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紅色旅游景點

101、鄧華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華故居
  鄧華故居位于郴州市北湖區魯塘鎮陂副村。鄧華,1910年4月28日生于郴縣永寧鄉(今北湖區魯塘鎮)陂副村一個書香門第。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在工農革命軍第7師政治部任組織干事。4月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連黨代表,曾出席古田會議。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陜北后,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政治處主任,參加平型關戰役之后歷任115師獨立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5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陽衛戍司令、遼西軍區司令員、第44軍軍長等職。平津戰役中,曾根據前方態勢,提出以少數兵力監視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議,被中共中央軍委和中共總前委所采納。新中國成立……[詳細]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蔣家大屋)
  龍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蔣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興隆街鄉新寨坪村蔣家大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震驚了國民黨統治集團。1935年1月,蔣介石調集10多萬兵力,分六路縱隊,對我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剿,妄圖一舉將紅二、六軍團消滅在永(順)、大(庸)、龍(山)、桑(植)之間狹小區域內。3月中旬,李覺部向永順縣石堤西推進;郭汝棟部經大庸向西推進,欲進擊塔臥;陳耀漢部進擊桑植;陶廣部北犯永順;張振漢部進擊龍山茨巖塘,欲東向塔臥;徐源泉部由鄂西進擊龍山茨巖塘,情況十分危急。3月21日,紅軍在大庸和永順交界的后坪戰斗中失利。紅二、六軍團的行動完全陷入了消極被動防御的局面。4月初,各路敵軍已逼進湘鄂川黔省委所在地永順塔臥。4月12日,為保存實力,省委及軍委分會決定有序地撤離塔臥。4……[詳細]
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園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四十七軍根除湘西百年匪患的不朽功績,緬懷在剿匪斗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湘西行署于1950年12月26日召開會議,決定在沅陵老縣城北面梧桐山上將原抗日時期的中山公園改建為勝利公園。工程于1951年元月1日動工,4月4日竣工。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元月25日將勝利公園更名為沅陵縣烈士陵園,同年又定名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園,列入湖南省十八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之一,并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10月,在省民政廳的關懷重視下,經多次協商努力,通過測繪制圖,整理,完成了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園紀念建筑物永久性檔案的建檔工作,這對于紀念建筑物的保護和紀念園的規劃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3月,國務院又將紀念園列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園坐北朝……[詳細]
陶鑄故居
  陶鑄故居位于永州市祁陽縣潘市鎮陶家灣村一半山腰中。1908年1月16日,陶鑄就出生在這里。1926年,他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回祁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前往福建,先后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書記,中共漳州特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組建閩南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人民武裝,成功地領導和指揮了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斗爭。1933年5月,被捕入獄,1937年被周恩來、葉劍英營救出獄后,被派到湖北省擔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豫鄂挺進支隊代政委,創建鄂中抗日游擊隊和游擊區。解放戰爭時期,陶鑄先后擔任遼寧、遼吉、遼北等省省委書記,四野政治部副主任。他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與傅作義、程潛談判,為和平解放北平和湖南發揮了重要作……[詳細]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龍家大屋)
  龍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龍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茨巖村龍家灣。1935年5月6日,為落實興隆會議精神,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以及紅二、六軍團兵工廠、醫院、供給部、紅軍學校等直屬機構全部遷往龍山縣茨巖塘,以茨巖塘為首府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走進了歷史舞臺。在以茨巖塘為革命中心區期間,賀龍、任弼時等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影響深遠的忠堡大捷、首善圍殲戰、招頭寨戰役、板栗園大捷、芭蕉坨大捷以及茨巖保衛戰等數以百計的戰役、戰斗。特別是1935年5月9—10日在龍家大屋召開的茨巖會議為根據地革命指明了方向。這次會議,一是在全體官兵中貫徹落實遵義會議精神;二是制定了紅軍休整、擴紅,建立地方黨政群組織的政策和方針;三是根據中央“積極防御,決戰勝利,且在原地區爭取勝利”的指示……[詳細]
106、恭城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恭城書院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于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羅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積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燒毀。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將“羅蒙書院”在原址重建,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這座經歷了210年風雨歷程的古書院,由門樓、齋舍、講堂、通廊4個部分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兩層木樓建筑以一條中軸線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聯,四周青磚護墻,院外有桂花樹兩株。。飛檐翹首的門樓雄偉壯觀,布滿青苔的石階散發著古樸的氣息,拾級而上,進入書院就是長長的走廊,兩邊對稱地分布著6棟齋舍,上下兩層,每棟齋舍有4間講堂和1間宿舍。恭城書院在中國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豐碑。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途經通道時,在書院內召開臨時緊急的“通道會議”,形成歷史上著名的“通道……[詳細]
橋頭江家——毛澤東水口舊居
  橋頭江家——毛澤東水口舊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水口村橋頭江家組。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三灣,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1個師3個團縮編為一個團,在軍隊內部成立士兵委員會,并提出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營以上建立黨委,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指揮,從而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接著于10月3日,在寧岡左城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總結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討論了爭取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隨后在袁文才的幫助下,在茅坪建立留守處和后方醫院,將傷病員妥善安置,又繼續往湘南進軍。1927年10月中旬,部隊抵達酃縣水口,毛澤東居住在水口橋頭江先欽家里。在水口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毛澤東考慮在三灣改編時只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議題,但還沒來得及實施,于……[詳細]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位于邵陽市雙清區昭陵西路兩路口28號。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又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湘通訊處,原設在長沙市。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被日寇占領,湖南腹背受敵。-湖南省黨部于11月中旬火燒長沙之后遷往沅陵,省政府遷往耒陽,長沙處于混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繼續領導全省的抗日救亡運動,開辟以邵陽為中心的湘西南抗日救亡革0據地,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在于1938年11月下旬由長沙遷往邵陽,駐邵陽縣(今邵陽市)城東門外回欄街兩路口曾家院子。同時遷來邵陽的有0湖南省工委、長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敵后援會、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觀察日報》社、崇實女校、育英兒童抗敵工作團等0組織、機關和團體。博古(秦邦憲)、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高文華、楊第甫、帥孟奇、聶洪均……[詳細]
祁陽革命烈士紀念碑亭
  祁陽革命烈士紀念碑亭位于永州市祁陽縣城龍山公園內。1925年12月,共產黨員雷晉乾受組織委派回祁陽開展革命活動和發展黨的組織。1926年1月,經過培養考察,發展了段文元、廖康國、王鎮湘3人為共產黨員,并成立中共祁陽特別支部,開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爭和反對舊勢力政權的斗爭。1927年5月,祁陽黨組織遭到破壞,雷晉乾、蔣毓華、鄧國光等被殺害。1927年9月,岳北農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劉東軒受組織派遣,化名鐘德貴,偕妻周鳳英,攜弟劉從然來到祁陽,恢復發展黨組織,1928年1月,選舉成立中共祁陽縣委,先后開展除夕暴-動、秘密恢復組織農協小組、支持周文農軍斗爭等一系列工作。1928年6月,劉東軒、江殿逵、申維善、周定文、陳-、黃履常等人被捕,遭到殺害。為紀念1927~1928年在祁陽犧牲的雷晉乾、蔣毓……[詳細]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姚家大屋)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姚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甘露村大堡山腳。1935年4月12日,為避開國民黨軍六路縱隊的合圍,確保省委機關的安全,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以及軍委分會從永順塔臥轉遷龍山興隆街新寨坪蔣家大屋,隨后于5月6日再度轉遷龍山茨巖塘龍家大屋。紅二、六軍團直屬機構紅軍兵工廠同隨省委二度轉遷后設在茨巖塘鎮甘露村姚家大屋。紅二、六軍團兵工廠,時任廠長劉興海,政治指導員易松林,下設財政、修理、翻砂、炸彈四科,各設科長、司務長1人。兵工廠的保衛工作由龍桑獨立團擔任,約1000余人。全廠共有人員300人左右。其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為原有工人,約150人左右。二為俘虜,約50人左右;三為招聘的本地鐵匠、木匠,約100人左右。兵工廠設紅爐車間、翻砂車間、修槍車間、造手榴……[詳細]
111、何孟雄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孟雄故居
  何孟雄故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龍潭村。故居系晚清時期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何孟雄于1898年6月出生,1914年夏考入岳云中學。1917年春改名何純,考入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常與長沙學聯和本校學生毛澤東、蔡和森、張昆弟、李維漢等一起參加-。1918年,在楊昌濟先生的幫助下,與蔡和森等人離開長沙到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何孟雄是全國最早的50余名黨員之一;同年秋,任黨領導工人運動的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成員;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任地委書記兼組織委員;1925年5月1日,任剛剛成立的京綏鐵路總工會秘……[詳細]
大庸革命烈士陵園
  大庸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崇文辦事處禾家山社區回龍觀。1985年3月,為了紀念大庸縣在新中國成立前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犧牲的英烈,大庸縣政府決定在城東回龍觀頂修建大庸革命烈士陵園。從1986年9月動工修建至1999年底,先后建成烈士紀念塔,三臺回廊、四個憩亭、一公里簡易公路、安裝水電設施,陵園大門、陳列室、三處公廁,856.43 米圍墻,700米環山游道,辦公和職工宿舍以及綠化等。烈士主塔方柱形由三臺回廊、兩層塔座和主塔五級組成。塔高23米,兩臺塔高6.1米,正面寬6米,側面寬5.5米,塔尖用鎂鉛合金鑄造一個象征手屋鋼槍的立體圖形。主塔正面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親筆寫的“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金光閃閃大字。背面雕毛澤東主席的“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九個剛勁雄渾的劃書大字。主塔下第一層塔……[詳細]
113、平江烈士陵園
平江烈士陵園
  平江烈士陵園位于岳陽市平江縣開發區中興大道南。平江烈士陵園門頭為仿古建筑,上 書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題詞“平江烈士陵園”,園內標志性建筑為人民英雄紀念碑,上 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紀念碑底寬19.28米,代表著“平江起義”發生于1928年,紀念碑基底四周刻著四幅浮雕:前面是《平江起義》,右邊是《三月撲城》,左邊是《江南抗日》,背面是《啟明之光》。紀念碑兩邊為-、傅秋濤、鐘期光等33位平江籍開國將軍的陵墓。平江是“革命早、堅持久、貢獻大、犧牲多”的革命老區,革命烈士眾多。1922年冬,平江就有中國共產黨組織,1923年,成立黨支部,為湖南最早的黨支部之一。平江黨組織成立后,領導人民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斗爭。1923年與平江國民黨組織合作,開展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加入農民協會的會員,全縣達3……[詳細]
帥孟奇紀念館
  帥孟奇生平事跡陳列室(帥孟奇紀念館)位于常德市漢壽縣龍陽鎮體育路9號。紀念館于2001年建成開館,李鵬同志題寫館名。館內收藏了帥孟奇大量的珍貴遺物和照片。帥孟奇(1897—1998),1897年1月出生于漢壽縣東鄉(現坡頭鎮)陳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帥蔭東是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志士。1917年帥孟奇與早期共產黨人許之楨結婚。在父親和丈夫的影響下,帥孟奇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5月,由詹樂貧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月,中共漢壽縣委成立,她被選為縣委委員。1932年10月,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她忍受了非人的毒刑,視死如歸,保守了黨的秘密。1937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39年2月,當選為中共湖南省委候補委員(后為正式委員、常委),兼任常(德)、益(陽)中心縣委書記,領導益陽、……[詳細]
115、益陽文昌閣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益陽文昌閣
  中共益陽縣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舊址(文昌閣)位于益陽市資陽區汽車路街道辦事處文昌閣社區。文昌閣的前身稱為學宮,始建于宋。大革命時期,為第一屆中共益陽縣委機關所在地。1924年8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響,和進步青年夏時等,決心與封建勢力決裂,投入人民革命洪流,組織益陽縣公民自治會,并在縣城文昌閣創辦益陽最早的革命刊物——《資江雜志》,宣傳新文化、新思想,開展對益陽縣封建頑固派頭目王建龍的斗爭,影響波及湘中數縣。1926年5月,益陽農民運動風起云涌,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火勢如燎原,革命的洪流蕩滌著一切污泥濁水。文昌閣又成為了革命人民經常聚會之地。7月,臨時中共益陽地區執行委員袁鑄仁,先后與高文華、戴武仁、何凝庶、余璜、何圣等在南湖圫、龍洲書院、蘭溪、雙江等地的黨組織取得聯系,決定籌建中共益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人曰屄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