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

廣西壯族自治區紅色旅游景點

中共合浦縣中心縣委舊址
  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機關舊址原是宏德小學內的一幢白色磚瓦結構的二層碉堡樓,樓四周有圍墻圍成一個長方形的小院子。早在1939年,白沙宏德小學就是中共南路特委與欽廉四屬黨組織的聯絡站。1940年5月,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恢復后,縣委機關就設在這里,同年11日至翌年1月,粵桂邊工委同時設在此。中心縣委利用白沙宏德小學這個隱蔽地方,多次舉辦黨員骨干訓練班和召開重要會議,組織領導了著名的白石水抗日武裝自衛斗爭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動。1981年和1984年分別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單位,也進行了修復。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合浦縣委、合浦縣人民政府撥款對舊址進行重修,并在毗鄰新建了一座約150平方米的斗爭史陳列館。該舊址修復后,縣委、縣政府把它作為“合浦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紅八軍軍部舊址
  紅八軍軍部舊址位于龍州縣城新街19號,1985年2月1日對外開放。總占地面積4922.5平方米。原為龍州乃至廣西西南地區有名的“瑞豐祥錢莊”,由一幢法式建筑風格的樓房和一幢中式傳統建筑組成,是龍州起義前后黨的領導機關和紅八軍軍部所在地。當時左江地區的蘇維埃臨時革命政權機構-左江革命委員會也設在這里。1929年12月初和1930年2月初,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先后兩次到龍州停留20多天,在此期間他組織、領導和發動龍州起義,開辟左江革命根據地以及創建中國紅軍第八軍,他一直選擇在這幢法式建筑里居住、辦公。紅八軍成立后,在瑞豐祥錢莊設立紅八軍軍部,以指揮廣西左江地區的革命斗爭和軍事行動,瑞豐祥錢莊因此被稱為“紅軍樓”。工作之余,鄧小平同志在樓前親手栽種下了兩棵柏樹。如今,這兩棵柏樹己長得挺撥、蒼……[詳細]
紅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
  紅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位于東蘭縣城西南部32公里的武篆鎮府內,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武篆民眾籌款建筑,是座木石結構的4層六角塔,底寬7米、高17.5米。1923年至1930年間,該樓曾作為韋拔群組織農民攻打東蘭縣城時,指揮部和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區農民協會辦公所在地,鄧小平和軍長張云逸就在樓上辦公和住宿。紅七軍主力北上后,桂系軍閥重兵鎮壓右江革命,下令將魁星樓上的尖項拆掉,改為平項,紅色樓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級撥款重修魁星樓,樓頂加高,增加了第四層,使魁星樓顯得更加雄偉莊嚴。1963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魁星樓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再次撥款維修,恢復土地革命時期的原貌,1978年對游客開放,1995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詳細]
廣西革命紀念館
  廣西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78年,1988年進行了擴建,2003年完成第一次裝修改造,2011年12月,完成了第二次裝修改造。改造后廣西革命紀念館面積約5600平米,整個展覽分為新民主主義時期和社會主義時期兩個板塊,涵蓋了序廳、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時期、國家領導人關愛廣西七大組群,展線長約 800米,共展出文物 151件、照片 746幅。在布展內容上,以歷史時期的突出事件為線索;在布展主題上,突出表現了鄧小平、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同時加大了對廣西各個歷史時期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和著名英烈的表現分量;在布展手段上,充分利用聲、光、電多媒體,以及雕塑、壁畫、油畫、場景復原等現代展陳技術再現歷史,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廣西的革命斗爭歷程和廣西著名英……[詳細]
龍勝紅軍巖
  紅軍巖位于距龍勝溫泉核心區4公里的白面紅瑤寨下面,形狀像巨龍伸出的舌頭。如今,白面紅瑤寨已成為龍勝瑤族民俗風情旅游村,龍舌巖和屹立在它一側的紅軍紀念亭成為白面瑤寨的門戶。紅軍巖(光明巖),原名龍舌巖,位于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周家村北白面瑤寨下,潯江東岸,為一從坡土中斜伸出如龍舌的巨石,下是龍勝至溫泉公路,東南北梯田環抱,面積363平方米。 光明巖(紅軍巖),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沖破沿岸第四道-線,翻越山界于10月4日分三路向龍勝進發。第三路紅三軍團途徑泗水鄉周家村白面瑤寨龍舌巖處,師-于鞍馬倥傯中,深入瑤寨與瑤民余鳳生等足膝談心,了解少數民族疾苦和當年瑤胞-史實,且贈予《湖南農-動考察報告》一書,同時通過他們請曾參加桂北瑤民起義幸存的小頭領至此巖座談,向到會瑤民致以親……[詳細]
陳培仁烈士墓
  陳培仁烈士墓位于今貴港市覃塘鎮大郭村瓦古嶺西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墳珠高2米,底徑2.5米,用水泥灰砂履蓋。正面有大理石碑嵌在灰砂磚砌的碑臺上,碑臺高1.5米,寬1.4米,上呈拱形,一:大理石碑高1米、寬60厘米,上刻“陳培仁烈士墓”七字,楷書,字徑80厘米:墳圈距墳珠1.5米外側用水泥灰砂石砌矮墻,通高1米,圍成半圓形,然后向兩旁伸展為墳手,伸展短墻每寬3米。左邊矮墻上嵌有橫放大理石,高80厘米,寬240厘米。碑文敘述中共貴縣首屆縣委書記陳培仁生平,墳前碑座正面分為三級臺地,每臺級差0.3米,臺級以墳珠向外由高變低,且越來越闊,可供祭祀之用。1928年陳培仁家屬把他葬在此地,有青石碑。今墓的規模是1986年5月貴縣人民政府在原地上擴建而成的。……[詳細]
桂東南抗日起義革命烈士紀念亭
  桂東南抗日起義革命烈士紀念亭位于貴港市城南58公里的木梓鄉簸箕坡嶺上,為紀念桂東南抗日起義革命烈士1989年4月市委、市政府和木梓鄉黨委、政府所建。整座建筑是由主亭、臺地、臺階和石碑等四個部分組成。主亭立于100平方米水泥鋪設的臺地之上。是框架式鋼筋水泥結構,由四根3.5米高的圓柱支撐的圓頂建筑。亭總高5.5米,座北向南。東南面兩柱底部約1米高處,以水泥板相連。亭的正面有6級臺階。臺階呈梯形狀,上窄下寬,從臺地逐級向下伸展,亭正面的左右兩邊分立“革命烈士紀念亭碑文”和“烈士英名”石碑各一塊。紀念亭的正面兩邊柱上,刻黃彰夫人高天梅題詞:“革命義旗紅萬代,先驅壯志化宏圖”,橫額“革命烈士紀念亭”等大字。……[詳細]
羅城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烈士陵園于1957年修建于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于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桿,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臺階組成的人行道。臺階與臺階之間植有寶塔松,臺階邊緣有起伏的欄桿,整個陵園肅穆、雄偉、壯麗。……[詳細]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中山北路96號(原桂北路138號),是一幢面積800多平方米的中式兩層木樓房建筑。過去是黃曠達住宅及“萬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農到桂林建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租下這幢房子作為辦公用房。樓下為警衛室、值班室、辦公室、救亡室;樓上為秘書室、會議室、機要室、電臺以及周恩來等同志來桂指導工作時的住房。辦事處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領導下,遵照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政策,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團結抗日愛國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貢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號(原桂北路138號)。坐東朝西,3開間2進,長方形2層中式木結構建筑,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原為黃曠達的萬祥醋店房。1938年11月下旬李克農率工作人員……[詳細]
70、紅軍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樓
  紅軍樓,原名龍坪楊氏鼓樓,位于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鄉龍坪村,建于清代嘉慶四年(1799年)。整座鼓樓建筑面積100平方米,進深10米、樓高10米,十六柱五重檐四角攢尖頂式鼓樓。一樓為過街巷,二樓為集聚、娛樂場所,是典型的桂北侗族過街鼓樓。一九三四年冬,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平等侗族地區,紅軍-就駐扎于龍坪寨。-為了破壞侗民與紅軍的關系,派便衣特務半夜暗中縱火,紅軍中央--等同志指揮軍民奮力滅火,搶救出了楊氏鼓樓和鼓樓以南大片民房,并抓獲了縱火特務,于第二日當眾處決;并向受災侗民發放了光洋救濟。解放后,侗族群眾稱此樓為“紅軍樓”。一九七三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紀念塔
  在廣西玉林市的城東,人們修建有一座高達7層的紀念塔,整座塔琉璃碧瓦,高聳雄偉,塔內每層還雕塑有反映1945年春,玉林轄內的陸川、博白、興業及其貴縣數十萬群眾和一萬多人的隊伍,舉行抗日武裝起義的歷史畫卷,再加上配以飛檐斗拱,更顯其瑰麗英姿。也正因為該塔是人們,為了紀念這場轟轟烈烈的人民革命而修建的,所以取名為“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紀念塔”。就是全民抗戰的一個標記,透過這扇小小的窗口讓我們看到了抗日救亡的曙光和功績。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紀念塔,一座平平凡凡的普通建筑,自建成之日起,就以巍峨的形象在玉林的城東高高地聳立。那偉岸挺拔的塔身一如英勇斗爭的先烈們的高大英姿直至今日也依然矗立在人們的心里!紀念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慰籍烈士英靈,用先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人民,1992年3月在距玉……[詳細]
列寧巖(東蘭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
  列寧巖列寧巖(東蘭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原名北帝巖,內設北帝廟得名。位于武篆鎮南4公里的論硬山腰上。洞高45米,寬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韋拔群在此組織革命同盟會,1925年9月,韋拔群、陳伯民等在洞內開辦了廣西第一屆農-動講習所,培養右江各縣農-動骨干276人。農講所宣傳馬列,培訓農運骨干,功績卓著,影響深遠。1930年2月,經紅七軍軍長張云逸提議,東蘭縣工農民主政府討論通過,北帝巖改名“列寧巖”。1963年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值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大慶,中央副主席-為列寧巖親筆題字:“廣西農-動講習所舊址”,鐫刻在洞口上方。原名北帝巖,位于廣西東蘭縣武篆巴學村,分別距縣城、武篆鎮38公里和4公里,是個天然石洞,洞口寬64米,洞高43米,縱深137米……[詳細]
徐漢林烈士陵園
  徐漢林烈士陵園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現代。位于邕寧區新江鎮漢林村西南約400米的盤古山頂。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徐漢林墓位于新江鎮漢林樹的盤古山頂座面向北,這是原縣民政局于1957年撥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漢林墓搬到盤古山頂的。該墓于1965年改用鋼筋水泥結構,成土圓形,底部周長10.25米,高難度1.8米,墓碑高難度2.2米,寬1.2米,厚37cm,碑文為楷書;寫徐漢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漢林六角紀念亭(水泥結構),再順臺階往下半山腰(即臺階左右)是兩面間徐漢林紀念亭(磚林結構)。保護范圍:以徐漢林烈士墓為中心,向東、向南各外延15米,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70米至陵園牌坊門前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20米范圍內。……[詳細]
灌陽縣烈士陵園
  灌陽縣烈士陵園灌陽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縣城中心,占地面積15畝,修建于解放初期,是我縣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屬縣級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灌陽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在第二次革命戰爭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時期等歷次革命運動中,無數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壯烈犧牲,留下了光輝業績。特別是紅軍三次經過灌陽,數千紅軍英烈長眠在灌陽這塊土地上。據調查統計,烈士紀念碑共收錄革命烈士1553名,其中紅軍烈士1406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2名,抗日戰爭時期6名,解放戰爭時期92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47名,這些革命先烈永遠值得我們尊重和懷念。……[詳細]
鳳山革命烈士陵園
  鳳山是右江革命根據地腹地,是鄧小平、韋拔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在漫長的革命斗爭進程中,3000多名鳳山兒女為革命事業光榮獻身,涌現了廖源芳、黃伯堯、廖由斌、黃履明、韋氏送、周媽滾等著名烈士。1955年10月,鳳山縣人民政府在鳳陽關巖洞前修建革命烈士墓地。1967年,因修改河道,墓地搬遷到涼風坳擴建為紀念陵園。2004年,“鳳山革命烈士陵園”新建工程被列為“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項目,再次擇址鳳城鎮雷峰坳重新修建、擴建一新。陵園由高聳的紀念塔、五廳連體陳列館、避雨長亭、石圍欄、草坪等設施構成,紀念設施較完善,頗具規模及檔次。……[詳細]
博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博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坐落在人民公園的北面,座北向南,四周樹木掩映,環境清幽。旁邊為劉敦安烈士雕像,東面為游樂場,北面為水上樂園,西面為公園廣場,南面為朱錫昂烈士雕像。博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于1989年12月1日建成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占地面積540平方米,建筑面積1080平方米,為兩層仿古懸山頂吊樓式結構。紀念館陳列展覽廳有兩個:一樓為機動陳列展覽廳;二樓為固定陳列展覽廳,分為博白縣革命烈士陳列展覽廳、中共博白縣黨史陳列展覽室共兩個陳列展覽廳(室)。目前,博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藏革命遺物94件,紀念圖片260幅,文物3226多件。……[詳細]
貴港南山烈士陵園
  南山烈士陵園位于港南區郁江南岸南山風景名勝區東園內,由一座烈士紀念碑及黃彰等三位革命先烈的碑墓(石像)組成。它始建于1979年12月,高約23米,碑身四面均刻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碑旁配套有臺階、大道、瞻仰臺、譚壽林及董銓漢烈士石雕像等設施,黃彰烈士石墓于1979年12月由西山遷建。近年來,隨著南山景區改(擴)建工程的開展,紀念陵園周邊綠化得到進一步完善,前來舉行瞻仰和祭掃活動的團體及個人絡繹不絕,烈士陵園已成為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清明節期間,很多單位和個人都來這里緬懷革命先烈,為烈士敬獻花圈。……[詳細]
黃花崗五烈士紀念碑
  黃花崗五烈士紀念碑黃花崗五烈士紀念碑位于平南城郊羅沖橋畔。1911年(宣統三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黃興等為首組織、領導廣州起義,進攻兩廣總督衙門。有28名平南藉愛國志士參加,犧牲的有韋統淮、韋統玲、韋樹模、韋榮初、林盛初(均是丹竹都興村人)等五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邑人建立平南五烈紀念碑,碑基上鐫刻五烈士的藉貫、年齡和事跡,以永志緬懷。……[詳細]
大青山起義舊址
  大青山起義舊址,位于龍州縣龍州鎮彬橋鄉先鋒農場大青山分場。建于1933年,原為國民黨大青山“龍州林場”。是一座泥沖墻硬山頂木結構兩層建筑,三開間,面闊18.2米,進深18.4米,高7.9米,檐口高4.1米,占地面積293.32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1947年中共左江工委在此領導大青山起義,全俘偽場長、林警隊長和十多名林警。大青山起義是解放戰爭時期左江地區革命由隱蔽到公開武裝斗爭的標志。起義勝利后,中共左江工委便以大青山為中心,建立革命根據地。1986年5月24日公布為龍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坳革命烈士塔
  下坳鄉是革命老區,在1949年至1968年的各種對敵斗爭中,該鄉有44名戰士壯烈犧牲。為緬懷先烈英靈,繼承先烈遺志,使廣大青少年有一個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場所,都安縣籌資10萬元,在下坳鄉板買坳建造革命烈士紀念塔。該項目占地1畝,工程項目包括高25米,邊長8米的正方形底座的革命烈士紀念塔,革命烈士名錄碑,以及周圍場地硬化、綠化和圍欄等設施。工程于去年10月開工建設,今年2月竣工。該革命烈士紀念塔竣工開放,可以給下坳鄉及其周邊的永安、隆福等鄉鎮的群眾和中小學生前來瞻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午夜影院 | 视频一区二区美女引诱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