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紅色旅游景點

解放日報社舊址
  解放日報社舊址位于丹陽市云陽鎮荊城村,原為王姓祠堂,二進二院,磚混結構,坐北朝南。《解放日報》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創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共中央機關報,1947年3月27日停刊。1949年4月,經黨中央批準,《解放日報》改為中共中央華東局兼上海市委機關報,4月下旬,為解放上海,隨同解放上海總前委及中共華東局進駐丹陽,解放日報社進駐王家祠堂,在丹陽成立了領導班子,創刊的籌備工作由舒同、惲逸群同志具體負責。發刊詞《慶祝大上海的解放》就是在丹陽起草審定的,1949年5月26日移至上海。……[詳細]
金壇市烈士陵園
  金壇市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城南風景旅游區顧龍山南坡,為金壇市文物保護單位。金壇市烈士陵園占地78畝。四周磚砌圍墻,園內林木茂密,蒼松翠柏,莊嚴肅穆,環境優美。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陵園的中央,象征著烈士的革命精神與天地同存;紀念碑前面是寬廣的紀念廣場,是舉行祭掃活動的場所;紀念碑后面整齊排列著在各個不同時期犧牲的27位烈士陵墓,其中有縣團職以上的余慎、薛斌、強博、傅華琛,以及英雄教師殷雪梅等烈士;事跡陳列館展示著全市1100多名革命烈士英名錄和部分革命烈士的簡要事跡及圖片,陳列著部分革命烈士的遺物。金壇市烈士陵園1962年由市人民政府建造,是全市人民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弘揚革命先烈精神的場所,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是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的場所,也是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詳細]
如皋烈士陵園
  如皋市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東郊。陵園內瞻仰大廳陳列著210幅烈士遺像和3875位烈士英名牌,并藏有烈士檔案近4000卷以及烈士遺物、革命文物320件。如皋烈士陵園是國家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之一。它創建于1952年,當時坐落在人民公園(今水繪園)東隅。1989年遷建到這里,1992年清明節正式對外開放。陵園由著名園林建筑專家、東南大學齊康教授設計,由門樓、河道、園林、內廣場和紀念館五部分組成。北側為紅十四軍紀念館。……[詳細]
吳圩烈士陵園
  吳圩烈士陵園,近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吳圩村街道北側約200米處,侍嶺鎮第二中心小學(吳圩小學)東約50米處。1946年11月建造,1986年樹“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2米,寬1.1米,厚0.5米,水泥結構,碑座高1.2米,寬0.8米,水泥結構。陵園占地22畝,四周有圩溝、防護林帶;陵園中分四個墓區,數百名革命烈士長眠在這里。園區遍植松柏,與烈士英靈相伴;四季鮮花綻放,氣氛肅穆芳馨。憑吊這座烈士陵園,使人自然憶起宿北大戰的動地風云。宿北大戰以國民黨六十九師被全殲、中將師長戴之奇被擊斃而全面告捷。戰斗結束后,當地群眾在村干部領導下,把在戰斗中犧牲的我軍烈士的遺體,集中運到圩東南一公里處,選擇一塊平地,開挖多個集體墓穴安葬。1950年,宿遷縣人民政府決定劃地撥款修……[詳細]
謝橋三烈士墓
  謝橋三烈士墓位于常福街道明晶村青松苑內,系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中犧牲的烈士之墓,并立紀念碑一座。碑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型,頂端呈尖頂,花崗石做成。正面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下面有著花圈型浮雕。背面雕有“中國共產黨常熟市虞山鎮謝橋管理區工作委員會”、“常熟市虞山鎮謝橋管理委員會”、“二零零五年十月一日敬立”等字樣。紀念碑下面設有八級花崗巖臺階。紀念碑兩側設有劉震、陸恒昌、錢二二等烈士的墓地。于2011年6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江都區大橋鎮永濟社區繁榮街,原系利用民國時期開明紳士劉厚宅第而設。當地人稱為“劉家大院”。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時,陳毅指揮的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在此設立司令部。鑒于該建筑對研究新四軍抗戰史十分重要,省文物局將之列入抗戰文物搶救性保護項目。目前其修繕工程均已結束,未來將用于歷史文化陳列和展覽。2019年3月,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豐烈士陵園
  大豐烈士陵園位于鹽城市大豐區幸福東路。大豐是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會師地。1940年10月10日,兩支抗日武裝在大豐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標志著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確定的“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戰略目標得以實現。陳毅為兩軍會師賦詩“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并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為紀念大豐戰斗中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58年始建,占地面積13.4萬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墻、英烈園、碑林園等。陵園是江蘇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詳細]
停翅港新四軍軍部舊址
  地處阜寧陳集鎮的停翅港村,陳毅、黃克誠、曾山、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鄒韜奮、范長江、賀綠汀、阿英、薛暮橋、孫冶方等大批文化名人都在此戰斗生活過。這里曾是華中六省市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指揮中心,現在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鹽城市廣大黨員干部和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具有響亮的紅色品牌,景區內還包含一泓面積約200畝的天然湖泊,曲折多姿,蘆葦萋萋,是打造軍事體驗產品,突破紅色旅游單調格局的極佳資源。1941年9月5日,新四軍軍部轉移到停翅港,直至1942年12月26日,為粉碎日偽軍對鹽阜區發動第二次“大掃蕩”,撤出停翅港,向淮南黃花塘轉移。當時,陳毅代軍長,賴傳珠參謀長常駐停翅港,1942年10月27日,在鹽阜區首屆參議會期間,陳毅與黃源、范長江、阿英……[詳細]
常熟革命烈士陵園
  常熟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虞山東麓桃源澗下。1984年奠基,1988年清明節落成開放。占地面積70畝。門樓鐫刻葉飛將軍題書“浩氣長存”額。入園過平行的石拱橋,即為祭掃廣場。廣場上矗立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碑系鋼筋混凝土結構,以花崗石貼面,高11.7米。碑后為象征性的大型群體烈士墓。其后為烈士墓區,共12座墓分成4行安置。陵園北側建有屋頂由琉璃瓦鋪設、具民族風格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此陵園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橋戰斗烈士紀念碑
  王橋戰斗烈士紀念碑民國32年(1943)年3月30日,在王橋戰斗中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二營副營長王光漢等48名指戰員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地方政府為了永志烈士們的功勛,在王橋建立烈士陵園。烈士墓前立一墓碑身長170公分,寬45公分,上刻王光漢等48位烈士姓名,陵園中間建一座紀念塔,塔高16米,為長方體磚結構。1987年改建為紀念碑,鋼筋水泥結構。碑為三棱形刺刀狀,碑高18.5米,三面都塑有“王橋戰斗烈士紀念碑”字樣。……[詳細]
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
  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成立舊址位于梅李鎮塘橋村周家宅基,始建于民國初期。白墻灰瓦,磚木結構,為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房屋坐北朝南,單層五開間,兩側帶廂房,外有圍墻,主體建筑面積160平方米,建筑有部份明清兩代石質構件,院內有水井一眼。1938年5月,中共江蘇省委成立了京滬線工委,林楓任書記,李建模、王仲良為委員,并派出曾擔任過紅軍團長的趙伯華到常熟負責軍事工作。同月,為了加強蘇常太地區建黨建軍工作,上級決定重建中共常熟縣委,李建模任書記,楊浩廬、趙伯華任委員。中共常熟縣委的重建,標志著一個團結常熟人民進行敵后抗日斗爭的領導核心業已形成。1938年6月1日,在塘橋鄉下大周家宅基(蔣涇)周家“軍事訓練班”開學。為期一個月的軍事訓練班結束以后,7月1日,中共常熟縣委直接組織和領導的第一支抗日部隊——“常……[詳細]
華東財經委員會舊址
  華東財經委員會舊址,位于丹陽市云陽鎮城河路,該建筑為二進一院,有古井一口,原為清末陸氏民宅。坐西朝東,硬山式磚木結構,為三開間進深七檁,上下2層,分布面積約272平方米。中共中央華東局財經委員會于1949年3月在徐州成立。1949年5月初進駐該舊址。在解放上海戰役總前委、中共華東局的直接領導下,為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解放上海戰役勝利后,財委會隨總前委華東局機關離開丹陽。……[詳細]
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位于鐘山北麓、王家灣附近。1932年由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籌建。安葬著100多名為國獻身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及援華的前蘇聯、美國飛行員。抗戰中為日軍所毀,1995年修復。票價:免費開放:09:00-16:30(周一閉館)網址:http://www.zschina.org.cn/電話:025-84431174交通:313路/抗日航空紀念館站地址:紫金山北麓……[詳細]
中共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
  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位于周莊鎮何家莊耿家住基。1928年1月,0江陰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在此召開,選舉產生新的江陰縣委領導機構。始建于1927年,2007年,進行全面修繕,并建成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出圖片85幅、實物9件、影印文件21件、文字說明1.15萬字,內容涉及0江陰一大會議的基本情況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0江陰縣領導機構的演變。紀念館還通過實物和油畫再現0江陰一大會議召開時的場景。……[詳細]
新海連特委原址
  新浦新市路31號大院,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東亞大旅社。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長江局特派員張吉吉人(張文海)和劉曼生(谷牧)根據長江局指示,會同山東來的中共地下黨員伍志鋼、李欣等在駐新海地區的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中建立了中共地下工作委員會,書記伍志鋼,委員劉曼生、李欣。他們經常在院北樓東頭的樓底小屋里開會,研究工作。新海連地區解放后成為中共新海連特區委員會機關所在地。現為連云港市民俗博物館。……[詳細]
淮北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淮北革0據地紀念館淮北革0據地紀念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齊康先生設計,構思奇妙,氣勢恢弘。布展內容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起至抗戰勝利后新四軍四師建制取消,全面展現以鄧子恢、張愛萍、劉瑞龍等黨、政、軍主要領導和淮北(泗洪)根據地人民萬眾一心,浴血奮戰的可歌可泣英勇事跡。……[詳細]
中共丹陽第一個支部舊址
  中共丹陽第一個支部舊址位于西門小學內,民國時期該地為縣第二高等小學。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中共派惲代英、候紹襲、劉重民等來丹宣傳革命思想,民國14年(1925年)4月經惲代英介紹戴盆天、黃競西、夏霖、錢正表、吳起文五人就在該舊址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建立第一個支部由戴盆天任書記,遺址為平房1間,磚混結構,面闊10.8米,進深3.95米。對研究丹陽地區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史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黃橋粟裕部分骨灰安放處
  粟裕部分骨灰安放處:粟裕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長、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他生前就希望身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戰斗過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里的戰友們永遠在一起。黃橋戰役是他和陳毅將軍一起創造的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因此逝世后,在中央軍委的直接安排下,由他的夫人楚青同志親自護送部分骨灰來到黃橋,撒於此處,并立墓碑以紀念。……[詳細]
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
  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位于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它包括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塔、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粟裕部分骨灰安放處等。 1940年秋,由陳毅、粟裕擔任正副指揮的蘇北指揮部在黃橋指揮了著名的黃橋戰役。新四軍7000多人與3萬多日寇鏖戰5日,一舉殲敵1.1萬多人。黃橋戰役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光輝范例,實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的勝利會師,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詳細]
周水平烈士紀念館
  周水平烈士紀念館位于顧山鎮水平村周東莊。周水平,顧山人。1925年3月參加中國0。“五卅”慘案發生后,曾主持川沙國民外交后援大會,是年10月,發起組織佃戶合作自救會, 11月又在顧山廟會上發表演說。不久,被軍閥政府逮捕,在獄中堅貞不屈,1926年1月17日被殺害。 周水平被害后,毛澤東在《向導》上發表《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運動》,文中敘述了為農運而犧牲的周水平受到農民們擁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一二二区在线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顶级 | 亚洲乱AV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_日本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资源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