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紅色旅游景點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中國惟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8年抗戰歷史的大型專題紀念館,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傳播諸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紀念館地理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距太(原)長(治)高速公路武鄉出口1公里,太(原)焦(作)鐵路縱貫武鄉縣城,二○八國道、沁溫紅色旅游公路與周邊景區襟帶相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坐落于太行山區、八路軍的故鄉——風景秀麗的山西省武鄉縣城西,1988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43周年之際,正式建成并對公眾開放,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2005年8月15日,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勝利竣工,《八路軍抗戰史陳列》大型主題展覽正式開幕。從1988年建館迄今,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幾經發展,特別是歷經2002年、2005年兩次較大規模擴建改陳,面貌渙然一新。本館平面布置采用中國建……[詳細]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景區位于革命老區左權縣麻田鎮,距左權縣城45公里,距山西省會太原195公里。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目前,景區分八路軍總部舊址和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兩部分。總部舊址占地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于1980年對外開放。2011年以來,投資2000余萬元,本著“修舊如舊、以期恢復四十年代抗戰時期舊貌”的理念,對總部大院、鄧小平舊居、左權舊居進行了修繕,并對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戰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黨校、魯藝學校、《新華日報》報社等舊址進行了恢復,讓游客真切體驗和感受到當時八路軍的真實抗戰生活。2007開工建設,2012年9月竣工的紀念館總投資1.2億元,是山西省紅色旅游景點中展覽路線最長、文物實物最多、內容最全的……[詳細]
八路軍文化園
  八路軍文化園位于武鄉縣城內,整個景區由前廣場、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勝利大道、軍藝社、勝利壇、實景劇場、八路村等七部分組成。園內三場常態演出:實景劇“反掃蕩”,影視蒙太奇體驗劇“太行游擊隊”,軍民同慶“《歡慶勝利》大巡游”,通過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幽默詼諧的表現形式,喜慶熱鬧的民俗風情,生動再現了八路軍將士與當地老百姓軍民同心、共同-日寇的歷史場景。地址:長治市武鄉縣太行西街類型:文化旅游區等級:AAAA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電話:0355-6456666開放時間:9:00-18:00門票:八路軍文化園成人票90元……[詳細]
劉胡蘭紀念館
  劉胡蘭紀念館坐落在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村南,東瀕汾河,西接太汾公路。紀念館始建于1956年,建筑總面積8400平方米,1957年劉胡蘭烈士就義10周年時落成并對外開放,成為向全國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紀念館建筑總面積6萬平方米,以紀念碑和陵墓為中軸對稱分布。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廣場,花壇中央聳立著高大的漢白玉紀念碑,碑的正面,有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碑的背面,鐫刻著《中央晉綏分局關于追認劉胡蘭同志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的決定》。碑后是近3000平方米的槽形建筑,正面欄柱中央懸掛著郭沫若所題館匾“劉胡蘭紀念館”。周圍的火炬象征著中華兒女“發揚胡蘭精神,獻身四化大業”的信心和決心。紀念館大廳內陳列著烈士的74件遺物和反映劉胡蘭生平事跡的繪畫、雕塑、照片文獻資……[詳細]
黎城黃崖洞革命紀念地
  這里是八路軍兵工廠舊址,也是“黃崖洞保衛戰”的戰場遺址。四周奇峰絕崖,巍峨雄渾,集太行雄奇、壯美于一體,是一處新開辟的旅游勝地,還開辟“當一天八路軍”等旅游項目。黃崖洞在黎城縣北東崖底鎮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嶺下,占地約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的指示,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主要生產步槍、手榴彈、馬尾彈、五零炮等,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兵工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軍井關三十六師團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眾,陸空聯合,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九百余名指戰員奉命保衛,憑借天險與敵血戰八晝夜,殲敵千余人,贏得了敵我傷亡六比一的輝煌戰績,“開中日戰爭史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記錄……[詳細]
孫文龍紀念館
  曾經有這樣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陽城縣寺頭鄉這片土地上開創了種植蘋果的先河,給當地人民栽上了搖錢樹;他樹旗標帆,栽桑養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他敢為人先、大膽創新,高寒山區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接見與贊揚。他就是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孤堆底村人--孫文龍。他,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了人民解放軍,1957年響應黨的號召,主動申請返回陽城支援農村建設,先后任鄉長、公社書記、縣革委會主任,連任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書記。1982年因公殉職,當地人們為了紀念他,修建了孫文龍紀念館。景區地址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孤堆底村最佳旅游時間3月——10月開放時間8:00——18:00景區門票門票:免票交通信息自駕: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廣高速(晉城口)--晉陽高速(陽城口)--陽楊線(向……[詳細]
高君宇故居
  高君宇故居時代:清末高君宇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6名黨員之一。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京漢鐵路工人大-,發起成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山西共產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生于1896年農歷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農歷三月五日。他用29個春秋,譜寫了一曲燦爛的人生篇章,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婁煩縣峰嶺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窯為主,皆為青磚灰瓦,清末同治年間開始修建,被當地人稱為“高家大院”。整個大院分為東上院、東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園共6座院落,占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紀念館主要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上院窯洞從西往東分別為高……[詳細]
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紀念館位于山西省石樓縣城,1991年中央批準建館,1992年省計委批準立項,1993年8月正式動工修建,1996年5月5日建成開館,總投資115萬元,是一座全面反映紅軍東征歷史的紀念館,直屬于山西省文物局。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同志題寫館名。主展館分為序廳和四個展廳,布置有“紅軍東征”基本陳列,展出歷史照片197幅,珍貴文物75件/套,文字圖表70余份,全面再現1936年2月20日,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下,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渡河東征,在山西境內轉戰50余縣,同蔣閻軍隊展開激戰,歷時75天,于5月5日回師陜北的歷程。主展館前有小號兵雕塑,主展館后依山而建帆形紀念碑,-同志題寫碑名“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紀念碑”。紀念館館藏文物804件……[詳細]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南20公里的東冶鎮永安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01年,徐向前元帥就出生在這里。這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干活和學習的地方。在故居內,有徐向前元帥童年時學習用的小木桌,1955年毛澤東向徐向前授勛時的元帥禮服,還有徐帥的羊毛衫、軍裝等衣物。徐帥親筆書寫的他生前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石灰吟》和《龜雖壽》原件也存放在這里。一件件實物和圖片資料,反映了這位老一輩革命家生前清廉簡樸,為革命事業奮斗終生的精神。故居坐北向南,一進四合院,占地面積856平方米。正房兩層木樓,面寬三間,硬山頂木結構,左右耳房二間。東西配房各六間,垂花院門。1991年,修復故居木樓和大門。1995年,建展覽室,成列有徐向前元帥的被服、補……[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位于晉中市左權縣桐峪鎮桐峪村。1941年7周7日至8月15日,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在遼縣(今左權縣)桐峪村隆重召開,歷時40天。這次盛會確定成立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并選舉出以楊秀峰為主席的邊區政府領導人員。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正式成立。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的召開,適應了華北抗戰形勢的發展和鞏同抗日根據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邊區政府領導機構。這次會議結束后,邊區政府抓緊在各級政權中貫徹落實“三三制”建政原則,參議員返回各縣并大力宣傳“三三制”,動員了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基層政權民主建設。各地經過村選,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則的村級抗日政權。這種普遍“三三制”政權,從政治上調整各階級的關系,使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該舊址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建筑面……[詳細]
黑茶山四八烈士紀念館
  “四.八”烈士紀念館位于興縣城南50公里的莊上村,亦稱王若飛紀念館。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鄧發、葉挺、黃齊生等13人乘飛機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方向失事遇難。飛機失事當天,當地百姓曾聽到飛機聲,由于黑茶山山高林深,方圓15里內無人煙,第二天村民上山打柴才發現。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筆為烈士題詞撰文,毛澤東題寫:“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榮。”晉綏各界15000人參加了追悼會。“四.八”烈士遇難原址有王若飛、葉挺、秦邦憲等5位烈士及隨員的石刻靈位13塊,石碑2通,記載烈士簡歷和遇難經過。山下建有“四.八”烈士紀念館,院內正北大廳五間,東西各有配房三間,南為牌樓型大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茶山林木茂盛,植被良好,是進行傳統教育和登山觀光,攬勝的好場所。……[詳細]
臨汾戰役紀念館
  臨汾戰役紀念館,又名臨汾烈士陵園,位于臨汾市區城南堯廟北面,始建于1958年,是為紀念臨汾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們而建造的。紀念館坐北向南,亭臺廳堂錯落有致、松柏花卉隨風飄香門前有徐向前元帥的全身站像,革命烈士紀念碑居園內中心。紀念碑正面是朱德元帥的親筆題詞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園內還有圓頂公墓群等多處建筑。經過多年的修葺補建,臨汾戰役紀念館已成為一座亭臺廳堂錯落有致、松柏花卉隨風飄香的園林式紀念館。臨汾戰役臨汾素有“臥牛城”之稱,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這座古城,內高外低,城墻堅厚,易守難攻。臨汾戰役發起時,城內駐有國民黨閻錫山部第66師、胡宗南部第30旅及6個保安團和2個補訓團,共2.5萬人,由國民黨軍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晉南武裝總指揮梁培璜指揮。為解放晉南全境,配合西北、中原人民解放軍春季……[詳細]
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第一批國保)時代:1938年地址:武鄉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王家峪村距武鄉縣城45公里,在磚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條狹谷中,舊址設在村北三座相連的民居中。磚壁村在王家峪村之東。兩村皆位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環繞,地勢險要,舊址在村東玉皇廟內及周圍的佛爺廟、奶奶廟、李家祠堂的一組建筑群中。1937年8月,八路軍奔赴山西抗日前線。總司令部先后駐扎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五臺縣南茹村、潞城北村等地。武鄉縣磚壁村和王家峪村是駐扎時間最長的一處,彭德懷等領導人在此曾指揮華北地區的抗日游擊斗爭。1939年7月,由-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總參謀長率領的八路軍總部各機關從潞城北村經黎城霞莊,進駐磚壁村。10月,八路軍總部遷到王家峪村,部分留守磚壁村。194……[詳細]
大同煤礦“萬人坑”紀念館
  大同煤礦“萬人坑”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后,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在“以人換煤”的血腥統治下,大批被摧殘致死和奄奄一息的礦工被扔到荒山野灘和廢棄井洞中,在大同礦區形成了20多處白骨累累的“萬人坑”。其中,座落在煤峪口南溝的“萬人坑”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和規模較大的一處。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占地33.7萬平方米,分為苦難展示區、文物保護區、煤炭歷史展覽區等不同的部分。主要建筑有展覽廳、折板式廊道、多媒體演示廳、“萬人坑”悼念廳、無字碑林等。紀念館從門口到展館的緩坡地面上“1937-1945”字樣的8塊鑄字鐵板深深嵌入周圍的地磚,警示人們牢記大同礦工抗戰8年經歷的深重苦難。紀念館門廳下方,設計有遺骨巨幅浮雕,“14000000”……[詳細]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1941-1943年)重要史跡。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位于山西省左權縣城東南麻田鎮,地當晉冀豫三省間山谷,瀕臨清漳河,奇峰林立,關隘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舊址在抗日戰爭期間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腹心地域之一,又是華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八路軍總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此駐扎五年之久。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左權、滕代遠、羅瑞卿、楊尚昆等曾在此辦公,領導華北軍民英勇抗戰。舊址占地2200余平方米,分四院,現有房屋106間。山西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地處晉、冀、豫三省要隘,易守難攻,有“晉疆鎖鑰,山西屏障”之稱。1937年11月,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率領八路軍進駐遼縣(今左權縣)西河頭村,麻田鎮就成為根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 性欧美俄罗斯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在线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 | 在线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