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紅色旅游景點

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大橋北岸之江路2號。杭州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之城。衙前農-動、一師風潮、國民黨陸軍監獄的斗爭、新登戰役等,諸多發生在杭州的重大事件,在浙江乃至全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在1968年修建的蔡永祥烈士事跡陳列館基礎上,于2009年改擴建而成,是杭州市目前唯一綜合性的革命史跡和烈士事跡宣傳基地。紀念館主體建筑由原來的800平方米擴建為1770平方米,實際用于展覽的空間由原來的600平方米擴大為1100平方米。結合觀眾參觀需要,增加了報告廳、會議廳等多項便利設施。充實了革命史的內容,“以人帶史,以史托人”,使人物與歷史相結合,內容更加飽滿豐富。采用了較為先進的展陳手段,力求達到生動、可看和可參與體驗。在紀念館外廣場上,一座蔡永祥舍身……[詳細]
山后紅色堡壘村紀念碑
  泰順縣九峰鄉山后村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南著名紅色堡壘村。從1935年11月至1949年5月,中共瑞平泰中心縣委、泰平區委、浙閩邊區委、浙閩邊中心縣委和泰順縣委先后以山后村為駐地。劉英、龍躍、鄭丹甫、陳輝等革命前輩都曾在此留下了光輝足跡。山后村黨支部自1936年4月成立以來,團結群眾,英勇奮戰,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革命樂章,涌現出施光則、施光伍、施光貴、施光烈、施石定、施光建等革命先烈。山后村人民高舉紅旗十四年不倒,其心彌誠,其志彌堅,永為后人景仰。 山后紅色堡壘村紀念碑,位于泰順縣九峰鄉山后村,1997年4月建成。該紀念碑占地面積40平方米,高3米,設計成“壘”字形狀,由溫州著名書畫家林劍丹題寫碑名。……[詳細]
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
  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干校于1944年10月建立,是在原新四軍教導大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和延安的“抗大”屬同一種模式,如同現在的中央黨校和地方黨校一樣,與浙東行政公署在同一個三合大院,大院內的天井是軍政干校的露天課堂,室內課堂面積180平方米。軍政干校在極其艱苦、簡陋的戰爭環境中,同樣具有十分規范的招生簡章,她是培養軍隊人才的搖籃,開設有政治、軍事、文化課等,衛浙東部隊和地方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質和理論水平的黨政軍干部。干校內有部隊辦公室、總務處、食堂灶間和教室。尤為珍貴的是舊址內現還保存著當年新四軍戰士繪制的數幅壁畫,真實表達了當年戰士們抗戰到底、解放浙東的必勝信心。……[詳細]
古銅坑應變會議舊址
  抗日戰爭時期,古銅坑村是中共浙閩邊區委員會的主要活動地,是邊區黨組織的可靠后方。1944年1月,原中共青景麗縣委書記趙傳彬投敵叛變,邊區黨組織完全暴露,情況危急。同年4月,中共浙閩邊區委員會書記鄭丹甫在古銅坑召開邊區干部20余人的應變會議。會議進一步貫徹了“隱蔽精干”政策,區委人員分散隱蔽,有效地保存了邊區黨的革命力量。古銅坑應變會議是一次事關邊區干部生死存亡的重要會議。 古銅坑應變會議舊址,位于泰順縣松垟鄉古銅坑村,原是一幢木結構的民居,由于年代久遠已經坍塌。2001年7月1日,泰順縣委黨史研究室和松垟鄉政府為配合“紅軍路”建設,挖掘黨史資源,在會議舊址附近建立了紀念碑。……[詳細]
車岙村革命歷史紀念室
  樂清市北白象鎮車岙村是革命老區村,具有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1927年,該村蔡洪笙、余壽堯兩人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8年車岙村黨支部成立,書記蔡洪笙。在革命戰爭年代,車岙村加入黨組織的黨員共有50位,其中參加游擊隊的有12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有2人。他們為樂清的革命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車岙村革命歷史紀念室,位于樂清市北白象鎮車岙村。為了緬懷先輩,教育后人,2006年車岙村將老年活動室頤樂樓三樓建成車岙村革命歷史紀念室,該紀念室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紀念室內陳列著車岙村革命斗爭歷史及早期黨員生平簡介。車岙村革命歷史紀念室是樂清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受降紀念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富陽長新鄉宋殿村(今富陽市受降鎮中秋村)被指定作為侵駐浙江地區日軍投降的唯一地點。1998年2月,被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公布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10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年9月4日,中方受降代表、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進指揮所主任韓德勤中將等在這里接受了日方代表,侵浙日軍133師團參謀長通澤一治大佐等的投降。日方在儀式上呈繳了證明書、駐地表、官兵花名冊和武器清冊等。因是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已永遠載入了浙江抗日戰爭歷史史冊。1995年9月,富陽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舊址,并對外公展……[詳細]
賀威圣烈士墓
  賀威圣(1902—1926年),乳名鳳寶,字剛峰,號薏農,本縣海墩村人。一九二○年去上海求學,一九二四年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冬回家,先后發展王家謨、楊白、范船僧、趙文光為中共黨員,并成立黨支部。先后擔任“上大”臨時委員會領導成員、上海閘北區委書記等職。北伐初期,調任中共杭州地委書記,策動浙江省省長夏超獨立。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三日在杭州城站仕學旅館被捕,十三日被害于清波門外梅東校場。遺體由其母舅運回安葬。烈士與其父親、祖父合葬,中為祖父,西為父親,東為烈士。烈士墓碑文為“殉難義士滬江大學畢業生賀威圣君暨配姚氏孺人之墓。”……[詳細]
季步高烈士故居
  革命烈士季步高1906年出生于安仁鎮季山頭村,1925年赴廣東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系“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的積極參加者和組織者,曾任廣州市委書記。1928年7月在香港被捕,同年冬就義于廣州。其故居座落在安仁鎮季山頭村中心,1981年7月,季步高烈士故居被列入龍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龍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季山頭村以季步高烈士故居為核心,加大紅色旅游開發力度,在其周邊輻射建設了季步高烈士石像、先烈亭、觀光魚塘、觀光林、文化長廊、文化禮堂等,季步高烈士故居的參觀價值進一步得到強化提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季步高故居瞻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詳細]
上田戰斗紀念館
  上田戰斗紀念館位于龍泉市城北鄉上田村。1935年,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浙西南根據地。9月上旬,紅軍挺進師在上田村附近的倉砣社殿內召開了浙西南根據地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會議,劉英、粟裕主持會議,部署了反圍剿工作,并發動了著名的上田戰斗,擊敵軍一個營,打死打傷百余人,俘虜敵連長等官兵42人,繳獲長短槍百余支,其余白軍敗逃。為紀念這次戰斗,上田村建有全省第一個村級革命紀念館——“上田戰斗”紀念館,被浙江省列為國防教育基地。至今政委會遺址保存完好,墻壁上紅軍留下的革命標語依舊可辨,是浙西南地區難得一見的革命勝跡。同時上田村是千年古村,明清古民居比比皆是。……[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位于平陽縣山門鎮鳳嶺山,是粟裕率挺進師出發的地方,以“紅旗不倒”為主題,“永遠的豐碑”為主線,圍繞浙南革命根據地和挺進師北上抗日的光輝業績為核心,結合鳳嶺山自然風光,依山而建。紀念園主入口,因山就勢,開辟山體一角建設象征“紅旗一角”的造型的入口大門,在右側鐫刻著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紀念園以階梯式至下而上設計和建造,主要建筑紀念物有紅旗觀光通道、紅旗廣場、《--》主題柱陣、艱苦歷程、五百將士出征浮雕墻、北上抗日出征門和紀念碑群等。……[詳細]
《新浙東報》報社舊址
  《新浙東報》報社舊址1943年《新浙東報》創辦,改版了于1942年創辦的《時事簡訊》,成為浙東區委機關報,區黨委成立了譚啟龍、何克希、張文碧、張瑞昌、江嵐為成員的五人黨報委員會。第一版刊登新華社重要電訊和中共中央重要指示。報道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要聞,并經常發表浙東抗日根據地領導機關的指令;第二、第三版為國際國內新聞;第四版為科學文化版。后增出“新時期”專頁,并設不定期的“生產”、“浙東婦女”專刊。《新浙東報》印刷廠的機器和鉛字都是從敵人那里繳獲。1943年7月7日,出版了第一張報紙。……[詳細]
伙爬嶺戰斗紀念碑
  935年5月22日,國民黨浙江保安團一個中隊從五里牌出發進犯峰文鄉。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率領省委特務隊在伙爬嶺設伏,居高臨下,殲敵一個尖兵分隊,余敵潰逃。伙爬嶺戰斗是在紅軍挺進師主力不在泰順的情況下,由劉英親自指揮的一次利用有利地形,以少勝多的伏擊戰。此戰震驚了泰順縣國民黨當局,保衛了泰平區革命根據地,促進了根據地內黨的建設和土地革命的實施。 伙爬嶺戰斗紀念碑,位于泰順縣峰文鄉伙爬嶺村。2001年7月,峰文鄉政府為配合“紅軍路”建設,發展紅色旅游,在峰文鄉伙爬嶺村建造了占地面積50平方米紀念碑。……[詳細]
中共西鎮區委舊址
  中共西鎮區委舊址位于仁和街道花園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9年,中共西鎮區委舊址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至文物本體外墻線延伸線,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0米(至院落圍墻),北至現狀村道,總面積為711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外約15米(至相鄰的第一排建筑),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20米(至相鄰的第一排建筑),西至保護范圍外擴約20米(至相鄰的第一排建筑),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40米(至溪南岸),總面積為4287平方米。……[詳細]
萬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萬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碑始建于1967年,碑上刻有“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大字。碑座南北兩側安放著22位烈士的骨灰。1991年重修時,碑座東西兩側加刻了麗水建國前犧牲的40名烈士和建國后犧牲的123名烈士的姓名、出生年月、犧牲時間等,紀念碑前辟有憑吊廣場。2007年,省民政廳撥款20余萬元,蓮都區政府出資數萬元,再次重修紀念碑。主碑南北兩側各有一座烈士紀念碑:南側是黃富武烈士紀念碑,北側是周麗平烈士紀念碑,上刻有江澤民題字:“學習周麗平獻身為人民”。……[詳細]
后坑橋(紅軍橋)
  后坑橋又名紅軍橋,位于慶元縣竹口鎮大澤村與楓堂村之間,東西走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長36.2米,凈跨28.5米,矢高6.05米,面闊5.45米,有廊屋15間,后坑橋不但在型制上有著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還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意義,經第一次文物普查確定為革命遺址,1982年9月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麗水市慶元縣竹口鎮大澤村與楓堂村之間類型: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 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国内精品综合 | 在线三级午夜理论 |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