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紅色旅游景點

岑告山戰斗遺址
  岑告山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隆街鎮岑告村岑告山。1947年8月,江北人民自衛總隊指揮機關率領武工隊、鋼鐵連、飛虎隊、群英隊及東北隊共400多人,駐扎在接近馬頭、百叟的仰鳧塘潘屋一帶。8月12日,敵人派出四路部隊遠道奔襲,企圖消滅我部。第一路由敵一五二師羅營長帶領500余人從新豐梅坑奔來;第二路由敵保安營(其中有一個炮連)500余人從連平奔來;第三路由連平護路大隊謝岳臣率匪200余人從西草方向奔來;第四路由新豐政警隊100余人從馬頭、百叟堵截。敵方共1400多人,氣勢洶洶地奔向仰鳧塘,豈料我部隊早已獲悉情報,轉移出了仰鳧塘,讓敵人撲了個空。敵人撲空之后,在附近展開搜索。為打擊敵人,我主力部隊分成二路搶占山頭制高點:第一路由謝棠、葉萍率領鋼鐵及群英大隊和東北隊,搶占岑告穿行最高山頭;第二路由葉少雄率……[詳細]
黃居仁故居
  黃居仁(1904—1928),出生在廣東省龍川縣鐵場洋貝村,廣東早期青年運動杰出領導人之一。大革命時期與阮嘯仙、劉爾崧一起,被譽為“東江三杰”。1920年,黃居仁就讀于龍川縣立中學(今龍川一中)。1922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專科學校。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0黨員,任共青團廣州地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26年先后任共青團廣東區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0廣東區委青年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等職。1927年任共青團廣東區委書記,同年8月任0汕頭市委書記。其間接應-率領的南昌起義軍入汕,參與建立“潮汕七日紅”政權。后任0廣東省委特派員、巡視員等職。同年冬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任0惠陽縣委書記,0廣東省委巡視員。同年秋,聯系、恢復廣州地區黨團組織工作……[詳細]
中國廟——海康縣西區交通聯絡點舊址
  中國廟——海康縣西區聯絡點舊址位于雷州市白沙鎮黎郭村委會東村,分東、西兩廟,東廟:東經110°0′30″,北緯20°54′12″,西廟:東經110°0′11″,北緯20°54′3″。在大革命時期,南路共產黨人黃學增、黃廣淵、楊枝水等在黎郭村進行革命活動,培養了莫進民、莫鴻漢、莫鴻烈等10多人在中國廟宣誓加入農會,莫進民任第二區農民自衛隊隊長。抗戰時期,中國廟是麻含橋東、溪頭至北村交通線之間的交通聯絡點,由溪頭交通聯絡站站長林榮干設立,黎郭村共產黨員莫介眉、莫秀英等負責聯絡點具體工作,并在此向群眾傳播革命思想。林榮干經常往中國廟以拜神為名等形式,與莫介眉、莫秀英碰頭研究工作。1945年,支仁山、唐多慧、王文劭等雷州地方部隊領導在陳意的帶領下,常找莫介眉、莫秀英、何佩徨、何學塾等在中國廟秘密商議……[詳細]
江頭鄉農會舊址
  四會江頭鄉農會舊址位于現四會市黃田鎮江頭村委會上寨村南端(民國時期,黃田屬廣寧縣管轄,新中國成立后劃歸四會縣)。該建筑建于清代,磚木結構,深兩進。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布局,面積375平方米。左側有廚房等附屬建筑,面積。1993年12月進行了維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會市人民政府在祠門右側嵌設云石陰刻碑文志之,并以舊址建筑外墻邊為起點,正門由門口至曬場空地30米,左側至村道10米,右側和后面各延3米為該舊址保護范圍,再向外各延2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1924年8月21日,陳伯忠在第一屆農-動講習所學習畢業后,被委任為中央農民部駐廣寧特派員,回廣寧開展農-動。經過陳伯忠的深入宣傳發動,江頭鄉農民覺醒了,紛紛要求組織農會。報名加入農會的占全鄉農民總數的80%以上。9月12日,江頭鄉農會舉行成立慶……[詳細]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高州城西觀山西側,建于1959年10月。為紀念革命民主時期,在高州地區內,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獻軀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紀念性建筑。陵園總進深90.5米,面闊25.4米,共分陵門、陵碑、陵墓三個區。陵門區有三拱牌坊一座,總寬9.4米。牌坊上方的牌額上,制作有“烈士陵園”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臺階45級,與陵碑區相連。陵碑區呈圓形,直徑25.4米,其中心處建有六角形紀念碑一座。紀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組成。座總高0.68米,四級臺階組合。碑亭圍繞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為碑身,在碑身周圍鑲嵌石碑六塊。在石碑上記載有高州革命烈士斗爭概況。在亭角邊分別立有圓柱6條支撐亭蓋。碑身從亭中央伸出。高達7米,呈六角形,正面塑有仿毛澤東手跡“為國犧牲,永垂……[詳細]
解放連平縣城戰斗遺址
  解放連平縣城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縣城所在地)一帶。忠信解放后,1949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宣告成立。當月上旬,陳中夫、王彪奉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命令來到忠信,召集東二支七團魏洪濤、二團龍景山、三團曾熾輝、三支邱松鶴、連平縣人民政府縣長鄧基等有關單位負責人開會。會上,陳中夫首先傳達了邊縱司令部關于組編邊縱第六團的決定,并指示:為適應形勢發展,應盡快解放連平縣城,這項任務具體由邊縱六團、東二支二團、連平縣人民自衛大隊協同完成。會議接著對解放連平縣城的戰斗作了具體部署,同時決定爭取和平解放連平縣城,由邊縱六團和連平縣人民政府聯合寫信勸降連平縣國民黨政府縣長黃伯強、國民黨連平縣武裝部隊頭目謝岳臣等人。勸降信發出后,黃伯強等人沒有反應。6月19日,我軍在長安旅店門口大坪召開解放……[詳細]
鼎湖沙浦農民自衛軍總部遺址
  鼎湖沙浦農民自衛軍總部遺址位于現肇慶市鼎湖區沙浦鎮沙浦村基圍外的沙溪書院,今已無存。1926年4月,廣東省農民協會西江辦事處主任周其鑒和高要縣農民協會主席謝大德等人到沙浦組織開展農-動。沙浦鄉農民協會成立后,為了武裝農會,打擊-勢力,同時組建了有120多人的沙浦鄉農民自衛軍,隊長陳福昌,副隊長陳友。農民自衛軍的總部設在沙溪書院內。農民自衛軍經常在沙溪書院里研究和部署如何打擊-地主豪紳,保衛農民協會問題,并經歷了多次戰斗洗禮。1926年8月初,沙浦地主豪紳準備武裝摧毀沙浦鄉農會。為了挫敗敵人的陰謀,沙浦鄉農會和農軍取得了省農工廳的大力支持,聯合了蘇坑鄉的100多名農軍,于8月14日晚攻打了區長梁印渠領導的何老八民團,農軍首戰勝利,掃除了農-動的一個障礙。1927年初,沙浦鄉農軍又聯合蘇坑鄉的農……[詳細]
曲塘坳伏擊戰戰斗遺址
  曲塘坳伏擊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曲塘坳,即省道官燈線連平至陂頭公路17公里處。從坳頂至山腳有3公里,是斜度較大的盤繞公路,有九曲十三彎之稱,兩邊盡是懸崖峭壁。1946年3月,北江支隊隊長鄔強率領300多人,從英德縣東部轉移到新豐縣邊境地區的梁壩。當時由于國民黨軍隊的--,北江支隊給養困難,缺衣缺糧缺藥,生活極其艱苦。為了盡快擺脫困境,支隊隊部決定由北江支隊主力大隊長鄭衛靈、新豐游擊隊大隊長鄭大東率曾熾輝中隊70余人,突擊外線,開赴新豐、連平邊境的隆街,逼近韶(韶關)興(興寧)公路沿線,尋找戰機截擊敵人,解決部隊給養的燃眉之急。3月下旬的一天,鄭衛靈、鄭大東部到達溪東下塘后,就在韶興公路附近偵察獲悉:敵人有4輛軍車,約一個連的兵力在翁源龍仙鎮駐扎,次日將途經連平前往興寧。得此情報后,鄭衛靈……[詳細]
南園小學——中共粵桂邊區委機關駐地遺址
  南園小學——中共粵桂邊區委機關駐地遺址位于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民安街道西山村,東經110°18′10″、北緯21°01′18″。1939年5月,西山村黨支部在西山村南園小學成立,同時建立交通聯絡站,指揮東海島的革命斗爭。1948年5月,中共粵桂邊區委和臨時軍委成立,梁廣任書記和主席,機關駐地設在東海島西山村南園小學,并與雷州地區黨組織共同使用西山交通總站,與長發莊、菉塘交通站、豐厚交通站銜接,溝通粵桂邊區黨委、臨時軍委與香港分局和各縣區黨組織、游擊隊建立的交通站、聯絡點,形成龐大交通網絡。梁廣多次召見高雷地區黨組織負責人,調查研究高雷地區革命斗爭情況,總結經驗教訓。6月中旬,梁廣在該村主持召開粵桂邊地區部分縣團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總結化吳地區武裝斗爭失敗教訓,開展整黨整軍,統……[詳細]
黃氏宗祠——中共徐聞縣工委、徐聞縣人民政府駐地遺址
  黃氏宗祠——中共徐聞縣工委、徐聞縣人民政府駐地遺址位于湛江市徐聞縣下洋鎮那屋村,東經110°28′33″,北緯20°28′35″。那屋村是抗日戰爭革命根據地村莊。1944年,下洋鎮那屋村建立了游擊小組,組長黃熙英,成員10多人,裝備有駁殼槍2支,-1支,步槍7支。游擊小組主要活動是開展軍事訓練,保衛村莊。1949年2月,中共徐聞縣臨時工委決定在上東區解放區與縣東部群眾基礎較好的游擊區,先建立黨組織、政權及武裝三結合的鄉級人民政權,領導人民群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的斗爭。下洋率先成立了縣內第一個鄉級人民政府,下洋鄉鄉長黃熙英,副鄉長林大秀、黃義耀。鄉政府駐地那屋村黃氏宗祠。1949年2月下旬,中共徐聞縣臨時工作委員會,為鞏固革命老區、開辟新區,發展革命武裝,從而有力地打擊國民黨反動派,在下洋……[詳細]
獅腦山戰斗遺址
  獅腦山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繡緞鎮民主村獅腦山。1948年夏,駐守大湖的國民黨廣東省保安第一團馮志強連是主力加強連,編額160人,配有6挺機-和相當數量的日式-、自動武器。該連士兵大部分是從正規軍整編過來的。馮連進駐大湖后,胡作非為,無惡不作,大肆捕殺共產黨員、游擊隊員和革命群眾,對九連地區人民武裝力量威脅極大。為此,粵贛邊支隊(簡稱邊支)決定給馮連以殲滅性打擊。11月9日,邊支領導嚴尚民、鄭群、魏南金、吳毅(曾志云)率桂林、珠江、九江、云南、飛鵬、東岳等7個連隊開往船塘,并對戰斗進行了研究和部署,決定采取誘敵出擊、包圍殲滅的戰術。15日清晨,誘敵成功。9時多,激戰開始。10時,形成了對馮連的包圍,在大湖稱雄一時的馮志強連成了甕中之鱉。我堅守在正面陣地上的珠江隊、桂林隊居高臨下,戰士們沉著應戰,……[詳細]
高陂寨戰斗舊址
  高陂寨,又稱高陂街,位于連平縣髙莞鎮河西村,忠信圩鎮至高莞水庫公路約11公里處西側,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連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州的前哨和屏障。1949年1月,連和縣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3月3日,我軍又解放了連平髙莞的高陂。高陂寨平面為長方形,面積約5000平方米。寨的四面筑有高6米、厚50厘米的石、石灰夯土圍墻,厚實牢固,易守難攻。我軍結合形勢需要和地形特點,留下了一個小分隊在高陂寨保衛勝利果實。1949年3月3日當天,國民黨連平縣縣長黃伯強和“剿匪”大隊長謝岳臣獲悉高陂被解放的消息,氣急敗壞,連夜從縣城趕往忠信,糾集駐扎在忠信的國民黨保一團第三營第十一連、十二連及連平縣警隊和地方地主武裝,組成800余人的-武裝,企圖偷襲高陂寨,再進攻青州山塘,摧毀我新生的連和縣人民政府。同日,我東二支三……[詳細]
牛形徑戰斗遺址
  牛形徑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溪山鎮豐盤村牛形徑,臨近105國道。1947年春,國民黨政府瘋狂地推行“三征”--,人民群眾深受其害。此時,葉少雄率領江北人民自衛總隊的飛虎隊在軟坑、東水一帶活動,并扣押了溪東鄉聯防隊副隊長張少懷,以迫使國民黨溪東鄉公所放棄“三征”。此舉引來張翰軒帶領的國民黨連平縣政府“剿匪大隊”、鄉長葉少臣帶領的溪東鄉聯防隊共200多人對飛虎隊的圍剿。圍剿撲空后,敵人又留下縣-中隊長何能率20多人、溪東鄉聯防隊30余人,駐扎在溪東鄉公所和軟坑街,企圖圍殲我飛虎隊。3月1日凌晨,鄭大東奉命率江北人民自衛總隊80余人抵達軟坑,隱蔽在豬仔坑深山,以支援飛虎隊粉碎敵人的陰謀。鄭大東與葉少雄研究后決定在溪山牛形徑設伏,誘殲敵人。次日上午9時前,部隊分兩路進入設伏地點,同時派出3名戰士在撐腰石……[詳細]
禾子坑馬刀隊戰斗遺址
  禾子坑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大湖鎮湖東村禾子坑(大湖鎮高速路出口段)。1947年12月26日,中共九連工委根據上級指示,作出了“大搞”斗爭的決定,號召九連全區人民行動起來,組織起來,拿起武器與國民黨-派作堅決的斗爭,提出“一手拿-,一手分田”的戰斗口號。后來,大湖、三角聯合成立了武裝工作隊,曾文如任隊長;大湖、三角地區各農會組織還分別成立了民兵組織共有1000余人。1948年1月,鄧基、曾文如等人親臨下底屋,指導曾海弟、曾王貴等人組織了馬刀隊,僅幾天時間就發動了近200人參加馬刀訓練。其它各地農民也先后自發地成立大刀隊,如附近的山壙村蔡屋、油溪鎮的馬屋等,他們日間勞動,夜間在家里祖堂安上一個“仙公”神位,燒香發燭,口中念念有詞后似練氣功般手持大刀進行訓練。1948年3月11日,敵人為了把大湖作為……[詳細]
高潭蘇維埃政府舊址
  高潭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惠東縣高潭鎮黃洲村黃坑,原為高潭羅氏宗祠。上三間下三間兩頭橫屋的磚瓦結構。祠內8條石柱頂兩架梁把上三間連成一體,建筑面積200平方米。位于惠東縣高潭鎮黃洲村黃坑,原為高潭羅氏宗祠。上三間下三間兩頭橫屋的磚瓦結構。祠內8條石柱頂兩架梁把上三間連成一體,建筑面積200平方米。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余部南下進入東江地區后,于10月12日到達中洞,后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后稱紅二師)。與此同時,中共東江特委也在中洞進行組織機構調整,設立黨政軍領導機關。隨后,中共東江特委領導東江人民和工農武裝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先后推翻了國民黨海陸豐等縣反動政權。為鞏固取得的革命成果,高潭人民在中共東江特委和東江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迅速進行蘇維埃政權的創建工作。11月11日,高潭圩召開近……[詳細]
龍川縣革命烈士陵園
  龍川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龍川縣老隆鎮鐵場坑。龍川地處東、韓江上游,革命斗爭歷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時期,龍川邑人受“五四”--影響,為尋求革命真理,或遠洋勤工儉學,或在穗參加“宣講員養成所”學習,學習并傳播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1925年,隨二次東征抵龍川的共產黨人黃覺群等人,在家鄉建立了黨組織,成立縣農民協會、總工會、共青團等革命群團組織,積極開展工農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龍川黨組織奉上級黨組織指示,成立了蘇維埃政府,開展系列的工農武裝斗爭,領導蘇區軍民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廣東省委派麥文到龍川重建黨組織,在重建的中共組織領導下,利用合法名義創辦《龍川日報》,舉辦“青年自我教育訓練班”,成立龍川青年抗日先鋒隊等群團組織,全縣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詳細]
太邱小學——特呈島革命活動據點遺址
  太邱小學——特呈島革命活動據點遺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區愛國街道特呈村委會里村陳氏宗祠,東經110°24′26″,北緯21°11′15″。1939年秋,特呈島以鄉紳陳振業為董事長,陳振瑞、陳振新、陳受應、陳希廉、陳安鼎、陳慶仁等人組成學校董事會,聘請參加張炎抗日學生軍的進步青年吳禮泰(又名吳里泰)為校長,陳生、王邦才、黃蘿蘭等為教師,在里村陳氏宗祠創辦太邱小學。隨后,中共黨組織先后通過校董會安排林韜劍、岑綿彭、陳少卿、陳華鎮、江田、陳耀等一批黨員和進步青年到太邱小學,以教書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陳克、吳福田、吳禮泰、陳生、陳志明等先后在特呈島陳氏宗祠和里村冼太廟開辦抗日民眾夜校,安排進步青年陳光、陳奇夫、陳淑禎等人任教,以遂溪青抗會編印的課本為教材,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宣傳中共團結抗日主張……[詳細]
龍川游擊武裝活動舊址(南粵庵)
  南粵庵——龍川游擊武裝活動舊址位于龍川縣鐵場鎮茅輋村南粵庵。1939年夏,茅輋村建立黨支部,書記曾開明,曾觀月、曾毅夫分別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他們以茅前小學為黨組織活動據點,并以“小學教員”公開合法身份,從事地下黨的活動。抗戰時期,黨支部組織抗日先鋒隊,編印“茅鋒”期刊、出墻報、演話劇、唱革命歌曲,積極宣傳抗日。1941年至1942年春,先后在茅輋村的南粵庵和曾開明家中分別舉辦了3期黨員學習培訓班,學習毛澤東的《當前形勢和任務》《論持久戰》《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等文章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以及“慕尼黑條約”等。1947年8月,河東分工委張其初奉上級指示來到茅輋村,收編“維護社”,在張其初的領導下,將冒充共產黨領導的“龍和河人民武裝維護社”50多人整編為“東江人民抗征隊新生隊”,張為特派員、吳海……[詳細]
鼎湖沙浦農民協會舊址
  鼎湖沙浦農民協會舊址位于現鼎湖區沙浦鎮沙二村陳氏“長房祠”東齋。該建筑始建于明代末期,為四合院式磚木結構,兩進深,三開間,分東西齋,均為硬山頂,面積約200平方米。1926年4月,廣東省農民協會西江辦事處主任周其鑒和高要縣農民協會主席謝大德等人到沙浦開展農-動,周常住在熟人陳益芝家里,召集村中最貧苦的農民骨干陳進、馮三娣、陳福昌、陳友等人開會,研究開展沙浦農-動之事。不久,成立了沙浦鄉農民協會,其辦事處(又稱聯絡站)就設在陳氏“長房祠”的東齋內。沙浦鄉農會主席陳進,副主席馮三娣,農民自衛軍隊長陳福昌、副隊長陳友,他們經常在辦事處研究開展農-動工作和部署反擊-地主豪紳的武裝進攻。沙浦鄉農會及農民自衛軍多次反擊地主豪紳武裝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1926年8月14日,沙浦鄉農會組織農民自衛軍攻打區……[詳細]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斗遺址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鶴湖村徑口屋青草徑,青草徑是野外兩座山嶺之間的小峽谷,長約3華里。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在廣州公開背叛國民革命。后陳在廣州站不住腳,率部逃到惠州,盤踞在東江一帶。1924年初夏,陳炯明派出第四軍軍長李易標及其部屬師長麥勝芳率領3000多人開赴東江上游的連平縣城,企圖將勢力發展到九連山區。1924年3月,孫中山將原粵軍和東路討伐軍統一改編為建國粵軍,組建了建國粵軍第二師,張民達任師長,葉劍英任參謀長。同年7月,為配合友軍進攻惠州,孫中山命令張民達、葉劍英率所部開往連平,攻打叛軍李易標、麥勝芳部。7月15日,張民達、葉劍英率部乘廣韶火車抵達英德河頭。翌日凌晨,從百步經過大鎮,沿翁城、龍仙至南浦、陂頭。23日,抵達桃花坪水浸洞,沿著崎嶇山道,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短视频在线 | 综合亚洲AV图片区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二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