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紅色旅游景點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村西,修建于1986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戰斗中犧牲的八路軍將士及自1926年容城縣建立中國0組織以來,在歷次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紀念館南側為梯形,北側為三角形,南北最長66米,東西最寬52米,面積2560平方米。內有展廳兩座,碑亭三座,北后臺烈士陵園全貌向南2米至圍墻,向北房四間。東側墻外是縣城中心大街,南側為胡同。西側、北側為居民區。保存完好。1987年8月,該紀念館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館內國旗旗桿為基點,向南17.7米至圍墻,向北42米至圍墻,向東24.7米至大門,向西28米至圍墻。具體位置: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村西……[詳細]
滄州烈士陵園
  滄州烈士陵園位于滄州市運河區光榮路。1947年,為牽制華北國民黨軍,策應東北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中央軍委決定以晉察冀軍區為主力,在冀中軍區、察哈爾軍區和山東渤海軍區部隊配合下發起青滄戰役,消滅天津以南青縣至滄縣80余公里的鐵路沿線之敵。戰役由羅瑞卿、楊得志、楊成武指揮,歷時4晝夜,殲滅國民黨軍、保警隊、還鄉團共1.3萬余人,解放了青縣、滄縣、永清3座縣城,使晉察冀、山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紀念青滄戰役中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58年始建,占地面積5.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50平方米,建有接待廳、青滄戰役展覽廳、著名烈士展覽廳、青滄戰役紀念碑、著名烈士塑像、烈士骨灰堂、烈士墓區等。陵園是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潘家峪烈士陵園
  潘家峪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南。潘家峪慘案發生后第二天,冀東黨政軍領導到潘家峪村,組織鄰村群眾把慘案遇難者進行安葬。因無法辨別姓名、年齡,只好按照男、女、童3類,堆成4座大墳,從南到北按童、女、男、男排列,以此來紀念在慘案中壯烈犧牲的鄉親們。潘家峪烈士陵園坐東朝西,東西長63.2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3160平方米。北面建有5間祠堂,內設慘案死難者名單。祠堂東南是4座烈士墓。祠堂西南是慘案紀念碑,刻有“遺恨萬古”4個大字和碑文。碑西南是紀念塔,刻有李運昌、張明遠、李楚離3位冀東老領導題詞,分別是:“潘家峪死難烈士永垂不朽”、“潘家峪死難英雄光輝永照”和“烈士英靈,浩氣長存”。潘家峪烈士陵園被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于辛莊烈士陵園
  于辛莊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豐登塢鎮于辛莊村東,占地面積344平方米。1941年6月5日,冀東軍分區十二團直屬部隊和青英部隊300余人,在于辛莊附近與日偽軍遭遇,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共有186名指戰員壯烈犧牲。1955年,為紀念在這次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原豐潤縣政府在此處修建了烈士陵園。園內主要建筑是一座高2米的方亭,亭內立有一面石碑,碑上刻有“為國抗戰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的碑文。石碑后面是一座大墓,安葬著186名烈士的忠骨。該陵園自建立以來,已成為當地干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1982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原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狼牙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易縣西南部45公里處,距保定50公里、北京160公里、天津240公里。主要由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五勇士紀念塔、跳崖處、北婁山烈士陵園等組成。狼牙山是一座英雄山,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1年9月25日五勇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及人民群眾安全轉移而將日寇引向絕路,最后彈盡路絕,舍身跳崖,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士悲歌。狼牙山是生態名山,綠色天然氧吧。森林覆蓋率達到80%,山上喬木、灌木、藤類、草本等植物物種豐富,共有9種類型,96科325屬817種。狼牙山是歷史名山,文化底蘊深厚。山上遍布廟宇、古洞,傳奇眾多。三教堂同時供奉儒、道、佛三祖--孔子、老子、如來,堪稱中華奇觀。狼牙山是風景名山,風光秀麗獨特。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孕育出雄奇險峻、氣勢……[詳細]
河浹溜烈士陵園
  河浹溜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新軍屯鎮河浹溜村。1941年6月,八路軍新華部隊在此被日偽軍包圍,經過激戰勝利突圍。戰斗中,包括營長李云鵬在內的73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緬懷犧牲的烈士,當地政府于1946年修建陵園。陵園坐西朝東,東西長30米,南北寬16米,占地面積480平方米。陵園門口兩側寫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對聯。園內建有一座高8米的紀念塔,呈八角形,磚混結構。塔后是一座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的紀念碑。碑后是一座烈士墓。1983年,河浹溜烈士陵園被豐潤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北后臺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位于容城縣北7.5公里的賈光鄉北后臺村西南300米處,長方形,南北長82米,東西寬39米,面積為2174平方米,四周為耕地。該陵園始建于l946年,是為紀念在1940年冬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八路軍三十二團九十七名烈士而建。1947年遭-匪幫破壞后建一簡陋牌樓。1974年重修,現保存完好。1980年8月,該處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紀念碑為基點,北80米至圍墻,向東80米至圍墻,向西11.5米至圍墻。具體位置:烈士陵園位于容城縣北7.5公里的賈光鄉……[詳細]
四·二九烈士陵墓
  四·二九陵園位于河北省臨西縣搖安鎮賀伍莊村北,整座陵園占地二十五畝,主體結構由紀念塔、紀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組成。陵園正門是一座坐東朝西的高大牌坊,進入陵園往東,首先看到的是由三位八路軍戰士組成的雕像,再往東50米左右,是聳立于陵園中心的主體建筑——四·二九烈士紀念塔,塔高接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題詞:四·二九反掃蕩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南面、北面分別有原冀南區領導人-、陳再道、王任重、劉志堅的題詞。紀念塔的東面,是墓碑群,有142位無名烈士的墓碑。一九八四年十月,為更好地緬懷先烈,由臨西縣團委發起捐款,于一九八五年清明節落成“四·二九烈士紀念碑”,碑的正面鐫刻著河北省委第一書記高揚的題詞:“四·二九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冀南黨史征集編審委員會倡議,省委、省政府批準,并在縣……[詳細]
魯家峪抗日紀念館
  魯家峪抗日紀念館坐落于遵化市地北頭鎮魯家峪東山,魯家峪抗日紀念碑前魯家峪小學校院內,由學校教室改建而成。展廳200平方米,展牌、文物櫥窗混用。其中展室資料6章,珍貴歷史文物60余件,包括烈士生前用過的煤油燈等遺物、司令部使用過的電臺以及日軍用過的防毒面具過濾罐等物品。東西北三面墻壁展有相關遺址情況 ,同時展有日軍制造的五次魯家峪慘案情況,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和實物控訴日軍侵略罪行,為生者敲響警鐘,銘記民族恥辱的過去,增強奮發圖強的動力。……[詳細]
抗大紀念碑
  抗大紀念碑 位于前南峪村東口。1986年奠基并建成。碑身高21m,碑體四面均白色花崗巖貼面。正面由原0中央總書記-同志題寫碑名。抗大副校長何長工同志撰寫碑文,碑四周為漢白玉欄桿。 抗大紀念廣場 位于陳列館臺階正下方,占地1萬m2。抗大在此辦學期間為學員操場和訓練場,1941年5月,在這里隆重舉行了抗大五周年校慶活動。廣場與陳列館之間由30m寬的臺階相連接。 ……[詳細]
博野毛主席像章文化展館
  河北博野毛主席像章文化展館是迄今為止河北省最大的毛主席像章展館,其展現形式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 展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城區,總面積約680平方米,收藏像章25萬余枚,館內展有167塊以毛主席像章為主要展現形式的主題展板,310余幅紅色宣傳畫,260余尊毛主席瓷像等展品。像章 的表現內容主要有1893年毛澤東韶山誕辰、創建井岡山革0據地、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延安紅色政權、開國大典等。制作材料既有鋁、鐵、瓷等普通材料,又有木頭、竹 片、海綿、玻璃、熒光等特殊材質;像章大小從最小的1.2厘米到最大的38厘米不等;形狀則分圓、方、齒輪、心形、其它異形等不一而足。 展館的建設共分二期完成,其中展館一期主要是以中國的世界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展現背景,通過藝術呈現,將獨特的紅色內涵融入對我國的壯美山……[詳細]
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泊頭舊址
  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泊頭舊址,是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市工作部(簡稱城工部)1948年2月至12月的駐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城工部開展工作8年,輾轉13處駐地,泊頭舊址是13處駐地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舊址,也是城工部的最后一處駐地。城工部作為聯結平津地下黨與黨中央的一條紅色紐帶,為平津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突出貢獻。城工部舊址館內珍藏文物30余件,已接待數以萬計的參觀者。……[詳細]
晉察冀烈士陵園
  晉察冀烈士陵園位于唐縣軍城鎮南關村。所處位置相傳宋代名將楊六郎閱兵教場。總占地面積67畝,這里背靠高聳的古城遺址,東臨古老的通天河,四周群山環繞,園內綠樹掩映,墓碑林立,風景異常秀美。晉察冀烈士陵園原為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2月,那時戰火紛飛,物資缺乏,敵人騷擾,邊區軍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可是1941年卻兩次遭到敵人的嚴重破壞,炸毀了紀念塔等主要建筑,1942年邊區軍民又利用間隙進行修復。建國后黨和政府又撥專款多次組織修繕和擴建,使陵園結構完整,建筑協調,墓林相間,相得益彰,定名為晉察冀烈士陵園。陵園坐西朝東,以中間的白求恩墓為中軸線,南側是柯隸華墓,北側是瓊尤恩墓,拾線而上的是烈士公墓和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遺址。晉察冀烈士陵園是一處埋葬……[詳細]
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阜平縣史家寨鄉花山村。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國共產黨以阜平為中心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邊區軍民發揚延安精神,放手發動群眾,在史家寨村及周圍小山莊的黃土坡上開挖窯洞。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窯洞修建基本完工,共挖土石窯洞400多個,建土坯碹窯100多個,成為當時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政治部、晉察冀邊區黨校、晉察冀日報社、邊區公安局等邊區黨、政、軍機關駐地。1983年,阜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窯洞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皮烈士陵園
  南皮烈士陵園陵園大門和烈士紀念堂為仿古建筑,雍容典雅,莊嚴肅穆;園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亭、紀念碑以及“一大”時期北方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張隱韜烈士石像和烈士墓。紀念堂分為中、東、西三個展室,中廳在大理石碑上鐫刻著1304名烈士英名,北墻上的浮雕展示了張隱韜組建農民自衛軍的情景,東西兩側為有代表性的42名烈士遺像和生平及事跡介紹,南側展示了烈士遺物;東廳為張隱韜烈士展覽室,展示了張隱韜烈士日記部分內容,西廳為革命烈士展覽室,以畫展的形式展示了八位烈士的英雄模范事跡。紀念堂北側為烈士墓區,共有烈士墓183座。……[詳細]
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
  海陀山區位于龍、延、懷三縣產界處,是抗戰時期平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地。抗戰時期,蘇梅、段書權、詹大南等老一輩革合家曾在這里指揮和戰斗,英勇的海陀兒女浴血奮戰,譜寫了一曲曲慷慨悲壯、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地址:張家口市赤城縣電話:0313-6416300……[詳細]
革命烈士紀念碑亭
  碑亭在程委村西北隅,程委地段醫院院內,碑亭共八塊石碑,碑文記述了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并刻有268烈士的姓名、籍貫、職務、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位置:革命烈士紀念碑亭在程委村西北隅,程委地段醫院院內……[詳細]
洪河槽村聶榮臻指揮部舊址
  洪河槽村聶榮臻指揮部舊址年代為1940年,位于石家莊市井陘縣辛莊鄉洪河槽村。 2008年10月20日洪河槽村聶榮臻指揮部舊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承德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
  承德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年代為1945年,位于承德市區牛圈子溝。 2008年10月20日承德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蒙烈士陵園
  蘇蒙烈士陵園由紀念塔、紀念碑和烈士墓三部分組成,位于張北城南15公里的野狐嶺西側山上,是為紀念抗日戰爭中在此犧牲的60名蘇蒙聯軍將士而建。野狐嶺是塞北之門戶,邊陲之要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詩云:野狐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娛樂、觀賞、度假為一體的太子湖草原度假村坐落在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東南1公里處,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湖區水面800畝,交通、通訊便利,距張北縣城13公里,距張家口市58公里,距北京市256公里。蒼茫遼闊、涼爽宜人的太子湖草原度假村,是夏秋避暑和觀光旅游的好地方。太子湖得名于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在700多年以前,成吉思汗的三太子窩闊臺在大臣木華梨的陪同下,來到這里,駐馬山頂,只見一汪南北山戀相擁、綠樹環合、清澈如鏡的湖水。茂盛的草場獾狍出沒、百花斗艷,涼風吹來,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无弹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