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紅色旅游景點

黃村地區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
  黃村地區(含黃村、葉潭、康禾三鎮)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下簡稱紀念館)位于黃村革命烈士陵園下側。紀念館于2009年籌建,2010年建成,紀念館由原東江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省政協副主席、省委--部長鄭群題寫館名。該館占地130平方米,建筑面積兩層260平方米,分上下兩個展覽大廳,用數十幅文字、圖片、照片、實物展示黃村地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1925年至1949年20多年來革命斗爭歷史,內容分為8部分:一、前言;二、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介紹;三、統一戰線工作;四、武裝斗爭史;五、革命烈士英名和部分烈士事跡;六、重大歷史事件敘述;七、人民政權的建設和土地改革運動;八、在黃村地區領導革命斗爭主要領導人簡介。館內還展出戰爭年代的實物(行軍袋、草布鞋、手-、大刀、粉-、五角帽、耙頭、化裝袋、文件、書……[詳細]
懷鄉起義指揮部舊址
  懷鄉起義指揮部舊址在廣東信宜市懷鄉鎮懷鄉小學校園內。懷鄉小學原名懷新小學,前身是清咸豐三年(1853年)創建的懷新書院。懷鄉起義指揮部舊址坐落該校西北,是一座3間的兩層樓房,土木磚瓦結構,面積100平方米。1927年上海“四•一二”、廣州“四•一五”-政變后,反動派瘋狂鎮壓革命。根據“八一”南昌起義和0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遵照0廣東省委的指示,0信宜縣委以該處為指揮部,于1927年12月15日舉行了震動粵西的信宜懷鄉起義。當天晚上,起義隊伍攻占設在懷鄉的信宜縣七區民團局和懷鄉區署,俘獲懷鄉區長周植盛,成立信宜縣懷鄉區蘇維埃政府,宣布革命政綱,執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但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太大,起義隊伍轉戰四天四夜,終于分散隱伏待命。1983年,懷鄉起義指揮部舊址定為信宜縣……[詳細]
橫坑村談判遺址
  橫坑村談判遺址位于東源縣曾田鎮橫坑村半徑。1949年1月,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在東江邊大人嶺山痛擊國民黨廣東保十三團后,保十三團的兵力受到了重創。在中國人民解放連續取得了東北、華北戰役的重大勝利震懾下,團長曾天節等人逐漸認清了全國即將解放的必然趨勢。經我部多次派代表做曾天節的思想工作后,其部已萌生起義的念頭。1949年農歷正月初三,雙方在曾田鄉玉湖文筆塔下水口圍老屋舉行了第一次談判,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經雙方商定,第二次談判的地點為橫坑半徑邱屋,時為1949年3月初,我方林鏡秋和支隊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及隨員劉堅及警衛4人,與保十三團劉勉、張增培及警衛員4人進行半天會議,就雙方起義時間、步驟,作戰戰略要求及起義后部隊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商討、溝通,統一思想。該遺址原是一幢坐東南向西北的民房,因年……[詳細]
廣寧縣第一區行政督導處舊址
  廣寧縣第一區行政督導處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塘尾村。建于中華民國時期,原為當地廖氏宗祠。坐東向西。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總進深21.5米,總面闊15.5米,建筑占地面積333平方米。1947年11月,廣寧縣第一區行政督導處在現址成立,陳瑞蹤、陳伯康分任正副主任。是中共西江黨組織領導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民主政權,對各鄉人民政權的建設,領導組織各鄉為部隊籌糧籌款、支前執勤、動員參軍、維護地方治安、發展生產和展開減租減息等做了大量工作,為抗戰和爾后的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下轄五指鄉、大塘鄉、黃田鄉、橫崗鄉、荷木鄉、拆石鄉和大坑鄉7個民主鄉政府。解放后曾作鄉政府、大隊禮堂辦公場所之用,現舊址內仍保留有較多文革時期標語和壁畫。廣寧縣第一區行政督導處舊址對深人研究解放戰爭時期廣寧的革命斗爭史……[詳細]
反霸英雄紀念碑
  沿著白諸鎮157鄉道,上孔至楊梅水庫路段時,就會看到一座座落在小山腰的墓園,園中樹木青翠、松柏堅挺,墓碑肅穆莊嚴,高約三米余的墓碑,這就是反霸英雄紀念碑,它也是白諸鎮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德育教育基地。1950年5月29日清晨,-地主惡霸冼蔚周勾結土匪狗虱仔,孖煙通等匪徒二十余人在上孔村農協會陰謀武裝暴-動-,結果在戰斗中兩名民兵受傷,其中一民兵鐘念純受重傷在去肇慶醫治搶救的途中死亡,又有農會主席冼德祥組織委員鐘永佳,武裝委員兼民兵隊長冼其昌、冼祖元四人等,被匪徒劫持到東村大隊云河村觀音山頂,遭嚴刑拷打,他們英勇不屈,惡霸土匪把他們用繩子捆緊夾住大石,從山頂直滾下懸崖山谷中,就這樣壯烈犧牲了。為了紀念這五位堅貞英勇光榮犧牲的烈士,特立此反霸英雄紀念碑,以志后人永不忘此仇恨,更珍惜和平。五位烈士的……[詳細]
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
  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位于蘇區鎮炮子村。舊址建于民國,座北向南,建筑面積15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3年1月,蘇區山子背人張子玉受彭湃指派,帶著2000份農會證返回蘇區,3月成立了炮子鄉農會,張子玉為會長,鐘樂善、黃培先為副會長,隸屬海豐總農會領導,從此點燃了紫金農-動的火種。7月,紫金各鄉農民代表在炮子--,成立紫金縣總農會和龍窩區農會。大會選舉鐘一強為紫金縣總農會會長,鐘樂善為副總農會長,葉鐵魂為秘書。張子玉擔任龍窩區農會會長,葉光為副農會長。大革命失敗后農會被迫解散。2009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廣東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愛國……[詳細]
紅場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紀念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土地革命時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潮陽縣人民委員會于1963年12月21日在紅場鎮紅場廣場革命舊址的飛鵝山北麓建立了紀念碑。該碑坐西北向東南,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座高2.28米,碑體為飛棱臺柱體,高10.2米,上截面邊長1米,下截面邊長2米,碑頂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是紀念碑碑記。1927年,為了配合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開展革命斗爭,大南山成為了革命根據地,較長時間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之一。在中共廣東省委和東江特委的領導下,大南山不斷的壯大人民武裝隊伍,運用游擊戰術,用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積極拓展革命根據地,加強政權建設,擴大武裝隊伍力量,創建蘇維埃政權,有力地策應了南昌起義還有廣州起義。1927—1935年,大……[詳細]
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廣東省龍川縣回龍鎮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舊址成立“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領導邊區人民開展革命斗爭。舊址內,陳列了古柏同志銅像和《古柏同志講課場景圖》、“過好‘五關’”和執行“十條守則”兩塊石刻,懸掛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幟大塘紅》、《山歌唱紅“五興龍”》、《建章立制廉為公》、《蘇區干部好作風》、《中央關懷記心中》、《蘇區革命建奇功》和《蘇區精神世代頌》共計16塊展板、2.3萬多字、30多幅圖片。通過上述展板,圖文并茂地重點再現古柏、劉琴西等革命先輩以及蘇區干部的革命情懷,重點介紹毛澤東、彭德懷、古柏、劉琴西等革命先輩在龍川指導革命的史實資料,以及蘇區教育勸導、制度建設、監督檢查、嚴懲腐敗等方面的措施,闡述了蘇區“過好‘五關’”和執行“十條守則”的廉政理……[詳細]
廣東南路革命化州紀念館
  化州市笪橋鎮柑村是粵西唯一一條入選“紅色村”的廣東省首批“紅色村”,被評選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粵西地區唯一一個廣東南路革命化州教育基地,展館內容主要是以南路革命斗爭為背景,以化縣革命斗重點介紹柑村人民革命斗爭歷史。展館分為七大部分,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同時還有實物展陳,力圖真實全面地反映廣東南路革命特別是柑村的革命斗爭歷史。 1927年8月,中共南路特委成立,彭中英任書記,革命的星火燎原漫及整個化縣老區,黨組織迅速發展壯大,農民運動風起云涌。我們的前輩在民主革命、人民求解放的歷史使命斗爭中堅強不屈、前赴后繼、出生入死,為革命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廣東南路革命化州紀念館,主要分為七大部分內容。通過實物、照片、偉人遺書展示廣東南路革命的斗爭史、柑村人民參加革命的歷史……[詳細]
葉卓故居
  葉卓故居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登云鎮東山村東蘇。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三進三橫(左一橫)二圍隴,正屋上三下三布局。面寬39米,深51米,建筑面積1989平方米。葉卓(1891~1930),原名卓慶,龍川縣登云鎮東山村人。1922年加入廣州石行工會,投身工人運動。1925年春加入中國0。1926年積極參與省港大-斗爭,同年10月回家鄉協助整頓雙橋鄉農會組織,開展“二五”減租斗爭。后回廣州擔任石行工會主席。1927年10月回龍川開展工農運動,19528年2月,當選為龍川縣革命委員會委員,參與籌劃鶴市武裝大-。同年4月上旬在霍山成立0五興龍縣臨時委員會,并被選舉為書記。翌年1月兼任0龍川縣臨時委員會書記,12月兼任0龍川縣委組織部長。1930年7月,在龍母田北不幸被捕,12月在佗城被殺害,時年39歲……[詳細]
中共東江特委黨代會舊址
  中共東江特委黨代會舊址位于豐順縣隍鎮黃猄半坑胡村。原是村人胡忠文住宅,坐南向北,二進二橫土木構筑,有15間房,門埕寬闊,占地面積621平方米。 1929 年6月18-25日,中共東江特委在黃猄半坑胡村召開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東江11縣代表23名參加。大會改選了東江特委的領導機構,選出了盧濟為特委書記,杜式哲為副書記,古大存為審查委員會書記。常委有盧濟(兼)、杜式哲(兼)、林國英和后補委員賀遵道、顏漢章、李明光等9人。并成立了東江革命委員會。會議貫徹了中共“六大”及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精神,檢閱了東江各縣黨組織的戰斗力。8月1日,中共東江特委向各級黨組織通報了東江第二次黨代表大會的精神。9月初,委任古大存為特委常委兼東江特委軍委書記。 1989年 月豐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
  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位于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泥金村。1939年初,“抗先隊”林耀族、岑冰薇、周匡人、李果、余慧、孔慶余、梁瑜、張子光等前往離河源城不遠的泥金鄉開展活動。泥金鄉位于河源、紫金、博羅三縣交界處,有400多戶人家,3000多人,人口集中,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抗先隊”以演講、演劇、寫標語、畫漫畫、貼墻報等形式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先后吸收黃維初、黃平、劉華、陳影、黃建良、黃林甫、黃金明等多人組建“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選出黃維初、黃平、劉華為負責人。“抗先隊”隊部貼上宣傳抗日的對聯。泥金鄉隊部建立起來后,積極發動進步青年農民參加抗日活動,激發了當地民眾抗日救國熱情。抗先隊泥金鄉隊很快就發展到幾百人,活動范圍也擴展到紫金水東一帶。該舊址為村民舊宅,年久失修,未列入保護單位范疇。……[詳細]
馬肩坳戰斗遺址
  馬肩坳戰斗遺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1945年12月,東進部隊進入黃村后,攻打了寨彎樓,打退了進犯黃村的敵軍。敵軍不甘心失敗,于1946年1月10日由63軍教導團副團長張兆偉率500多人兵分三路進犯寧山、文秀塘,妄圖直逼白云嶂根據地。我軍在梁威林等領導的指揮下,在文秀塘山外、鄔洞艷陽崗、馬肩坳(主戰場)草坡崗、橫坑、七娘礤、老龍藪村等地設防布兵進行阻擊。當敵人數路進犯時,我部隊沿路埋設-,并用機-、手-、-向敵軍猛烈射擊,打得敵軍陣腳大亂,死的死,傷的傷,其余的紛紛逃命。經過激烈戰斗,擊斃敵連長1人,傷敵80多人,俘敵20多人,繳獲輕機-4挺、-40多支和彈藥一批,重創敵軍銳氣。馬肩坳戰斗的勝利,大振我軍士氣,為河(源)、龍(川)、紫(金)、五(華)邊區人民的革命斗爭激勵了斗志。……[詳細]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舊址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舊址 位于紫金縣古竹鎮墟陳家祠新書房。祠建于清代,四合院式布局,磚木構筑,硬山頂,建筑面積989平方米。新書房為兩層樓房,青磚砌筑,建筑面積237平方米。 1939年3月,東江各縣黨代會在紫金古竹鎮新書房召開,由省委組織部長李大林傳達貫徹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委第四次執委擴大會議精神,討論東江各縣發展黨組織,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以及敵后游擊戰爭問題。會議成立了中共東江特委機關。設在陳家祠。由林平任書記。下轄紫金、五華、龍川、和平、博羅、海陸豐、增(城)、龍(門)等縣委和河源縣工委。1940年6月惠陽、東莞、寶安縣委也從東南特委劃歸東江特委領導。從此,東江各縣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和開展武裝斗爭。 1987年紫金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周其鑒故居
  民國廣寧周其鑒故居位于廣寧縣東鄉鎮新樓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間兩廊式,通面寬11.6、通進深10.1米,建筑面積117.16平方米。磚木結構,兩坡瓦面,兩側山墻三隅青磚到0,兩隅青磚到頂。側開橫門。周其鑒(1893━1928年),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袖之一。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廣東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曾任廣東省農會西江辦事處主任、廣東省農民協會執委會常務委員、北江工農革命軍副總指揮、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委員等職。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后轉移到清遠,因當地反動地主告密而遭逮捕犧牲。1992年故居進行全面修繕。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金縣總農會舊址、學生會舊址
  紫金縣總農會舊址、學生會舊址位于紫金縣紫城鎮永安居委會東柵街葉氏宗祠內。1923年7月,紫金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炮子(蘇區)召開,成立縣總農會。1925年4月,第一次東征勝利,紫金縣總農會遷此辦公。五四運動前后,以劉爾崧為代表的一批紫金青年學生在廣州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后,回紫金縣城在葉氏宗祠成立了學生聯合會,開展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了紫金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葉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坐西北向東南。2003年按原布局重修,三間三進,面闊8.8米,進深24.1米,占地212平方米,檁條山墻結構,硬山頂,黃色琉璃瓦,外墻貼瓷磚。頭面二圓石檐柱刻對聯一副,上置橫梁、雀替,均雕有吉祥圖案,大門內置木質屏風,后進置祖宗神龕。1987年6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貴東革命烈士紀念碑
  貴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陂頭鎮貴塘村銅鑼嶺,陂頭至貴東公路右側,距貴東圩1公里處。紀念碑坐東北向西南,屬方塔式建筑,火磚、石灰、沙等材料構成;碑高4米、寬1米,總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貴東剿匪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名單。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發潛入貴東,糾集當地-地主,組織--武裝,陰謀發動----,幸被及時發現。連平縣縣大隊1個連,陂頭、貴東100多名民兵以及解放軍1個排參加了剿匪戰斗。經過幾個月清剿,終于消滅了土匪,保護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在貴東剿匪戰斗中,連長劉常勝等19位同志壯烈犧牲。為紀念革命先烈,當地人民政府于1954建立了這座紀念碑。1981年進行了重修。……[詳細]
東江第一次黨代會會址
  東江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位于紫金縣古竹鎮古竹居委會上聯新樓。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惠(陽)寶(安)工作委員會書記曾生派共產黨員黎孟持從坪山返回古竹,重建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2月和1939年1月,在古竹先后成立了中共特別支部和中共紫金縣臨時工作委員會。1939年2月,東江地區第一次黨代會在此勝利召開,成立以尹林平為書記,饒衛華為組織部長,饒彰風為宣傳部長,張直心、鄭重為委員,李健行為候補委員的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簡稱中共東江特委),下設饒璜湘、張持平分別為正、副書記的青委,陳婉聰、余慧為正、副書記的婦委,任命東江所屬未建立縣委的縣委書記。舊址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間二進二層,面闊9.6米,進深12米,硬山頂,灰瓦,夯墻,石基腳,方磚,石門夾,檁條山墻結構。……[詳細]
高要烈士陵園
  樂城鎮是高要著名的革命老區,鎮內領村村是大革命時期西江地區較早開展農民革命運動的地方。高要烈士陵園位于高要區樂城鎮領村西南的長崗山山頂(北緯23°2240.8,東經112°1954.1),占地22畝,安葬著高要區各地106位英烈,陵園內豎有一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海拔高度80.1米,占地總面積3343平方米(含烈士陵園)。該紀念碑于1958年建成,在1980年和1994年又分別進行維修擴建。坐西向東,紀念碑分碑座和碑身兩部分,碑座占地面積158平方米,碑座高2.68米,整支碑高11.1米,正面嵌有“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云石碑刻1塊。紀念碑周圍筑砌了石欄桿,并栽種有30棵柏樹,使紀念碑顯得格外莊嚴。滿山青松翠柏與綠樹既表達了對先烈們的敬仰之意,又歌頌了先烈們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詳細]
海陸紫蘇維埃政府舊址
  海陸紫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紫金縣蘇區鎮赤溪村寶善樓。建于清末。平面呈長方形,高五層,四角設炮樓,外筑圍墻,為磚木構筑,建筑面積990平方米。1930年12月15日,海(豐)陸(豐)紫(金)蘇維埃政府成立,推選林覃吉、楊沛、曾添、鐘一強、陳蔭南為主席團,1931年春起在此辦公,領導海豐、陸豐、紫金和惠陽高潭區的土地革命,使農民第二次分得了土地。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到處聽到:“千年鐵樹開紅花,萬載土地還老家;翻身全靠共產黨,不靠天官土地爺”的歌聲。一連四造都奪得了大豐收。期間,省農運特派員戴耀田,在此舉辦海陸紫戰地訓練所,培訓了軍事干部300多人,后派到紅軍連隊充任排干部,提高了紅軍的戰斗力。舊址保存尚好。1987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天天做夜夜做天天欢人人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爽aⅤ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欧美在线电影 | 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