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紅色旅游景點

安岳縣蘇維埃政府赤衛大隊操練場舊址
  安岳縣蘇維埃政府赤衛大隊操練場舊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安岳縣頂新鄉青松村塔子山1933年12月,安岳縣地下黨組織在中共四川省委特派員的指導下,在通賢舉行了著名的“通賢暴-動-”。暴-動-失敗后,地下黨組織被迫轉移到安岳石羊東興(現白塔寺鄉)、頂新等地活動。1934年7月,中共遂安中心縣委在頂新鄉青松村共產黨員黃永前宅建立了安岳縣蘇維埃政府,同時組建了縣赤衛大隊,由黃永前任大隊長。赤衛隊建立后,在塔子山頂平整出一個大操場,組織赤衛隊員在此訓練。赤衛大隊組織嚴密,訓練有素,組織群眾開展懲治惡霸、破倉分糧等革命活動,除掉了當地的惡霸地主和團練大隊長,打擊了地方-勢力,促進了貧苦群眾抗糧、抗捐斗爭的開展,使安岳的革命斗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詳細]
五人堆烈士就義地(花園庵)
  花園庵位于宜賓市翠屏區人民路人民廣場口。1931年3月24日,中共四川省委特派員茍良歌來宜賓巡視工作,中共宜賓中心縣委在墨匠街(現清華街)一酒店內召開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共宜賓中心縣委書記孔方新、團縣委書記蔡濤、縣委秘書兼交通員沈玉琪、縣委農運委員黃大舜及團中心縣委委員朱汝正、閔南軒等七人。3月26日,改在真武山二天門附近茶館開會,朱汝正要回校上課,先走。而后會議改在忠孝街李四娘茶館,被劉文彩的諜查隊發現,將茶館重重包圍,除閔南軒乘亂逃脫外,其余五人不幸被捕。1931年3月28日,被押往花園庵近旁殺害。第二天,沈玉琪的妻子同群眾設法在附近挖了一個大坑將裝殮沈玉琪遺體的棺木和其他四烈士的遺體并排埋在一起。這就是當時震驚宜賓和四川的“五人堆”事件。花園庵后是一片荒無的坡地,五十年代修建人民廣……[詳細]
高縣武裝起義會商地遺址(仁愛鄉老王場)
  仁愛鄉老王場——高縣武裝起義會商地遺址,位于高縣文江鎮仁愛解放村,距高縣縣城19公里。仁愛鄉老王場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54師160團的駐扎地,是解放軍和張洪湖起義部隊研究決定解放高縣的會議地點。1949年11月,西南戰役打響。此時,高縣的武裝起義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武裝起義隊伍有1000余人,已掌握全縣的基本武裝力量。全縣18個鄉(鎮)的武裝力量分為3個集中點。第一個集中點置于落潤場,轄落潤、四維、陳村、羊田、蕉村、龍潭等7個鄉;第二個集中點置于縣城,轄天星、可久、梁河、騰龍、玉皇、文江6個鄉(鎮);第三個集中點置于老王場,轄仁愛、籟棚、云山、趲灘、中心5個鄉。12月16日,解放軍160團由團長范鐵波、政委徐達文率領部隊到仁愛鄉與錢壽昌、張洪湖領導高縣起義部隊會合。決定:以解放軍為主力……[詳細]
紅軍百丈關戰役遺址
  紅軍百丈關戰役遺址1935年11月,紅四方面軍將士與國民黨軍隊在胡大林一帶浴血奮戰三晝夜,犧牲戰士上萬,現場十分慘烈。時隔80余年,激戰留下的土雕樓、大小彈坑、三道戰壕、不知名的紅軍墳墓群、古院落等至今仍清晰可見。當地政府及群眾積極開展遺址保護行動,立足挖掘保護好紅色資源,傳承并弘揚紅軍文化,為后人提供一個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紅軍百丈關戰役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干部紀念地(虎山亭)
  紅軍干部紀念地(虎山亭)虎山亭位于興文縣僰王山鎮高潮村9組,依山傍水公路一側小山包上。距離興文縣縣城23公里。黃虎山,紅軍長征時為國家保衛局第五連連長。1936年中共中央組建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后,將第五連全部劃歸川南游擊縱隊,黃虎山擔任縱隊第五大隊長。后川南游擊縱隊改名為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他任二大隊大隊長。當年3月,黃虎山帶領30多名隊員,在興文的青聯鄉(今屬僰王山鎮)開展工作,住在活麻溝頭袁興順家,遭告密受到地方別動隊、民團60余人的襲擊,戰斗中腳部負傷,被送到洛柏林(今興文石海鎮)一農戶家養傷,后被敵人搜捕,送興文縣監獄關押。獄中遭敵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被敵酷刑致死,棄尸于興文縣城荒郊。1991年,為紀念紅軍烈士黃虎山,興文縣興文鎮、新民區在此建立“虎山亭”。建筑占地面積33平方米。亭……[詳細]
興文紅軍巖
  紅軍巖位于興文縣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區、世界地質公園興文石海“大漏斗”巖壁,距離興文縣縣城26公里。1935年2月6日,紅軍長征路過興文縣,紅一軍團后衛部隊一個戰士為逃避敵人抓捕,跳下懸崖犧牲,當地百姓一直將紅軍戰士跳巖犧牲之處叫作“紅軍巖”。1996年,興文縣人民政府、興文縣石林管理處在紅軍巖下修建了烈士墓,刻上墓碑,巖壁上鑿上張愛萍將軍題寫的“紅軍巖”三個大字。大理石墓碑及記述這段歷史的碑文分外醒目。……[詳細]
大河紅軍墓
  大河紅軍墓位于興文縣大河苗族鄉李子關村,距離興文縣縣城28公里。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轉戰于云貴川邊界,一渡赤水后進入四川,紅一軍團途經金鵝(今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并宿營于此。當時,國民黨軍隊為防止紅軍入川,沿長江設了重兵把守。在李子關處,紅軍遭遇敵軍和地方-民團襲擊,在與敵人戰斗中紅軍戰士數人犧牲。2005年,為紀念紅軍烈士和紅軍長征的光榮歷史,大河苗族鄉地方政府組織苗漢同胞于此修建紅軍墓并為之立碑。紅軍墓建筑面積60平方米,四周青山環繞,自然風光秀美,烈士墓莊嚴肅穆;紀念碑傲然挺立。……[詳細]
紅軍長征紀念碑
  紅軍長征紀念碑位于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朝陽村2組,小地名尖山子,距離興文縣縣城26公里。1935年2月3日,紅軍長征時,紅一軍團突破敵軍三道防線,從敘永、金鵝進駐大壩宿營,林彪的軍團部駐于大壩關帝廟(今大壩第一小學)。次日離開大壩時遭地方民團阻擊,紅軍在大壩境內犧牲30余人。2月7日,彭德懷的紅三軍團部分隊伍經大壩的芭茅灣后去扎西(今云南威信縣)集結。為紀念紅軍長征過興文,由興文縣大壩區委、區公所于1990年3月修建了這個紅軍紀念碑。紀念碑建于一突兀的小山包上,整個面積約400平方米,四周皆為農田和住房。紀念碑高18米,寬6米。碑的正面、背面題詞為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左右兩側題詞為老紅軍、衛生部原副部長、顧問王斌,底座上三面皆為碑文,記述了紅軍長征過大壩這一段歷史史實,由原紅軍川滇黔邊游擊縱隊司令……[詳細]
沙壩紅軍烈士紀念碑
  沙壩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沙壩村,小地名柏楊坡,距離興文縣縣城31公里。1935年2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從大河至大壩,兵分兩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紅一軍團經大壩到建武,在撤離大壩時途徑沙壩,沿途所經過的“大菩薩”、“五十二步”(皆為小地名)都是當年紅軍與敵激戰處。當時紅軍后衛部隊在柏楊坡遭四個民團大隊和敵人一個正規連伏擊,紅軍犧牲30余人。1973年8月1日,為紀念這些英勇犧牲的紅軍先烈,由當時的沙壩公社戰斗大隊修建了沙壩紅軍紀念碑,整個建筑占地面積5平方米。紀念碑碑高2米,寬1米,碑座為2米高天然石灰巖,碑后石窟內掩埋部份烈士遺骨。……[詳細]
朱德詩碑
  朱德詩碑位于興文縣縣城西側的香水山,建筑占地面積200平方米。1916年,討袁護國軍與北洋軍在瀘州藍田、棉花坡一帶進行激戰。時任護國軍第一軍支隊長(旅長)的朱德于5月親率一個營到古宋籌集糧草和補充兵員。抵古宋次日,登臨城北香水山,并到寺廟游覽,在廟中,即興吟詩一首:“已饑已溺是吾憂,急濟心懷幾度秋;鐵柱幸勝家國任,銅駝慢著棘荊游;千年朽索常虞墜,一息承肩總未休;物色風塵誰作主,請看砥柱鎮中流”。并由副官李芝生揮毫書于芙蓉寺壁。朱德時為護國軍和川中名將,為保衛共和而戰,且軍紀嚴明,對地方秋毫無犯,被民眾稱為正義之師,深受尊崇。加之后來走上革命道路,成為開國元戎,題詩更為當地名眾傳誦。后芙蓉寺毀,題詩亦湮。1978年重陽節,中城鎮(今古宋鎮)老年人歡度重陽節活動,為紀念朱德當年題詩,大會刻詩碑立……[詳細]
嘉樂萬年臺(高縣起義地)
  嘉樂萬年臺——高縣起義地,位于高縣嘉樂鎮廣樂街,距高縣縣城13公里。1949年12月12日晚,1000余人打著火把集合在嘉樂操場上,由錢壽昌代表中共川南工委宣布:成立敘南人民公安部隊,由張洪湖任司令員,錢壽昌任政委,張家壁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設立聯絡組、情報組、后勤組。下轄直屬大隊,由3個-中隊,9個分隊組成。全縣民眾自衛隊劃成了3個片區。隨即,張洪湖簽署了“湖字一號文件”,四處貼出布告稱:中國共產黨川南工作委員會團結當地民主人士組成了敘南人民公安部隊,維持地方治安,號召敘南群眾斷絕匪軍糧食供應,要求偽政權機關要保存好檔案資料等,以便解放軍接管。15日,錢壽昌、張洪湖派人到珙縣與十八軍五十四師一六O團取得了聯系。17日高縣解放。嘉樂萬年臺原有建筑面積260平方米,系木結構串架房屋。解放后該……[詳細]
興文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興文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紀念館)位于興文縣縣城白塔山。館內園林綠化率45%以上,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有2個展室,圖片200多幅和部分革命歷史文物。興文縣是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南縱隊的策源地和轉戰地。1935年2月10日,紅軍長征途中,根據扎西會議關于創建川滇黔邊區新的根據地的決定,中共中央抽調數百人于扎西(今云南威信)建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后又與黔北游擊支隊合并,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縱隊不斷抗擊國民黨-派組織的云貴川“三省會剿”,開辟游擊區,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三省數萬敵軍和地方團隊的圍追堵截下,縱隊孤軍奮戰,直至1937年1月才告失敗。而這支游擊縱隊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堅持同敵人的“清剿”作斗爭,活動仍堅持到……[詳細]
四川紅軍第四路游擊隊根據地(漢王山)
  漢王山地處高縣東南部,距宜賓城區30余公里,在高縣月江鎮境內。1928年春,在中共川南特委的領導下,從南溪農民暴-動-失敗中撤退下來的骨干,在長寧縣、珙縣、興文縣等地籌備組織了“川南工農革命軍獨立團”(后改名四川紅軍第四路游擊隊)。分別由郭洪發、王學勤、劉永吉、李國釗任一、二、三、四支隊隊長。1930年6月,王學勤輾轉到家鄉慶符漢王山,與胞侄王世方的武裝力量會合。憑借當地的有利條件,以漢王山為中心,在慶符、南溪、度寧三縣交界處同敵周旋,尋找和集結被打散的游擊隊員,發動和宣傳貧苦群眾,繼續組織工農革命武裝斗爭。9月22日,在漢王山袁家溝田少成家,王學勤、王吉成、王端華等21人聚集密商組建“漢王山游擊隊”,采用“飲酒盟誓”的方式結拜成生死兄弟。為了擴大影響,補充-支彈藥和活動經費,1931年11……[詳細]
秦青川、劉復初等烈士文化啟蒙地(和山書院)
  和山書院位于興文縣縣城第二中學校園內。和山書院為清光緒年間所建,為中式穿斗建筑,建筑占地面積200平方米。現保薦基本完整。在和山書院舊址,存留有清末年間的“振興文教”石碑。清末廢科舉行新學,1903年和山書院改名為瀘衛高等小學堂,1911年于此創辦古宋中學,招兩個班,附設于瀘衛高等小學堂;1929年,開辦古宋初中,春秋二季招生,到1944年,發展8個班,有學生300人,專職教師20多人。在這里,曾培育出秦青川、王斌、文功元、常化知、劉復初等眾多革命志士、優秀共產黨人。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學校師生積極參與宣傳民主與進步,上街演講,演文明戲,印發進步資料和傳單,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和腐敗,是原古宋縣傳播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的策源地。……[詳細]
川南工農革命軍根據地(凌霄城)
  凌霄城,又名拱極城,位于興文縣西南與長寧縣交界處,屬僰王山鎮,為宋時抗元名城。海拔1080米,孤峰崛起,三面峭壁,僅一路(斷頸巖)可通,山頂平坦,占地60多畝。距離興文縣縣城38公里。1930年2月1日,共產黨人王澤嘉、袁敦厚領導的川南革命軍獨立團180多人,持-140余支,以1個團3個營的隊伍,進駐凌霄城,囤積糧草,利用其易守難攻的險峻地形,開辟根據地,擴大武裝斗爭。3月初,南六縣清鄉司令陳子方急令余伯珊率一個小分隊赴凌霄山下堵守,同時,密報四川省政府:“川南邊區0-叛亂”,請示派兵圍剿。4月初,省政府指令宜賓護商隊派出兩個配有迫擊炮的正規營,由劉文輝的師參謀長兼宜賓縣縣長沈眉蓀率領,會同珙縣、長寧、江安、興文、筠連、敘永、古宋等縣民團及附近各鄉鎮民團數千人集結凌霄山下,圍剿工農革命軍。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色婷婷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