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紅色旅游景點

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位于岳西縣包家鄉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距縣城55公里,318和105國道及209省道直達景區,方便、便捷。景區內茂林修竹,溪谷縈回,流泉飛瀑,是大別山自然景觀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鷂落坪還是著名的革0據地,原紅二十五軍,二十八軍的駐地,1935年夏,高敬亭率紅二十八-戰至此,見這里地形有利,群眾基礎好,決定在此建立根據地,總指揮所就設在此處。緊接著在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成立了紅軍便衣隊,創建了山林醫院、紅軍被服廠、小型修械所和紅軍商店,這里便逐漸形成了紅二十八軍大本營和中心游擊根據地。此舊址是紅二十八軍在此堅持三年艱苦卓絕游擊戰爭的重要物證,同時它又是紅二十八軍與岳西人民魚水情誼的見證,因此,保存它就是保存了……[詳細]
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
  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位于安徽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的誕生地——壽縣小甸鎮境內。隸屬壽縣縣委、縣政府,平時由小甸鎮黨委、政府代為管理。紀念園規劃總占地面積66畝,位于小甸鎮小甸街道東街,一期工程于2013年10月基本建成。園區集教育、求知、休閑為一體,是安徽省重要的黨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紅色主題旅游區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之一。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中共小甸集特支紀念館、淮上中學補習社、壽縣革命烈士陵園、黨史研究中心(建筑面積1950平方米,待建)、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待建)和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廣場。廣場東側為占地5畝的旅游停車場,園內興建了旅游公廁。2013年11月,在紀……[詳細]
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
  潘集“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又名潘集區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潘集區潘集鎮街道北。該園始建于2002年7月,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2005年9月2日正式開園。2011年進行了改擴建,總投資近200萬元。紀念園主要由石雕牌坊門、主紀念碑、輔碑、潘集地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及園林綠化等部分組成。牌坊大門、主紀念碑上面分別刻有原省人大、省新四軍研究會領導王光宇、鄭淮舟等題寫的碑文。“潘集地區革命歷史紀念館”是園林的主題建筑,坐落在紀念園東端,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館名由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新四軍歷史研究常務副會長鄭銳題寫。展館內展出內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喚起民眾》,反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在潘集地區活動情況;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主要反映抗日民主政府及根據地建設情況;第三部分《迎接黎明》,……[詳細]
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
  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位于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韋寨鎮吳營村,始建于2013年6月,展館面積800余平方米。整個展館以時間為序,運用雕塑、圖片和聲光電高科技等手段,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戰略以及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作戰方針為依據,再現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轉戰淮西的恢弘氣勢和光輝歷史。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部署,率領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建立了擁有2000萬人口的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實現了黨中央經略中原的戰略目標,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偉大轉折點。轉戰途中,劉鄧大軍在臨泉駐守88天,不斷鞏固擴大了豫皖蘇解放區,開展整黨整軍運動,支持保衛了臨泉新生的民主政權。期間,臨泉兒……[詳細]
新四軍皖西革命紀念館
  在風景秀麗的萬佛湖南岸,群山環抱之間形成一塊開闊沖地,湖光山色之中坐落著一幢徽派建筑—韋家大屋。1938年5月到1939年6月,高敬亭將軍率新四軍四支隊在東港沖韋家大屋駐扎了13個月。韋家大屋當時是一個韋氏家族居住地,共有20多間房屋,韋氏家族是當地名門望族,也是開明紳士,韋家人堅決支持抗日,自愿把房屋的一大部分讓出給四支隊使用,四支隊離開東、西港沖以后,又把房子還給了主人。1991年,韋家人把房屋贈送給國家。自1980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重視下,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先后被批準為“舒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舒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安市‘139’紅色旅游項目”。2007年6月投資700多萬元對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進行了……[詳細]
繁昌縣烈士陵園
  繁昌縣烈士陵園建于1984年,位于蕪湖市繁昌縣城南峨山頭。烈士陵園占地13萬平方米,由烈士紀念碑、紀念塔、烈士公墓、烈士事跡陳列館、憑吊臺等紀念建筑物組成。總建筑面積982平方米的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為一幢兩層樓房。在兩層800多平方米的陳列館大廳里,陳列著各個革命時期的繁昌乃至皖南革命斗爭史料;645名烈士遺像及生平事跡介紹和部分遺物等。有著抗日戰爭時期譚震林率領新四軍三支隊指揮的“繁昌五次保衛戰”史料;有蘇托夫、羅鋒等遭敵殘害的悲壯事跡;有南繁蕪地區軍民策應的人民解放軍27軍300余人的“先遺渡江大隊”和“渡江第一船”的史跡;還有建國后繁昌兒女在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光榮犧牲的事跡。繁昌縣烈士陵園先后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市人民政府、繁昌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詳細]
渦陽縣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
  位于渦陽縣新興鎮,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2A級旅游景區。1939年9月初,彭雪楓帶領新四軍游擊支隊來到新興集,開創了以新興集為中心的豫晚蘇邊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游擊支隊改番號為新四軍六支隊;6月又與黃克誠領導的八路軍二縱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1941年新四軍組建后改番號為新四軍第四師,同年彭雪楓率新四軍四師轉移到津浦路東。四師在新興集期間,司令部直屬機關有政治部、鋤奸部、民運部、參謀部、軍法處、副官處、供給處、拂曉劇團、拂曉報社等十多個部門。四師司令部舊址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分東西倆個院子,有房34間,現已辟為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原軍委副主席張震為紀念館題寫館名。紀念館內有劉少奇、彭雪楓舊居,彭雪楓德政碑,還陳列有各種圖片和革命文物等。……[詳細]
壽縣革命烈士陵園
  壽縣革命烈士陵園:由北伐名將曹淵之子曹云屏(原廣州市政府秘書長)發起倡議并籌資、壽縣財政配套興建。陵園始建于1993年,園內烈士紀念塔高23米,紀念塔連同附屬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陵園烈士事跡陳列室陳列著革命烈士們的照片及其光輝事跡。2014年,整個陵園進行了擴建,對紀念塔、革命烈士陳列室實施了維修,并對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進行重新布展。同時在紀念塔以東新建了36座烈士墓。壽縣革命烈士陵園是國家AA景區,也是淮南市青少年革命傳統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詳細]
藕塘烈士陵園
  日前,定遠縣藕塘烈士陵園在順利通過市旅游局組織的實地檢查評審后,成功申報國家AA級旅游景區。這是我縣第一個國家AA級旅游景區。根據我縣旅游景區A級創建計劃,今年我縣共申報了藕塘烈士陵園和令狐山兩個AA級旅游景區。定遠縣藕塘烈士陵園位于定遠縣東南30公里的革命老區藕塘鎮,建于1944年,1978年興建紀念館并裝館布展,1983年正式對外開放。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一座“烈士紀念碑”和一幢“革命紀念館”。現有員工8人,每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作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進行申報后,該景區對照2A級旅游景區的評定標準,尋找差距,落實整改,開展了扎扎實實的2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工作。并通過了縣旅游局的初審。在此基礎……[詳細]
來安縣半塔烈士陵園
  由半塔保衛戰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和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及烈士陵園組成,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級旅游景區。半塔保衛戰舊址位于來安縣半塔鎮西北光山山坡上,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是新四軍津浦路東的活動中心。1940年3 月,半塔保衛戰在此打響。半塔烈士陵園是為了紀念半塔戰役和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于1960年在半塔保衛戰舊址上建立的。半塔烈士陵園的中心是一座烈士紀念塔,在塔的正前方有新四軍著名將領張云逸于195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塔的兩側前方有一對造型別致的琉璃瓦涼亭,西側為革命文物陳列館和半塔革命紀念館,在紀念館陳列有珍貴歷史照片142幅、烈士碑刻兩塊,還陳列有新四軍使用過的武器、用具、證件和貨幣等。2005年11月,劉少奇夫……[詳細]
淮北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雙堆集烈士陵園位于濉溪縣雙堆集南面,總面積106000平方米,東西長368米,南北寬292米,面積10.6公頃。烈士陵園于1976年籌建,1981年10月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落成,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于1988年10月竣工。陵園大門朝東,門內兩側各有一個面積為1250平方米的池塘,寬闊筆直的主干道通往紀念碑。南部的尖谷堆為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也是淮海戰役雙堆集地區殲滅戰期間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園內遍植雪松、龍柏、黃楊等風景樹木,并有花圃和果園。1995年12月,陵園被批準為安徽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陵園被批準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陵園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第二批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9年8月,省發改委下達了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基……[詳細]
洪學智將軍紀念碑
  為紀念洪學智將軍的生平功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紅色旅游基地,由六安市政府、金寨縣政府及洪老家屬、親友在金寨縣烈士陵園內共建洪學智將軍紀念碑。紀念碑位于紅軍紀念堂的左側,以緬懷洪老一生的豐功偉績,成為激勵后人開拓奮進的教育基地。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經幾次實地考察,又考慮到原有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的中軸線為主線,為使洪老紀念碑同原有建筑主體不沖突,因此在紀念館的中軸線偏東 10 度為洪老紀念碑的中軸線朝向。這樣使洪老紀念碑能有自己的主體思想,結合風水學原理,后靠主山脈,面朝東南方,在原有地勢、選址最佳之處,福蔭子孫。對原有地勢進行有機整合,設計了曲徑小路、城墻圍欄;道路地坪至一層廣場高差54厘米,表示 54年戰爭結束后,洪老擔任我國總后勤部副部長一職;從一層往上六級臺階到中心主廣場為 93厘米,表……[詳細]
鳳臺縣白塘廟革命活動紀念園
  白塘廟是鳳臺縣的革命老區,位于鳳臺縣城西北二十公里處的桂集鎮境內,是早年革命活動頻繁、具有光榮傳統的地方。家住白塘廟的吳云、吳震、吳霆三兄弟1923年、1924年在上海大學讀書時就由瞿秋白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中共上海大學黨組織派共產黨員黃天白、吳云、吳震、桂超和胡萍舟等人回皖北家鄉開展革命活動,他們回鄉后先后在壽縣尚奠寺和鳳臺縣白塘廟創辦淮上中學補習社,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教育。經過淮上中學補習社的培養教育,有的被接收為中共黨員,有的加入了共青團組織。在補習班讀書的許多學生后來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在白塘廟建立的鳳臺特支是淮南地區較早的黨支部之一,特支書記先后由范毓南、岳齡云、呂少培擔任,1930年舉行了淮南地區第一次革命暴-動——白塘廟農民起義;1946年……[詳細]
褚老圩新四軍東進抗日紀念館
  肥東縣白龍鎮河塘村褚老圩,距合肥市約40公里。合肥地區唯一的一座抗日紀念館——合肥市青龍廠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以下簡稱新四軍抗日紀念館)便坐落在該圩境內。抗戰時期,褚老圩是新四軍四支隊、江北游擊隊司令部駐地,是新四軍江北抗日指揮部駐地,也是0合肥中心縣委所在地,功勛卓著的一代名將、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也于此被錯殺。 昔日:抗日指揮中心1939年3月,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率部到達青龍廠褚老圩,司令部就設在村民褚民安家。1939年6月,葉挺、張云逸、鄧子恢、羅炳輝等新四軍領導人帶領四支隊視察并駐足指導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劉少奇化名胡服亦到青龍廠指導抗日工作。自此,褚老圩便成了抗日的指揮中心,成了革命的心臟,以高敬亭為司令的新四軍四支隊在抗擊日寇、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中,……[詳細]
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位于濉溪縣西南35公里的臨渙鎮文昌宮和鎮東6公里的小李莊。在淮海戰役期間,這兩處都一度作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部——0淮海戰役總前委的駐地。1948年底,根據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發生的變化,0中央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采取打殲滅戰的辦法,在淮海地區發起一次戰役,以殲滅敵軍大量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決定由-、陳毅、-、粟裕、譚震林等組成總前委,-任書記,統一領導中原、華東野戰軍。總前委于11月10日由河南張公店遷至臨渙文昌宮,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研究制訂了戰役的作戰方案。戰役期間,總前委又于11月23日從文昌宮遷至小李莊,指揮作戰。至1949年元旦前后,再次遷往河南商邱南張菜園,先后歷時近50晝夜。臨渙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早在春秋時期,這里便是宋國的邑,至今尚保存著當時的夯土城墻。文昌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久婷婷色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一级精品视频二区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色五月综合婷婷久久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