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紅色旅游景點

單拐革命舊址(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
  單拐革命舊址位于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遷駐清豐縣單拐。1945年3月鄧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到達冀魯豫邊區,同時也進駐單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軍區政委鄧小平、司令員楊勇及-等同志先后在這里居住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在這里不僅領導了有名的錫山戰役和解放陽谷、封丘、延津等戰役,還積極發動這一帶貧苦農民建立農民政權,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斗爭,并在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廠,成功制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近年來,清豐縣對該舊址進行了多次修復,并按原址建成3個展區、8戶舊居和19座展室,并從全國征集史料……[詳細]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規模較大的根據地之一,新集(今新縣城)是鄂豫皖蘇區首府,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先后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鼎盛時期,根據地發展到26個縣,人口發展到350萬,主力紅軍發展到45000余人。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蘇區共走出了349位將軍,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當時全縣人口不足10萬人,就有5.5萬人獻出了生命,其中革命烈士3.5萬余人。1985年國家投資在新縣興建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1990年10月25日建成對外開放。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該館題寫了館名。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是河南省規模最大的……[詳細]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逐鹿中原,解放湯陰時與湯陰只有數里之遙的石林成為大后方,劉鄧大軍的指揮部就設在石林,在這里駐扎12天并召開了著名的“石林軍事會議”的地方。林會議舊址位于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位于河南鶴壁市的東北部,東部與湯陰縣相鄰,西連山城區,是鶴壁市的東大門,屬于半山區半丘陵地帶。2005年河南省會、省政府制定了《2005-2010河南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石林軍事會議舊址”被列入5條“紅色旅游經典線路”中的第4條線路——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主線的“中原解放戰爭地旅游”,并被列入第一批重點建設的26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點)之一。2017年1月,石林軍事會議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歷史背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逐鹿中原,解放湯……[詳細]
欒川抱犢寨紅色旅游區
  【抱犢寨】位于縣城系50公里的抱犢山上,海拔1803米。寨筑于抱犢山頂,四周皆懸崖,奇險異常。寨內存天然石洞,山泉叮咚,四季不竭。山洼內森林茂密,松柏參天,翳郁蔥籠,是一處理想的游覽避暑之地。抱犢寨是豫西名寨之一,周圍是百丈懸崖,由望牛嶺自然風光、抱犢寨匪窟村落、火神廟支前三大景區構成。其中匪窟村落主要展現的是白色土匪文化,以旅游觀光集影視拍攝為主題。火神廟支前以紅色教育為主題。寨周有東、南、西、北四門,南門壁立千仞,西門兩峰對峙,當中僅隔一米多寬的狹谷,東門右側有“斷山壕”,屬“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險要所在。交通洛陽坐車到欒川縣后,再坐到三川鎮的班車可到門票60元地址:洛陽市欒川縣三川鎮西7公里處類型:森林民俗村游玩時間:建議4-5小時電話:0379-66629666;0379-6662……[詳細]
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陳官莊烈士陵園)
  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烈士陵園座落于河南省永城市陳官莊,始建于1963年,占地約200畝。1974年陵園進行了第一次改擴建,投資800萬元,先后建了24.6米高的烈士紀念碑、720平方米的淮海戰役紀念館、500平方米的烈士事跡陳列館和1萬平方米的烈士墓地。從2007年到2012年,陵園進行了第二次改擴建,投資8000萬元,陸續建設了烈士公墓(包括600平方米的烈士遺骨地宮、10.5米高的標志碑、200米長的烈士名錄墻,12位著名烈士雕像)、9160平方米的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紀念館、730平方米的紀念碑碑廊(東側碑廊內安裝著340平方米《淮海大戰》花崗巖浮雕,西側碑廊安裝著320平方米《軍事家和開國上將》的漢白玉浮雕)、淮海戰役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青銅群雕等。陵……[詳細]
許世友將軍故里
  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新縣田鋪鄉許家洼,是代傳奇名將許世友將軍的出生地,也是許世友將軍謝世后的安息之地。許世友將軍生前赫赫的戰功,特殊的個性,“忠國孝母”的情懷和傳奇的人生經歷,深受世人敬仰,每年吸引了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拜謁、觀瞻,許世友將軍故里游覽區已成為大別山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將軍墓地為中心,先后改建或新修了將軍故居、生平事跡展、將軍生前珍藏萬枚毛主席像章展、將軍紀念廣場、許母墳、五鳳松、習武場、農家樂園等十多個景點,這里既是接受傳統教育、緬懷革命先輩的地方,又是觀賞自然風光,體驗淳樸民情的場所。將軍故居:許世友將軍故居坐落于萬紫山下的來龍嶺畔,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將軍參加革命后,當地反動民團曾放火燒……[詳細]
竹溝革命紀念館
  竹溝革命紀念館位于河南省確山縣西30公里的竹溝鎮延安街,始建于1956年,由-題寫館名。是全國建立較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內有革命舊址31處,文物、文獻、圖片等近千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被0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主要景點竹溝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旅游景點主要有:0中央中原局、0河南省委、新四軍四支隊八團隊各機關和-辦公室,-辦公室,彭雪楓辦公室等舊址和竹溝軍政教導大隊、豫鄂邊軍事會議舊址及陳列廳等。- 陳列展示1997年之前,館內陳列有竹溝革命歷史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早期革命活動,建立竹溝的第一個黨支部;竹溝革命紀念館 竹溝革命紀念館紅軍主力長征后,組建豫鄂邊省委,創建紅軍游擊隊,開辟以竹溝為中心的桐柏山區根據地,成為南方八省十四處游擊……[詳細]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位于河南省確山縣城西32公里的竹溝鎮延安街,包括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留守處等在竹溝設立的各個機關。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原局,負責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由化名為胡服的-、朱瑞、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任委員,胡服兼書記,駐地在當時的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的竹溝鎮。1939年1月,-來到竹溝,領導中原地區的抗戰工作。中原局肅清了王明機會主義路線在中原地區黨內、軍內的影響,正確地貫徹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竹溝鎮建立了新兵隊即黨校、教導隊和電訊、衛生、婦女、青年等訓練班,為革命培養了大批的干部;還創辦了中原局印刷廠和《小消息》、《拂曉報》等報紙。1939年11月,出于當時抗戰形勢的需要,中原局離開了……[詳細]
鄂豫皖革命紀念館
  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是信陽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程,是為緬懷先烈豐功偉績,弘揚大別山革命精神而主持興建的。該館座落在信陽市北京路和107國道交匯口處,占地3萬平方米,南北約160米,東西約180米,建筑面積6200平方米,室內使用面積4100平方米,建筑總高度16米。紀念館主體建筑于2006年3月動工興建,于2007年4月28日建成開館。該館陳展內容按時代順序,以上千幅文字圖片和數百件實物對應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0據地的形成、發展和不斷壯大的過程,著重介紹了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發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整個展覽共由九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序廳、第一部分大別風雷星火燎原、第二部分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第三部分紅色蘇區共鑄輝煌、第四部分紅色土地堅苦卓絕、第五部分江淮抗戰中流砥柱、……[詳細]
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
  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將以以豫南解放戰爭為主線,以紅色為主體,以民俗為依托,努力把它打造成集紅色、民俗、民情、民居于一體,展示光山民國時期的窗口,使其成為溶紅色、民俗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經典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東南30公里的磚橋鎮。北離312國道37公里、滬陜高速公路32公里、京九鐵路光山站20公里,西離阿深高速公路9公里。距信陽市98公里。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在此召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旅以上高級干部會議,即史稱“王大灣會議”的舊址。紀念館共分為四大部分:會議會址與-舊居(文氏祠),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磚木結構,二進16間,座東朝西,為一天井院落,內有回廊一周。整個建筑分正殿,前殿和南北廂房,南北長16、3米,東西寬23、4米,總面積約38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南方特點的清代……[詳細]
桐柏革命紀念館
  桐柏革命紀念館位于桐柏縣城南葉家大莊,展示有桐柏境內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有關資料、照片、實物等,真實地記錄了革命烈士為謀取人民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豐功偉績。該紀念館被評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累計有320多萬人次到館參觀學習,感受紅色文化,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葉家大莊桐柏革命紀念館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舊址。1945年10月24日,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五師、王震領導的八路軍三五九旅、王樹聲領導的河南軍區部隊三路大軍六萬雄師在桐柏勝利會師。當時,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軍區黨政軍首腦機關均設駐在此,中原局代理書記鄭位三,副書記李先念-、陳少敏,行署主任許子威,軍區司令員李先念-、王樹聲在此工作至1946年,為實施中共……[詳細]
睢杞戰役紀念館
  睢杞戰役是豫東戰役中繼我軍攻克開封,全殲守敵之后,對國民黨多路兵團中,區壽年兵團予以圍殲和對其它各援敵進行沉重打擊的最后決戰,是整個戰役中消滅敵人最多、勝利最大、意義更廣的一個階段。本作戰從1948年6月27日晚,利用邱清泉喜功狂妄,而區壽年兵團躊躇不前,形成兩兵團之間40公里間隙,對區兵團突然發起猛攻始,至7月6日對西援之敵黃伯韜兵團沉重打擊之后結束的,歷時十天。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的密切配合下,共殲國民黨區壽年兵團部全部、第七十五師部全部、第六旅全部、第十六旅全部、整編第二十一旅全部等共計五萬余人,宣告睢杞戰役的勝利結束。睢杞戰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積103.58畝,坐東向西,正中是烈士英雄紀念碑,此紀念碑于1983年8月1日奠基,1984年10月1日修建完成。碑高19.4……[詳細]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位于新縣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國批建的第一批縣級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頃。1989年8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整個陵園由大門、烈士浮雕墻、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堂、革命斗爭史陳列室、吳煥先半身塑像、烈士紀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組成。大門為“八一”型現代建筑風格,莊嚴典雅,軒昂壯麗。門上鑲嵌著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十一個耀眼奪目的金色大字。烈士浮雕墻:用花崗巖雕塑而成,生動反映了鄂豫皖蘇區三支主力紅軍誕生、農民武戰斗爭和蘇維埃政權及黨組織建立的宏偉歷史場面。烈士紀念碑:高13.1米,正面有朱德親筆題詞:革……[詳細]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簡稱洛八辦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而以其舊址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紀念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也是洛陽市目前唯一的一處對外開放的革命舊址紀念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于1985年5月開始籌建,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1987年4月部分對外開放,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七七事變”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鞏固統一戰線的成果,1939年11月,經與-政府協商,我黨在一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洛陽建立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簡稱“洛八辦”。辦事處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開展-工作,掩護地下黨的活動。動員民眾投身抗日八路軍駐洛辦事處……[詳細]
鄭維山將軍故里景區
  將軍石游覽區位于新縣泗店鄉西南部的獅峰頂山麓。一條山脊自巍巍將軍石綿亙而下,地勢開闊,氣象雄渾。兩邊秀林蔥翠,泉水叮咚,鳥語啁啾,山花爛漫。立于將軍亭,向東南了望,清風拂袖,白云蕩胸,楚豫相接,田疇盈野,新樓蔚起,炊煙裊繞,令人心潮起伏,思緒騰飛。將軍石周圍是一代虎將鄭維山幼年放牛,少年站崗、放哨之地,也是將軍投鞭從戎、縱橫天下的起點,最后,還是將軍英靈歸宿之地,即骨灰撒放處。那巍巍高聳的將軍石,就是將軍忠魂鐵骨的象征。如今,這里更是游人魂牽夢繞、心馳神往的拜謁之地、游覽之處。從泗店啟程,輕車沿著逶迤起伏的瀝青路面飛行,約摸20分鐘,就來到將軍的故里——群山環抱的屋脊洼。首先撲入眼簾的是古典牌坊式的大門,門上是全國書協主席、著名書法家沈鵬的題聯。鄭維山將軍的故居就座落于大門后碧波蕩漾的水塘旁……[詳細]
16、鄧穎超祖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穎超祖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鄧穎超系河南省光山縣城關鎮人。清咸豐年間,鄧穎超祖父輩帶著四個兒子居住于此。鄧穎超的父親鄧廷忠排行老四,清咸豐末年人,自幼習武,臂力超群,清光緒十一年,中武進士,并點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衛,后調任廣西南寧鎮臺之職。在此期間,他認識了湖南長沙籍醫生楊振德女士,兩人由友情發展為戀情,并很快結為伉儷。1904年,楊振德生一女兒,取名玉愛,學名文淑,“五四運動”后改名鄧穎超。后來鄧廷忠病逝他鄉,靈樞運回光山,葬于城南5華里鄧氏祖墳――望水樓子。二00一年文旅局投資30多萬元,對鄧穎超祖居經過認真整修,基本恢復原貌,又多方籌資200多萬元,多次派人赴北京、天津、吉林等地征集相關文物、用品400多件。全國人大老干部局的領導多次親臨祖居,將祖居僻為人大老干部局關……[詳細]
竹溝革命烈士陵園
  竹溝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確山縣城西30公里的竹溝鎮豐碑路,這里曾經是民主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的一塊重要革命根據地,素有“小延安”美譽。這里先后走出了劉少奇、李先念-、張震等6位黨和國家領導人,40多位省、部級領導干部和100多位將軍。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8年,196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為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題詞,文革時間陵園受到破壞,二期工程停建,78年復建,1982年國務院副總理張愛萍為陵園親筆題寫了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園名,該園占地面積188畝,依山而建,植被茂密,與竹溝湖緊密相連,省道411公路和新陽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這里是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點之一。-期間遭到破壞,1962年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陵園得以重建。園內主要紀念設施有:竹溝革命烈士公墓、烈士墓園、竹溝……[詳細]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位于扶溝縣城內的吉鴻昌烈士紀念館為省級文保單位。為紀念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而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門、廣場和展廳組成。大門朝東,巍峨壯觀的仿古式門樓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親筆題寫的館名:“吉鴻昌將軍紀念館”。進入園內,兩側有假山點綴,水泥道路兩旁平坦有形,北側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復的“河南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的立碑。西側為小何莊殉難烈士紀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紀念館廣場,廣場面積600平方米,廣場正中央由花崗巖砌成的底座上,豎立著戎裝的吉鴻昌將軍半身銅像。廣場正北就是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的主展館,展廳面積為190平方米,展出實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紹生平事跡。東側為名人書畫館,內展、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吉鴻昌將軍的親筆題詞,另有書法家,……[詳細]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紀念園
  位于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鄉的何家沖曾是豫鄂邊、信羅邊、淮南三塊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現存古文化遺址57處、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1個,省級8個,市縣級20余處。近年來,羅山縣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整理修繕革命遺址和紀念地,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先后接待100多萬人次前來參觀瞻仰。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何家沖出發長征,為中國革命成功建立了不朽功勛。近年,羅山縣先后投資1800多萬元,興建了紅二十五軍長征紀念館1座、紀念碑1個,并本著“整舊刷新,保持原貌”的原則,對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羅山協議》談判舊址、《靈山會議》舊址、紅一軍軍部舊址等革命歷史遺跡進行整體修繕,新辟“何家沖紀念園”,園區內分設了陳列室、展示室、長征路、鐵索橋、操場、祭壇等景點,2……[詳細]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坐落于城區西北八七廣場,于2011年8月開始施工,2012年7月竣工,同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之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8.7畝。紀念館采用古建風格,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館區以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四合院式建筑,設有五個展廳,分別為瞻仰廳、百名將軍題詞廳、書畫館藏廳、毛澤東革命實踐廳和襄城煙草廳。瞻仰廳安放有毛主席漢白玉坐像,巨幅襄城山水畫,陳展了毛主席視察襄城的珍貴資料圖片和28個與襄城有關聯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資料圖片;百名將軍題詞廳展示了100多位將軍的書法精品;書畫館藏廳展示了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美協書協知名畫家書法家的作品;革命實踐廳展示了毛主席一生為國為民的偉大歷程;襄城煙草廳展現了襄城煙草生產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對全國煙草生產的貢獻。毛主席視察紀念館廣場占地126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 亚洲va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