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紅色旅游景點

熱河烈士紀念館
  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是根據原熱河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決議修建,該館始建于1956年,1964年正式開始接待參謁人員。占地8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占地1200平方米高達31.6米的紀念碑和1500平方米的三座陳列館,年接待參謁人員和游覽人員達16萬余人次。是中宣部、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承德市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精神文明單位。自建館以來,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始終堅持以“褒揚先烈、教育群眾”為工作宗旨,累計接待觀眾達300余萬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以弘揚愛國精神為主旨,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方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先烈們的愛國精神,激發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向先烈學習,培養和造就他們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經……[詳細]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舊址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蓮花山下,占地面積200余畝,因安葬有抗日戰爭中為國殉難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左權將軍墓”。整個墓地分三層陳列:第1層為圓形蓮花池,第2層是左權將軍紀念塔,紀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懷、羅瑞卿、楊秀峰、薄一波、戎武勝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筆題詞。第3層是左權將軍墓。以左權墓為中心,左側嶺上是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長賴勤夫婦的墓地。左側前方嶺上是范筑先將軍和楊裕民先生紀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長張衡宇的墓地。右側為朝鮮義勇軍烈士紀念館,右側嶺上是朝鮮……[詳細]
史家寨晉察冀邊區機關舊址
  史家寨村位于阜平縣城東北20公里處?谷諔馉幤陂g,這里是晉察冀邊區和冀晉區(后改為北岳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分布在史家寨及其附近村莊山坡上的一排排窯洞,便是當年邊區機關的舊址。從雷堡村至史家寨大東溝,東西8里,從紅土山村至史家寨村下漕溝,南北6里,方園近50平方華里地帶中的史家寨、雷堡、廟兒臺、家北、槐樹莊、紅土山6個村莊中的大小17道山溝里,共挖有石窯洞400多個,建土坯楦窯100多個。1983年阜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窯洞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43年秋,日寇對阜平縣進行了三個月的“大掃蕩”,大量房屋被毀。在住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發揚延安精神,親自挖窯洞住。當地群眾也積極參加。從1944年1月開始,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大部分窯洞基本完成。機關住下后繼續挖,一直挖到抗……[詳細]
河間冀中烈士陵園
  冀中烈士陵園位于河間市曙光西路,正門面北,大門東側的“冀中烈士陵園”六個大字是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題寫的。正門迎面為冀中烈士陵園廣場,紀念館在廣場南面。陵園南端是無名烈士墓,在紀念館與無名烈士墓之間的中軸線上,巍然矗立著高11米花崗巖飾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紀念碑。陵園內栽蒼碧不謝的青松,高聳入云的翠柏和枝葉婆娑的楊柳。青青-的草坪,團團簇簇的花朵,把陵園裝點的肅穆莊嚴。冀中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所設的省(區)級政區單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后創建的平原抗日根據地?箲饎倮,冀中區擴大至51個縣(市),范圍東濱渤海,西至平漢鐵路,南界滏陽河,北接京津。冀中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無數先烈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前赴后繼,敢于斗爭,不怕犧牲……[詳細]
魏春波烈士紀念館
  魏春波烈士紀念館位于遷西縣興城鎮西莊村。1938 年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前夕,西莊村是中共冀熱邊特委機關所在地。暴-動-時,冀東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司令部曾駐該村。魏春波,原名魏長河, 1891 年出生于遷安縣西莊(今屬遷西縣)一個農民家庭。少年讀書,成年務農學商,習文善辮,性情剛直,疾惡如仇。 193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本地發展了兄弟妻侄在內的大批中共黨員。1934 年 1 月的遷安暴-動-失敗后,中共遷安縣委工作重心西移。魏春波不懼兇險,把自家變成黨的一個聯絡點。先后接待彭真、李運昌、胡錫奎、王平陸、蘇林彥、閻達開等大批革命干部。為籌措經費,購買槍彈,他說服家人賣地、借債,省吃儉用,不遺余力。抗日戰爭爆發后,王平陸、李運昌、胡錫奎三任冀熱邊特委書記都曾住過西莊村,領導發動了冀熱邊區抗……[詳細]
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
  1955年12月熱河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修建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1956年破土動工,1964年竣工并正式開放。紀念館位于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區南部的松鶴山上。坐西朝東,地勢高敞,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館區內松柏蒼翠,建筑古樸,與歷史文化名城格調合諧,相映成輝。走進大門拾階而上,依山就勢的98級臺階,寓意著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九一八”國難,永遠不會忘記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隨著臺階的逐步升高,一種崇敬、莊嚴的感覺油然而生。通過長達百米的寬闊甬道,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紀念碑主體展現在眼前。兩層碑欄之上,矗立著由花崗巖砌筑、高達31.6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其建筑風格、碑身式樣、漢白玉浮雕均出自建造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同一批能工巧匠之手。碑身正面……[詳細]
高蠡暴動紀念館
  高蠡暴-動紀念館座落在高陽縣城東南15公里西演鎮北辛莊村南,占地面積1.05萬平方米,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高陽縣位于冀中平原,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本世紀30年代初的高陽、蠡縣地區,正處在社會大動蕩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的搜刮,地主、資本家的盤剝,加上天災-,使廣大民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932年8月27日,高陽、蠡縣一帶的農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屬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掀起了一場震撼華北、影響全國的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大規模的農民武裝暴-動。暴-動隊伍從蠡縣的宋家莊至高陽縣的北辛莊間,途經20多個村莊,打擊-武裝,解救貧苦百姓,所到之處勞苦大眾紛紛響應和支持。暴-動隊伍攻占了北辛莊后,經過整編,正式成立了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有3000余人,長短槍120支,并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府,極大地振……[詳細]
晉州市烈士陵園
  晉州市烈士陵園晉州市烈士陵園1946年秋始建于舊城大街西段路北舊孔殿前,東鄰禮堂,南毗戲樓。1955年竣工,占地約半畝。建有烈士公墓、烈士碑亭各1座。1963年4月將戲樓改建為烈士館,內存烈士英名錄和部分遺物。1974年8月陵園遷建,新址在市區東勝路南段路東,全部工程于1978年12月竣工并正式向社會開放。新園坐北朝南,四周工藝磚墻圍繞,占地面積7254平方米,建筑面積640平方米。園內北端為烈士館,面積240平方米,內存部分烈士遺像、遺物、骨灰及使用過的0、手榴彈,還存有革命烈士英名錄,共3097人,其中抗日戰爭時期1775人,解放戰爭時期703人,新中國成立后的168人,烈士碑上記載的451人。烈士館東西兩側各建展覽室1座,總面積140平方米,展有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和知名烈士的英雄事跡,經……[詳細]
江浩故居
  江浩故居是玉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玉田縣城東南12公里的散水頭鎮北劉家橋村西側,東距鄉間油路0.5公里,北望京秦鐵路10公里。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發達,水源豐富,環境宜人。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浩生于1880年,卒于1931年,原名江文浩,是中國0早期革命活動家,0玉田縣地方組織創始人,早年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投身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后,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在李大釗的幫助和影響下,從一個愛國主義革命家逐步轉變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他曾歷任國民-會參議院議員,0中央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曾多次同毛澤東、-、林伯渠等革命領袖一起共同議事,并肩戰斗,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他“是一……[詳細]
遵化烈士陵園
  遵化烈士陵園位于遵化市城西五里橋西,始建于1958年9月,原占地面積40畝。分東西兩院,西院為主院,院北建有九開間紀念堂一座;東院北部有公墓一座,為1945年12月在解放遵化城戰斗中楊(得志)、蘇(振華)縱隊路經遵化協助攻城時犧牲的250多位沒能留下姓名的烈士所建的遺體合葬墓。1992年遵化撤縣建市后對陵園進行了改建,依次建成24米高的烈士碑一座,240平方米的烈士紀念堂,雕刻著3079名烈士名字的英名錄兩座,仿古門樓和仿古圍墻。紀念碑的正面是1959年國家內務部部長謝覺哉的題詞:“死難烈士永垂不朽”,原冀東區黨委李楚離,原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原冀東行署主任張明遠也分別在紀念碑的西面、背面和東面題了詞。陵園中間的紀念堂規模宏大,莊重肅穆,內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詳細]
安體誠故居舊址
  安體誠故居位于豐潤區七樹莊鎮閻家鋪村,建造于1917年,解放戰爭時期被國民黨部隊拆毀,現為民房。安體誠是豐潤第一名共產黨員,他的雕像現安放于豐潤區車軸山中學院內。安體誠,字存齋,豐潤縣閻家鋪人,1896年生。1909年考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附中,后升入該校法律預科和本科。1918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期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1年夏回國,應邀到母校天津法政專門學校任教,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1922年初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領導成員兼天津特派員、中共北京區委委員。1922年5月接受組織的安排到京奉鐵路工作。1922年下半年與鄧培等人先后領導了山海關和唐山兩地的鐵路工人大-。1923年夏應邀任杭州法政專門學校政治經濟系教員,并先后擔任中共杭州……[詳細]
察哈爾烈士陵園
  察哈爾烈士陵園,是華北地區籌建較早,建筑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1948年12月,張家口第二次解放后,原察哈爾省人民政府奉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為了紀念察哈爾省范圍內的17000名死難烈士,決定在省會張家口市東山坡籌建革命烈士紀念塔。在這17000名死難烈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著名的1948年平津戰役新保安殲滅戰和1946年張家口保衛戰中犧牲的。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在兄弟省市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于1949年2月開始修建,紀念塔于1951年4月正式落成。隸屬張家口市民政局。察哈爾烈士陵園位于張家口市東山坡,占地面積145畝,東西長近500米,南北長230米,成坐東朝西的長方形,綠化率達80%,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河北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1日被民政部確定為……[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于武安市冶陶鎮,該館占地10余畝,總投資3000多萬元,展館面積近2000平方米。紀念館陳展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邊區創立、邊區的鞏固發展、邊區的光輝。在1000多件展出文物中,除了1948年在武安趙莊村編輯出版的《毛澤東選集》、晉冀魯豫版《人民日報》創刊號外,還包括眾多鮮為人知的邊區鈔票、股票、郵票、結婚證書、地契證等珍貴資料。晉冀魯豫邊區成立于1941年7月份,轄區面積最大時達到2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600余萬,系當時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其中政府機關最早設在涉縣索堡鎮彈音村,下設秘書處、財政廳、交通廳、稅務總局、高等法院等部門。1945年11月至1948年5月,邊區政府先后兩次進駐武安午汲、伯延、龍泉、冶陶一帶。董必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輩革……[詳細]
楊家鋪烈士陵園
  楊家鋪烈士陵園是唐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豐潤縣姜家營鄉楊家鋪村北。1944年9月,冀熱邊特委在豐潤區皈依寨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特委成員李運昌、周文彬、李中權、朱其文、王友、丁振軍等人,會議期間,得知敵人企圖以遠距離奔襲合擊戰術打擊我領導機關,我軍隨即決定分散活動,但進攻楊家鋪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八旅團主力,約2700人,加上所配屬其它部隊共3000多人,從唐山、豐潤城、榛子鎮、遷西鐵廠、左家塢等處向皈依寨一帶進行突然奔襲合圍。在合圍中,敵人采取的是電光形不規則行動,各討伐隊都向打響重機槍第一槍的方向沖擊。所以,夏莊子一打響,四處兵力迅速向楊家鋪方向合圍。由于敵我眾寡懸殊,形勢對我十分不利。戰斗接近中午時,楊家鋪東面的馬頭山、東南面的馬蹄山、西面的西城山,都被日軍占領。面對嚴重的敵情……[詳細]
西柏坡廉政教育館
  西柏坡廉政教育館位于陳列展覽館的東南側,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展線長305米,展出照片306幅,文物127件(份)。展覽主題是“牢記‘兩個務必’,永葆黨的先進性”,在內容上堅持黨的發展史與黨的廉政建設史相結合,突出廉政建設;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突出現實針對性。展覽分為序廳、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偉人風范、革命先驅、人民公仆和千秋基業六個部分。展覽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展示了我黨反腐倡廉的偉大歷程,大力弘揚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系人民的光輝典范。館內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成為一大亮點,豐富了廉政教育的方式,其中“進京趕考”展點利用幻影成像手法展現了毛澤東率領走過炮火硝煙的共產黨人于1949年3月23日從西柏坡意氣風發地進京“趕考”的歷史片段,而-犯“劉青山自白”展點則運用人物摳像技術,……[詳細]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撕毀停戰協議,占領張家口之后,全面發動內戰,揚言占領邯鄲,毀滅邊區。為使邊區主力部隊減輕保衛邯鄲的沉重負擔,邊區首腦機關迅速由邯鄲郊區返回武安,駐扎在冶陶鎮。1946年至1948年間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曾駐此地,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戰斗和生活,著名的“華北財經會議”、“大軍挺進大別山南征會議”、“土地會議”、“整黨整風會議”在此召開。中央局、軍區下屬各單位分別駐治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駐三王村。從1946年10月至1948年春,中共晉冀魯豫中央軍、晉冀魯豫軍區進駐冶陶一年零七個月時間,1948年春,邊區政府遷往平山縣西柏坡。當年冶陶村成為晉冀魯豫邊區……[詳細]
中共華北局城工部舊址
  0華北局城工部舊址,位于泊頭市政府南1500米的勝利街北頭。舊址座西朝東,東西長46米,南北寬20米,總占地面積920平方米。建筑為山西民居式格局,四梁八柱式磚木結構,平頂,正房5間,進深6米,間寬3米;左右側房各3間,前房與側房之間有一夾道,寬2米。大門朝南開在南夾道內。北有一便門,可通向外院,建筑均高8米,四周各開屋門1個,每間屋都有券頂窗戶四個,自前屋步出,為前庭院,南北各有側房4間。院內有水井一口,青磚砌成,深約10米。據當地老人介紹,此建筑原系山西一家商人在清末時建造,初為當鋪,開過藥店,辦過夜校等。1948年2月至12月,0華北局城工部自滄縣搬遷至此,并在此為確保平津戰役的勝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集了北平、天津等方面的大量情報,為0中央在解放平津中的戰略決策和戰術實施提供了……[詳細]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舊址
  河北省高陽縣趙堡鄉布里村南。1917年8月,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在此創辦中國第一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18年改名布里留法工藝學校。培養學生二百多名,1920年停辦。學校舊址為坐北朝南四方院落。有平房11間,含教室、實習工廠、蔡和森辦公室,現辟陳列館,陳列文物、照片。布里留法工藝學校位于保定市高陽縣西演鎮布里村東南部,始建于1917年8月,創辦者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李石曾(高陽籍人)和老同盟會會員段子均(高陽布里村人)。這里共培養留法學生200多人,為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材,在偉大的勤工儉學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1917年夏季,李石曾到高陽縣布里村,探望好友段子均,二人共同商議在布里村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保瑸槔钤诜▏鴦摻ǖ亩垢菊心既A……[詳細]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位于邯鄲市馬頭鎮,是1945年邯鄲戰役中-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勛,為了反對內戰、主張和平與民主,將指揮部移至馬頭鎮宣布起義的所在地,也是高樹勛與0地下黨組織商談起義事宜的秘密場所,F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5年10月23-11月2日晉冀魯豫中央局根據毛澤東主席指示,由-、-親自指揮的一場以馬頭鎮為中心的保衛戰,歷時十天勝利結束,俘獲-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及官兵2300人和大量的武器、彈藥。戰役進行到10月30日下午,高樹勛在其聯絡員即0地下黨員王定南的幫助下,率領新八軍及河北民軍13000余人在馬頭鎮指揮部宣布起義,自此加快了戰役的結束步伐,為我軍取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邯鄲戰役又稱平漢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進軍北上妄圖大舉……[詳細]
小英雄雨來紀念園
  小英雄雨來紀念園位于豐潤區還鄉河公園內,是依據我國著名作家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而修建的,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小英雄雨來是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它的作者管樺深知革命傳統教育對下一代的重要。管樺說:“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鄉都不熱愛,還談何愛國?”為了使“雨來”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得到發揚,晚年的管樺打算在家鄉修建一座小英雄雨來紀念園,讓新一代更多地走近英雄,學習英雄,自覺地接受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教育熏陶。他的這一想法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和原新區區委、區政府(后與豐潤縣合并為豐潤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1998年,“小英雄雨來紀念園”在還鄉河公園落成。全園以一座主雕和四座浮雕演繹小英雄雨來與敵人斗爭的故事,并設文字碑一塊,記述冀東全民抗日和兒童……[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宗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原创在线观看蜜 | 日本免费人成网视频免费看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