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紅色旅游景點

扎西會議紀念地景區
  扎西會議紀念館扎西會議紀念館位于云南威信縣扎西鎮北部,此地牌云貴川三省結合,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紀念館由扎西會議會址、陳列館、紅軍烈士紀念碑三個部分組成,為紀念在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于此并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而建。扎西會議紀念館中的扎西會議址原為江西會館(又稱江西廟)和湖廣會館(又稱禹王宮),是當地常見的木結構建筑,古色古香,典雅莊重。會議陳列館倚山而建,有上下兩層四個展室,展廳面積2590平方米,共展出各種圖片170多幅,紅軍遺物70多件,較全面地反映和介紹了紅軍長征集結扎西、扎西會議、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隊和云南游擊支隊的革命斗爭歷史與活動情況。扎西會議中,以洛甫(張聞天)代替博古(秦邦憲)在黨中央負總的責任,保證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詳細]
羅炳輝將軍紀念館
  彝良羅炳輝事跡陳列館,又名羅炳輝將軍紀念館,位于云南昭通彝良縣城西側將軍山上。1991年建成,館舍共三層,建筑面積500平方米。館藏有羅炳輝將軍生前事跡介紹、資料及圖片展覽。展室分為四個主題,即:矢志從戎爭自由,赴湯蹈火建奇功,千里江淮掃敵頑,血灑疆場炳青史。羅炳輝將軍紀念館現是全國愛國主義和國防主義教育基地。羅炳輝: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原名羅德富。1897年12月22日出生在云南省彝良縣阿都鄉偏坡寨一個彝族農民家里。17歲離開家鄉,到昆明參加了滇軍,作戰勇敢從士兵升至營長,曾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8年到江西吉安縣任靖衛大隊長。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率領吉安、吉水、泰和等8縣靖衛隊1000余人舉行了著名的吉安起義。起義后部隊編入紅軍。在……[詳細]
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
  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位于昆明市北面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柯渡鎮丹桂村,離縣城72公里,距昆明市85公里。該管是為紀念紅軍長征而修建的。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主要包括中央紅軍總部長征駐地舊址、總參謀部作戰室、毛澤東等同志長征路居丹桂村的休息室及烈士遺物。1935年4月28日,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尋甸縣,4月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29日發布《關于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30日,毛澤東、張聞天、王家祥等中央領導進駐柯渡鎮丹桂村,并對強渡金沙江作具體部署。1936年4月4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等同志率領紅二、六軍團再次長征進入尋甸縣,并于4月9日進行了著名的“六甲之戰”打退了敵人的追擊,連克十座縣城,從麗江的石鼓渡口勝利渡過金沙江。1977年10月,省政府在丹桂村建立了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軍長……[詳細]
云南陸軍講武堂
  云南陸軍講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華圃,創辦于1909年。直到今天遺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今還存在著一幢米黃色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的二層建筑。由東、西、南、北四座樓房組成,各樓對稱銜接,并設有通廊,樓端各設拱券門一道。占地面積1390平方米。主樓西南尚存有大課堂(禮堂)和兵器庫一幢。南樓中部設閱操樓,高約15米,寬13米。樓前即當年寬大的操場,不亞于兩個足球場面積,不過今天已為云南省科技館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歷經百年風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長120米、寬10米的四座走馬轉角樓的樓房,不僅平添幾分古色古香,也顯現了講武堂當年的雄宏氣魄。云南陸軍講武堂,原系清王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對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設立的一所軍事學校,既輪訓在職軍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詳細]
龍潭烈士陵園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城西郊2公里處的龍潭飲虹山。 該陵園占地3334平方米,山勢雄偉,“眾山如奔馬,勢如挾云走”,依地勢坐南朝北,有墓十余冢。由北往南分三排:第一排6冢,中間兩冢是蔣開榜、劉文明兩位烈士墓。東西兩側為老紅軍余小祥、張永清、郭汝斌、黃少勇之墓。第二排7冢,由東往西為老紅軍王定國墓、黃興順墓,革命烈士楊天華墓、蔣志華墓,老紅軍李正清墓、李永福墓,革命烈士馬金碧墓。第三排3冢,由西往東為革命烈士胡忠兆墓,蔣開榜之妻楊氏墓,劉文明之妻趙氏墓。 蔣開榜、劉文明為會澤縣早期中共地下黨員,1926~1933年在會澤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4年5月18日被國民黨殺害。1950年5月,會澤縣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1962年東川市會澤區人委在龍潭飲虹山建立烈士墓,將兩位烈士遷葬于龍潭烈士……[詳細]
沾益松林紅軍長征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盤江鎮松林社區北門村。 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從湖南的桑植出發,開始長征,于1936年4月初進入沾益縣的炎方、白水、盤江、大坡等地。4月3日清晨,紅二軍團在賀龍的帶領下,由白水鄉水田村進入盤江鄉喜廈村,先頭部隊——軍團直屬4師、6師經遵化鋪、興法村、十里鋪宿營在松林、河西、中村、小后所、清水溝一帶。當紅二軍團先頭部隊進入松林鎮時,正逢松林鎮的趕集日,紅軍首先占領了鎮公所,大部隊隨之浩浩蕩蕩進入松林鎮。由于趕集的群眾不了解紅軍,慌忙四處奔跑,集鎮一片混亂。這時,紅軍立即向群眾喊話:“鄉親們!不要害怕,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是北上抗日的隊伍,是打富濟貧的隊伍,一切為人民謀利益。紅軍主張買賣公平,請大家照常趕街,安心做買賣。”在紅軍的宣傳之后,慌亂的群眾穩住了,重新擺……[詳細]
東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高家村結米村民小組(白龍山西側),坐東向西,三面環山,距東山鎮政府駐地1千米。為紀念和緬懷革命先烈,東山鎮黨委、政府在曲靖市原滇黔桂邊區老干部聯合會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于1998年12月26日在東山鎮鎮政府東北面的花果山上,正式開工修建該紀念碑,1999年4月5日舉行落成典禮儀式,后因地質變化碑身受損,于2003年8月遷址高家村結米村民小組白龍山西側。紀念碑為三角形錐體磚混建筑,高19.48米。麒麟區東山鎮,解放前是陸良縣的豐華鄉、東寧鄉和曲靖縣的部分山區,處于曲靖、沾益、陸良、富源、羅平五縣交界地,是中共云南地下黨滇東3個地委領導下的3塊重要游擊根據地之間的結合部。1947年11月下旬,中共陸良特支派特支委員楊守篤帶領殷世耕、肖鵬等黨員干部到豐華鄉(現麒麟區東山……[詳細]
曲靖三元宮“紅軍長征過曲靖”紀念園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西城街道西山社區下西山居民小組。1935年4月23日,中央紅軍由貴州進入云南境內,27日,紅軍先頭部隊推進至離曲靖西山三元宮約1千米的關下村時,截獲了國民黨云南省主席龍云派往貴州的一輛軍車,繳獲了二十余份云南-和云南白藥、宣威火腿、普洱名茶等物品。當天下午,紅軍總部宿營三元宮。在此,朱德總司令先后向一、三、五軍團-發出《我野戰司令部已抵曲靖西宿營》《關于各軍團二十八日行動部署》兩份電文。當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在西山三元宮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張聞天、王稼祥、博古、陳云、李富春等中央領導,中央軍委縱隊作戰科參謀孔石泉、王輝、呂黎平以及第二局局長曾希圣列席會議。會議正確分析中央紅軍所面臨的形勢,采納了紅一、三軍團-的建議,決定放棄原定在滇東的……[詳細]
沾益“九·五”起義紀念館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播樂鄉播樂中學內。 播樂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悠久辦學歷史的紅色學校,早期的播樂中學是地下黨云南省委在滇東北和重要革命據點之一,是沾益中心縣委所在地。1948年8月初,為配合全國武裝斗爭形勢,摧毀國民黨反動派在云南建立-頑抗基地的陰謀,中共云南省工委研究部署了播樂的武裝起義計劃,為保證起義的順利進行,決定由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3支隊接應起義。9月3日,三支隊從陸良龍海山革命根據地輾轉到達宣威接應寶山地區武裝起義后,進駐沾益播樂中學附近的灑宇村,4日下午進入播中所在地建新村,準備接應播中起義。當夜,沾益中心縣委和陸良中心縣委負責人開會研究播樂中學起義后的人事安排和行動計劃。 9月5日上午,沾益播樂中學全體師生員工450余人(其中黨員88人),附近農民120余人,……[詳細]
“一二.一”四烈士墓
  在云南師范大學(原昆明師范學院)校園東北隅,有座青竹和翠柏掩映的“一二·一”四烈士墓。墓道前方矗立著兩根石柱,頂端是鮮紅的火炬;石柱基座上,刻有聞一多先生撰寫的《一二·一運動始末記》,墓后石屏為自由神浮雕:無數青年跟隨自由女神,奔向自由,呼喚光明。浮雕下,刻有感情深摯的悼詩:“死者,你們什么時候回來?”“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這里。”“死者,你們怎么走不出來?”“我們在這里,你們不要悲哀。我們在這里,你們抬起頭來。”“那一個愛正義者的心上沒有我們?那一個愛自由者的腦里沒有我們?那一個愛光明者的眼前看不見我們?”烈士墓四周圍有鐵鏈柵欄,整個墓地莊嚴肅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群眾來這里瞻仰、憑吊;廣大青少年常到這里掃墓、悼念。那是難忘的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8年的流血犧牲、艱苦奮戰,取得抗日戰爭的勝……[詳細]
寶山武裝起義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寶山鎮二中校園內。 寶山革命歷史悠久,抗戰勝利后,寶山、格宜一帶長期被上級黨組織列為開展武裝斗爭的重點地區之一。1947年“六·六”分隊成立后,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省工委根據革命形勢發展的情況,決定“六·六”分隊暫時分散活動,將分隊主要領導調往外地工作,留下部分黨員繼續做好武裝斗爭的準備工作。1948年2月底3月初,“六·六”分隊留下堅持工作的柴燦國、騰顯清等在寶山、格宜一帶地區組織1500余人舉行反蔣武裝起義(稱春節起義)。起義隊伍曾攻打貴州水城發貴、應中、楊梅以及宣威田壩國民黨鄉公所,繳槍10余支,宣威常備隊出兵進剿,隊伍在轉移途中2人被殺害,14人被抓。起義隊伍后精簡為180余人,轉移到陸良龍海山加入朱家璧領導的“一支人民的軍隊”。 寶山中學地處寶山、格宜的……[詳細]
南疆烈士陵園
  南疆烈士陵園南疆烈士陵園始建于1984年,1986年清明節主體工程竣工,人民向烈士進行憑吊。1986年清明、4月10日,先后有120個單位的干部職工,學校師生、烈士家屬及人民群眾共1.6956萬人進入陵園對烈士進行憑吊,其中:有來自河南、河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的烈士家屬452人;有來自文山州內各縣黨政領導、機關干部職工、烈士家屬、學校師生、人民群眾5485人;有西疇境內機關、事業、企業、人民團體、人民群眾6296人。共敬獻花圈82個,盆花58盆,獻小花800余朵,種樹52株。在憑吊0現不少感人事跡:西疇縣一小一位年僅12歲的女少先隊員,用5個5分的硬幣插入一等功臣、戰斗英雄馬平的墓土,她說:“馬平叔叔,你為保衛祖國獻出年青的生命,我決心學習你無私無畏的精神,鞭策我學習好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詳細]
沾益玉林山烈士紀念園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西平鎮玉林公園內。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是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由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永焜支隊、宣威支隊、沾益支隊整編,于1949年8月1日在宣威落水洞宣告成立的。這支由中共云南省工委長期培育出來的人民軍隊,是邊縱戰斗在滇東北和云貴邊區(威寧、水城、盤縣)的主力部隊,在解放滇東北、阻擊殲滅潰逃入滇的國民黨軍隊、支援昆明保衛戰、與兄弟部隊共同解放云貴的戰斗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未,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向西南推進。12月9日,國民黨云南省主席盧漢在昆明率部起義。六支隊接受了新的任務,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阻擊、追殲逃竄云南的國民黨中央軍殘余,迎接解放大軍入滇,12月18~25 日,六支隊所屬沾益地方部隊配合解放大軍,圍殲沾益留守處、聯……[詳細]
麻栗坡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麻栗坡烈士陵園,位于云南文山州麻栗坡縣縣城北面4公里的蒼松翠柏中,建于1979年,陵園中安放著守土衛國戰斗中,在扣林山、老山、八里河東山英勇奮戰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忠骨,整座陵園占地50余畝,背靠青山,面向祖國,山勢巍峨,建筑宏偉,是云南省第一批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現在的面貌是1999年重新撥款修建的烈士陵園,原來的門面和紀念塔沒有這樣氣派。在入口處右邊有一塊石刻,這是原云南省委書記-1998年元旦到老山慰問掃雷部隊,途經麻栗坡烈士陵園,特意留下的一首詩。詩是這樣寫的:“三千壯士成雄鬼,上萬旌旗奏凱回,清明白發斷腸虔,綠滿春山啼子規”。沿石階而上至山腰平地中心,是用花崗巖裝飾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塔高難度15.32米,塔的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生前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色手……[詳細]
祿勸金沙江皎平渡
  皎平渡位于彝族苗族自治縣境北部皎西鄉皎平村,兩岸崇山峻嶺,懸崖峭壁,是云南與四川之間的主要渡口之一。1935年的5月1日至9日,中國紅軍一方面軍在在皎平渡36名船工6條船9天9夜奮力的拼搏下,3萬名紅軍勝利甩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自此皎平渡寫入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為紀念紅軍搶渡金沙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省委、省政府把皎平渡列為云南省國情教育基地和文物保護基地;1992年,省委、省政府投資在皎平渡建造了紅軍渡江紀念碑和紅軍渡江紀念館。70年前紅軍的壯舉,為當地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隨著皎西至皎平42公里公路的通車及皎平渡大橋的建成,近年來,祿勸縣及皎西鄉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作起發展……[詳細]
曲靖游擊大隊革命紀念園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沿江鄉雞街村朗目山上。曲靖游擊大隊是在中共曲靖地下黨直接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一支革命武裝。1945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中共黨員薛萃到曲靖中學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47年8月,薛萃調離曲靖后,將曲靖中學地下黨的工作交由陳亮負責。陳亮帶領曲靖中學地下黨組織,利用各種形式團結進步力量,發展黨的組織,開始武裝斗爭的準備工作。他們在農村發展黨員、建立據點、觀察地形、開展-工作,為組建革命武裝做準備。1948年秋,滇東一帶武裝斗爭的革命風暴波及到曲靖城郊,國民黨曲靖縣政府慌了手腳,下令組建“曲靖縣民眾自衛總隊”,各鄉鎮成立民眾自衛大隊,大隊下設中隊。曲靖中學地下黨組織經過認真分析,決定利用這一機會組建革命武裝,在青龍鄉積極開展-工作,團結爭取當地有社會名望的人士參加革命……[詳細]
金平縣烈士陵園
  金平烈士陵園簡介:為紀念五十犧牲的革命烈士,1951年10月在金平城東北角金河畔建一陵園,命名“金平烈士塔”,后因城建發展需要,1965年12月,陵園遷至縣城西北角,縣第一中學后山于田梁子山包上,(位于東經103度13秒,北緯22度47秒,海拔1350米)更名為“金平縣烈士紀念塔”,紀念塔高19、8米,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后,陵園擴建,更名“金平烈士陵園”。擴建以后烈士陵園分為前后(上下)兩層,后層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亭、花園等,塔下層有左右兩側記載著為解放金平光榮獻身的劉健萍、王龍保、張文貴、周懷玉、鄒家祥、王少云等烈士事略,紀念碑內芳名碑上刻有129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前層為1979年擴建,增建了用大理石做的英雄紀念碑和左右兩個亭子,紀念碑正面書刻:“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詳細]
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
  通過建設,石鼓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從(原石鼓文物管理所)建館到現在共有“軍地共建基地”、“紅色歷史文化景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昆明醫學院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 、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 ”、“云南省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重教育實踐基地,成為了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養的重要場所,了解祖國燦爛文明,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課堂。1936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在賀龍、肖克、任弼時、王震、關向應等的率領下,長征達到石鼓,勝利渡過金沙江天塹,甩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跳出包圍圈,在此渡江北上抗日,譜寫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史詩。1977年8月,云南省政府在石鼓建立了“紅軍長征渡江紀念碑”和“紅軍長征文物陳列室”,此后不久又將此地設立為“云南省愛國……[詳細]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建筑面積950平方米,紀念碑高20米,碑體由三把劍和三面盾組成,象征漢、傈僳族、怒族團結抗英的事跡。1986年,英國并吞緬甸以后,企圖打通緬甸北上四川、西藏和中國內地的走廊。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強迫中國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利用清政府的-和訂約使臣對片馬地形與歷史的無知,先以欺詐手段在條約中制造混亂,以武力威脅清政府以高黎貢山分水嶺劃界,挑起各種事端,并于宣統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910年12月26日),英軍2000余人武裝欺占了片馬。在片馬危機之中,當地各族民眾在各寨頭人帶領下進行了頑強抵抗。他們聯合了一只由傈僳族、怒族、景頗族茶山人和獨龍族組成的100多人隊伍,身披蓑衣,手拿弩弓、毒箭、長刀、長矛和少量的-,在原始森林中神出鬼沒地……[詳細]
朱德舊居紀念館
  朱德舊居位于昆明五華山北面的水晶宮紅花巷4號和小梅園巷3號。小梅園巷3號院為昭山小學使用,紅花巷4號院為云南記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內都陳列有朱德生平事跡展覽,對外開放。水晶宮紅花巷4號舊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結構四合院。正房二層,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到座面闊五間,建筑面積約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官馬標的私人房產。1090年朱德由川來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習武,與馬標有師生之情誼,1911年畢業,在云南辛亥“重九”起義、護國運動、靖國戰爭中屢建功績,步步晉升。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長。馬標將此房轉讓給朱德,同時還購得房后空地和幾間舊房,由朱德與其摯友李云谷設計建成中西式外走廊磚木結構樓房一幢。樓東面一間為朱德當年住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AV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 亚洲色国产观看在线另类 |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中国一级特黄精品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