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紅色旅游景點

智斃“大炮焰”戰斗遺址
  智斃“大炮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溪山鎮軟坑村老軟坑街(現軟坑小學一帶)。溪山鎮原軟坑鄉有個小圩場,國民黨軟坑鄉府和聯防隊就駐設此地。軟坑鄉聯防隊隊長葉盛焰,綽號“大炮焰”,他仗著國民黨匪軍的勢頭和率領有七八十人的-武裝,在鄉間欺壓群眾,無惡不作,人民群眾對其深惡痛絕。1948年冬,連南游擊隊飛虎隊隊長鄭俊、指導員張覺率領游擊隊員在軟坑一帶活動時,常常聽到當地群眾對“大炮焰”欺壓百姓的血淚控訴,義憤填膺,決意為民除害。1948年12月,鄭俊召集游擊隊員在船洞的一個山庵里開會,研究了捕殺“大炮焰”的行動步驟,準備利用圩日熱鬧的機會,派人化裝混入人群,待機智斃“大炮焰”。12月25日午后,飛虎隊員鄭班、葉承貴、廖興、葉長貴等裝著買東西的樣子,進入了軟坑圩。他們鎮定自若,拉開一定距離,穿插在人群之中……[詳細]
周恩來同志主持的中共兩廣區委軍委舊址
  中共廣東區委軍委舊址位于萬福路190號二樓,曾于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這一短暫期間作為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軍委辦公和周恩來、鄧穎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周恩來同志曾在這里領導黃埔軍校及國民革命軍的共產黨特別支部,派遣共產黨員到軍校和軍隊工作。這棟樓房始建于1922年,是地產商嘉南堂的產業,樓下是西華銀行,為混凝土結構。二樓由當時的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租賃。進入二樓的鐵閘大門后是大廳,這里是會議室,軍委經常在此召開會議。大廳左側是軍委的辦公室,至今仍保持原貌的幾張辦公桌和手搖電話機,讓人可以想象當年聶榮臻、黃錦輝等人在此辦公的情景。大廳靠馬路的一側,擺設了一套西式的沙發,兩旁還有幾張靠背酸枝椅和茶幾。這是軍委的會客室,軍委書記周恩來和鄧穎超當年經常在此接待客人,向警予、李富春、蔡暢常來此作……[詳細]
竹園涌抗日游擊隊舊址
  在新塘竹園村里,有一幢兩進的大房子,一棵被當地人稱為“富貴子樹”的大樹長在房子的中央,這就是增城竹園涌抗日游擊隊舊址.游擊隊舊址所在的房子,原是村子里的書院,大概150平方米,至今有200多年時間.當年,房子一帶是田地,這里曾經是抗日游擊隊來來往往的落腳之地,阮海天也曾在這里住過.大房子的旁邊是當年游擊隊舊址的廚房,廚房門上是個小“平臺”,因為位置比較高,當年的抗日游擊隊,就把它當做哨臺,哨兵站在上面為游擊隊放哨,觀察日軍的動向.增城話中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有女要嫁竹園涌,鮮魚鮮肉鮮蝦公,三月紅荔枝大大傾”,說的是增城竹園村的荔枝特別有名,特別好.然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這個以荔枝聞名的村子一帶,抗戰時期曾活躍著一支抗日游擊隊隊伍,也就是由本村的阮海天參與領導的竹園涌抗日游擊隊.竹園村一帶……[詳細]
柘陂華南小學黨組織活動舊址
  柘陂華南小學黨組織活動舊址位于連平縣忠信圩鎮東南約8公里的柘陂村吳氏四世祖祖祠。該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開辦華南小學(現學校已搬遷,仍為吳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黨員鐘明(五華縣人)到該校任教,并以此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1943年,共產黨員鄧基(五華縣人)來華南小學接管鐘明的工作。鄧基在華南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進行地下活動。在與忠信、大湖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之后,主要在柘陂開展了兩方面的抗日救亡教育工作。一是舉辦農民識字夜校和青年救亡讀書會。鄧基通過舉辦農民識字夜校的機會,發現和接近進步人士,通過傳授文化知識,宣傳唯物辯證法和無神論,還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在此基礎上,鄧基發現了一批進步學生,組織他們成立了青年救亡讀書會,向他們宣講敵后游擊戰爭的故事,對他們進行革命與前途的教育。……[詳細]
塔嶺烈士墓園
  塔嶺烈士墓園位于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鎮約3.5公里。大湖、繡緞是連平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在革命斗爭中,涌現了許多為人民群眾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隊鋼鐵連連長曾坤延同志為了紀念在塔嶺、獅腦山等戰斗中犧牲的烈士,順應烈士遺屬和老區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議建立塔嶺烈士墓園。他的提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以及原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領導特別是原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的重視和支持。曾坤延、鄭群等老同志帶頭捐款,社會各界紛紛鼎力相助,共籌集資金46萬多元。塔嶺烈士墓園工程1993年開始動工興建,1999年竣工。塔嶺烈士墓園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墓園分三部,前部是墓園直道,長73米,有儀門,門上有“魂壯九連”4字,兩側書對聯“鋼鐵旌旗紅映日,丹心碧……[詳細]
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
  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梅州城區劍英公園內。為了紀念梅州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紀念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的先烈,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興建了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是具有革命光榮傳統的老區。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梅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英勇奮戰,走過了一條光榮而又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道路。在這塊光榮的土地上,周恩來、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革命活動的足跡;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八一南昌起義軍、朱毛紅四軍等都曾在這里戰斗過,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占地面積45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為琉璃瓦面平房,現代園林式建筑。館內共設5個展室,展線總長252米。分黨的創建與大革命時期……[詳細]
中山革命烈士陵園
  中山烈士陵園位于南朗鎮長沙埔村,依山而建,于1960年3月落成。坐西向東,面臨珠江口,總面積166675平方米。陵園門口建有牌坊,上 書-“中山革命烈士陵園”八個大字,為劉田夫題字。沿寬闊的墓道,右方建有光榮亭,左方建有花棚架。順小徑直通革命史跡陳列館,主道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呈四角形,高10米,底周長20米,林鏘云題寫“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字,還寫了碑志;歐初題寫“永垂不朽”;譚桂明題寫“浩氣長存”,陵墓呈大圓頂,直徑15米,埋葬365具烈士遺骸,謝立全為陵墓題寫“革命烈士之墓”。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和黨史教育基地,中山市“紅-旅”的重點。位于偉人孫中山故居紀念博物館東南面約1千米,從市區出發沿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廣珠東線可直達,旅程25公里,……[詳細]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田源鎮(原田源鄉)是個邊遠山區,是我連南地方部隊活動的重要據點。1947年6月,葉連鳴、葉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為立足點,逐漸把農民組織起來。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個農會,會員10余人;隨后永吉也成立了農會,會員20余人。在成立農會的基礎上,田源地下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組織人民武裝力量。1948年2月18日晚,在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由葉連鳴、葉少雄主持召開會議,成立連南飛虎隊,與此同時成立的還有民兵隊。連南飛虎隊成立時有20余人,隸屬江北人民自衛總隊,葉連鳴任飛虎隊指導員,葉少雄任隊長;民兵隊10余人,葉顯養任隊長,葉顯鑒任副隊長。飛虎隊組成以后,按照當時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對封建地主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主要是反對“三……[詳細]
車田起義舊址
  車田起義舊址位于龍川縣車田鎮車田中心小學。1948年冬,在川北堅持斗爭的同志,根據九連地委指示,分析了川北斗爭形勢,決定采取政治攻勢,策動“車田起義”,重點攻破-堡壘。川北工委書記駱仰文一度被敵人威脅自首,但有決心改正的原飛虎隊指導員鄧鎮邦,利用他做好車田策反工作,將功補過;同時派共產黨員謝子陶、彭萬欽協助鄧鎮邦做好車田鄉頗有影響的進步人士鄧渠青的工作,并通過他們策動當地有關人員起義。1949年2月,國民黨車田鄉軍政人員迫于形勢,接受我黨提出的起義計劃。我黨派彭萬欽直接參與,成立車田鄉革命委員會,成員由鄧鎮邦、鄧渠青、彭銓標、鄧洪恩、陳德中及鄧洪源等六人組成。革命委員會在車田第一中心小學舉行秘密會議,具體研究部署起義前后的工作。1949年4月13日,東二支司令員鄭群,六團團長林鏡秋率部分主力……[詳細]
攻打“陽隆和”戰斗舊址
  攻打“陽隆和”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三角鎮陽江村。“陽隆和”是解放戰爭時期連平縣三角地區最大的官僚地主集團,為首者歐陽達三。歐陽達三在陽江村建有三棟大新屋,后建的一棟四角樓屋,樓高墻厚,異常牢固。國民黨三角鄉聯防隊80余人長期駐扎四角樓屋與共產黨和游擊隊為敵,在三角一帶捕殺共產黨游擊隊及其家屬,配合國民黨軍隊圍剿、追擊共產黨游擊隊10余次,氣焰十分囂張,是我黨在大湖、三角一帶進行革命活動、開展武裝斗爭的最大障礙。“陽隆和”囂張的-氣焰,激起當地軍民極大憤慨,我黨在對其勸降不果之后,決心武力鏟除“陽隆和”。1947年12月中旬,部隊根據偵察得來的情報,派出珠江、九江、鴻雁3個中隊200多人直奔大湖;下午4時,部隊到達大湖湖西三口塘集中,鄭群作了戰前動員和戰斗部署,隨后兵分兩路直撲“陽隆和”。敵發現……[詳細]
白云樓戰斗舊址
  白云樓位于連平縣大湖鎮盤石村,解放戰爭時期為大湖區盤石鄉地主曾啟瑞三兄弟的宅院,座落于大湖圩鎮西北向約3公里處,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1948年3月,國民黨重兵進剿大湖后,國民黨連平縣政府派遣謝岳臣率縣警隊、伍桂芳率聯防隊近百人駐防于此。他們依仗白云樓獨特的地理位置、堅固的樓閣和精良的裝備,頑固與人民為敵,對九連、大湖地區的人民武裝隊伍構成了嚴重威脅。1949年1月中旬,根據中共九連地委的指示,連和縣人民政府決定圍殲白云樓殘敵。27日晚,連和縣人民政府縣長駱維強、副縣長鄧基集合東江第二支隊三團的桂林隊、火花隊連同大湖、忠信柘陂武工隊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員會的全體人員約200多人,星夜進發,直逼白云樓。次日拂曉,四面包圍了白云樓,各隊戰士占據了有利地形,架起-炮對準白云樓6個樓閣,爆破班戰士抱……[詳細]
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原址
  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原址位于高要區活道鎮鰲頭村,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原址以“解放戰爭時期高要武裝革命斗爭和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的成立歷程”為主題,通過圖文、實物等展示了在解放戰爭時期,高要人民積極開展武裝斗爭,以及人民政府成立之初,開展借糧渡荒、救災解困、接管肇慶等工作,譜寫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原址,原名“朝客伍公祠”。始建年代不祥,為磚木瓦結構,硬山頂,三開間三進深、建筑面積355平方米。三進為2層樓房。1949年5月25日,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并召開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大會”,任命馮光同志為高要縣人民政府縣長,任命高要縣工委委員陳普初同志為副縣長。2005年8月9日,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原址被高要區列為高要區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高要區政府對“鰲頭……[詳細]
中共廣東省委駐地舊址
  瑤坑舊址位于南雄市黎口鎮瑤坑村。1938年廣州淪陷,中共廣東省委為了便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于1939年冬由韶關遷到南雄縣承慶鄉第六保瑤坑村(即現址),省委書記張文彬、組織部長李大林、宣傳部長涂振農(后叛變)都先后到過瑤坑開展工作。中共廣東省委在這里領導全省人民進行抗日武裝斗爭,南雄成為當時廣東人民抗日的大后方。1940年7月,省委機關遷往始興紅圍。舊址由大小共5間房屋組成,均屬土木結構,總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房屋高4米左右。從道路側進入第一間房就是原來的辦公室,面積約50多平方米;其余四間是休息、秘密會客室。近10多年來,當地人民為保護這一革命舊址,原居住在這些房屋的人家相繼遷出這幾間房子,一直空著讓人參觀。房屋已損壞嚴重。2009年1月,省委書記汪洋在韶關市進行專題調研時指……[詳細]
蘇兆征故居
  蘇兆征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杰出領袖,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香港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蘇兆征故居為青磚瓦平房一座兩間,帶一小廚房。位于珠海市香洲區唐家鎮淇澳村,距市中心十七公里。是蘇兆征出生和少年時期的舊居。原屋瀕臨崩塌,1983年按原貌重修。舊居內陳列蘇兆征生平簡介和他從事革命活動的照片及省港大罷工的一些文物如蘇兆征曾用過的寫字臺、磨米機等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十二件,蘇兆征與妻子、子女及革命志士歷史照片29張,文物、遺物等一批。197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1月故居又進行維修后對外開放,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詳細]
大田戰斗遺址
  大田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大田屋,該址曾在1948年兩次被國民黨兵放火燒毀,解放后重修。1948年夏天,連平縣“剿匪”大隊大隊長謝岳臣率部駐防白云樓,每逢繡緞墟日都派一個排到街上征收苛捐雜稅,欺壓群眾,大湖人民對其恨之入骨。從白云樓到繡緞圩,須經過大田屋,從屋門前或屋后塔山都有經過道路。針對這個情勢,6月18日桂林隊在鄧基、曾坤宜主持下,召開了中隊以上干部會議,決定在大田屋附近伏擊敵人。6月29日,桂林隊在五果村作過動員后,于當晚9時由曾坤宜率領約100人奔赴大田;鄧基于6月30日凌晨從五果村出發到繡緞塔山,以防敵人沖出重圍占領塔山。6月30日拂曉,桂林隊全體隊員進入陣地,準備迎擊來犯之敵。9時左右,敵人扛著一挺機-、10多支-,大搖大擺地從合溪橋迎面而來。這時,曾坤宜帶領的一個排從……[詳細]
迫降謝岳臣戰斗舊址
  迫降謝岳臣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陂頭鎮金中村麻竹頭下屋。連平縣城解放后,連平縣國民黨政府縣長黃伯強、“剿匪”大隊長謝岳臣等率300余人逃到陂頭,準備隨國民黨敗軍逃往臺灣、香港。1949年9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大軍第十三兵團一部和由楊克率領的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一支隊獨立第二大隊、曾坤宜率領的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第五團第一營進軍陂頭。黃伯強見勢不妙,便撇下隨行的軍政人員,僅帶親信10余人逃往香港。而謝岳臣則率殘部300余人竄上其屋后的胡庵山,負隅頑抗。當時,解放廣州、海南島的任務很重,十三兵團不能在陂頭久留,決定留下1個炮排,配合邊縱部隊圍殲謝岳臣部。我軍迅速將胡庵山一帶進行包圍。9月15日,我東二支五團一營曾坤宜率領的部隊跟蹤追殲殘匪,在陂頭官嶺村黃梅斜與謝岳臣殘部相遇,戰斗從上午打到黃……[詳細]
解放老隆寨頂戰斗舊址
  解放老隆寨頂戰斗舊址位于龍川縣老隆鎮寨頂。老隆地處粵東北,是東江上游的重鎮,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向全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全國勝利形勢以及九連地區“五戰五捷”鼓舞與影響下,根據地逐漸由山區向城區發展。1949年5月13日夜,保十三團起義軍進入老隆,將駐隆國民黨保四師師部包圍。邊縱東江第二支隊和起義部隊通牒駐守老隆城寨頂的保四師副師長彭健龍,限令他于中午以前率部放下武器投降。彭憑寨頂的防御工事頑抗,同時向駐和平東水的副師長列應佳、駐河源城的196師以及國民黨廣東當局緊急救援。14日12時正,保十三團起義部隊用一個營的兵力,向保四師師部發起猛烈的攻擊,用多門迫擊炮、平射炮向寨頂守敵轟擊,在重機-、輕機-的配合下,起義部隊團團圍攻寨頂,激……[詳細]
梅洞口戰斗舊址
  梅洞口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西村梅洞口。1948年3月9日,葉連鳴、葉少雄等率我軍民100余人在茅布山等地擊退謝岳臣匪部后,于當日夜晚返回白石湖、河背等地,總結戰斗經驗。就在這個時候,江北人民自衛總隊領導人鄭大東從半江趕來,在河背樓閣召開了部隊干部、民兵和農會骨干會議。會議對當時的形勢作了分析,認為隆街、連平、新豐等地敵人重兵駐扎,必然要卷土重來,號召軍民要作好充分準備,迎擊敵人的再次進攻。果然不出所料,3月9日受挫的敵人,又于3月11日組織了第二次進攻。這次敵人調動的兵力多,規模大,連平、新豐、馬頭、隆街等地的保安團、聯防隊、地主武裝等共1300多人傾巢而出。當時江北人民自衛總隊領導鄭大東已于10日晚奉命到河源半江執行新的任務,九連部隊來不及支援,彈藥亦得不到補充,部隊因此被迫撤到花羅……[詳細]
鰲頭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
  鰲頭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位于肇慶市高要區活道鎮鰲頭村。鰲頭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以“抗日烽火”為主題,通過圖文、實物等展示高要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開展頑強的抗日武裝斗爭的事跡。鰲頭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原名“世德堂”(又叫德剛伍公祠),建于1938年,建筑面積260平方米,二進三開間加一條青云巷和廂房。1944年,日寇在西太平洋軍事失利后,企圖通過高明、高要西進,打通粵桂戰線。為了阻擊日軍的西進,根據中共黨組織的安排,活動在要南地區的人民抗日游擊隊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鰲頭村世德堂成立了抗日自衛隊,并任命鰲頭村的游擊隊員伍鑒衡擔任隊長,隊員有30多人。2005年8月9日,鰲頭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被列為高要區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高要區政府對“鰲頭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首屆高要縣人民政府成立大會原址”進……[詳細]
平遠縣紅四軍紀念園
  平遠縣紅軍紀念園園區占地200畝,內設主展館區、主題雕塑區、紀念亭和休閑觀光區。其中,主展館區(紅四軍紀念館)面積810平方米,分六個部分二十三個單元,用文字、實物和圖片翔實展示了紅四軍在井岡山誕生、三進平遠并幫助平遠建立縣級紅色政權的歷史,園名和館名均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題寫。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朱德、陳毅和林彪率領紅四軍于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先后三次到達平遠仁居,為拱衛毛澤東同志在尋烏開展調查研究和為紅軍籌糧籌款的重大任務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軍精神、保護歷史遺跡,平遠縣在仁居鎮建設了“粵東地區第一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主題公園”,成為成為市級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基地和紅色旅游的重要景觀。紀念園占地200畝,內設主展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丁香小婷婷 | 伊人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