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紅色旅游景點

臨縣中央后委機關舊址
  中共中央后委機關舊址位于臨縣南25公里的雙塔村,東靠呂梁山脈,湫水河繞村而過。這里交通方便,東連晉綏邊區和晉察冀邊區,西與陜甘寧邊區隔黃河相望,是一處十分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轉站。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后委機關在這里駐扎。舊址于2009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背景鏈接1947年2月,蔣介石在全面進攻解放區的計劃破產之后,在軍事上被迫改為重點進攻,將進攻的重點置于山東解放區和陜甘寧解放區,妄圖消滅西北人民解放軍及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或迫使其東渡黃河。2月底,蔣介石親抵西安,部署進攻延安。延安正彌漫在戰火硝煙中。此時,國民黨軍有24萬余人,美式裝備,從三面包圍陜甘寧邊區,又有近百架飛機狂轟濫炸,而駐守陜北的部隊不過2萬多人,加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總共有5萬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詳細]
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
  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點:屯留縣上蓮鄉老爺山1945年,聞名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發生在這里。共殲俘敵援部隊2.2萬余人。為上黨戰役的最后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廟8處,137間,盡毀于戰爭中,現除部分基礎遺存外,(斷垣殘壁改作它用),僅剩一座蓮花舍利塔,滿身彈痕累累,是“上黨戰役”的一個重要標志。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山因是上黨戰役的主要戰場而享譽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話傳說及歷代寺廟道觀之佳而聞名古今。老爺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縣城西北25千米處,為上蓮鄉屬地。跨于北緯36.27度,東經113.46度之間,東依白晉鐵路和晉太公路,可直達并州;南瞰余吾古鎮,乃三晉通衢之變地;北與襄垣縣……[詳細]
太行太岳烈士陵園
  太行太岳烈士陵園位于長治市內的梅輝坡。它是根據1946年3月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會議的決議,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于太行太岳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而建立的。1951年落成。占地總面積為9460萬平方米。陵園開南、東兩個門,南門為正門。大門兩壁是戎子和同志親筆題寫的對聯:英雄功勞換來民族幸福,烈士血汗奠定-。進入園內,青松郁郁,鮮花遍地,顯得十分莊嚴肅穆。陵園的中心聳立著太行太岳烈士紀念碑,碑高23米,是陵園內最突出的建筑物。碑身內部全是大青石,表面貼5厘米厚的白色大理石。通身潔白的紀念碑象征著先烈們純潔無形的高尚品質。碑的正面是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主席程子華題寫的太行太岳烈士紀念碑九個丹漆大字。背面是-同志的題詞:人民水運紀念著你們。碑的底部四面分別德刻著-、-、楊秀峰、李達、戌子……[詳細]
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
  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位于距縣城94華里的東部山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9年7月15日,正當日寇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起第二次九路圍攻之際,總部機關由潞城北村經黎城霞莊進駐磚壁村?偛吭诖u壁指揮八路軍粉碎日寇對晉東南的圍攻和掃蕩后,除少數人員留守磚壁外,總部機關對于1939年10月11日遷至西南10公里處的王家峪。1940年6月敵占段村后,總部于6月27日又返遷磚壁,并由彭副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1940年11月4日,總部轉移至遼縣(今左權縣)的武軍寺。1942年5月反掃蕩后,彭副總司令又率領總部機關于農歷初六第三次進駐磚壁村,并在此召開了左權烈士追悼會,不久即赴太岳區,后又返麻田、武軍寺。八路軍總部在磚壁駐扎期間……[詳細]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位于興縣蔡家崖,地處晉西高原,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曾是0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晉綏地區是我國最早的根據地之一。它包括山西省同蒲鐵路以西的大部。原綏遠省黃河以東及平綏鐵路以北的廣大地區,是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與陜甘寧邊區聯系的樞紐和唯一通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賀龍與關向應遵照黨中央指示,率一二0師從陜北挺進抗日前線,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一二0師在給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廣泛發動武裝群眾,開展兵民結合的武裝斗爭。1938年,一二0師在太原以北展開了游擊戰,切斷同蒲交通線,襲擊太原飛機廠,并成功地阻擊了大同敵寇26師團的進犯,奠定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11月,一二0師奉黨中央之命開赴冀中,與冀中軍民并肩……[詳細]
忻口戰役遺址
  看點: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思想指導下,國共兩黨建立了統一戰線。1937年10月,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軍,國共兩黨浴血奮戰,23天內共殲滅敵人兩萬余人,取得了抗擊日軍的一次巨大勝利。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處,是忻州的北門戶,早在漢代,這里就是重要的軍事防守基地。忻口戰役遺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處,是忻州的北門戶,早在漢代,這里就是重要的軍事防守基地。忻口戰役是中-隊抵抗日本侵略軍進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戰役。1937年10月初,日本華北方面軍坂垣師團約三萬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思想指導下,國共兩黨建立了統一戰線。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軍,國共兩黨浴血奮戰,23天內共殲滅敵人兩萬余人,取得了抗擊日軍的一次巨大勝利。這次戰役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詳細]
李林烈士陵園
  李林烈士陵園,前身為平魯縣烈士陵園,位于平魯區井坪鎮。1987年,該園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批準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至2004年先后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朔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先后被團省委、省教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命名為“全省青少年傳統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4月26日被全國僑聯授匾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2008年、2010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山西省文明和諧景區”。2009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的平魯區,北以長城為界與內蒙古接壤,東連右玉,西接偏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山陡路險,溝壑縱橫,依據特殊的地理環境,抗……[詳細]
金崗庫村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時代:1937年地址:五臺縣五臺山金崗庫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紀念館位于山西省五臺縣金崗庫村,成立于2003年11月7日,是在軍區司令部舊址的基礎上修建的。舊址院落坐西向東,緊靠山根,位置險要。整個建筑分里外兩院,大小相仿。紀念館現有陳列室二十一間,展廳四個。具有北方明清時期建筑風格。布展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鐵血長城》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抗戰史跡展。以抗日戰爭的發生和發展為主線,展出圖片142幅,生動再現了晉察冀根據地軍民舍身忘死,不屈斗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肚镲L流一元戎》聶帥生平展。共展出圖片90幅,實物14件,詳盡地闡述了聶帥光輝的一生。1937年10月下旬,八路軍總部離開五臺山區開赴太行山。11月,在五臺縣石咀鎮召開晉察冀軍區成立大會。1938年2月,軍區司令部移……[詳細]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第六批國保)時代:1942—1947年地址:定襄縣城西2公里處西河頭村內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位于定襄縣城西2公里處,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兩大地道戰遺址之一。地道開挖于民國31(1942)年,到36年(1947)秋,挖成自東向西的三條主道總長為5公里,是有3條干線、52條支道組成的縱橫交錯的地道網。地道分為三層,二層設有指揮所、休息室、儲藏室;三層有機要室、武器庫、會議室。此外,地道內還有翻口22個,卡口8個,陷阱和迷魂陣各12個,作戰槍眼22個,出擊口10個,出入口11個,連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處。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煙、射擊等多種功能。地道筑成后武工對和地方民兵與敵人展開靈活的地道戰,多次擊退國民黨閻匪軍及地方武裝的進攻,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詳細]
洪洞馬牧八路軍總部舊址
  馬牧八路軍總部舊址位于洪洞縣辛村鄉馬二村中心,原是一徐姓財主的宅院,非常寬闊,有著晉商的風范,現為馬二村村民委員會駐地。1937年,八路軍總部在朱德總司令帶領下,曾在此駐扎約51天,對當地的革命發展影響很大。 背景鏈接 太原失陷后,國民黨軍隊退出山西和華北大部分地區,華北的抗戰形勢發生了重大轉變。1937年11月,毛澤東就八路軍的兵力部署強調指出: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業已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轉入主要地位,八路軍應在統一戰線基本原則下,放手發動群眾,廢除苛雜稅,減租減息,收編潰軍,購買0,籌集軍餉,實行自給,擴大部隊,打擊漢奸,招納左翼,進一步發揚獨立自主精神。 為加強與第二戰區聯絡和溝通,堅持山西抗戰,八路軍總部繼續南移,向第二戰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靠攏,于1937……[詳細]
臨汾烈士陵園
  臨汾烈士陵園位于城南堯廟宮北面,始建于1958年,后經過多年的修葺補建,現今已成了一座亭臺廳堂錯落有致、松柏花卉隨風飄香、風景優美、肅穆雅靜的園林。陵園座北向南,高聳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雄踞中心。-元帥的親筆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鐫刻于紀念碑正面。除此,園內還建有仿古式門樓、憩亭、“臨汾攻堅”展覽館、《革命英雄紀念館》、《臨汾建設成就》展覽廳、骨灰堂等。這些建筑設計精美,布局得體。地址: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秦蜀南路……[詳細]
隰縣晉西革命紀念館
  晉西革命紀念館位于臨汾市隰縣縣城西南1.8公里處的車家坡村龍鳳山腰,紀念館總建筑面積342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3252平方米,陳展面積2780平方米;設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3個展廳,包括黨的早期活動,即創建革命武裝、紅軍東征、晉西會議、午城戰役、根據地建設、晉西事變、東川戰役、全區解放、踴躍支前、偉大勝利等單元內容。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色鏈接 晉西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依靠廣大民眾的支持創立的,它是晉綏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也是山西革命老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形成于抗日戰爭爆發后的烽火歲月。晉西,泛指山西沿黃(河)一線南北狹長地區,是以隰縣為中心輻射周邊縣市的地域,含隰縣、交口、汾西、石樓、永和、大寧、蒲縣、吉縣……[詳細]
永和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位于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距縣城80余華里。2005年重新修建的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占地2500平方米,以“英明決策筑輝煌”、“紅軍東征在永和”和“老區人民愛紅軍”為主題分三個展廳,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塑刻作品等真實地再現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東征歷史畫卷,全面展示了當年東征紅軍的豐功偉績。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澤東主席、彭德懷總司令率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進行了著名的渡河東征,壯大了紅軍力量,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在紅軍東征期間,毛主席率總部人員兩次進駐永和縣,前后共居住了十三個日日夜夜。在永和,主席親自指揮了在山西的對敵斗爭;在永和,主席組織召開了軍事會議,將“渡河東征、抗日反蔣”的方針,改變為“回師西渡,逼蔣抗日”的策略;在永和,……[詳細]
神池毛澤東路居紀念館
  毛澤東路居紀念館位于縣城文化館內(時為中共神池縣委駐地)。1948年4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及任弼時、徐特立等一行由晉綏邊區出發,向河北省西柏坡行進時,經岢嵐、五寨達于此,留宿一晚。聽取縣土地改革工作團土地改革和整黨建黨工作匯報。周恩來曾登西城觀西海子。次日東去代縣。1968年神池縣革命委員會遂將毛澤東當年路居3間正房及辦公桌椅、雙人床原樣陳設供人瞻仰。2006年縣政府出資作了重新修繕,除原樣保留毛澤東豐功偉績館外,增設了神池民俗館。1948年4月5日下午5時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途中經過神池縣城,當時的土改工作團團長鄭林就把中央領導們安排在這座院落里。在這兒,周恩來發出了“努力發展生產、關心群眾生活、組織好生產自救”的重要指導。4月6日早6時,毛澤東來到城西……[詳細]
五臺山毛澤東路居紀念館
  毛澤東路居紀念館位于五臺山塔院寺方丈院中,室內按原樣陳設,炕上鋪一床軍被,地上擺一張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硯臺,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間方臺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銅茶壺。後院東跨三間,左右兩間分別是周恩來、任弼時當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澤東率黨中央機關離開延安,路經晉西北,開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時分,來至臺懷鎮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澤棄、周恩來分別由地方干部陪同,觀看了寺院文物。毛澤東視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處,一路上他親切地與僧人交談,關心他們的生活和佛事活動,并勉勵地方干部一定要保護好文物,要忠實地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團結愛國僧人,把五臺山建設好。毛澤東在五臺山路居,雖僅有一宿,但在五臺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臺”的美好回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日本免费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日韩a级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