田一帶幫工的文成縣金星鄉巖門村人胡從登、胡從昆、胡從通三兄弟商量,一起報名參加了紅軍,被編入紅一團當戰士。不久,從登奉命回家鄉宣傳革命,發展紅軍隊伍。從登在家鄉活動期間,正值中共瑞安縣委書記鄭賢塘和西區區委書記周醉樵在這一帶發展黨組織、建立蘇維埃政府。從登積極配合他們開展工作,因此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巖門村黨支部書記。1935年春,以粟裕為師長、劉英為政委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浙西南地區。從登參加了挺進師……[詳細]
中共浙南特委活動舊址
  1942年2月8日,由于叛徒出賣,省委機關遭破壞,省委書記劉英被捕。4月上旬,中共浙南特委從永嘉紙山(今甌海)轉移到青景麗塔石頭,經巖鹿坑,在嵐巖峰庵與青景麗縣委匯合后,進駐中共梅岐區委活動根據地,并以石展、湖山、湖坑、張山、石角等地為活動中心區域,部署新的戰略方針,領導浙南、處屬(麗水)和臺州地區的革命斗爭。7月,浙南特委在石角組織干部開展學習活動,其中有特委書記龍躍主持的《政治經濟學》學習等,歷時半月,參加學習的有浙南特委和青景麗工作人員。同年秋,在得知省委書記劉英5月18日于永康方巖英勇就義的消息后,浙南特委便在文成石角林區舉行劉英追悼會,特委書記龍躍致悼詞。全體同志一致表示,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中共浙南特委活動舊址,位于文成縣石垟林場石角林區,建筑面積8……[詳細]
中共浙南特委擴大會議舊址
  1943年7月至8月間,中共浙南特委在石展村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傳達貫徹中共華中局對浙南黨工作提出的“總方針”指示,作出《今后工作任務的決議》,決定加強政治領導、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并積極開展新地區工作,同時進一步貫徹“隱蔽精干”政策。參加會議的有特委和青景麗縣委等領導10多人,會期半個月。8月,緊接又在梅岐進行有特委委員和各縣負責人參加,以學習黨的整風文獻和《論共產黨員修養》為內容,為時半個月的整風學習。并在提高認識基礎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而增強黨內團結,提高了革命戰斗力。11月至次年1月,龍躍再次帶領機關干部到大峃區巡視區工作,研究和部署將大峃區和泰北區的工作連結起來,共同對付國民黨軍隊的武裝“清鄉”。 中共浙南特委擴大會議舊址,位于文成縣石垟林場石展林區石展村,四面環山,峰巒邊綿,……[詳細]
珊溪革命歷史紀念館
  1935年冬至1936年,劉英、粟裕率挺進師進入珊溪一帶活動,和貧苦農民患難與共,開展革命斗爭,發展了黨的組織,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珊溪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文成縣珊溪鎮百成山,總投資250多萬元,其資金均由珊溪鎮黨委、政府自行籌集。紀念館占地面積20余畝,建筑面積678平方米,是1999年由原來的劉英紀念館重修并更名而成的。該館在修建的過程中,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支持,如館前后左右五個八角亭,是由溫州市鹿城區、瑞安市塘下鎮黨委等單位和胡秀益等人出資興建的。館的進出口是一個大花壇,對面的石階有216步,分三級直向廣場,其中第一級36步和第二級42步,寓意劉英于1942年時36歲壯烈犧牲。石階三級各設平臺,意為革命道路是波浪式前進,到最后必將取得勝利。原劉英紀念館于1996年5月18日建成,以紀念劉……[詳細]
嶺后雅莊紅軍田舊址
  1936年10月,省委書記劉英率臨時省委機關和挺進師教導團到瑞青泰縣活動,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10月底,臨時省委在嶺后雅莊坳田(今稱紅軍田)召開軍-歡大會,參加大會的有附近群眾和挺進師近千人。會上,省委書記劉英作了關于抗日救國運動的宣傳報告。會后,軍民一起舉行文藝演出。這次聯歡會聲勢浩大,震動整個浙南地區,產生了深遠的政治影響。11月4日,國民黨《浙甌日報》刊文指出:“泰順峃溪鄉、青田之下莊毗連(今文成)……,近有400余人員據該兩地為巢穴,召集無知民眾開會,大作-宣傳。” 嶺后雅莊紅軍田舊址,位于文成縣嶺后鄉雅莊村紅軍田,占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解放后,當地群眾將當年曾搭臺舉行盛大軍-歡文藝演出的坳田,改稱為“紅軍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欧美激情a∨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 中国少妇与黑人高潮了 | 中文字幕日本有码视频在线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