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紅色旅游景點

方志敏紀念館
  方志敏紀念館位于江西省弋陽縣城北面峨眉嘴山頂。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西省級重點烈士紀念館建筑保護單位。1977年9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設,1978年9月落成,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2003年10月閉館進行改建,2004年元月重新開放。館內陳設布局合理,內容豐富,有四個陳列室和一個展廳,分別陳列介紹方志敏烈士參加江西地方黨團組織創建、領導江西農民運動鬧革命、創建閩浙贛根據地和紅十軍團、獄中斗爭的事跡。紀念館后為烈士陵園,林木蔥郁,碧水回環。館前廣場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塑像肅穆莊嚴。底座上刻有葉劍英挽方志敏的一首詩:“血戰東南半壁紅,忍將奇跡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方志敏烈士紀念館對外又稱“弋陽革命烈士紀念館”,是省級重點烈士紀念館建筑保護單……[詳細]
石城阻擊戰紀念園
  李臘石,原名“迎恩石”,是古代迎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古時曾有一李姓知縣常在該處狩獵,后將該山改名為“李獵石”,因在石城白話中,“獵”與“臘”音相近,后人也稱之為“李臘石”。李臘石山海拔398.9米。該山從北端看為一塊完整的巨石,山體四周圍懸崖絕壁。山體南端為連綿丘陵,與西華山風景區相連。山體植被良好,空氣清新。李臘石山腳、山頂各有一座寺廟;山腳為中華庵,山頂為中華寺,香火旺盛。沿山體南側另有一條通往山頂的步行棧道,為沿山壁開鑿,現已失修,但仍保留棧道痕跡。李臘石是石城阻擊戰最后一道防線的主戰場,現在山頂現仍保留有幾百米長的舊戰壕遺址。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導,第五次“反圍剿”戰斗一開始便陷入了被動。1934年8月30日,地處廣昌、石城之間的戰略要地---驛前(與石城小松毗鄰)被敵占領……[詳細]
茨坪毛澤東同志故居
  1928年5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此后,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多次在這里部署戰斗,粉碎湘贛敵軍多次軍事進剿。毛澤東舊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墻壁為白色,慣稱它為白屋。這棟房子共有44間,五個天井,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首次到達大井時就住在這里,此后便成為毛澤東在大井的住地。當時還住有五戶農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裝。1929年1月底,這棟房子被敵人燒毀,僅剩下一堵殘墻、屋后的兩棵樹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塊大石頭。1960年,當地政府按原貌修復,將殘墻嵌入新墻之中作為紀念。屋前的那塊大石頭因毛澤東時常坐在上面看書讀報、批閱文件,被人稱為讀書石。自從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便常在這房屋的右后間居住和工作。在這里,他代表井岡山前委起草了《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詳細]
中共贛南省委舊址
  贛南省是1934年7月為適應紅軍主力即將實行突圍轉移的戰略需要而設立的,初轄于都、登賢、贛縣、楊殷等四縣和信康、南雄兩個遠殖游擊區,后又轄尋烏、安遠、會昌、于西縣和興龍、尋安縣。8月,贛南省委駐此辦公,省委書記由鐘循仁擔任(后阮嘯仙),組織部長羅孟文、宣傳部長潘漢年(后楊尚奎)、白區工作部長張瑾瑜、婦女部長劉蓮仔。贛南省委還不定期出版了機關刊物《省委通訊》。于都成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的集結地并安全實施突圍,其中很大程度上與贛南省委、省蘇所做的大量地發動群眾、開展籌糧和擴紅工作是分不開的。贛南省從設立始至1935年3月實行分散突圍到信豐堅持游擊戰爭,歷時9個月,其主要領導人先后犧牲,至此贛南省自然解體。舊址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坐北朝南,面闊9.9米,進深25.4米,占地面積251平方米。天主堂是……[詳細]
康都會議舊址
  康都會議舊址(含毛澤東舊居、紅一方面軍電臺舊址、紅一方面軍總醫院舊址、康都蘇維埃政府舊址、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舊址(寧家大屋))位于南豐縣太和鎮康都村,含毛澤東同志舊居、紅一方面軍總部舊址,近現代史跡。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康都村,距縣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廣昌,東偎武夷,翻過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寧縣。康都村是紅軍反“圍剿”時南豐縣的鞏固蘇區之一。第一次反“圍剿”后,紅軍到康都打土豪,進行革命宣傳活動。第二次反“圍剿”紅軍攻占建寧時,進駐康都村。1931年6月初,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政治部從福建建寧縣移駐南豐康都圩下街“寧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這里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和總前委第九次會議,討論時局和行動方針,即著名的“康都會議”……[詳細]
東固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東固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位于青原區東固畬族鄉中心,1977年建館。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四周有圍墻,前后兩棟,院內翠柏蓊郁,花卉茂盛。該館集中反映了東固革0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這句曾在中央蘇區廣為流傳的鄉村俚語,形象地描述了革命搖籃井岡山和李文林式的根據地東固山的聯系,揭示了東固山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中國0在江西境內創建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位于吉安,吉水、泰和、永豐、興國五縣交界地區。它從1927年9月到1929年11月間,歷經創建、鞏固、發展階段,從1930年開始融入贛西南革命根據地,并成為中央蘇區的版圖。其革命斗爭歷史一直延續到主力紅軍長征,時間長達七年之久,成為土地革命時期江西人……[詳細]
古城會議舊址
  古城會議舊址位于井岡山龍市景區,在龍市鎮東北處。這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綺麗的地方。古城會議舊址就坐落在古城街旁,原為聯奎書院。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從三灣抵達古城,當天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會議總結了湘贛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團結、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的方針,并做出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決定,史稱“古城會議”。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從三灣來到古城,當天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前敵委員會委員、工農革命軍營以上的黨員干部及寧岡縣黨組織的負責人和袁文才的代表,共四十多人。會議歷時三天,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討論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以及爭取改造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古……[詳細]
高虎腦戰役紅軍指揮部舊址
  高虎腦戰役紅軍指揮部舊址位于廣昌縣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間,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主戰場之一。范圍包括赤水鎮以南驛前鎮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三場大規模激烈戰斗,即大寨腦戰斗、高虎腦戰斗、萬年亭戰斗。因三次戰斗均在高虎腦境內、合稱“高虎腦戰役”,共殲敵500余人,為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是紅軍長征前的最后一場激戰,是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唯一取得全面勝利的戰役。至今這一帶仍保留有許多紅軍所挖塹壕、掩體工事遺跡及彈坑、紅軍標語。大寨腦位于赤水、貫橋交匯處,向南延伸,連接高虎腦山脈,是通往驛前、石城的必經之路,地勢險要。為阻止國民黨軍南進驛前、石城,保證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順利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7……[詳細]
吉安將軍公園
  吉安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區,在這塊紅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等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開國將軍數量居全國第五,全省第二),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2007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吉安縣在縣城東部廬陵大道與吉安大道交匯處興建了一座集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縣城景觀于一體的主題公園——將軍公園。將軍公園占地面積80畝,2007年8月1日對外開放。主要內容為主題雕塑、將軍塑像園、浮雕墻、碑林和革命英雄紀念碑等:主題雕塑以獨具特色的“十萬工農下吉安”歷史事件為內容設計建設;將軍塑像園樹立了-、梁興初、梁必業、劉西元、肖望東等46位功勛卓著的將軍半身銅像,將軍銅像個個栩栩如生,既透出了將軍的威嚴與莊重,又富有親和力,塑像基座用花崗巖建……[詳細]
渼陂毛澤東舊居
  渼陂毛澤東舊居位于文陂鎮渼陂村。1930年2月舉行的“二七”會議期間,毛澤東居住和辦公的地方。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交通路線:渼陂位于吉安東南22公里處,屬于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鎮,從吉安青原汽車站乘專線車前往約20分鐘車程。吉安市分為青原區和吉州區。兩區被贛江相隔,2號和10號公共汽車在兩區之間行走。青原區:吉安火車站,青原汽車站。吉州區:城南汽車站,城北汽車站,長途汽車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 亚洲伦乱子亲农村在线视频 | 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1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在线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