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紅色旅游景點

鄂豫皖蘇區財政經濟委員會舊址
  鄂豫皖蘇區財政經濟委員會舊址位于新縣城首府路。1931年7月,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設立財政經濟委員會,主席鄭行瑞(后為鄭位三)。委員會內設:會計科,管理金錢的收支,余款則存入銀行,審查各地帳目,規定預算決算要特別注意節省;建設科,辦理蘇維埃經濟建設事項;設計科,規定各種財政經濟的計劃和條例等;稅務局,按章征收統一累進稅;工農銀行,按條例辦事。其中稅務局、銀行除受財經委員會指揮外,還要受人民委員會指揮和監督。1931年8月1日,財經委員會發出《通令第一號》,指出:“一切財政事項必須統一在財政經濟委員會,反對各自為政的現象,沒有法令上的規定,財委會的委托,個人或組織不得隨時開支或取款領款。財政上的權力集中到特蘇財委會,下級財委會完全服從上級財委會。”財經委員會為實現根據地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詳細]
清豐抗戰烈士祠
  清豐抗戰烈士祠位于清豐縣紙房鄉武強鎮村。烈士祠建于1946年,座北朝南,面闊5間,單檐廡殿頂,磚木結構。東西長16.5米,南北寬7.54米。明間出望廈,門額懸掛橫匾,鐫刻隸書“碧血丹心”四字,望廈左右二根青石柱分別鐫刻“捐軀赴國難,八年來跟日寇頑血戰肉博,創出英雄事跡,樹立民族正氣,名垂青史驚人世”、“殺身為革命,長時期與父老鄉親共苦同甘,筑成自由堡壘,締造群眾福利,榮升廳堂慰忠魂”楹聯。室內正中貼后墻豎臥碑一通,高115米,寬128米,額首鐫刻楷書“抗戰烈士永垂不朽”,下面刻有158名烈士姓名、職務、籍貫。抗戰烈士祠是清豐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入抗日活動的歷史見證,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1980年被公布為清豐縣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長葛市燕振昌事跡展館
  長葛市燕振昌事跡展館位于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村委會,展館面積100平方米。展館內容分為前言、無悔的選擇、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把村子搞“棱正”、敢于擔當為民請命、心中有黨心中有戒、繼續未了的牽掛7個部分,通過文字與圖片的形式對燕振昌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展示。2015年6月,被命名為許昌市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長葛市共產黨員學習教育基地。燕振昌同志是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其在村支部書記崗位上一干就是44年,自1970年擔任水磨河大隊黨支部書記那天起,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工作中以身作則,一心為公,為了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共產黨員形象,他廉潔奉公,嚴于律已,給自己立下了“五個不沾邊”的規矩;為了帶好隊伍,為村兩委班子立下了“四個不干”的規定;工作中村兩委嚴格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靠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化……[詳細]
紅軍被服廠舊址
  紅軍被服廠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楊沖村二洼。1928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會議上,根據中央指示,將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全師約120余人,分編四個大隊。這是鄂豫皖邊區誕生的第一支紅軍部隊。為了裝備部隊,在箭廠河二洼方氏祠堂建立了紅軍被服廠,廠長由三十一師第三大隊黨代表吳先籌兼任。有工人三十多人,絕大多數都是紅軍家屬,被服廠縫制軍衣、被子、綁腿、子彈袋、米袋等,全部都是手工制作。1931年夏季,紅軍戰士統一穿上了被服廠自制的灰色制服。紅軍被服廠舊址原為方氏祠堂,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棟,每棟3間,加上兩側橫屋共8間,中間一個天井院。房屋因年代久遠,部分已坍塌毀壞,1996年按原貌修復了6間。200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閔家山。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副軍長徐海東,全軍約5000人。他們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堅持根據地斗爭。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軍部設在這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房屋墻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時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的鄭位三親筆書寫的“為保障秋收秋耕,堅決擴大紅二十五軍,打破敵人的新進攻”和“十月革命開辟了中國工農群眾的一條出路”等標語。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列為省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原為閔氏宗祠,前后兩排,占地378平方米,共有房屋14間,磚木結構,是典型的南方建筑風格。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舊址
  一處位于新縣八里畈鎮宋家畈村,原為宋氏宗祠,現存房7間,占地700平方米;另一處位于新縣箭廠河鄉鄭邊大灣村,現存房4間,坐北朝南,磚墻瓦房。1947年8月底,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29日,野戰軍司令部進駐新縣八里畈宋氏宗祠。在這里,劉伯承、鄧小平指示,二縱隊在大別山北面地區阻止尾追之敵,掩護三、六縱隊向山南出擊。同時,為了迅速建立立足點,命令野戰軍司令部民運部長穰明德到經扶縣(今新縣)擔任縣委書記,負責開辟地方工作。9月3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野司機關再次駐進此地。1947年12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駐新縣箭廠河鄉鄭邊大灣村一家地主宅院。西首是總部會議室,會議室西側是總部-鄧小平、李先念、李達的住室,東首是無線電臺機房。鄧小平在這里召開過土改工作會議,并作重要報告。……[詳細]
安陽縣烈士陵園
  安陽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5月,地處安陽市殷都區梁邵村路南,占地面積30畝,緊鄰安林公路。是市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陵園內烈士紀念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紀念碑一座、兩座抗美援朝烈士紀念亭、解放安陽紀念館一座、安陽縣烈士英名錄墻和烈士墓區。陵園建立以來,在民政部門的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堅持以做好烈士褒揚工作為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工作的意見》要求,認真做好烈士褒揚工作,大力弘揚烈士精神,極大地發揮了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的作用,贏得了上級領導、祭掃單位和烈士親屬的一致好評。2010年以來,多次被縣委表彰的“五好黨支部”, “五好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工作單位,2012年被市政府表彰的“民政系統先進集體”。……[詳細]
清豐烈士陵園
  清豐縣地處豫北平原,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革命老區,在如火如荼的戰爭年代,涌現出了成千上萬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志士,為國罹難殉職的革命先烈全縣就有3000余人。為宏揚烈士的革命精神,1978年,清豐縣政府建設了烈士陵園。陵園中央矗立著一座高20米的烈士紀念碑,大門北側是烈士骨灰存放室,最東邊是解放清豐縣城烈士公墓、臥碑和烈士墓群。園內安放著原冀魯豫邊區行署主任、平原省主席、山東省副省長晁哲甫同志、十六軍炮兵副軍長傅學階、楊尚昆主席警衛團團長萬年友、對越自衛反擊戰二等功臣閆增龍等二十余烈士的骨灰和遺骨。1980年,烈士陵園被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縣和我市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成千上萬的干部職工、學校師生、解放軍指戰員和群眾前來憑吊英烈。……[詳細]
鄂豫皖省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鄂豫皖省工農民主政府舊址,位于新縣城生產街56號,原舊址占地1400平方米,共有磚木結構房屋40間,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風格。由于戰爭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毀損,現只有前排七間和二、三排部分房屋,共18間,占地680平方米。舊址東臨生產街,大門開在前排正中。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1年7月,鄂豫皖邊區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新集召開,成立了鄂豫皖省工農民主政府,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即在此辦公。下設人民委員會、財經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擁護紅軍委員會及秘書處、事物處、招待處、婦女部、收發科、交通科等單位。除財經委外,所有單位均在此辦公。人民民主政權建立后,鄂豫皖邊區的文化教育事業、經濟建設以及工農業生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詳細]
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位于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舊址磚木結構,占地面積441平方米。1946年9月27日,晉冀魯豫區黨委、行署和軍區司令部在此駐扎。10月,劉、鄧--率部發起隴海路段反擊戰和曹縣、定陶、巨野、鄄城戰役,4個月殲敵4.7萬人。11月,野戰軍指揮部在這里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政委鄧小平號召全軍指戰員振奮精神,多打勝仗。司令員劉伯承作了關于軍事問題的報告,命令全軍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國民黨部隊,解放全中國。此后不久,解放區形勢有了好轉,軍民團結一致,備戰積極性空前高漲。這次會議為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的序幕奠定了基礎。2000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被濮陽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
  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位于新縣陳店鄉王灣村。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鄂豫邊、豫東南、皖西三個地區和平漢鐵路的工農兵代表200余人。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討論了擴大紅軍、土地革命、赤衛軍等問題,選舉產生了鄂豫皖蘇維埃政府,甘元景、鄭行瑞、熊少山、朱淑芳、袁克服、詹以錦、李梯云等為委員,主席甘元景。政府機關設在箭廠河楊畈。2004年被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原為王氏宗祠,坐北朝南,有前后兩院。后院已被敵人燒毀,現只剩前面一排小院,是當時辦公的地方。大門前有一株蒼勁古柏,為當地“三臺八景”之一。……[詳細]
許昌烈士陵園
  許昌烈士陵園位于許昌市長春街。1922年許昌成立黨組織并領導了震驚中原的司堂農民武裝暴-動,1933年在許昌建立了中共河南省工委,1944年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和水西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等在許昌組織指揮了豫東戰役、皖東戰役、解放鄭州、解放開封等重要戰役。為紀念犧牲烈士,陵園于1951年始建,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分為烈士瞻仰教育區、烈士墓區、碑林區、青少年活動區、游憩區等五個功能區,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廣場、革命烈士紀念館、碑林、義齋紀念亭等,安葬烈士471名。陵園是河南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詳細]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位于滎陽市環翠峪風景區三墳村(即縣南廟子鄉臥龍臺下三墳村),群山環抱,山青水秀。1944年11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在三墳村設立。全所五六十人,設有手術室、藥房、病房,茅屋25間、窯洞5孔,可容納傷員病員數十人。三墳村東北隅臥龍臺南崖下,有窯洞3孔,東邊1孔,窯深15.2米,寬4米。崖上檀樹枝繁葉茂。此窯當年為重傷員病室,人稱“英雄窯”。皮定鈞司令員曾親到這里慰問傷病員。1945年該所隨軍南下。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1996年6月被鄭州市團市委授予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地村民為更好保護此遺址,掛“八路軍后方醫院”的牌子用以宣傳和教育。……[詳細]
晉豫邊革命紀念館
  晉豫邊革命紀念地位于濟源市邵原鎮北寨村紀念館處。1938年3月,朱瑞在山西陽城組建了八路軍晉豫邊游擊隊,唐天際任司令員,后該支隊簡稱“唐支隊”。1938年4月,唐支隊在濟源縣邵原鄉北寨村舉辦了干部培訓班,唐天際等親自授課。2008年在原址建成紀念館。紀念館坐北朝南,東西長80余米,南北寬50余米,展館由二、三層樓房組成,平面呈凸形。展覽內容多為當時物品、書籍、用具等。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題寫館名“晉豫邊革命紀念館”。醫院位于濟源市邵原鎮郝坡村白坡王本伍家。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原為兩進院落。現僅存第二進,由過門、東西廂房、正房四座建筑構成一封閉院落。占地面積186余平方米。1938年4月,晉豫邊抗日司令部離開山西省橫河鎮,移駐邵原鎮白坡村。司令部設在西鄰的侯家宅院內。醫院設在王本伍家,時間長達三……[詳細]
周家口抗戰指揮部舊址
  周家口抗戰指揮部舊址位于周口市川匯區荷花街道辦事處新街。年代為1938年。周家口抗戰指揮部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周家口抗日保衛戰舊址現存主房、北廂房,主房為坐東朝西的兩層樓閣,南北長約9.7米,進深約5.2米,面闊三間,三架梁,灰瓦硬山式建筑,前出檐寬1.5米,檐配四柱,柱頭飾變形龍首,雀替為回形木格花飾,兩側飾蓮花垂柱,墀頭飾磚雕花紋。二樓開有三立窗,窗上部飾有磚雕花紋;北廂房坐北朝南,東西長約9.5米,進深約4.6米。該院為抗日戰爭時期周家口駐軍張占魁旅長的住宅,當時人們都叫它“張公館”,原舊居有三節院落,近年拆除一節,如今川匯區居民侯杰居住在這里。……[詳細]
太丘戰斗革命烈士墓
  太丘戰斗革命烈士墓位于永城市太丘鎮。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李彌兵團殘部9輛坦克及數萬軍隊突圍到太丘一帶,被豫皖蘇地方武裝包圍。豫皖蘇三分區六團二營和太丘區隊在華北六分區部隊的配合下,共圍殲李彌兵團殘敵10000余人。太丘戰斗革命烈士墓位于太丘鎮太丘中學院內。有水泥粉刷外表的拱券形墓冢一座,烈士紀念碑一通,坐西朝東。碑文記載了從淮海戰場上潰逃的殘敵一二五師在太丘附近幾個村莊被豫皖蘇三分區六團二營和太丘區隊圍殲的經過,并紀念豫皖蘇三分區六團二營連長李春堂、戰士宋慎田等30余烈士。1990年永城縣人民政府撥款立碑紀念。……[詳細]
永城市革命烈士陵園
  城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永城市西城區。永城市是革命老區,為了弘揚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1955年經省政府批準,建永城市烈士陵園,于1957年竣工。烈士陵園位于永城市西城區寶塔路中段路北,占地6003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烈士公墓等。烈士公墓安葬自抗日戰爭以來為解放永城地區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及在和平時期犧牲的永城籍烈士共186名。公墓分上下兩層,上層安放著150名革命烈士遺骨,下層安放著36名烈士骨灰。陳列有盛稅堂行醫藥箱、掛包和烈士題詞等13件物品。自2008年始,已在永城東城區劃地重建。烈士陵園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
  河南辛亥十一革命烈士墓,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在開封市區東南隅禹王臺公園內。墓坐北朝南,呈八角形,冢高5米,直徑5.7米,墓壁四周鑲巨石。墓前設有墓碑。墓周嵌題詞及烈士傳略石刻16方。占地0.5公頃。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起義后,河南同盟會會員公推張鐘端為河南起義軍總司令,在省會開封組織起義,因0細告密,400多名起義者被捕。同年12月24日,張鐘端、王天杰、張照發、劉鳳樓、丹鵬晏、徐振泉、張得成、李干公、王夢蘭、李鴻緒、崔德聚等11人,分別就義于開封西郊和南關。1934年,河南省政府將11位烈士遺骨合葬于南關鐵路北側。1981年遷入禹王臺公園內。……[詳細]
洛陽烈士陵園
  洛陽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5年,地處機場路和狀元紅路交叉處東北側,占地116.25畝。園內安葬有四個不同革命時期的著名烈士。2009年3月被民政部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單位在崗職工24名,設有辦公室、后勤財務股、宣傳股、綠化隊、開發辦、管理股6個職能股室。主要烈士紀念建筑物有:洛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墓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及其副碑(烈士英名錄墻)、革命烈士骨灰堂。整體規劃分為辦公區、烈士褒揚區、職工生活區、游覽觀賞區。……[詳細]
劉鄧大軍渡河處
  劉鄧大軍渡河處位于新蔡縣佛閣寺鎮張康村。1947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跨過黃河南進,蔣介石調集重兵在新蔡和正陽兩縣交界處的汝河南岸堵截,妄圖將我軍殲滅于汝河以北。8月23日下午,-發出“狹路相逢勇者勝,要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打過去”的戰斗號令。我軍在當地群眾的有力支援下,攻下汝河南岸的橋頭堡——大、小雷崗。至翌日下午4時,劉鄧大軍先頭部隊50000多人和200多輛軍車從新蔡縣佛閣寺鎮張康村強渡汝河,擺脫了后方追兵,千里躍進大別山,直逼-統治中心南京,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樊金鳳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久久香蕉国产观看 | 一本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性图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