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紅色旅游景點

陳毅故居及文物陳列館
  陳毅故居座落于樂至縣城北17.5公里的勞動鄉正溝灣,這里山丘連綿起伏,小河依傍山勢,在群峰中穿流,樹木郁郁蔥蔥,燕剪碧落,系典型的淺丘民居。故居興建于清代乾隆初年,陳毅太祖于乾隆丁卯年買下這塊基業,后經擴建完善,共計有大小房屋三十六間,建筑面積750平方米,為三重堂四合院布局,木質穿榫結構,房屋坐西向東。1901年8月26日,陳毅誕生在這座院落一重堂左側的一間小瓦房里,并在這里度過童年時代。1980年7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將陳毅故居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撥款維修,恢復原貌后對外開放。陳毅故居大門中央有-同志親筆書題陳毅故居匾額,兩邊是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撰寫的直聲滿天下;殊勛炳世間的對聯。院壩左側安放著陳毅與張茜的漢白玉雕像,故居內重點以實物展出陳毅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等情況,序廳……[詳細]
恩陽紅軍石刻標語
  1.胡爾包字庫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保護范圍:字庫四周邊緣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2.玉井寺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保護范圍:石刻標語四周外延8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3.石匣子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保護范圍:標語崖壁頂端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8米至對面崖壁處,向東外延10米至浮圖關寨門處,向西外延30米至村民李國富住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4.黑坑子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保護范圍:以標語為中心向東南外延15米,向西南、東北外延10米,向西北外延5米至黎家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5.大巖殼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保護范圍:以標語為中心向東、南外延15米,向西外延2米至大巖殼溪溝,向北外延3米至崖壁。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巴山紅軍公園
  地址: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城區項山路89號聯系電話:0818-5231183精簡概述:置身巴山紅軍公園,往高處極目遠眺,草木蔥蘢,繁花似錦,石梯縱橫,令人心曠神怡。往低處掃描全景,前河、中河、后河三河匯集,猶如一根玉帶飄動。巴山紅軍公園不僅是一個休閑放松的好去處,更是一本積滿革命故事的書籍。景區簡介:巴山紅軍公園,原名項山公園,面積300畝,三面環水,形若半島。公園依山就勢,栽花種樹,建閣筑樓,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寧靜。一個革命紀念博物館巴山紅軍公園由兩條逶迤相遇的山脊構成。沿最東的山脊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王維舟將軍躍馬揮戈,馳騁疆場的大理石塑像,背景襯托以宣漢兒女踴躍參軍、支持紅軍、英勇奮戰的群雕。主體與背景水0融,相得益彰,為人們展現出一段血雨腥風的的歷史。佇立仰視,在藍天、白云的映襯……[詳細]
宜賓趙一曼紀念館
  趙一曼紀念館是介紹中國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事跡的紀念館,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山腰的翠屏書院。創辦于1959年5月,原名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烈士事跡陳列室。該館館藏品816件,其中一級品10件。館前樹有趙一曼的漢白玉雕像,館內陳列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陳列反映了趙一曼成長經過和她在東北地區開展工人運動特別是在抗日聯軍中英勇戰斗的業績和臨難時的英雄氣概。地址:宜賓市翠屏區公園內;建展面積:該館建筑達面積1650平方米,展廳面積505平方米;場館簡介:該館館址為明清書院,由序廳和三個展廳及多功能廳組成,主要陳列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趙一曼烈士的題詞,趙一曼的成長道路,在東北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以及被俘后毫不屈服的感人事跡;開放時間:9:00-17:00;聯系電話:0831-8226665;門票價格:……[詳細]
巴西會議會址
  巴西會議遺址原名班佑寺,位于阿壩州同甘肅省東南交界處若爾蓋縣巴西鄉境,距若爾蓋縣城以東32公里。該寺座南向北,緊鄰巴西河,四周群山環抱,森林茂密。巴西會議遺址(班佑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原貌為四合院布局。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針對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在班佑寺大雄寶殿內召開了著名的“巴西會議”。會議批判了張國燾的錯誤,決定中央紅軍繼續北上。巴西會議的重大歷史意義正如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所指出:“由于巴西會議和延安會議反對了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使得全部紅軍會合一起,全黨更加團結起來。進行英勇的抗日斗爭”。地理位置:巴西會議遺址原名班佑寺,位于阿壩州同甘肅省東南交界處若爾蓋縣巴西鄉境,距若爾蓋縣城以東32公里。該寺座南向北,緊鄰巴西河,四周群山環抱,森林茂……[詳細]
雅安烈士陵園
  雅安烈士陵園是1955年原西康省人民委員會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及各族人民在西康進行的革命斗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而興建的。該烈士陵園1995年被民政部確定為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被雅安市人民政府評為“雅安市園林式單位”,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省經國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務院、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成為全市人民群眾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接待瞻仰者近15萬人次,每天接待休閑市民近800人次。雅安烈士陵園座落在蒼坪山麓,位于人民路163號,占地面積27360.16平方米,這里古榕蒼勁、楨楠翠綠、金桂飄香、塔柏勁挺,亭榭有序、曲橋有致、池臺靜閑,分瞻仰區和休閑區。瞻仰區莊嚴肅穆,由墓……[詳細]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蒼溪縣)紅軍渡——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遺址。紅軍渡原名塔山灣渡口,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紅軍渡位于縣城東3公里處的塔山灣,國道212線從渡口之上貫穿而過。塔子山山高林密,前山陡峭,居高臨下,后山低緩,葉茂林深。渡口在兩山之間的峽谷口,森林茂密、灘頭平坦、江面狹窄、水流緩慢、對面地勢開闊,利于戰前隱蔽和渡江登陸。1935年3月28日,為了迅速貫徹黨中央“渡江西進”的戰略方針,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王樹聲以及紅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親臨前線,觀察敵情,尋找渡口,選定此處為強渡嘉陵江主渡口。解放后,為紀念紅軍渡江勝利,將渡口取名“紅軍渡”并勒石以志。1980年7月7日,四川省政府公布“紅軍渡”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0月,徐向前元帥題“紅軍渡”3……[詳細]
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
  紅色冕寧紀念館”是冕寧縣十二五規劃的重大建設項目,館名由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將軍題寫。2015年5月22日,在慶祝紅軍長征過冕寧暨“彝海結盟”80周年之際,“紅色冕寧紀念館”向全縣各族群眾和八方游客免費開放試運行;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中央軍委有關部門,冕寧籍抗戰烈士家屬,解放戰爭烈士家屬,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家屬及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補充了紅軍長征時期用過的0彈藥實物,“榮哀證”,“烈士證”,“土地證”等,使“紅色冕寧紀念館”的展陳文物、器物和資料得到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紅色冕寧紀念館”是革命老區——冕寧縣十二五規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大文化建設項目,是在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幫助下建成的綜合性革命紀念館。它以紅色主題為背景,通過字、形、物與聲、光、電超……[詳細]
木門會議舊址
  1933年6月底,紅四方面軍粉碎了敵人的“三路圍攻”后,根據地面積擴大,紅軍與地方武裝得到了很大發展。為了加強紅軍和根據地建設,川陜革0據地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陳昌浩、-、王樹聲等100余人在木門寺召開了著名的木門軍事會議,史稱“木門軍事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反“三路圍攻”的作戰經驗,檢查了紅軍中的“肅反”問題,決定停止軍隊內部的“肅反”,強調了全黨團結的重要性,做出了將紅軍四個師擴充為四個軍的決定,對紅軍大部隊進行擴編和整訓,紅軍由入川時的16000人發展到40000多人,建立了23個縣市蘇維埃,川陜革0據地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木門會議是紅四方面軍入川以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堪稱川陜蘇區的“遵義會議”。“木門軍事會議會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南面半山腰的木門寺,距縣城38公里。木門寺古……[詳細]
南充市烈士陵園
  南充市烈士陵園建成于1994年,位于風景秀麗的西山風景區,占地面積40余畝,是國務院和四川省政府分別命名的全國、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四川省和南充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川北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南充的紅色旅游景點之一。陵園現已建成的紀念建筑物有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紀念碑、游塔式大門、紀念牌坊、烈士墓園、黨和國家領導人題字碑林等。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內設有五個展室,分別展出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南充100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跡及相關資料,烈士墓園安放著152位烈士英靈。建園以來,陵園始終堅持“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建園宗旨,樹立“竭誠服務、科學管理、愛崗敬業、持續發展”的理念,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已初步建成為集烈士褒揚、緬懷參觀、游覽休閑等多……[詳細]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南面半山腰的木門寺,距縣城38公里。木門寺古名老顴寺,建于南梁,隋毀,唐代重修,四周大樹參天、翠竹蔥蘢、青幽深邃,青龍寨雄踞其后,金魚河蜿蜒于下,寺內僧眾虔誠誦佛念經,晨鐘暮鼓,香火十分興旺。現存寺廟為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90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大殿為清康熙年間建筑,兩邊廂房為解放后建筑。大門上有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木門會議會址”六個大字。正殿五間,陳列有當年紅軍留下的革命文物,正殿大門上掛有徐向前、李先念同志的題詞。李先念1985年5月的題詞是:“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把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好;”徐向前的題詞是:“繼承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精神和英勇犧牲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大無畏氣概。兩邊廂房為“紅四方面軍木……[詳細]
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該館由鄧小平親筆題書館名,是我國第一個以根據地命名的專門性博物館。它的前身為巴中人民文化博物館,始建于1951年。1961年更名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巴中紀念館。1979年3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定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新館落成于1984年口館址在巴中市巴州區城南南龕山的半坡上,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827平方米。陳列大樓由三個展廳、珍品陳列室、影視放映廳等組成。陳列大樓兩側是紅軍石刻陳列廊,東側為觀光廊亭。整個建筑雄偉壯觀,綠樹紅墻渾然一體。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資料兩萬余件,基本陳列了川陜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斗爭、發展史,分15個單元。對紅四方面軍西征入川的歷史背景,為什么會翻越大巴山進人通(江)、南(江)、巴(中);當時四川軍閥割據及巴中軍閥統治中……[詳細]
平昌縣英烈紀念園
  平昌縣英烈紀念園,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水司墳廟梁山,距縣城40公里。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進入平昌縣境內,與川軍激戰于水司墳,首戰告捷,紀念園所在地水司墳廟梁山即為當時主陣地之一。1933年10月,徐向前總指揮在平昌縣得勝鎮北山寺主持召開軍以上干部會議,部署指揮了著名的“宣達戰役”,使川陜革命根據地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當時有3萬名平昌兒女參加紅軍,5000多人血染沙場。為保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緬懷革命先烈英靈,弘揚愛國主義傳統,中共平昌縣委、平昌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建平昌縣英烈紀念園。紀念園始建于2013年5月,落成2015年12月,占地面積76.15畝,由川陜蘇區平昌英烈紀念碑、川陜蘇區平昌縣革命文物陳列館、烈士墓群和紀念亭等組成。紀念碑高19.49米,主題鮮……[詳細]
樂山文廟
  樂山文廟位于樂山市中心城區月咡塘66號。樂山文廟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18年至626年),經歷代遷徙,至明朝天順8年(公元1464年)定于此。文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89.36平方米,現存古建筑為清朝康熙年間重建。1938年4月,武漢大學西遷樂山,在月咡塘的樂山文廟辦學,共產黨員馮有申、陳尚文和曹誠一隨之到樂山。省工委派侯方岳到樂山重建黨組織時,與這三個黨員接上組織關系。同年秋,建立武漢大學黨支部,書記余明。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加,逐步建立理工學院黨小組、文法學院黨小組和女生黨小組三個黨小組;同年冬,因黨員隊伍擴大,支部改建為特別支部,下設三個支部,即將原有的三個黨小組改建為支部。到1940年前,黨員發展到30多個。支部組織黨員在校內外秘密開展抗日活動,成立“抗日問題……[詳細]
川陜蘇區將帥碑林
  此碑林位于巴中市巴州區南完山頂,占地7萬多平方米,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龕摩崖造像、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相毗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教育基地。整個碑林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和張國燾紀念像園;劉伯堅烈士紀念像園;碑林長廊;楹聯長廊;川陜蘇區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吳瑞林將軍紀念碑;紅軍陵園;奉獻碑;標牌碑;觀景臺共十大碑區。安放有“殲六”戰斗機一架及“二七”高炮兩門。共嵌立石碑3388塊,刻紅軍英名10萬。其中紅軍將士個人紀念單碑2666塊;楹聯碑500塊、1000幅。立個人紀念單碑的紅軍將士分布在29個省、市、區,中有元帥1人,國家領導人18人,大將3人,上將28人,中將86人,少將360人,夫妻紅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 特级AV片在线播放 |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