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紅色旅游景點

阜寧鐵軍紀念館
  阜寧鐵軍紀念館是由杭州藍天設計院設計,以古典園林為風格,結合北京四合院構想設計而成,室內設計和裝璜由南京藝術學院負責,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館內主要介紹阜寧人民革命斗爭史和1941年7月10日新四軍軍部從鹽城遷至阜寧后,新四軍在阜寧的豐功偉績。阜寧是革命老區,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鐵軍精神,阜寧縣于2008年10月興建鐵軍廣場的同時,投入450萬元興建鐵軍紀念館,經過近一年的工程建設和資料搜集,一座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布館面積603平方米,分四大展廳,集照片、雕塑、實物、現代影視及聲、光、電于一體的展覽館展現在阜寧百萬老區人民面前。紀念館在阜寧烈士陵園內,安息著500多名烈士。阜寧鐵軍紀念館的落成,不僅為鐵軍廣場添色增輝,而且為阜寧的紅色旅游增添了一個亮麗的景點。……[詳細]
邳州王杰紀念館
  王杰紀念館位于邳州市運河鎮張樓,主要景點有展覽室、王杰像、王杰犧牲處、王杰墓、王杰犧牲紀念亭、題詞碑墻等,是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游景區。1965年11月開始修建陵園。紀念亭建于王杰犧牲處,為飛檐嶄角式,雙層6角琉璃瓦形,青松環繞;亭南為紀念室,陳列王杰同志遺物及各種紀念品;紀念室南為烈士墓,墓體系水泥圓拱形建筑,墓正面及兩側墻壁上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的題詞及烈士詩抄王杰紀念館景區始建于1966年,經多次改建、擴建及景觀提升,占地達到59畝。主要紀念設施有:王杰烈士墓、王杰烈士事跡陳列館、王杰廣場、王杰犧牲地紀念亭等。王杰烈士紀念館1987年被省政府批準為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已逐步發展為淮……[詳細]
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
  馬塘是蘇中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南通地區第一位共產黨人吳亞魯,孕育了如東第一個黨支部,締造了如皋(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戰爭年代,這里曾是江蘇省委蘇北特委所在地。梁靈光、姬鵬飛、陶勇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戰斗過,馬塘曾被譽為蘇中地區“小延安”。在黨的領導下,馬塘人民積極投身到反對-勢力、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中去,譜寫了一曲曲革命斗爭史歌。成千上萬名優秀馬塘兒女從這里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出現了白桐本、顧尊三等著名革命烈士,全鎮被批準為革命烈士的有407名。為傳承革命傳統,弘揚英烈精神,整合紅色資源,馬塘鎮黨委、政府從2005年7月開始籌建革命烈士紀念館。經過兩年的努力,一個占地1萬平方米,集紀念館、紀念碑、英雄壁為一體,布局合理、建筑造型美觀、氣勢宏大的紀念館終……[詳細]
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
  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位于陵園路。 1945年2月17日(農歷正月初五),新四軍一師五十二團指戰員為了粉碎日偽軍進攻淮南的陰謀,保衛黃花塘新四軍軍部,保衛抗日根據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在西順河十堡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擊日偽軍的阻擊戰,一天內,共打退敵人14次沖鋒,擊斃日軍72人,偽軍200余人,我軍犧牲26人。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在追悼大會上,高度評價這次戰斗,他說:“順河集這一次血戰,把日寇分兵八路進攻淮南、‘掃蕩’新四軍軍部的陰謀徹底粉碎。”為了紀念在順河集阻擊戰中光榮犧牲的26名烈士,當地政府和群眾在當年戰斗發生地張福河東,修建了烈士墓,立了石碑。1977年4月5日,為便于紀念活動的開展,擴大陵園規模,洪澤縣委、縣政府及西順河鎮黨委、政府將26烈士墓遷移到張福河西,即現在的二十六烈士墓……[詳細]
淮海戰役紀念館
  1959年國務院決定在江蘇省徐州市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淮海戰役紀念館,1960年奠基,1965年建成開放,占地79萬平方米。后又陸續建設了淮海戰役總前委群雕、淮海戰役碑林、徐州國防教育館、徐州抗日戰爭紀念館等紀念建筑。2007年7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建設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新館、淮海戰役全景畫館建成開放。新館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陳展面積1.2萬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圖表近3000件,復原場景9個。全景畫《淮海戰役》畫面周長150米,高20米,運用油畫、地面塑型、聲光電多媒體技術配合旋轉觀景平臺,展現了淮海戰役規模宏大、戰場遼闊、戰斗激烈、人民支前規模空前的不朽畫卷。2009年在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榮獲“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獎·金獎”。建成開放以來,先后接待了胡錦濤等數十位黨……[詳細]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是根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于一九三八年夏由陳毅、粟裕等同志率領新四軍東進抗日創建的。它是中國共產黨在華中敵后最早創建的根據地之一。它長期屹立在敵人的心臟地區,為以后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基地、樞紐和尖刀作用,為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了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教育后人,經省委批準、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翻建。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座落在江蘇省句容城東南二十五公里處的茅山鎮。茅山是江蘇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在的新館,占地面積為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筑面積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展館分五個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二千多件,用聲、光、電、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再現了陳毅、……[詳細]
常州烈士陵園
  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常州“三杰”紀念地(以下簡稱陵園)位于市區蘭陵北路315號,于1976年開始籌建,1978年正式成立,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在占地面積6.4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約80%,編制職工22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全國文明優撫事業單位。榮獲江蘇省優秀學校德育基地、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民政系統創先爭優先進集體等省級榮譽20余項。目前園內主要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常州三杰群雕、常州革命史紀念館、常州革命烈士紀念館、三杰廳、革命烈士紀念堂、廉政教育館、革命烈士詩抄碑廊……[詳細]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座落于當年新四軍浴血奮戰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巔之上。由鎮江市全體黨員交納--,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紀念碑寬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碑后刻有114字紀念碑文。紀念碑須彌座高3.13米,寓指鎮江市全體黨員31.3萬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軍一、二支隊來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級16米臺階,每組50級,寓指抗戰勝利50周年;6組臺階寓指6月,最后17級寓指17日,即指韋崗戰斗勝利紀念日(1938年6月17日)。碑名“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碑前下方正中廣場上為陳毅、粟裕雕塑。紀念碑寬6米,高36米,須彌高3.13米,寓意該碑由句容市31.3萬共產黨員捐資所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軍第一,二兩個支隊來自南方八省健兒,碑前有317……[詳細]
王杰烈士陵園
  王杰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邳州市張樓辦事處,距市區6公里。是為紀念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王杰與1967年開始興建的。主要紀念保護設施有依次建有犧牲地點保護亭、事跡陳列館、紀念廣場、烈士墓、刻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墻等。是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國家2A級紅色旅游景點。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位省級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民政部公布其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65年7月14日,濟南部隊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班長王杰同志,到原張樓公社執行民兵訓練任務,在地雷發生意外0的危急時刻,毅然撲向炸點保護了現場的12名基干民兵和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共產主義頌歌。為悼念舍己救人的共產主義戰士王杰同志,原邳縣革命委員會報請地區革命委員會批準,1967年開始建墓,墓體……[詳細]
南京陶行知紀念館
  南京北郊風景秀麗的勞山腳下,有一塊曾經名聞中外的土地——曉莊。20世紀20年代末葉,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布衣下鄉,在這里創辦了一所新型的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即曉莊師范。同時根據他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進行大膽的教育革新,開始了一項為世人矚目的偉大的“曉莊試驗”。但僅僅維持了三年,曉莊師范就被國民黨當局無理封閉。陶行知魂牽曉莊,一直想把曉莊師范恢復起來,繼續曉莊的試驗,然而直到逝世終未如愿。人們把陶行知安葬在這里,讓他長眠在他心愛的曉莊土地上。1982年8月,陶行知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府撥款70余萬,在當年“犁宮”(原曉莊師范大禮堂)舊址上興建了陶行知紀念館新樓。造型仿照“犁宮”外形,大屋頂,飛檐厚脊,門樓為圓形塔項,正面一長排花格木窗,既古樸端莊,又新穎別……[詳細]
常州“三杰”紀念地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都是常州人,故被稱為“常州三杰”。常州“三杰”紀念地包括常州“三杰”紀念館、瞿秋白故居、張太雷故居、惲代英紀念廣場,是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坐落于常州市中心南隅的常州“三杰”紀念地,是常州市首家被中宣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地占地面積6.42萬平方米,在編人員22名。紀念地內莊嚴肅穆,郁郁蔥蔥,目前主要建筑物有常州“三杰”群雕、烈士詩抄碑廊和人生格言碑林、常州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等。在常州“三杰”展廳,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生動全面地展示了常州“三杰”偉大的一生,給參觀者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震撼。紀念地緊緊圍繞“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辦園宗旨,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構建和諧常州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紀念地……[詳細]
華中魯迅藝術學院烈士墓
  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殉難烈士紀念碑所在地是建湖縣慶豐鎮北秦莊。該碑高13米,頂端嵌有金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下是一面紅旗,象征著在黨的指引下,革命文藝大旗千秋萬代永遠飄揚。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創建于1941年春,院址設在鹽城兜率寺和貧兒院,劉少奇兼任院長。全院分設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四個系,一個普通班和一個少年班,共有師生400余人。正當這株文藝新苗茁壯成長之時,日、偽軍集中了一萬七千余人,由東臺、興化、射陽湖、陳家洋等地,分數路向新四軍軍部駐地鹽城合擊,企圖一口吃掉重建不久的新軍部。陳毅代軍長根據中共中央華中局的決定,進行反掃蕩戰斗動員,號召駐鹽城的部隊、機關、學校全部分散轉移。魯藝華中分院師生于1941年6月22日撤出鹽城,至鹽城以西、龍岡以北的黃家巷,兩日后轉移到鹽城縣五區(今建湖縣慶……[詳細]
泗洪烈士陵園
  泗洪烈士陵園建于1954年,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學校德育基地、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建有紀念塔,塔的正面是鄧子恢同志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塔的兩側是紀念碑廊,碑廊里有陳毅同志親自撰寫的碑文;園內還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館藏豐富,共展出歷史圖片344幅,雕塑18座,珍貴文物百余件。烈士墓區1957年1月,縣委、縣政府將分葬在泗洪境內的150余位烈士先后移入陵園奉葬。墓的排列為由東向西為行,南北為列。為了緬懷先烈,鞭策后人,增強陵園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我園于2008年對烈士墓區進行改造。改造后墓區占地面積為8400平方米,共分為三個區域:解放戰爭時期墓區有姓名的烈士墓有29座,無姓名烈士墓有47座;抗日戰爭時期烈士墓區有姓名烈士墓有17座,無……[詳細]
東海縣安峰山烈士陵園
  安峰山烈士陵園坐落在東海縣城西南約16公里處的安峰山上。為紀念“安峰山事件”中死難的烈士而建。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犯我解放區,10月間國民黨軍第七十四師和第二十八師侵占漣水、沭陽等地,我軍作了戰略轉移。淮海區宿北、沭陽、東海、灌云等縣級機關和地專機關干部和家屬三四千人北撤山東。1947年2月,根據華東局要求,北撤的干部要南返淮海區原地堅持斗爭。由于“淮海區駐魯前方辦事處”對南返路線情況不明,組織松散,當干部隊到達安峰山麓時,遭到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的包圍,干部隊員雖奮力突圍,仍被俘、失蹤、傷亡近千人,是為“安峰山事件”。“安峰山事件”是蘇北解放戰爭中我軍損失最大的一次。為緬懷先烈,激烈后人,中共東海縣委、縣政府決定興建安峰山烈士陵園。1994年2月動工興建,1998年基本完成,同年……[詳細]
青龍山革命烈士陵園
  青龍山烈士陵園由紀念碑、烈士墓園、紀念廣場三個主體構成,整體氣氛莊嚴肅穆。紀念碑于2011年春率先完工并向社會開放;烈士墓園位于紀念碑后,所有烈士墓采用草坪葬設計,臥式的黑色墓碑周遭以草叢鮮花裝點,截至目前,墓園內已有30位烈士英靈長眠其中,他們犧牲于不同年代,既有革命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烈士,也有新時期為祖國的建設事業鞠躬盡瘁的英魂,更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獻出生命的忠骨。……[詳細]
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是第二代核心領導人鄧小平同志戰斗-過的地方,作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自98年開館以來,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已累計接待參觀者20多萬人次,尤其是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年接待人數達6萬人之多。目前,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已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為了更好地發揮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對全社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總前委舊址紀念館進行了全面修繕改建。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坐落于丹陽市內城河路寶塔弄5號(原戴家花園)。包括舊址和紀念館兩個部分,占地1344平方米。為二層樓房。現舊址按當年的原貌布置陳列。紀念館為一幢三層樓房,內設《光輝的總前委》展覽,運用圖、文、聲、光、像等現代化手段,將總……[詳細]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占地面積33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余平方米,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千步村,建立于1944年,是蘇中地區唯一的從抗日戰爭年代保存下來的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1940年10月,新四軍在蘇中地區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穩定江淮大地各雜牌武裝,團結爭取他們共同抗日,在陳毅同志的精心策劃下,在曲塘鎮成立了一支團結抗日的特殊武裝部隊,定名為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蘇北游擊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簡稱聯抗部隊,并指定由我地下黨員、國民黨中將身份的黃逸峰任司令。聯抗部隊主要活動地區劃定為泰州至海安的通揚運河以北,海安至東臺的串揚河以西,東臺至興化一線以南,興化至泰州的官河以東為聯抗防區,簡稱興東泰地區。聯抗部隊及其所領導的地區屬于蘇中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詳細]
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
  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原址為寶堰鎮“怡和酒行”,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68平方米。該建筑建于1921年,1982年3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結合的建筑特色,設計科學,構思精巧,工藝考究,屬蘇州園林建筑風格。令人稀奇的是,宅院設有更樓,哨樓,空中通道,地下暗道,它分布合理,防衛能力異常堅固。1995年9月,紀念館建成并對外開放。館名由原國防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1938年6月15日,陳毅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到達寶堰,設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諸機關于寶堰鎮前隍村。陳毅等領導同志則居住辦公在寶堰鎮怡和酒行大院內。1938年7月7日,為紀念抗戰爆發一周年,陳毅在寶堰鎮怡和酒行大院召開鎮江、句容、金壇、丹陽四縣各界人士代表大會,籌備成……[詳細]
朱家崗烈士陵園
  朱家崗戰斗烈士墓朱家崗烈士陵園朱家崗烈士陵園位于泗洪縣曹廟鄉朱家崗村,為紀念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朱家崗戰役中光榮犧牲的73名烈士而建。園內建有紀念塔、紀念館、陳列館、碑廓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游景區。朱家崗烈士陵園位于洪澤湖西畔,抗日戰爭時期隸屬淮北蘇皖邊區泗陽縣曹廟區朱家崗鄉,現為江蘇省泗洪縣曹廟鄉朱崗村,離泗洪縣城約35公里。朱家崗烈士陵園埋葬了73位革命烈士的遺體,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的體現,其浩然正氣,直上九霄。烈士陵園還埋葬著當年日本侵略軍沒來得及運走的13名官兵的遺體,這在中外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體現了在中國0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廣闊胸懷,已經在國際上產生了積極影響。1942年12月10日,在淮北蘇皖邊區33天反掃蕩的戰役中,發生了一場喋血奮戰,悲烈慘壯、驚天地、泣……[詳細]
雪楓烈士陵園
  雪楓墓園(亦稱雪楓烈士陵園)位于泗洪縣半城鎮境內,濱臨景色秀美的洪澤湖風光帶。距縣城約25公里,距宿遷市區70公里,屬人文風景旅游區。抗戰時期,新四軍第四師為建立豫皖蘇根據地,與日寇、頑匪英勇作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深得民眾擁護和愛戴。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原名彭修道,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鎮平縣七里莊。他于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5月由上海中央軍委到蘇區紅軍部隊,先后任紅軍大隊(縱隊、師)政治委員、江西軍區政治委員、紅軍大學政治委員和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等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1野戰縱隊1梯隊隊長、紅3軍團5師師長、陜甘支隊第2縱隊司令員、紅1軍團4師政治委員。在中央紅軍進行的歷次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网在线网站 | 原创AV巨作无遮挡国产 | 日本激情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主播在线网址 | 最新国产资源片在线观看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