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紅色旅游景點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
  國革命烈士紀念館,正中大廳為靈堂,四周共有5個陳列室,展現了歷次革命戰斗、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犧牲的121名烈士的照片、遺物、塑像及傳記等。 走進門廳首先看到的是四個大字“浩氣長存”。在紀念碑的左右兩邊的玻璃柜中擺放著興國烈士的英名錄。第一展廳,陳列著興國54名將軍中兩位上將的雕像,他們分別是肖華、陳奇涵。第二展廳展出的是1930年12月——1934年10月這段時期蘇區軍民歷次反“圍巢”示意圖及當時興國模范師長謝遠松、少共省委書記鐘效培等9位革命烈士塑像。第三展廳也是整個館的中心部分,展現的是革命最艱難、最動蕩年代的戰斗英雄們,肖像有劉昌思、劉啟耀、徐達志、謝昌寶等先烈,記載了1934年——1935年長征時期的艱難行程和長征路線圖以及長征中犧牲的12038名烈士。第四展……[詳細]
秋收起義總指揮部舊址(渣津萬壽宮)
  渣津萬壽宮,是渣津境內最大的古建筑,始建時間無考,當在渣津形成街市之時,原稱“靈劍仙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宮殿一進四重,前重為牌坊戲臺;中重為麻石天井,兩側為酒樓;上重為正殿,供奉許真君、吳猛等神像;后重為諶母殿,供奉諶母娘娘。兩側建有廂房,為廟會活動場所。占地一千六百多平方米。整個宮內有二十四只支柱,(正殿有六只大木柱,二只石柱,大木柱粗約二圍)。所有看面梁都有人物浮雕,飛檐翹角,氣勢宏偉,蔚為壯觀。萬壽宮不僅具有道教朝圣之功能,而且集宗教、民俗、商貿、文娛為一體。舊時每年在萬壽宮內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賽會、唱戲、商貿、議事等活動。1927年9月9日,震驚中外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在修水打響第一槍,當晚起義部隊抵渣津,總指揮部就駐扎在萬壽宮左廂房內。盧德銘總指揮召集師部機關人員在……[詳細]
銅鼓秋收起義閱兵廣場
  閱兵廣場為占地面積40畝的濱水地帶,項目總投資近2200萬元,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整個閱兵廣場的設計主題為紅色印象——這是一次體驗紅色和綠色的旅程,是一場跨越時空的人文和自然的和諧對話。閱兵廣場主入口處有三面紅旗迎風招展,-“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三面紅旗前樹立著三尊銅像,他們分別代表著秋收起義部隊的組成部分。在紀念林園里,屹立著一尊毛主席銅像,生動的再現了1927年9月11日早晨,毛澤東在銅鼓縣城大沙洲檢閱部隊宣布起義,號召大家拿起武器--反動派的情景。沙洲閱兵標志著毛澤東開始帶兵打仗的軍事生涯,這次閱兵是我軍歷史上的首次閱兵。毛澤東檢閱部隊后,親自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向瀏陽白沙進軍,由此便踏上了中國革命的漫漫征程。銅鼓縣城大沙州因此成為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進……[詳細]
瑤里改編舊址
  瑤里是著名的皖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的根據地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后,形成全面抗戰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并將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為了勝利完成紅軍游擊隊的改編工作,新四軍高級將領陳毅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親臨瑤里指導。整編工作分統一番號,思想整頓,加強軍事訓練,擴編等四步進行。1938年1月,新四軍在瑤里敬義堂設立了招兵處,并分別到祁門、休寧、至德和浮梁、景德鎮的廣大農村城鎮宣傳,十多天擴軍200多人。部隊在整編期間,召開了邊區游擊隊和地方黨組織干部會,傳達了黨中央關于改編的決定和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具體指示,同時宣布成立皖贛浙省委,以李步新為書記。陳毅在瑤里程氏宗祠召開的群眾大會上講了話,宣傳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詳細]
瑞金革命遺址
  “紅色故都”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府,瑞金縣境留內有諸多革命遺址,主要分布在葉坪村、沙洲壩、云石山等地。1931年9月28日,毛澤東和-指揮根據地軍民粉碎了敵人第一、二、三次“圍剿”,在葉坪村建立、發展和鞏固中央革0據地。1931年11月7-20日,在此召開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了《憲法大綱》、《勞動法》、《土地法》及經濟政策等重要決議,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毛澤東為主席。葉坪村的革命遺址有毛澤東和-舊居、中央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紅軍檢閱臺、紅軍戰士紀念塔、公略亭、博生堡。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辦公,現存的革命遺址有中央政府大禮堂、中央政治局舊址(沙洲壩下霄村)、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沙洲壩棘子排)、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詳細]
中共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
  1932年5月,鄧小平調任中共會昌縣委書記。6、7月間,鄧小平受黨的重托,在筠門嶺壩篤下和芙蓉寨,先后組建了中共會尋安中心縣委和江西軍區第三分區,并任中心縣委書記、三分區政委。從此,鄧小平坐鎮中央蘇區南大門,領導南線軍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斗爭之中,在筠門嶺工作、生活了10個月。鄧小平到南線任職后,根據閩粵贛邊區實際,堅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主張,抵制王明“左”傾錯誤。一是加強了各縣黨政建設,發展黨員3000多人,建立健全了縣區鄉各級黨政組織;二是根據南線軍事斗爭需要,發展壯大赤衛軍、游擊隊等13528人,采用靈活機動的“十六”字訣,粉碎國民黨“圍剿”;三是深入土地革命,貫徹執行正確的土地分配政策,重視經濟文化建設;四是積極擴紅支前,擁軍優屬,密切聯系群眾,關心民眾疾苦,極大地激發了南線……[詳細]
古塘村黨支部舊址
  崇仁縣第一個中共支部:古塘支部舊址位于崇仁縣東南部,距縣城約21公里。1927年10月,在臨川縣委的幫助下,崇仁縣第一個中共支部——古塘支部正式成立。為了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加大對革命舊址的保護力度,2017年3月,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古塘支部舊址修繕工程。項目總投資4000余萬元,分三期建設。一期投資約1100萬,著力打造5處展示點:筑夢廣場、黨員干部教育基地、支部舊址、黃鳳池故居和初心園。筑夢廣場面積2000平方米,佇立的“崇仁之光”黨旗雕塑,總長10米,高2.7米,暗含古塘支部成立時間—1927年10月;其中主雕長7米,基座高1米,紀念“七一”建黨日;基座由56塊紅石墊起,寓意中國共產黨執政是56個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順應民意,是民心所向。黨員干部教育基地面積130平方米,展示了黨的……[詳細]
方志敏廣場
  方志敏廣場位于東湖區下沙窩A29濱江地塊,面積約1萬平方米,投資860萬元,分為“鐵骨忠魂”紀念-區、“紅色暢想”革命足跡區和“薪火傳承”景觀展覽區三大功能區。建成后,將成為南昌市新的集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休閑性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方志敏烈士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戈陽縣,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囚于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嚴辭拒絕了國民黨的勸降,實踐了自己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被國民黨-派秘密殺害于南昌市下沙窩。在獄中,著有《可愛的中國》、《獄中記實》、《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等約30……[詳細]
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
  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座落在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大井村時,駐扎在大井新屋下“鄒屋”中的農民自衛軍首領王佐,便將他這幢兵營騰讓出部分房間來給工農革命軍居住,毛澤東便居住在此屋的東廂房內。在大井,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對王佐部隊的團結改造工作,派何長工等同志到王佐部隊進行政治工作和軍事訓練,1928年2月,王佐部隊與袁文才部隊被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1928年夏,紅四軍醫院由寧岡茅坪遷到大小五井,在這房屋的中廳設立醫療所,紅軍醫院院長曹?U也曾在這里居住。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同志率紅五軍一部上井岡山后曾來到大井,在房屋的西廂居住和工作。1929年2月,國民黨反動派占領大小五井,燒毀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僅存一堵殘墻和屋前毛澤東平時讀書、……[詳細]
紅十六軍軍部舊址
  紅十六軍軍部舊址(紅十六軍軍部舊址、團部舊址)紅16軍駐地舊址有兩處:一處是位于修水縣渣津鎮西堰村軍部舊址,一處是位于渣津鎮東堰村更尾垅的部隊駐地舊址。1931年11月,國民黨軍獨立第32旅劉夷部兩個團和江西省保安團,在探得修水馬坳、渣津地區均無紅軍后,長驅直入,妄圖占領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駐地——修水上衫。為粉碎敵人的圖謀,紅16軍軍部偕一個團急回修水,與紅軍獨立第3師、修水赤色警衛1、2營和區游擊隊一道,利用渣津黃坊三面環山的地形地貌,設下“口袋”,并以小股力量且戰且退,誘敵深人;另在馬坳至渣津一線設下埋伏,在渣津黃坊塅待機伏擊。11月16日,敵分三路向黃坊塅搜索前進,紅16軍伏兵四起,經激烈戰斗,俘敵團長1人,連長4人,排長以下官兵300余人,繳-437支,-4萬余發。殘敵向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免费高清A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精品视频 | 香蕉本道久久精品 | 日本高清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 日本三级精品视频 | 日本乱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