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三元區旅游

三元區紅色旅游景點

紅19師強渡沙溪河戰斗遺址
  紅19師強渡沙溪河戰斗遺址位于梅列區列西街道列西村的梅列門右側。1934年5月27日,紅7軍團19師在師長周建屏、政委呂振球指揮下,參加建寧保衛戰,建寧失守后,5月25日,紅19師從建寧的石山經塔下山、黃舟堡轉戰寧化、歸化(明溪),奔襲百余里,到達梅列區城列西(今市區)。此時,國民黨軍南有陳明仁80師駐莘口的239旅,北有駐沙縣境內的238旅一部,有受到南北夾擊之虞。為了跳出這一困境,返回中央蘇區主戰場,紅19師需強渡沙溪河。當時,沙溪河對岸列東一帶已有國民黨軍80師兩個營和-民團把守。紅19師和當地支部廣泛發展群眾,籌集40多條船,兵分列西、翁墩、白沙、長安(現火車站)四路,強攻沙溪東岸。經激烈戰斗,攻占對岸,消滅敵2個營和民團。在戰斗中,顏生地等村民勇敢帶路,耐桃等船工英勇犧牲。在紅軍的……[詳細]
深坑嶺戰斗遺址
  深坑嶺戰斗遺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筠竹村后山深坑嶺。1934年5月,東方軍離閩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主戰場,留下紅7軍團轉戰閩西北。28日,尋淮洲、粟裕率領紅7軍團從沙縣向明溪轉移,駐扎湖源和筠竹,國民黨80師239旅從莘口向湖源轉移,搶先占領深坑嶺的南洋峽等主峰。29日早晨戰斗初始,我軍僅以一個團出擊,很快處于仰攻不克的被動局面。紅軍以筠竹和湖源村民為向導,指揮另兩個團分兩路從側后直插敵一二線陣地空隙地帶。下午二時到達預定地點后發起總攻。國民黨軍一二線陣地被打亂,前后互相攻擊,我軍乘勢攻占南洋峽等主峰。國民黨兵大勢已去,紛紛涌向深坑嶺向莘口撤退。深坑嶺只有一條險要的羊腸小道,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百米的懸崖。我軍乘勢窮追猛打,國民黨兵死傷之外摔死深崖無數。戰后觀察,深崖一邊草木被滾得精光,時過數十年……[詳細]
許瑞芳故居
  許瑞芳故居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楚-祠。許瑞芳祖籍江西崇仁縣,生于1906年,自幼隨父來三元區忠山村落戶,住在楚-祠上廳兩廂房,左廂房為其父母居所,右廂房為許瑞芳居所。許瑞芳父親以經營日什布匹為生,經常在通往永安、貢川、忠山、三元、梅列的官道間奔波。許瑞芳十八歲時(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范,同年冬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支部宣傳工作。1927年底回到忠山村后,建立秘密農會,鼓動農民起來-征兵征糧,苛捐雜稅,應聘任永安縣立中學教師,創辦農民夜校,宣傳革命思想。1929年,毛澤東率領紅軍入閩,消息傳到永安,許瑞芳到閩西找紅軍,回到了革命隊伍。1934年冬,許瑞芳隨紅軍北上,在一次戰斗中不幸犧牲,年僅二十八歲。許瑞芳青年時期在楚-祠居住時間長達十幾年。他同情貧……[詳細]
中共歸化縣東南(區委)辦事處暨巖前鄉蘇維埃政府(支部)舊址
  中共歸化縣東南(區委)辦事處暨巖前鄉蘇維埃政府(支部)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郎官第。1931年11月,全國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結束后,在汀州召開閩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指出今后的工作任務是鞏固和恢復各級工農民主政府,積極開展閩西北地區的革命斗爭。閩西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從老紅色區域抽調一批有斗爭經驗的干部、積極分子到清流、歸化(現明溪)工作,加快了三元所在明溪區域紅色政權的發展,縣東南區委等城市黨的組織建立起來,東南區委轄坪埠、溪口、巖前等鄉黨支部。巖前鄉黨支部書記鄧朝正。同時,成立巖前鄉蘇維埃政府,主席鄧朝正,副主席是王清貴,文書呂張狗,秘書鄧有良。1931年至1934年間,巖前鄉黨支部和蘇維埃政府多次在郎官第召開會議,宣傳革命道理,發動農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籌款,轉送食……[詳細]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紀念碑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紀念碑位于梅列區洋溪鎮洋溪中學內。1939至1943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從福州內遷,在洋溪設立校區。這期間,全省約有1000名學生先后考入這所學校,來到這里就讀。因戰時經費支出不足,一切因陋就簡。學校借用民房作宿舍、教室,用竹蔑糊泥作墻,以樹皮代瓦,校舍四面通風,無法避風雨。宿舍全是統鋪,上下兩層,用竹片編作竹床,一個房間住幾十個人。尤其日軍侵占福州期間,經濟來源斷絕,每日只能供糙米六小兩,以兩餐稀粥解饑。在此困境中,有十幾位學生病逝,但全體師生仍刻苦求學。當年的洋溪鄉親對福建省立福州初中辦學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許多村民騰出房子供學校辦學。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當地村民的支持,使這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當年全省會考成績福建省立福州初中總是名列第一……[詳細]
忠山鄉農會舊址
  忠山鄉農會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賢祠。1934年4月,紅7軍團在經歷了明溪銅鐵嶺戰斗后,南下經三元巖前、忠山過貢川,并以忠山、貢川等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縣城。在此期間,紅7軍團留下一個連隊,駐在忠山村。這支紅軍小分隊擔任向東警衛的任務,并在忠山村做宣傳、打土豪,很快把覺悟了的群眾發動起來,組建了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黨支部書記鄧天賜,主席鄧天賜,副主席楊平志,秘書兼文書余次鉸。黨支部、農會和蘇維埃政府組織起來后,多次在先賢祠內開會,在前大坪召開群眾大會、發放打土豪的糧食和豬肉給群眾,動員青年參加紅軍,組建忠山赤衛隊,開展分田地運動,協助紅軍消滅星橋一帶大刀會組織,組織群眾為攻打永安縣城積極支前,勝利后運送戰利品到中央蘇區。紅7軍團小分隊離開后,由紅軍獨立第9團指導黨支……[詳細]
紅軍強渡長安渡口戰斗遺址
  紅軍強渡長安渡口戰斗遺址位于三元區城東鄉長安渡口。為支持配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5月27日,紅7軍團從寧化、明溪轉戰來到三元縣長安、白沙、列西,對面城關、下洋一帶已有國民黨軍80師兩個營和-民團把守。紅7軍團19師和當地支部廣泛發展群眾,了解當地情況,決定籌集40多條船,發動群眾支援幾十名船工,兵分列西、翁墩、白沙、長安(現火車站)四路,強攻沙溪東岸列東守敵,強渡三元城并長安渡口是紅軍強渡沙溪河的重要一仗。紅軍經激烈戰斗,攻占對岸,消滅敵2個營和民團。紅軍強渡長安渡口后的當天下午,在三元城關城南的太堡廟,把從當地地主、惡霸那里沒收來的布匹等物資,都分給了貧苦農民。這次強渡沙溪河戰斗是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中央蘇區紅軍在東線的一個重大勝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詳細]
西際鄉黨支部、農會舊址
  西際鄉黨支部、農會舊址錫光堂位于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自1933年起,在江西瑞金人、共產黨員的幫助下,西際村錫光堂的余寧助開的“余寧助客!背蔀榧t軍聯絡站,余寧助、余和順等成為紅軍聯絡員。1934年5月,紅9團一部來到西際,打土豪做宣傳。在紅軍的幫助下,西際成立了農會。農會主席由余寧助擔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書是余和順,文書是張本瑜。農會積極分子余寧助、余和順之后加入了共產黨,于是建立了西際鄉黨支部,余寧助任西際村黨支部書記。還成立了赤衛隊,隊長由武斗士擔任。西際鄉黨支部和農會多次在錫光堂召開會議,商議支援紅軍事宜。在黨支部和農會的帶領下,西際周邊一帶柳城、沙陽、黃沙、莘口的村民,為紅軍送鹽送米、看護傷員、傳遞情報,并把西際村陳朝紹等青年送進紅軍隊伍,為建立西際一帶紅色區域做出貢獻。西際鄉黨支……[詳細]
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
  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軍區獨立第7團、第9團的帶動下,中共三元區西際村支部和農會的黨員干部群眾從大田、永安、泉州等處零散購買食鹽等物資,存在余氏家祠內,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際——竹洲——樓源——忠山——星橋——明溪線路,轉運到明溪、清流、寧化、瑞金等中央蘇區。西際村余氏家祠逐漸成為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護送物資,西際還成立了赤衛隊,保衛重要物資的安全和運送。直到紅軍長征前后,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中央蘇區運送大量緊缺物資,為中央紅軍軍事斗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余氏家祠為明代建筑,現保存完好。該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積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為穿斗式硬山頂木構建筑。整座家……[詳細]
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
  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年代為1933年。簡介:原為余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清乾隆重修,坐北向南,平面略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由前坪、前堂、天井、正堂、邊廂、回廊和后軒組成,正堂面闊七間,進深七柱,明間抬梁、次間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自1933年起,在福建軍區獨立第7團、第9團的帶動下,中共三元區西際村支部和農會的黨員干部群眾從大田、永安、泉州等處零散購買食鹽等物資,存在余氏祠堂內,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際—竹洲—樓源—忠山—星橋—明溪線路,轉運到明溪、清流、寧化、瑞金等中央蘇區,余氏祠堂逐漸成為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為護送物資,西際還成立了赤衛隊。2018年,工農紅軍西際物資轉運站……[詳細]
紅7軍團軍團部舊址
  紅7軍團軍團部舊址位于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中路陳家大院旁民房內。1934年4月,紅7軍團留在閩西北蘇區牽制敵軍,支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在經歷了明溪銅鐵嶺戰斗后,由明溪南下經三元巖前、忠山過貢川,并以忠山、貢川等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縣城。在此期間,紅7軍團軍團部一度設在忠山村中路陳家大院旁民房,軍團長尋淮洲、參謀長粟裕等紅7軍團領導人在此居住、辦公、指揮戰斗和開展蘇維埃政權建設。忠山村建立了農會和赤衛隊,組織群眾為紅軍攻占永安城做好支前工作和戰斗勝利后挑運物資,同時實行分田分地。至今民房大門左右墻上留下“歡迎當大刀會的工農回家來耕田!”和“不當刀團匪回家革命去呵紅軍臨政宣”兩條紅軍標語。忠山村紅7軍團團部原為忠山村一大民房。該建筑為明代民居,坐東朝西,通面闊12米,通進深25米,面積41……[詳細]
大眾山游擊據點遺址
  大眾山游擊據點遺址位于三元區中村鄉大焙坑村東300米。1944年春后,大田的革命形勢緊張,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位于大田、永安、沙縣和三元四縣交界的三元縣中村鄉大焙坑村建立新游擊據點。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這里建立交通站,培養了吳祿星、陳全東等當地積極分子,大焙坑村成為游擊隊休整、學習、訓練住地。吳祿星等大焙坑村的村民為游擊隊送糧送菜、傳遞信息,支援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大眾山周邊開展游擊斗爭。1945年5月,閩西北游擊隊在尤溪石頭坑遭敵襲擊,突圍后退往大焙坑據點休整。撤離后,留下數名傷員,由大焙坑村吳祿星、吳祿斌及其母親等護理,約半年傷愈后回到大田。大焙坑村大眾山是閩西北黨組織和游擊隊在閩西北開展游擊斗爭時,由大田轉到沙縣的火種保留地,也是過渡地和中轉站。大眾山游擊據點遺址大眾山海拔500……[詳細]
13、紅軍路
紅軍路
  紅軍路位于梅列區陳大鎮碧溪村北面。1933年冬,為支援紅軍攻打沙縣,馬鳳城組織砂蕉、碧溪支部積極配合紅軍工作團秘密發動黨員、群眾收集草藥,經過此路送往荷山村,以支持紅軍攻打沙縣。紅3軍團攻下沙縣后,碧溪鄉農民紛紛響應黨組織和農會的號召,有20多名農民群眾沿此路到沙縣幫助紅軍搬運戰利品。此后,碧溪鄉黨組織和農會活動也更加活躍起來,組織群眾起來參加革命斗爭。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的1934年5月,中央蘇區北線戰局十分危急,地域日益縮小。國民黨軍東路第4縱隊,構筑起連城至寧化的--線,向蘇區步步進逼。為適應反“圍剿”戰爭的需要,紅7軍團19師在師長周建屏帶領下,從明溪方向進寧擊到梅列區域的砂蕉和碧溪,1000多人經過此路到列西村后山集結,兵分4路渡河強攻沙溪東岸敵239旅一部和238旅兩個營,殲敵……[詳細]
紅7軍團19師團部舊址
  紅7軍團19師團部舊址位于梅列區陳大鎮砂蕉村布頭土堡一民房內。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從明溪進軍解放沙縣期間,紅軍工作隊到砂蕉村做宣傳,籌糧籌款,駐扎于此。1934年5月,為粉碎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紅7軍團在閩西北蘇區開展運動戰,伺機消滅敵人,以支持配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紅7軍團19師57團由明溪過紫云村至砂蕉村,駐扎在砂蕉村。紅7軍團19師57團設置于布頭土堡一民房內,團長王蘊瑞等在此居住和指揮戰斗。紅57團駐扎砂蕉村期間,在砂蕉和列西、城關、白沙、翁墩一帶發動群眾,籌集了大量戰斗物資,為紅軍強渡沙溪河,消滅敵80師兩個營打下基礎。紅7軍團19師團部舊址建于清末,坐東朝西,總占地面積為180平方米。該建筑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12米,通進深10米,兩側為民居,屋前有一古官道過小……[詳細]
洋溪鄉農會舊址
  洋溪鄉農會舊址位于梅列區洋溪鎮上街村老街洋溪福音堂內。1934年1月,紅軍東方軍攻打沙縣期間,紅軍東方軍一部向沙縣南面進擊,拓展紅色區域到洋溪鄉,駐扎在上街村民房內。紅軍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在洋溪鄉多處民房白墻和黑磚墻上留下多條標語,大力發動群眾;幫助建立了洋溪農會,主席鄧日福;洋溪鄉農會成立后,在紅軍的幫助下,帶領群眾打擊了洋溪一帶的土豪地主,籌集了糧款,并發動群眾采集草藥運送到沙縣前線,支援紅軍東方軍解放沙縣。紅軍攻下沙縣后,組織群眾到沙縣挑運戰利品。洋溪鄉農會還在洋溪鄉開展了擴紅活動,動員青年人踴躍參加紅軍,為紅軍隊伍輸送了有生力量。但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洋溪鄉農會活動也隨之結束。洋溪鄉農會舊址原為洋溪鄉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923年,存有洋式教堂1座,中式牧師樓1座,面積達67……[詳細]
紅軍醫療所舊址
  紅軍醫療所舊址位于三元區莘口鎮后溪村本點一民房內。1933年至1934年間,紅軍獨立第9團和紅軍獨立第7團在永沙明邊界開展革命斗爭,紅軍一部駐扎在后溪村,在此設立臨時醫療所,收治數名紅軍傷員。由于西藥缺乏,當地村民上山采草藥,幫助紅軍治療傷員。1934年5月,紅軍獨立第9團一部撤離后,留下3名傷員,并把幾十塊光洋交由當地貧農團積極分子林在清、林延順等村民,請他們照料護理。林在清、林延順等后溪村民不辭辛苦,到大田等地購買紅糖和中草藥,回來制成中藥,精心治療護理紅軍傷員。三四個月后,這3名紅軍基本康復,告別了后溪村的父老鄉親,歸隊繼續參加戰斗。紅軍醫療所舊址為一民居,該建筑面闊21.6米,進深15米,面積320平方米,由下廳、回廊、天井、邊廂及上廳幾部分組成。……[詳細]
中共三元支部舊址
  中共三元支部舊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下洋原皮革廠后山飛鳳殿。1947年2月,原南平劍津中學學生、中-員黃維泉,奉城工部所轄的延(南平)古(古田)甌(建甌)中心縣委副書記李繼藩之命回三元開展革命活動。他在取得了國民黨三元縣政府會計一職后,以此為掩護,先后在三民鎮(今城關)、莘口等地建立了4個地下聯絡站。同年7月后,黃維泉先后發展薛忠春、嚴炳康、林家釗、張是良入黨。其間,延古甌中心縣委副書記李繼藩被捕遇害。黃維泉在失去上級組織聯系的情況下,于同年10月在三民鎮飛鳳殿成立了中共三元支部,有黨員4人。1948年8月后,黨支部隸屬于南沙三特支委。中共三元支部舊址飛鳳殿保存完好。其面闊10米,進深4米,建筑面積40平方米![詳細]
碧溪鄉農會舊址
  碧溪鄉農會舊址圓應庵位于梅列區陳大鎮碧溪村村頭。1934年1月,彭德懷、滕代遠、楊尚昆等率領紅軍東方軍攻打沙縣期間,紅3軍團司令部設在沙縣富口荷山,并在富口、蓋竹、山肴、碧溪、漁溪、長溪、砂蕉一帶活動,紅軍工作隊幫助梅列區碧溪鄉建立農會,發動群眾幫助紅軍籌款、籌糧,采摘大量草藥救治紅軍傷員,為紅軍解放沙縣作出了貢獻。碧溪鄉農會舊址原為碧溪村圓應庵。建于清末,坐西朝東,屬依山而建的圍籠式建筑,占地面積為420平方米。庵內由主堂屋、天井、戲臺組成。平面呈正方形,正面有一大門和兩個小門,通面闊18米,通進深20米。庵前有一古官道過地美通往明溪蘇區![詳細]
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
  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永安堂位于三元區巖前鎮白葉坑村。1931年6至7月,根據毛澤東在建寧發出的三封指示信的精神,紅4軍以歸化為工作區,在閩西北廣泛進行分兵、籌糧籌款和建立政權活動,紅4軍13師進入明溪西南的白葉坑、胡坊、巖前等地開展抗租抗0-斗爭。7月初,紅13師工作團100多人,進駐白葉坑永安堂,在此發動白葉坑鄉群眾,開展籌集糧款、軍事斗爭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紅4軍13師工作團舊址永安堂坐東朝西,由前大坪、前廊、正堂幾部分組成。面闊3間,進深4間,石基,磚鋪地面,占地面積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300余平方米,為懸山頂木石結構![詳細]
紅軍無名烈士冢
  紅軍無名烈士冢位于三元區中村鄉杜水村老村部后。1934年5月28日,紅7軍團在進行強渡沙溪戰斗后,向沙縣、明溪轉移時經杜水村,有3名在戰斗中負重傷的傷員,因傷勢過重,抬至杜水村時壯烈犧牲。在杜水村鄧仰云、張高地等多位村民的幫助下,就地葬于杜水村后山。當時,紅7軍團為3名紅軍戰士舉行了簡單的告別儀式后,繼續向筠竹村進發。由于當時紅7軍團未留下任何線索,不知道這3名犧牲紅軍的姓名。至今,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士,自發在紅軍戰士埋葬地立了簡易紀念碑,在清明及中秋時節,組織村民和中小學生前往祭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性爱本地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