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太原市旅游

太原市紅色旅游景點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清徐縣東于鎮洛池渠村,占地面積822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太原城及清源、太原、徐溝三縣同時淪陷,閻錫山政權的清源、太原、徐溝3個縣政府退守洛池渠村。1938年1月,中共清太縣抗日政府在杜里坪成立,6月,根據國共合作的需要交由閻屬八專署委任的縣長接管,成立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洛池渠村一度成為清太徐地區國共合作抗日的中心。1939年5月,“洛池渠慘案”發生,洛池渠抗日民主政府轉移至杜里坪及其西邊山區。直到1939年12月“晉西事變”后,中共重新組建了清太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建筑坐北朝南,東西37米,南北28米,由東、西兩院組成。……[詳細]
西莊烈士陵園
  西莊烈士陵園位于陽曲縣西凌井鄉西莊村東南廟梁前龍峁頭。1937年11月,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挺進陽曲西莊地區,建立了西莊抗日根據地。1939年6月7日,日軍多路偷襲西莊根據地,獨立團1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23名群眾慘遭殺害。1944年1月29日,西陽曲三區區委書記梁存地等同志正在召開會議,突遭日偽軍重兵包圍,梁存弟只身掩護同志們突圍時飲彈壯烈犧牲。1946年2月,梁存弟烈士被安葬于其家鄉西莊村,并立碑紀念。后歷屆縣委、縣政府及當地干部群眾將眾多為國捐軀的烈士遺骨一并安葬到西莊村,形成陵園。1996年,西莊烈士陵園被陽曲縣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雙塔烈士陵園
  太原雙塔烈士陵園,位于太原市迎澤區雙塔南巷甲字8號,始建于1954年,因毗鄰“雙塔”而得名。陵園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分紀念廳、墓園兩大部分。紀念廳是并立的三座高大水泥結構建筑,正廳三層,仿歇山式建筑為骨灰室。廳內有高君宇等革命烈士事跡展覽。陵園墓區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墓區安葬著劉天章等烈士遺骨,稱“三烈士”墓。墓冢為漢白玉筑砌,呈球形。墓丘廣場的對面建有用紅色花崗石、漢白玉、墨玉砌成的象征世界永久和平的烈士碑。烈士墓區共2800平方米,安葬著為太原解放事業而犧牲的430名烈士,這里青松圍抱,翠柏環繞,肅穆莊嚴。攻克雙塔寺1949年4月19日23時,解放軍開始在太原全線發動城垣-殲敵戰。十九兵團司令員把攻克雙塔寺的任務交給了63軍。22日6時,我軍開炮轟擊,眨眼就壓制了敵人的觀察所,并摧……[詳細]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文瀛湖北岸的孫中山紀念館前,1951年3月7日落成,是建國后太原最早修建的紀念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先烈的紀念性建筑,也是山西省第一個大型室外雕塑。紀念碑高4.03米,由碑身、碑座和碑頂群像組成。碑正面國徽下鐫刻著毛澤東題詞:“死難烈士萬歲”六個金字,東側是徐向前“浩壯高恒呂,澤惠過汾漳”的題詞,西側是薄一波“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親筆題詞。1995年此碑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中共陽曲縣委員會舊址
  中共陽曲縣委員會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8年地址:太原市陽曲縣黃寨鎮黃寨村中大街15號中共陽曲縣委員會舊址是陽曲縣解放前夕所成立的中共陽曲縣委辦公場所。抗戰勝利后,華國鋒任中共山西陽曲縣委書記兼武工隊政委,曾在中共陽曲縣委員會舊址二進院上西房居住、辦公。中共陽曲縣委員會舊址原為當地劉氏民宅,1948年11月3日被征用作為中共陽曲縣委辦公場所,直至1953年政府遷至黃寨村南坪。原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同志于1948年11月至12月擔任陽曲縣縣委書記時在此辦公、居住。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386.72平方米。中軸線建有南房、正房,兩側為東西廂房、耳房。中共陽曲縣委員會舊址基本保留了解放前夕中共陽曲縣委辦公時期的建筑風格和布局,文物建筑真實性、完整性較好。……[詳細]
太原解放戰役野戰醫院舊址
  太原解放戰役野戰醫院舊址位于陽曲縣東黃水鎮西盤威、河上咀、東盤威、西洛陰、南鄭村、東萬壽等村。1948年7月晉中戰役結束后,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第7旅、第10旅、第12旅、獨3旅和陜甘寧邊區警備2旅及晉中軍區獨1旅等部隊先后開進陽曲,分別駐扎在東黃水、西殿等數十個村莊。隨后部隊野戰醫院也遷至陽曲。西盤威、河上咀、東盤威、西洛陰、南鄭村、東萬壽等6村有部隊醫院舊址316間、窯洞18眼,全部為當地村民房屋,基本保存完好。……[詳細]
紅軍戰士就義地
  紅軍戰士就義地位于婁煩縣婁煩鎮舊婁煩村山城峁黃土圪洞。1936年3月,東征紅軍從古交進入婁煩。3月29日東征紅軍由婁煩北進入嵐縣。同日,尾隨紅軍的閻軍傅存懷部即追至婁煩,搜捕掉隊紅軍及與紅軍有關的人。紅-移時,有3個紅軍小戰士因勞累過度睡覺未醒,沒有跟上大隊伍,被閻軍搜到后綁到婁煩鎮黃土圪洞殺害。……[詳細]
清徐縣烈士陵園
  清徐縣烈士陵園位于清徐縣城正北的清源鎮平泉村、北營村之間,距縣城5公里,背靠呂梁山,面臨清泉湖,依水傍山,風景秀麗。始建于1958年,全園占地15,422.5平方米,房屋、辦公室、陳列室等建筑面積237平方米,共安葬烈士476人,被列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景祭云烈士墓
  景祭云烈士墓位于婁煩縣馬家莊鄉河北村南500米處,占地面積2.5平方米。景祭云烈士1916年生,1936年參加革命,職務為武工隊偵察員,1947年4月在忻縣井溝村戰斗中犧牲。晉綏邊區行政公署準發《革命烈士證明書》,1986年婁煩縣人民政府給予換證。……[詳細]
八路軍太原辦事處遺址
  八路軍太原辦事處遺址位于杏花嶺區壩陵南街。1936年5月25日,毛澤東致信閻錫山,向其提出聯合中共、抗日反蔣、建立共同戰線的主張,并派出紅軍將領彭雪楓赴太原與閻錫山秘密洽談。彭雪楓到太原后,由南漢宸陪同與閻錫山會晤,遞交了毛澤東的親筆信。后經雙方商定,紅軍在太原建立秘密機構,聯絡站辦公地址確定在首義門內 “基督教青年會”后院6號。1937年3月,經閻錫山同意,彭雪楓在新滿城街30號設立電臺,全體工作人員組成一個家庭,對外稱“彭公館”。中共北方局遷來太原時,劉少奇、楊尚昆等一度也住在新滿城街30號聯絡站內。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布了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為適應八路軍即將開赴抗日前線的新形勢,聯絡站8月下旬遷入太原壩陵南街8號成成中學校內。8月30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詳細]
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部舊址
  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迎澤區郝莊鎮捐子村西,占地面積657.20平方米。1948年10月,小店鎮戰斗結束后,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進抵太原東山地區和太原以北地區,司令部駐扎在捐子村。在7縱的統一指揮下,先后取得風格梁、牛駝寨戰斗的勝利,解放了黃寨、泥屯、蘭村等地區。在戰役轉入圍困休整階段后,7縱司令部政治部展開對閻軍的瓦解爭取工作。彭紹輝司令員在這里直接領導了對閻第33軍71師起義的爭取工作。1949年2月,第7縱隊番號改為第1野戰軍第7軍,4月,參加了太原外圍作戰和城垣的總攻,共殲滅國民黨軍一萬余人,為太原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太原解放后,第7-移至晉源縣城,而后挺進大西北。舊址坐北朝南,為四合院落布局,中軸線有大門、南房、正房窯洞,兩側有東西房。正房窯洞有3孔,券建在一座自然形成的……[詳細]
山西國民師范革命活動舊址
  山西國民師范革命活動舊址山西國民師范革命活動舊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民國地址:太原市杏花嶺區五一路245號是省城保存較完整的一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紀念性建筑。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前有西洋式大門,中有加固維修后的歇山卷棚式二層辦公樓和資料室,西側為臨街展覽廳,東側有卷棚式陳列廊。整個建筑古樸典雅,是民國初年中國傳統建筑與西方建筑相結合的典范。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是1919年閻錫山創辦的一所專門培養全省小學教員的師范學校。從五四運動開始,這里很快成為傳播新思想,宣傳馬列主義,發展革命組織,從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重要陣地。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如-、-、程子華、李雪峰等都在這里受到馬列主義啟蒙教育走上革命道路的。1936年冬至1937年秋,在0山西省工作委員會公開的直接領導下,“山西犧牲救國同……[詳細]
清太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清太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晉源區姚村鎮杜里坪村,占地面積276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日軍侵占太原,太原城淪陷。同月,山西省第四專員公署任命趙向榮(中共黨員)為太原縣縣長、任悟僧(中共黨員)為清源縣縣長,深入敵后,到清太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兩縣合署辦公。1938年1月,清太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杜里坪村正式成立,任悟僧任縣長。同年6月,根據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奉“戰動總會”指示,清太縣抗日民主政府由閻錫山第八行政專員公署派人接管。1940年1月,根據晉西北文(水)交(城)中心縣委和山西省第二游擊區行署第八專署的指示,清太徐地區成立中共清(源)太(原)徐(溝)聯合縣委和太原、清徐兩個縣政府。1942年4月,中共晉西北七地委七專署決定,清徐和太原兩縣合并,組成清(源)太(原)縣抗日民主政府(簡稱……[詳細]
晉西北會議舊址
  晉西北會議舊址位于婁煩縣婁煩鎮舊婁煩村西北,建筑面積87平方米。1940年2月上旬,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建設晉西北根據地的指示,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在婁煩鎮舊婁煩村主持召開會議,成立晉西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晉西北黨政軍民工作。賀龍任書記,關向應為副書記。9日,成立了統一戰線的晉西北軍政-合委員會,賀龍任主任委員。2月24日,經中共中央批準,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舊址現殘存2孔土窯洞。……[詳細]
35、紅軍楊
紅軍楊
  紅軍楊位于婁煩縣天池店鄉韓家溝村的隨瓜子溝。1936年3月,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的東征紅軍左路軍從古交進入婁煩,路經韓家溝村時遭到閻錫山飛機的襲擊,有兩名紅軍戰士被擊中,倒地犧牲。紅軍走后,韓家溝的群眾將他們掩埋在村后隨瓜子溝的山坡上,攏起墓堆,并在墓旁栽下楊樹作為標記。這些楊樹被當地老人稱作“紅軍楊”。多少年來,老百姓每年都要在這里栽植楊樹。如今,原來的那幾棵楊樹已經沒有了,但這道溝里楊樹已成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dⅴd | 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 |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 | 在线人成亚洲播放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Aⅴ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