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旅游

遼寧省紅色旅游景點

遼沈戰役紀念館
  遼沈戰役紀念館坐落于錦州市凌河區北京路5段1號,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傳播、藝術博覽、風景園林為一體的大型軍事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于1959年。1988年,中央和省、市投資2700萬元進行改擴建,新館由葉劍英元帥題寫館名,由三個園區組成,即南園(風景園區)、中園(紀念園區)、北園(游覽園區)。館區整體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8.8萬平方米,主題建筑面積8600平方米。建筑風格凸顯軍事特色,以中國式牌樓寓意勝利的“凱旋門”。基本陳列共分為四個部分: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中國第一座全景畫館。館藏文物1.1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3件。2003年,省、市又投資6000萬元對陳列和園區進行改造維修,改造后的新館擴建和延伸了景區面積,中軸線向南延伸了600米,建設了5000余平方米的勝利廣場,設計建造了雕……[詳細]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位于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筑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管內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九·一八”……[詳細]
關向應故居(紀念館)
  關向應紀念館位于關向應同志故居——大連市金州區向應鎮關家村。始建于1986年,由當時的金縣人民政府興建。1989年7月,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2002年在關向應誕辰100周年之際重建新館,2006年進一步改擴建,2007年9月10日重新開館。總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關向應故居遺址(兩間草房、農家小院)、紀念館、廣場、綠地等。紀念館中陳列了大量的珍貴歷史資料和實物,形象生動地記述了關向應同志光輝的一生。關向應同志是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我黨我軍早期卓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原名關致祥,1902年9月10日出生在一個普通滿族民農民家庭。1924年在大連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在蘇聯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先后在中國河南省委和共青團……[詳細]
撫順雷鋒紀念館
  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館位于撫順市望花區雷鋒路東段61號,原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地附近,占地面積99900平方米,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1960年,雷鋒入伍后不久便隨部隊來到了撫順,并在撫順度過了他一生中最閃光的年華。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8月17日,撫順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并將他安葬在葛布烈士陵園內。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63年3月11日,為了永遠紀念雷鋒,深入宣傳和學習雷鋒,撫順市委決定在望花公園內修建雷鋒烈士紀念館,1964年8月15日奠基,1965年8月15日落成并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儀式。1990年,總書記親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視察,并親筆題寫館名。建館以來,撫順雷鋒紀念館曾經……[詳細]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于祖國東北邊陲的全國優秀旅游城市——丹東市。坐落在青山環抱、綠樹成蔭、風景如畫的英華山上,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歷史和抗美援朝運動的大型軍事專題紀念館。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的侵犯,保衛-,派出志愿軍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鮮進行的正義戰爭。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1993年7月25日,新館落成并舉行開館典禮,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同志為抗美援朝紀念館開館剪彩,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劉華清等同志為抗美援朝紀念館開館題詞。該館總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詳細]
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
  撫順戰犯監獄舊址陳列館位于撫順市高爾山下,原是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為了囚禁中國抗日志士和愛國同胞于1936年修建的一所舊監獄,當時稱“撫順典獄”。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國民黨接收,改名為遼東省第四監獄。1948年11月撫順解放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改稱為“遼東第三監獄”。1950年6月,根據中央指示,將該監獄改建為撫順戰犯管理所。從同年7月,開始收押由蘇聯政府移交給我國的日本戰犯,偽滿戰犯。1956年后,又陸續收押了一批國民黨戰犯。在撫順戰犯監獄關押的戰犯中有偽滿國務院總務廳官武部六藏,次長古海忠之,日本陸軍第117師團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第57師團中將師團長藤田茂,第39師團長佐佐真之助等日本戰犯982人。有偽滿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和各部大臣等偽滿戰犯71人。有原國民黨第12兵……[詳細]
秀水河戰役紀念館
  秀水河戰役紀念館位于法庫西40公里處,風景秀麗的秀水湖自然保護區東側的秀水河烈士陵園內。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出關到東北,和國民黨軍第一個戰役就是秀水河戰役,稱為東北解放第一個春天。這場戰役是林彪指揮的。1946年2月蔣介石派兵向遼西解放區進攻,國民黨陸軍十三軍八十九師二六五營,二六六團占領了秀水河村。我軍新四軍七旅,對秀水河的敵人進行了全面包圍。1946年2月13日下午5點鐘,對秀水河外圍敵人進行了殲滅戰,首先擊潰了大架子山上國民黨二六五團榴彈炮營,接著新四軍七旅插入秀水河街中心,一師攻村北的制高點最后發起總攻擊,我軍和敵軍在街里進行白刃戰,敵軍援兵被堵擊,秀水河子的敵人被打垮,殲敵1800余人。繳獲大卡車32輛,美式槍、炮490多件,在法庫縣城召開了祝捷大會。政府為紀念在這次戰役中犧牲的革命……[詳細]
沈陽軍區后勤史館
  沈陽軍區后勤史館坐落于沈陽市和平區南十一馬路21號(沈陽軍區聯勤部機關院內),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展線約600延長米,是全軍第一個戰區級的后勤史館。沈陽軍區后勤史館以翔實的史料、獨特的視角,客觀真實地再現了東北戰區黨政軍民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后勤保障工作的風雨歷程和輝煌業績。由于東北戰區的特殊歷史地位和作用,沈陽軍區后勤史既是東北戰區黨史、軍史的縮影,又是國史、軍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沈陽軍區后勤史館的主題是“強大的后勤,勝利的保障”。10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幾百件歷史文獻、文物,把人們的思緒重新帶回了炮火硝煙的戰爭歲月,使其看到了東北戰區黨政軍民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東北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人民戰爭思想,艱苦奮斗,創建戰區龐大的后勤保障體系,贏得解放東北、支援全……[詳細]
趙尚志紀念館
  趙尚志紀念館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中山大街2段,紀念館建設工程于2007年9月23日開工,到2008年10月25日落成開館。建筑面積5900平方米,布展面積4000平方米。由沈陽魯迅美術學院設計建造。趙尚志紀念館是集紀念、館藏、研究保護、展覽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整個建筑平面為方正的矩形,俯視整個建筑可以看到平面為一個方正的“尚”字。紀念館高11米,正面長34米。館區展示趙尚志紀念館以弘揚尚志精神為主題,以趙尚志的革命戰斗經歷為主線,通過實物、繪畫、圖片、場景及現代化科技手段,向人們講述了趙尚志將軍悲壯而又傳奇的一生。序廳浮雕序廳是組名為“民族魂”的大型浮雕,呈現的是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這14年間,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而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壯麗史篇。序廳陳列展……[詳細]
塔山革命烈士陵園
  塔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葫蘆島市連山區塔山鄉塔山村東,距市區12公里。建于1963年10月15日,時值遼沈戰役錦州解放15周年,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塔山是關內外交通的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了防范蒙古少數民族不斷騷擾,加強遼東防御,于曹莊、湯池之北置寧遠衛(今興城),統五千戶所。又于城東五十里塔山,別置中左千戶所。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塔山城,當時城周圍三里一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設三座城門,南為海寧門,西為安平門,東為義倉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塔山城,在原基礎上加高三尺。清兵入關的幾個決定性戰役在此進行。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初八,清兵列紅衣炮于塔山城西,攻毀城垣二十余丈。四月二十二杏山失……[詳細]
遼陽市烈士陵園
  遼陽市烈士陵園建于1957年,座落在市南郊二公里處高阜平臺之上,占地面積87,49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辦公室綜合樓、墓志銘碑等。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為新魏碑體,墓志銘碑文為遼陽市著名書法家溫同春先生題寫。烈士紀念碑為紀念1948年解放遼陽犧牲的烈士而建。1947年,東北人民解放軍已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兵力73萬人,國民黨軍隊大部被壓縮到中長路和北寧線上的一些城市。為了不給國民黨軍隊喘息機會,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首先對北寧路沈錦段展開進攻,切斷他們與關內的運輸線,然后再轉兵沈陽以南,攻殲遼陽、鞍山、營口的國民黨軍隊,孤立沈陽之敵。擔負遼陽戰役的四縱、六縱和東總炮師。全戰役由四縱統一籌劃和指揮。1948年2月6日遼陽攻堅戰打響……[詳細]
本溪市烈士紀念館
  本溪烈士紀念館(原本溪烈士陵園)位于本溪市明山區青沙嶺,占地面積5.86萬平方米,于1985年6月動工修建,1988年10月竣工對外開放。2003年5月,在本溪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下,本溪烈士紀念館進行了全面改造擴建。改造擴建后的本溪烈士紀念館,從整體上劃分為三大區域:陵墓區、瞻仰區和景觀區。2003年6月至10月,進行了一期改造建設,即對陵墓區和瞻仰區的改造擴建。陵墓區內新建單體烈士墓100個、佚名烈士墓和高21.7米的本溪解放紀念碑各一座,以及新建刻有1630位烈士的英名錄墻。瞻仰區內重新布展,展覽面積增加到2400多平方米。展出圖片368幅,圖表33張,油畫插圖20幅,展柜、展臺共40個、展出文物、文獻276件,布置“鄧鐵梅在獄中”等景觀4處,制作大型浮雕“豐碑”1座,大型……[詳細]
崗山森林公園
  崗山森林公園隸屬新賓滿族自治縣崗山林場,行政區位于新賓滿族自治縣響水河鄉腰堡村北,東與吉林省通化縣接壤,南與本溪市桓仁縣毗鄰,西部為富爾江。崗山屬長白山系龍崗山脈,崗山森林公園距離新賓滿族自治縣縣城40公里,距撫順市175公里,據沈陽市215公里。崗山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其境內主峰老禿頂海拔1347米,素有“遼寧屋脊”之稱,這里山巒起伏,群峰兀立,溝深林密,溪谷縱橫,地貌景觀獨特。尤其是登主峰一老禿頂,遼吉兩省千溝萬壑,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有一覽眾山小之感。這里的腳印峰,海拔1322米,它由在巖石上天然形成兩方碩大腳印而得名,充滿著神秘色彩。這里的植物種類繁多,有著典型的長白山區系植物特征。崗山境內有原始森林561公頃,為原始針闊混交林。這里林豐草茂,古木蒼翠,蔗天蔽日,遼寧省瀕危……[詳細]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始建于1951年初,占地24萬平米,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紀念館、錄像廳等設施組成。地處陵園最高點的紀念碑主體高23米,是烈士陵園的標志性建筑;紀念碑后松林中安葬著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楊根思、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孫占元、楊連第及各級英雄模范的志愿軍烈士123位。沈陽抗美援烈士陵園始終受到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剛建園時,國家副主席-同志為紀念碑題字:“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總理親自審定了471字的紀念碑碑文,郭沫若同志為陵園題寫園名并賦詩頌揚烈士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烈士所在部隊的-為烈士們撰寫了碑文。每逢清明節,遼寧省、沈陽市、駐沈陽部隊、遼寧軍區領導和各界人民群眾都要前來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平時前來掃墓者也是絡繹不絕,每年都達十幾萬人以上,使……[詳細]
遼沈戰役景區
  遼沈戰役景區位于撫順市高灣經濟開放區友愛水庫北側,占地300多畝,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2014年4月26日對外開放,是根據遼沈戰役的歷史背景為藍本而創作的大型實景表演區。遼沈戰役景區用現實的藝術手法展現1948年遼沈戰役恢宏場面,利用600多人的演出陣容,真槍真人演藝,使用軍用吉普、大炮、坦克等,每場表演2000多發子彈,200多發炮彈,將史詩般的遼沈戰役戰爭場面從新展現,給觀眾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讓他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中去,游客們還可以穿上軍裝,拿起鋼槍參與進去進行戰斗,在歡慶勝利時,大家也可以加入歡慶勝利的隊伍中來,和著節奏扭起大秧歌唱起歌,找回那久違的革命熱情。遼沈戰役景區設有觀賞型的二人轉小舞臺、音樂吧、軍事展覽、遼沈戰役圖片展,體驗型渾水摸魚、軍事訓練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