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華安縣旅游

華安縣紅色旅游景點

華安東溪窯遺址
  東溪窯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三洋村的東溪頭和南靖縣龍山鎮西山村東溪東岸的封門坑,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預備名單。其中,華安東溪窯遺址屬明中期至清晚期大型民間瓷窯窯址,1986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在冊,2009年8月6日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進行復查。窯址規模約1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高安至南靖的道路兩旁的掃帚石山、白葉坂山、馬飯坑山、東溪圩仔(牛嶚)山、東溪庵仔、掉拱山、崩片湖山、蝦形山、后坑寮山、墓坪洋等處。發現有窯口近20處,并有大量堆積層,不少器物和殘件被考古界視為具有漳窯典型特征,被國外瓷器家定為中國名瓷。三次普查發掘了大量的青花瓷、米黃釉、綠釉、醬釉、五彩釉等殘片。此處窯址對研究明清代瓷器制作工藝水平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古時當地瓷器大量由月港、廈門港運至……[詳細]
歸德鄉公所戰斗遺址
  歸德鄉公所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高安村。1949年5月,根據中共閩南地委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邊區縱隊第8支隊(即閩南支隊),所屬1團、2團的5個連隊500多人,進軍華安,打擊-勢力,擴大解放軍的影響,增強人民群眾勝利的信心,同時,準備與安溪的4團聯系,開展整軍工作。部隊在支隊長李仲先、副支隊長吳揚、副政委盧炎帶領下,從南靖荊都出發,取道華安的歸德鄉(今高安鎮),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攻打敵歸德鄉公所。駐守的-民團聞風喪膽,連忙放棄抵抗,繳-投降,部隊由此取得進入華安的首場勝利。隨后第8支隊1、2團打掃戰場后轉向攻打歸德糧倉,駐守民團稍做反抗后也舉手投降,全殲保安隊、聯防隊士兵20多人。解放軍在攻下糧倉后,把倉庫里的糧食分發給當地的貧困群眾,并積極向群眾宣傳革命形勢,教育-民團,取得了軍事……[詳細]
下垅蘇維埃政府舊址
  下垅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華安縣馬坑鄉下垅村德英堂。1929年8月,朱德率領中央紅軍攻克漳平縣永福鄉,成立永福鄉蘇維埃政府和農民武裝赤衛隊,蘇維埃政府主席陳賜容派人到鄰近的華安縣馬坑鄉開展革命活動,向貧苦農民宣傳革命,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很快得到貧苦農民的積極響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當地群眾受永福暴-動-的影響,積極行動起來,打開地主家的糧倉,把谷物分配給窮苦老百姓。1930年2月,下垅村成立蘇維埃政府和農民武裝赤衛隊,下垅蘇維埃政府設在德英堂,蘇維埃政府主席由李友理擔任,李水金任赤衛隊隊長。下垅蘇維埃政府成立后,派人到周邊的文華等村宣傳革命,張貼紅軍標語、口號,鼓勵農民起來反抗地主的剝削壓迫,得到周圍鄉村的響應。下垅蘇維埃的革命活動驚動了-當局,1932年10月,駐和溪的-民團糾合下垅被打倒……[詳細]
華安革命紀念碑
  華安革命紀念碑位于華安縣華豐鎮草坂村寨仔山頂。1949年11月18日,華安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在革命進程中,無數志士仁人為華安的解放與建設,發展與進步,殫精竭慮,乃至流血獻身,創立了不朽的光輝業績,譜寫了嶄新的歷史篇章。為弘揚長輩們的革命精神,激勵后人繼往開來,中共華安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90年11月動工興建華安革命紀念碑。華安革命紀念碑占地2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主碑座北朝南,高16.28米,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題字“華安革命紀念碑”。碑座正面碑文由原縣委書記王復興、縣長孫孔強撰寫。碑座背面銘刻71名烈士英名:林擔水、陳上士、陳登壽、陳淵業、陳明興、呂興、陳泉水、蔡鐵錘、林樹木、林文如、林德木、黃金枝、郭清海、張玉成、林春生、黃任貴、陳滿堂、黃清松、鄒津修、楊文魚、李太平、陳……[詳細]
吳運琳舊居
  吳運琳舊居位于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吳運琳,又名黃德琳,1901年出生于海南萬寧縣龍滾鄉新寨村。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吳運琳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鄉黨支部委員、鄉共青團支部書記、農會主席和赤衛隊長等職。1929年秋,海南地區黨組織遭受敵人嚴重破壞,吳運琳出走新加坡。1931年,他在新加坡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任黨小組組長、地下工會主席,領導當地革命斗爭,后被英國-抓捕入獄。1934年6月回國,分配到閩南游擊區工作,任閩粵邊特委交通總站站長。1935年7月任特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主持特委后勤工作。為粉碎敵人對蘇區的“圍剿”,吳運琳奉命開辟新區,先后領導建立梁山、后洞等游擊根據地,建立16個黨支部和一批赤衛隊。1937年調任平和文峰區委書記,抗戰期間留在平和堅持革命斗爭。1942年“南委……[詳細]
楊裕德故居
  楊裕德故居位于華安縣豐山鎮內角村朝陽路。楊裕德,華安縣豐山鎮內角村人。1927年初中畢業后到上海暨南大學高中師范科讀書,受進步思想影響加入青年團,后轉為共產黨員,由于極參加革命活動,身份暴露,組織安排他回到豐山,利用其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適時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29年端午節期間,他在家鄉組織農會,發展會員二、三百人,舉辦夜校,并且在浦林組建游擊隊,把家中武器獻給游擊隊使用。1930年初夏,豐山的農會和游擊隊參加漳州中心縣委和王建春領導的南北鄉暴-動-,在北鄉區委的指揮下,他率領豐山農會會員和群眾,搗毀浮山汽車站,燒毀汽車。由于敵強我弱,組織不嚴密,農會和游擊隊中混入壞人,遭到-派的鎮壓,暴-動-最終失敗。為躲避-派的追捕,楊裕德被迫飄泊南洋巴厘島。1932年,他得悉紅軍進漳消息后回國,在漳……[詳細]
游維新故居
  老游擊隊員游維新故居位于華安縣華豐鎮良埔村上柯組14號。游維新(1909-1949),又名游汀蘭,龍巖永定縣湖坑鄉太聯村人。1928年參加盧肇西領導的陳東暴-動-,曾任大溪赤衛隊中隊長、大隊長等職。積極發展隊伍,帶隊參加攻打中川等戰斗,一度成為敵人抓捕的重要人物1933年由于閩西進行“肅社會民主黨”運動,他被迫離開永定,以販賣草藥為掩護,到廣東汕頭尋找黨組織。1938年到華安縣仙都開展活動,后轉移到良村的良埔定居下來,以開中藥鋪為掩護,巧妙開展革命活動。在華安期間,他積極向當地群眾宣傳革命,揭露國民政府的-統治,深入發動周圍群眾,發展地下黨員,積極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積蓄革命力量。由于解放前的華安-勢力十分猖獗,敵強我弱的斗爭態勢還未轉變,再加上--分子柯水金、柯友蘭告密,游維新同志于1949……[詳細]
玉屏盂峰戰斗遺址
  玉屏盂峰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湖林鄉湖林村。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8支隊4團5營警衛連長陳志光,帶領40多人的隊伍,在華安與-民團進行一場惡戰。是時,人民解放軍逼近漳廈,華安縣的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警衛連準備解放華安。部隊從漳平出發,來到兩縣交界的涵口,為解救被安溪民團圍困的湖林群眾,部隊直奔湖林,到達湖林時,安溪民團已撤離。部隊即刻攻下湖林民團大隊長陳萬物據守的后格尾土樓,駐守在玉屏盂自然村一線。戰士們向當地群眾及西陂村的群眾宣傳形勢,張貼標語,講明全國即將解放,在湖林群眾中產生極大反響。部隊在湖林駐扎十幾天,華安的民團團總黃雨定坐臥不安,連忙糾集700多名民團趕往湖林,向警衛連據守的玉屏盂峰陣地展開進攻。1949年10月7日午后,部隊打退敵人的集團沖鋒后,安全撤出陣地離……[詳細]
漳龍赤衛團戰斗遺址
  漳龍赤衛團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車鄉際頭村坪溪自然村。1936年6月,老紅軍鄒天寶、鄒天水從龍巖回華安后成立了漳龍赤衛團,對外稱打獵隊,人員100多人,活動于華安、南靖一帶。此后,鄒天水多次同閩南特委聯系,帶領漳龍赤衛團在當地堅持革命斗爭。1943年,國民黨的省保安團利用拂曉山間霧濃的時機,糾集兵馬100多人,“圍剿”漳龍赤衛團的駐地坪溪村。是時,赤衛團大部在迎富鄉(今屬南靖)活動,僅有幾個人值守。敵人仗著人多、武器好,打出信號彈,吹響沖鋒號,向赤衛團發起猛烈進攻,并對小村莊無情摧殘,燒毀全部房屋,掠奪財物,打死打傷群眾各2名。赤衛團機智地活捉掉隊的6名保安團士兵,成功換回7名被捕的群眾,其中大多是婦女兒童。國民黨的這次殘酷鎮壓,使坪溪自然村田園荒蕪1整年,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漳龍赤衛團經……[詳細]
振鳳樓戰斗遺址
  振鳳樓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高安村后墘。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第8支隊支隊長李仲先、副支隊長吳揚,副政委盧炎,率領1團、2團所部的5個連隊,奉命進入華安進行活動,開辟新的工作局面,同時準備聯合安溪的4團,開展軍事整訓。部隊從南靖的荊都出發,首取華安歸德(現為高安)國民政府的鄉公所后,直逼振鳳樓敵偽糧倉。駐守糧倉的民團一個班的敵兵,把守在四個邊角的炮樓上,負隅頑抗。我軍以強大火力壓住敵人,以高處山頭用機炮--敵人的火力點,戰士們用自制炸炮投進敵人的樓里,趁敵慌敵之機,架梯從窗口進入樓內,連長賴景明帶領戰士們率先沖入樓內。在強大攻勢下,我軍活捉敵兵10多名,并繳獲其-支。戰士們把糧倉里的糧食分給貧苦的群眾,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宣傳解放戰爭形勢,取得了進入華安后的第二場勝利。戰……[詳細]
華安紅軍洞
  紅軍洞位于華安縣高安鎮平東村大片頭和坪斗仔坂底坑。鄒天保,1901年8月出生,鄒天水1907年9月出生,均為華安縣平東村人。在土地革命時期,分別于1929年、1930年在龍巖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鄒天保、鄒天水先后任胡少海的警衛員,參加過攻打永福、漳州等戰斗。鄒天水在紅軍學校畢業后任汀漳龍聯合赤衛隊大隊部負責人,帶領紅--戰于福建、江西等地。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閩西堅持斗爭。1936年6月,為配合閩西游擊戰爭,鄒天水受命返回華安組織漳龍赤衛團,并擔任團長,開展革命活動,赤衛團對外稱“打獵隊”。鄒天保、鄒天水從閩西回華安時,帶回“紅軍第四軍汀漳龍聯合赤衛隊大隊部”軍旗1面,“紅軍第四軍汀漳龍聯合赤衛隊之印”一枚,駁殼-4支,-1支,斗笠、紅軍證章、袖章、傳單等物品,分別藏于高安鎮平東村大片頭和坪斗……[詳細]
華南區游擊隊戰斗遺址
  華南區游擊隊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高安鎮邦都村聯春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對于鞏固閩西蘇區,開展閩南游擊戰爭,支援東江根據地人民的斗爭,都起了重大作用。在閩南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閩西紅八團在龍巖、南靖、華安邊界開展革命活動,形成廣闊的游擊區。1932年4月,在華安迎富和南靖坂場成立華南區蘇維埃政府,同時建立游擊隊,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同年年秋,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李元昌帶領華南區游擊隊和群眾100多人,在華安與南靖周邊開展活動,隊伍開到華安歸德(今高安),攻下國民政府的倉庫——聯春樓,把沒收的谷子、布匹等物資分發給當地貧苦農民,向農民宣傳革命,宣傳黨的政策與主張,號召貧苦農民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劣紳,支持閩西……[詳細]
下樟糧倉戰斗遺址
  下樟糧倉戰斗遺址位于華安縣沙建鎮下樟村內鄭組下樓社。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第8支隊第1團、2團的所屬部隊在李仲先支隊長、吳揚副支隊長、副政委盧炎的帶領下,經過高安一系列戰斗后,一路奔襲下樟。部隊趕到下樟時,天色已暗,黃雨定糾集40多名保安部隊占據下樟糧倉,利用堅固的樓房為掩體,與解放軍作負隅反抗,進行垂死掙扎。解放軍趕赴下樟后即以猛烈火力發起攻擊,狡猾的黃雨定孤立無援,眼看難以抵擋下去,便向攻樓部隊提出談判,以此為借口拖延時間,企圖尋找機會逃脫。我軍在掌握敵情動態后,及時識破敵人詭計,加強進攻,匪兵死命抵抗,由于缺乏爆破裝置,堅固的樓體使敵人把戰斗拖延到第二天凌晨。激戰中,我軍排長莊周魯負傷犧牲。由于下樟離漳州較近,在得知漳州敵人援軍將到的消息后,我軍主動撤出戰斗,迅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免费 | 日本欧美成综合视频 |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