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紅色旅游景點

仙源工農紅軍革命烈士紀念塔
  仙源工農紅軍革命烈士紀念塔為紀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壯烈犧牲的工農紅軍,1975年10月萬載縣革命委員會在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駐地仙源建立此紀念塔,該塔矗立于仙源鄉人民政府左側約高50米的羅家腦上,人們腳踏二百余級水泥臺階繞山而上,即有直徑11.65米的圓形水泥臺地,地面的南北部有高1.8米的梯形塔臺,臺壁正中有一幅泥塑浮雕畫,正方形的塔底邊長4.1米,高2米,塔通高9.9米,塔頂有傘狀的挑檐,塔頂端豎著高70厘米由鋼筋彎曲而成的五角星,塔身的四面均塑有碑文。站立塔旁,舉目眺望,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湘鄂贛省委、省蘇、省軍區、紅旗報社等單位盡收眼底。……[詳細]
朱德舊居、紅七軍團臨時總司令部舊址
  朱德舊居、紅七軍團臨時總司令部舊址:位于縣城日峰鎮篁竹街潘家大屋。1932年10月,中央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由建寧遷入篁竹街。1932年12月30日,在潘家大屋前地勢開闊的李樹坪上,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閱兵誓師大會在這里舉行,紅一、三、五軍團共7萬多指戰員和1萬多工農群眾,接受了中央軍委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檢閱。1933年7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團正式宣告成立,潘家大屋成為紅七軍團臨時總司令部,肖勁光被任命為軍團長兼政委。至今,在潘家大屋墻壁上,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當年留下的“共產黨十大政綱”等標語,仍墨跡清晰,保存完好。……[詳細]
井岡山小井紅軍烈士墓
  井岡山小井紅軍烈士墓又名小井紅軍傷病員殉難處,距小井紅軍醫院僅百米之遠,這里原是一片稻田。1928年12月,湘贛兩省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第三次“會剿”。1929年1月29日,敵軍在當地游民陳開恩的帶領下,竄到了小井村。當時,正在醫院里養傷的130多位重傷員因來不及轉移,被敵人活活槍殺在這里。1951年,遂川縣井岡山區人民政府為紀念為革命而獻身的先烈,在大井村背的山崗上,修建這座坐北朝南、墓門高2.66米、占地面積為100平方米的“大井紅軍烈士墓”,墓內安放著在大井壯烈犧牲的160多具革命烈士的遺骨。墓門上鑲刻著井岡山人民深切悼念革命先烈的碑文。……[詳細]
中共湘鄂贛特委舊址
  1928年秋,湘鄂贛特委派黃茂林同志到地處崇山峻嶺4縣邊界的上奉麻洞砍頭坳工作,在周邊麻洞、楊家坪、黃港、何家嘴、銅鼓大塅發展了張松發等一批中共黨員,成立了特別支部。1930年,中共湘鄂贛特委在麻洞黃家塘成立了中共修銅宜奉邊特委,1932年5月在麻洞黃家塘召開四縣黨代會,到會代表100余名,成立修銅宜奉臨時縣委。5月下旬,在楊家坪矮子坑召開了修銅宜奉邊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00余名,成立了修銅宜奉4縣臨時縣蘇維埃政府。在縣委、縣蘇維埃的領導下,4縣人民與敵人展開英勇頑強的斗爭,牽制了敵人,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減輕了湘鄂贛中心根據地的壓力。……[詳細]
紅十軍建軍舊址
  紅十軍建軍舊址位于江西省樂平市眾埠鎮界首村,建筑面積近300平方米,清代居民風格,舊址內陳列了有關紅十軍建軍的照片、圖表等珍貴的歷史資料,反映了紅十軍為創建、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保衛中央蘇區和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戰略大轉移,推動全民族的抗戰和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光輝歷程。眾埠鎮界首村是樂平馬氏最大的一個村莊,共有近500戶、2000人口,因其位于樂平與弋陽兩縣交界處而定村名,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創建基地。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簡稱紅十軍),是由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等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軍,1930年7月22日在界首村舉行建軍典禮而建成,軍部設在界首祠堂,主席臺設在祠堂外右側的古戲臺上,方志敏同志主持并講話,全軍將士在臺下廣場參加嚴肅的盛典。全軍指戰員共有1700余人、……[詳細]
紅軍物資轉運站舊址
  紅軍物資轉運站舊址位于黃坳南面的黃坳河畔上,這棟房屋原為西方傳教士廣招教徒而建,名“天主堂”。 1928年春,中國工農革命軍攻占遂川縣城后,為保障革命軍的物資給養,開始在此屋設立物資轉運站,由王佐負責組織運輸隊將遂川縣城運來的大批糧食、布匹和0彈藥等物資存放在這里。然后,王佐部隊又將這些物資再轉運到茨坪的懷德祠堂內貯放。 紅軍設立的物資轉運站,不僅解決了當年紅軍的部分給養,而且有力地粉碎了敵軍對井岡山的經濟-。 1988年9月,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公布“黃坳紅軍物資轉運站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金八一起義軍轉戰壬田遺址
  1927年8月3日,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下撤離南昌,取道贛南,向廣東潮汕進軍。8月25日晨,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從石城來到瑞金壬田。上午10時許,在壬田鎮雙巴嶺子與國民黨新編第二十師王文翰部相遇。激戰3小時,擊敗敵軍3個團,俘敵官兵數百人,繳槍數百支。翌日,起義軍勝利占領瑞金縣城,并乘勝追擊王之殘部至會昌。會昌戰斗勝利后,起義軍于8月30日回師瑞金。此時,八一起義軍前委在瑞金批準了賀龍、郭沫若入黨。9月7日,起義軍經安治向福建長汀挺進。交通:瑞金汽車站乘“瑞金—羅漢巖”汽車在壬田圩下街村下車即可。……[詳細]
半山亭革命紀念地
  半山亭革命紀念地、危家祠堂毛澤東舊居:位于建昌鎮麻姑山村。半山亭始建于宋代,古時供上下之人歇息避雨之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領紅軍主力轉戰南城,取得了“南城戰役”和黃獅渡、長源廟等戰斗的重大勝利。據史料記載,1932年8月22日,毛澤東率紅一軍團部分官兵從宜黃越過芙蓉山來到南城,途經麻姑山半山亭處,時值正午,曾歇息用餐于此。他觀察了周邊的地形,果斷地作出了不攻打縣城的決定。然后匆匆下山,在危家祠堂住了一晚。危家祠堂現在仍保存完好。毛澤東曾經歇息過的半山亭(又名垂玉亭)現已修葺一新。……[詳細]
黃陂戰役紀念亭
  黃陂戰役紀念亭位于黃陂鎮集鎮入口處公路旁,于1986年10月落成,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兩層六角結構,亭高11.6米。拾級而上,亭外正上方掛有當年參加過黃陂戰役的老紅軍、民政部副部長袁血卒親筆題書的“黃陂戰役紀念亭”黑底金字橫匾;亭內正中央立著一塊寬1米高1.8米的漢白玉紀念碑,正面刻“黃陂大捷示意圖”,反面刻“黃陂大捷簡介”金字隸書碑文。亭內雕梁畫棟,圖畫精美,內頂中央鑄有一個大紅星,象征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歲月。 黃陂戰役紀念亭現已被撫州市委、市政府批準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小井紅軍傷病員殉難處
  小井紅軍醫院,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按照當時的照片在原址重建的,基本保留了原貌,36個病房,不能完全保證當時的傷病員救治,所以當時還有一些輕傷員在當地老鄉家里養病。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筆。紅軍女戰士曾志任該醫院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她后來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小井紅軍醫院當年住有200多位傷病員,在1929年1月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第三次“會剿”中,因黃洋界失守,其中130多位重傷病員來不及撤離,被國民黨軍隊趕往附近一塊稻田中殘酷殺害,全部殉難。新中國成立后,在此處修建了“小井紅軍烈士墓”。 景點位置井岡山龍潭景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大片免费看网址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