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紅色旅游景點

中原解放紀念館
  中原解放紀念館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文峰路中段,2014年7月1日正式開館。陳展面積3860平方米,館內設辦公室、社教部、安保部、游客服務中心。中原解放紀念館開館5年來,已有國內外60余萬名游客到館參觀、旅游,該館已成為人民群眾接受革命洗禮的重要場館,為弘揚優秀的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原解放紀念館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國防教育基地,省黨史委授予黨史教育基地,省委宣傳部授予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評為3A級旅游景區等。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后,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大軍越過隴海路進軍豫皖蘇,三路大軍布成“品”字形陣勢,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殲滅、……[詳細]
杜崗會師紀念館
  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位于西華縣城北4公里處的紅花鎮杜崗行政村,由紀念碑、紀念館、雕塑群和辦公用房、商業用房等四部分組成,其前身為杜崗會師紀念碑,后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區建設撥付專項資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崗會師紀念館,共占地32.5畝,總投資500多萬元,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紀念碑于1993年建成,位于該館中軸線的最北端,碑高19.38米,象征會師時間在1938年。紀念碑由三個豎面呈“丫”字型組成,上部集于紅色碑頂,寓意三支部隊在中國0紅色武裝旗幟下匯集一體。碑正面有原-副主席張震題詞:“杜崗會師”四個大字,東側是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部長張愛萍題詞“抗日先鋒,萬古流芳”八個大字,西面碑文則具體介紹了杜崗會師的概況。杜崗會師紀念碑1995年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詳細]
長葛市毛主席紀念館
  長葛市毛主席視察紀念館位于長葛市區視察路西段,占地面積1畝,展館面積100多平方米,館內放置有毛主席視察長葛的珍貴的圖片資料。2004年4月被命名為長葛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命名為許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公布為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2016年7月,被命名為許昌市黨史教育基地。1968年,為了紀念毛主席對長葛的視察,經長葛縣革命委員會向許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請示,經批準后,決定在長葛縣和尚橋公社宗寨村(1968年8月7日改為八七村),在毛主席當年視察時停留過的地方,興建毛主席紀念館。紀念館于1968年7月開始興建,當年8月7日正式建成開館。由于當時條件所限,紀念館建設標準比較低,1990年,在原址上對紀念館進行了重建。……[詳細]
八路軍澠池兵站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澠池兵站位于澠池縣城關鎮東關小寨村一所四合院院內,座北面南,東、西、北三側均為民居,東側貼墻有一便道,南側為臨仰韶大街一層平房商店。保存完整,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為磚木結構抬梁式單檐硬山建筑,屋頂為小青瓦。復原再現了朱德住室、接待室、警衛排室和會議室,現已免費對外開放。1938年春,豫東大片土地相繼淪陷,河南形勢日益嚴峻,國民黨黨政機構遷到豫西南地區,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亦由鄭州遷至洛陽。洛陽便成為河南軍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為便于和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層-關系,決定在洛陽設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中央軍委-部負責人劉向三承擔這項工作。1938年10月,劉向三帶領一批經過長征、有戰斗經驗的軍事干部和一個警衛排共50多人,到達洛陽。當時任第一戰區司……[詳細]
毛澤東視察村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在八七社區的毛主席紀念館。1958年8月7日,毛主席到宗寨(即今八七)村視察。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1968年經許昌地區行署批準,宗寨村更名為“八七”村。同年,八七村在毛主席下汽車開始步行的地方,修建“毛澤東視察村”紀念坊,在村東頭玉米試驗田處修建毛主席紀念館,毛主席走過的這條路,被縣政府命名為視察路。1995年,八七村又在村中矗立起3.5米高的漢白玉毛主席揮手站像,形成了紀念坊、紀念館、偉人像三位一體的毛主席視察景觀。2012年,八七社區投入300多萬元,對毛主席紀念館整修一新,展廳內用圖片和文字展示著毛主席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豐功偉績,以及視察長葛市的情景和路線圖,還有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的-,視察調研宗寨村時的圖片和信件;新建了總面積15000平方米……[詳細]
楊水才紀念館
  許昌市建安區楊水才紀念館坐落在許昌市建安區桂村鄉水道楊村,是展覽楊水才同志生平事跡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于1969年,2001年恢復重建,2009年再次擴建,目前該館占地面積20665平方米,建筑面積975平方米。館內為現代建筑群體,整體布局合理,造型新穎,風格獨特。紀念館先后被評定為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國家AA紅色旅游點、許昌市黨員干部教育基地、許昌市中-史教育基地、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等。紀念館正門磚路兩側各有1500多平方米的綠化區,其間鋪有鵝卵石“之”字型甬道,間植熱帶植物及北方花卉,四季常青,伴有鮮花,展廳前屹立著楊水才全身漢白玉雕像,像高4.1米,象征著楊水才同志走過的41年光輝歲月。雕像的北側就是占地80……[詳細]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劉少奇主席逝世處)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劉少奇主席逝世處)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北土街10號院,處于開封城區內中心地段,與劉清霞故居隔街相望。始建于1928年,初為“同合裕銀號”。1933年銀號倒閉,改為-河南省銀行,后改為河南農工銀行,日偽時期在此設偽市政府,日本投降后仍歸河南省銀行。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曾為我冀南中州銀行駐汴聯合辦事處。解放后為開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劉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開封“監護”,1969年11月12日在這里蒙冤逝世。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后,開封及外地來汴的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瞻仰劉少奇逝世處,緬懷一代偉人。1993年8月,開封市委決定將劉少奇主席逝世處辟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按原貌整修劉少奇主席逝世處,建劉少奇銅像、紀念碑等。1993年10月,在-同志誕辰……[詳細]
安陽市烈士陵園
  安陽市烈士陵園堪稱豫北大地的一座紅色公園,坐落于安陽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積36畝。該園于1960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1963年春正式建成,并先后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無名烈士紀念雕塑、郭聲鏞烈士墓等紀念設施。安陽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又是革命老區,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在安陽廣大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革命根據地,是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安陽籍烈士和犧牲在安陽的外省籍烈士達兩萬余人,其中部分烈士就安葬在安陽市烈士陵園。陵園現已安葬著數百位解放安陽犧牲的烈士忠骨,并陳列有120位歷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安陽籍烈士的事跡。著名烈士有安陽黨組織創始人楊介人、中華著名烈士(紅軍指揮員)郭聲鏞、二七英烈司文德、冀南軍區獨五旅副……[詳細]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河南省范縣、清豐縣。1940年在清豐縣成立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區委和軍區。1944年5月冀南區黨委并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遷到清豐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單拐村。分局舊址已廢,現僅存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為一四合院,坐東向西,東屋三間內當年設司令部,南屋兩間瓦房是楊勇舊居。鄧小平舊居在東西大街中間路南,原有樓房三間已廢,僅存磚券拱門。……[詳細]
豫陜鄂前后方工作委員會舊址
  豫陜鄂前后委舊址,又稱豫陜鄂前后方工作委員會舊址,位于河南省魯山縣老城大街中段、縣委大院西側的福音堂。 豫陜鄂前后委舊址的樓房始建于1891年,當時,挪威一些基督教人士來到魯山傳教,在這座樓相鄰的西南建了一座教堂,取名福音堂。此樓為配房,是牧師和傳教士居住的地方,人們稱它為牧師樓。樓房為磚木結構西歐建筑風格,是魯山當時最漂亮的建筑。1947年魯山解放時,傳教人員離去。這里成為豫陜鄂后方工作委員會領導人的駐地。 解放戰爭時期,魯山一度是豫陜鄂邊區和豫西區首府所在地,是它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商業比較發達。1948年4月25日,在魯山縣召開的豫陜鄂前委和后委聯席會議上,鄧小平做了題為《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的報告,這就是后來被專家們稱作的魯山報告。該報告被專家稱作是鄧小平早……[詳細]
王大灣會議舊址
  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大灣會議會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東南20公里的磚橋鎮,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會址為清代建筑,溶鄂、豫、皖三省建筑特點于一體,主要由“福”、“祿”、“壽”、“禧”四個四合院落組成,是一處典雅別致的民居群。1947年秋,遵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起進大別山,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于8月27日勝利到達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地區光山縣境內。由于部隊初到大別山區,由北方轉到南方,不服水土,飲食不習慣,語言不通,地形不熟,又缺乏山地作戰的經驗,不停的行軍作戰又無后方供給,加之當地群眾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和威脅,不敢公開與我軍接近,致使我軍的環境和……[詳細]
金剛臺紅軍洞群
  金剛臺紅軍洞群位于商城縣城東南20公里的大別山,在河南境內的最高峰金剛臺主峰。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長征后,鄂豫皖邊區遂開始進入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1935年6月,為打破敵人對赤城根據地的-,保護地方革命武裝,赤城中心縣委書記石裕田率商北大隊南下潛山、太湖,赤城根據地的斗爭環境更加惡化。6月底,主持縣委工作的二區蘇維埃主席張澤禮率少數武裝和幾十名婦同志及紅軍家屬,轉移到金剛臺,以山洞溝壑為依托,堅持斗爭,保存力量。商南縣委將地方黨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紅軍醫院的部分護士和紅軍家屬,編為一個婦女排,在金剛臺開展游擊戰爭。1934年—1937年,婦女排一直在金剛臺英勇機智地同敵人斗爭,贏得了“金剛臺紅旗不倒”的英雄贊譽。紅軍戰士和傷病員經常居住在豹虎洞、涼子洞、水簾洞、朝陽洞、婦人洞、蝙……[詳細]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舊址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舊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典型的新縣民居建筑風格。舊址位于新縣城內首府路27號,座東向西,后至生產街。共有0式磚木結構清末民居用房50間,前后5排,每排7間,加上其它用房15間。東西長90米,南北寬22米,總面積1980平方米。舊址原為新集大地主劉彝武的私人住宅。由于街道拓寬,將原舊址的第一排拆除后,第二排房面按第一排式樣恢復。整個建筑結構緊湊,庭院對稱,廊檐寬闊,宏敞明亮,寧靜幽深。門樓式大門,上方懸掛著徐向前同志1980年4月為舊址題寫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匾額,頂部是花磚挑脊,兩端有燕尾山墻,大門前有石鼓門磴一對。左右臨街墻上為五對圖案花窗,中間一條長廊把整個建筑分成南北兩部分。從門樓……[詳細]
“中央河南調查組”舊址
  “中央河南調查組”舊址位于長葛市區八七路中段(老市委院內),共9間瓦房,180平方米。是1961年4月至8月“中央河南調查組”在長葛調查研究期間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目前舊址展館內容主要有“中央河南調查組”在長葛工作調研情況、習仲勛在長葛工作期間辦公室復原、習仲勛生平展等內容。2014年7月,被命名為長葛市共產黨員學習教育基地;2015年1月,被命名為長葛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5年6月,被命名為許昌市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2016年初被命名為許昌市黨史教育基地。在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上,中央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并將1961年確定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很快,全黨上下興起了調查研究的熱潮。為及時了解中共中央《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詳細]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清豐縣東南單拐村內。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軍區機關及鄧小平帶領的北方局,先后進駐這里。領導八路軍和冀魯豫軍民英勇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1943年11月,為了加強冀魯豫與冀南兩區的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魯豫分局(平原分局),領導冀南、冀魯豫兩個區黨委。1944年5月11日,冀魯豫和冀南兩區合并,兩個區黨委機關撤銷,各地委(12個)直接由分局領導。合并后的冀魯豫軍區,宋任窮任司令員,黃敬兼政治委員,王宏坤、楊勇任副司令員,-任副政治委員,曹里懷任參謀長,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1個軍分區和水東獨立團。1944年7月黃敬回延安治病后,宋任窮代理平原分局書記。1944年9月,分局和軍區機關遷單拐辦公。這時,因彭德懷、劉伯承等仍在延安學……[詳細]
箭廠河革命舊址群
  箭廠河鄉位于鄂豫兩省的結合部,與湖北省紅安縣毗鄰,距縣城12公里,鄉政府駐箭廠河。箭廠河清朝以前名叫百步樁,因過河無橋,豎石樁90余個,故得名。清初,該鄉王大屋有個名叫王學舉的明末武進士,聯名周圍武舉18人共同抗清,在此練兵,設廠造箭,因此取名箭廠河。箭廠河是鄂豫皖工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是鄂豫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在這塊血腥苦雨的土地上,發生過艱苦卓絕、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斗爭史實,以吳煥先、程儒香、肖國清、程懷天等為代表的一代英雄兒女,同敵人浴血奮戰,他們無私無畏,頑強斗爭,把自己年輕的生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把自己的鮮血灑在了與敵人斗爭的戰場上。1927年,農民赤衛隊長共產黨員程儒香,不幸被捕后,民團團總方曉亭伙同敵人應歧部,對他嚴刑審訊,數九嚴寒將他的衣服脫光,四肢釘在墻上,他毫無懼色……[詳細]
37、尖山坡
尖山坡
  平頂山市寶豐縣尖山坡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位于寶豐縣觀音堂境內,含勞模林、勞模故居、勞模紀念館等,總面積近5000畝。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李海水兄弟積極響應毛主席“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號召,在尖山坡奮斗了半個世紀,綠化荒山二千多畝,實現了“意志堅,荒山綠”的目標,充分體現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二人曾雙雙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75年,哥哥-還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1992年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徒步登上尖山坡探望-兄弟,親手栽下一棵家槐樹(后取名為“常春樹”),并對其輝煌業績及艱苦奮斗精神給予高度贊揚。如今,-已經去世,李海水也已87歲。但他們的事業并沒有中斷,平頂山市勞動模范李洪彬不負老勞模的重托,接過接力棒,在尖山坡進行二次創業……[詳細]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村。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排11間,座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260平方米。房前有一長方形院落,吞字大門開在院墻西北,大門上方懸掛著“吳煥先故居”匾額。1983年,對舊址前排南起3間進行了修復,并舉辦了吳煥先烈士生平事跡陳列。1985年,在陳列室樹立起吳煥先烈士塑像,展出了李先念、徐向前、程子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紀念吳煥先烈士犧牲五十周的題詞。其它房屋仍為吳姓村民居住。1986年11月21日,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煥先,1907年生于四角曹門村,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創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即棄學回到家鄉撒播革命火種,興起農民運動。同年秋,成立了新縣第……[詳細]
鄭州烈士陵園
  鄭州烈士陵園始建于一九五五年,位于鄭州西南方向南三環與嵩山南路交匯處,占地面積194、824平方米(約合293畝),建筑面積9391平方米。陵園內安葬烈士134名,其中有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烈士,日本籍松井實烈士和蘇聯專家巴、阿、切明尼諾夫以及解放鄭州而犧牲的烈士等,存放132位烈士骨灰。在省市委、政府和領導以及有關部門的關懷下,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骨灰堂,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吳煥先四將軍的紀念碑亭,解放鄭州烈士紀念碑亭和墓區等。同時,種植了花草樹木,鋪設了道路。瞰視陵園,紀念建筑物雄偉壯觀,松柏滿園,蒼翠一色,四季生機勃勃,氣象萬千,滿目生輝。 鄭州烈士陵園以"褒揚先烈,教育后人"為宗旨自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后,前來緬懷和參觀的人常年……[詳細]
鎮平彭雪楓紀念館
  彭雪楓紀念館坐落于鎮平縣城北隅,毗鄰公路,占地面積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楓的高大銅像,聳立于晶瑩剔透的花崗石基座上,使這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聰穎剛毅的光輝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現。石基上鐫刻的“彭雪楓”題字,選用本人墨跡,下筆有神,灑脫蒼道,別有韻味。銅像兩側的兩塊石碑,一碑介紹彭雪楓的生平事跡,一碑記敘建造紀念館的經過。院內空曠處則用花木草卉點綴。主體建筑展覽館,位于后部的中央,兩層,乳白,別具一格。總面積2350平方米,將600余幅有關彭雪楓烈士戎馬一生的珍貴照片,分作八個部分集中展覽,再現了烈士光輝燦爛的一生。彭雪楓,鎮平縣七里莊人,生于1907年。1925年投身革命,工作出色。大革命失敗后回到家鄉,為鎮平0的建立打下基礎。后回蘇區,歷任紅星大隊政委、支隊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最新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电影 | 日本在线a综合免费不卡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