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天津市旅游

天津市紅色旅游景點

平津戰役紀念館
  平津戰役紀念館位于天津市紅橋區平津道8號,是一座全面介紹和紀念平津戰役的現代化展館。紀念館的主體建筑既蘊含中國傳統韻味,又富有現代審美風格,面積12800平方米。前區是用暖灰色花崗巖飾面斗拱造型的三層展館,古樸莊重;后區是金屬材料構成的巨大銀灰色球體建筑,雄偉壯觀。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平津戰役紀念館”七個金色大字,鑲嵌在展館的巨大牌樓式眉額上。紀念館分為序廳、戰役決策廳、戰役實施廳、人民支前廳、偉大勝利廳、英烈業績廳和-演示館。平津戰役紀念館是中共中央決定在天津修建的、全面展現平津戰役偉大勝利的專題紀念館。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十四屆第67次會議決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戰役紀念館,并責成北京軍區牽頭,會同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完成建館工作。1995年11月29日工程奠基,19……[詳細]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兩位偉人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紀念館展廳包括瞻仰廳、生平廳、情懷廳以及竹刻楹聯廳和書畫藝術廳。館藏豐富,文物、文獻、照片及其他資料達萬余件,珍品百余件。其中,周恩來曾乘坐飛遍大江南北并出訪許多國家的伊爾—14專機和吉姆汽車以及先后敬放兩位偉人骨灰的骨灰盒,極其難得。周恩來、鄧穎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他們在天津相識、相知、相愛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兩位偉人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臨終前他們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在祖國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為世世代代緬懷銘記--的豐功偉績和高尚品德,0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經報請0中央批準在天津建立了--紀念館。在紀念-百年誕辰之際——1998年2月28日隆重開館。--紀念館位于天津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側,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詳細]
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
  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座落在西青區楊柳青鎮11街藥王廟東大街.天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一次重要的大規模攻堅戰,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的關鍵一戰.天津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劉亞樓曾在這里多次如開高級軍事會議,部署作戰方案.為紀念這一使天津獲得解放的偉大戰役。1962年,當時的河北省政府將指揮部舊地核定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將它重新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修繕后辟作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位于西青區楊柳青鎮藥王廟東大街2號,原為一所四合院式民宅,總面積為280平方米。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解放天津戰役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曾設在這里。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劉亞樓司令員就是在這……[詳細]
平津戰役前線司令部舊址
  位于薊縣孟家樓一當地富戶農宅。該宅磚木結構,院落狹長,東西廂房排列有序,正房為穿堂式,一明兩暗。其東西廂房供作戰、機要及警衛人員居住;東次間為前委書記、司令員-居住;西次間設為作戰室。屋頂架設防彈鐵絲網。在1948年12月,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后,為部署平津戰役,根據0中央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12個軍及特司部隊近百萬大軍不待休整急速進關,將總部進駐孟家樓,訂這里為平津戰役的指揮中心2019年10月7日,平津戰役前線司令部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盤山烈士陵園
  盤山烈士陵園,位于天津市薊縣盤山。1957年建成,是冀東有名的烈士陵園之一。占地20公頃,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區、烈士紀念館和革命傳統教育紀念館。簡介盤山烈士陵園是天津有名的烈士陵園之一。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1956年,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于當年修建薊縣盤山烈士陵園,1957年基本建成。烈士陵園建在盤山南麓,清泉奇石,蒼松翠柏,果樹成林,風景秀麗。總面積三百畝,主要建筑有烈士紀念塔、烈士墓區、革命烈士紀念館、盤山抗日斗爭事跡陳列館、烈士骨灰堂。整個建筑富有民族風格,宏偉壯觀,肅穆莊嚴。盤山陵園,是在原靜寄山莊的小石城和樂山書室的基址上修筑的。現在陵園內的石海就是昔日的小石城。石海現存五、六畝,無數巨大的圓石、長石、怪石,綿谷亙巖,姿態萬千,為天下奇觀。石海……[詳細]
張太雷烈士紀念室
  張太雷烈士紀念室設立于1997年,那一年正值革命先驅張太雷100周年誕辰。紀念室位于天津大學第一教學樓內,占地60平方米,以“興學強國紅色傳承”為主題,設置“少年時代”“求學北洋”“參加創建共產黨、青年團”“投身國際共運”“致力國共合作”“堅持革命奉獻青春”“名垂青史風范永存”7個部分展覽,共展出張太雷珍貴圖片99幅,實物15件,其中,張太雷烈士的畢業證、曾經用過的毛毯均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張太雷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以及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1915年12月,張太雷考人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堂,在《華北明星報》任和翻譯期間,結識了俄籍漢學家鮑立維,受到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開始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期間,作為天津-的骨干之……[詳細]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建于2005年7月,2005年9月竣工,坐落在薊縣羅莊子鎮金水泉山。紀念碑建成后,已先后接待各界參觀祭掃群眾5萬多人。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碑總面積約100畝,紀念性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分紀念碑、無名烈士墓、警示門三部分。紀念碑碑體總高19.45米,寓意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碑座為四方形,象征4萬萬人民眾志成城,浴血奮戰。碑座下8級臺階,象征8年全面抗戰。碑后浮雕墻長35.20米,寓意抗戰期間有3520萬同胞死傷。碑頂步槍呈V字形,托起和平鴿組成的貼金球形花團,寓意維護和平,警示戰爭。碑前上坡臺階60階,標志抗戰勝利60周年。碑基正面、左側、右側浮雕分別為“歡慶勝利”“浴血奮戰”和“全民皆兵”,背面為碑記。抗日戰爭無名……[詳細]
寧河烈士陵園
  寧河縣烈士陵園坐落在蘆臺鎮東側,始建于1969年10月,2005年12月完成重建,占地面積1.5萬余平方米。園內建有2755平方米的紀念廣場、于力一舟烈士墓、于力一舟烈士塑像、骨灰堂、黑色大理石烈士幕墻和鄧穎超題寫館名的于力一舟烈士紀念館。陵園內蒼松翠柏、綠樹成蔭,在幾十種花草樹木的掩映下,安放在這里的270座烈士墓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寧河人民有著反侵略斗爭的光榮傳統,特別是在抗擊口本侵略者及國民黨反動派的戰斗中展現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曾參加冀東大暴-動.組織抗口武裝.在冀東戰爭時期38名。這些烈士中解放戰爭時期500名軍區的領導下,組建寧河大隊,他們參加攻打新河船廠、南湖阻擊戰、趙莊伏擊戰、苗莊伏擊戰等百余次戰斗,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陵園現有烈士926名,包括有名烈士621名(寧河……[詳細]
漢沽烈士陵園
  漢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位于濱海新區漢沽新開北路,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1976年地震后在原址重建,歷經數次維修改造。陵園是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國防教育基地,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漢沽烈士陵園共分四個區域,分別是位于陵園中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西側的烈士墓區、位于北側的國防教育區和革命烈士紀念館。陵園中央聳立的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巧米,由花崗巖砌成,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鏤金大字。每年清明、五四、國慶等重大節日期間,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駐津部隊官兵等社會各界來此開展形式多樣的悼念活動。漢沽烈士陵園內長眠著120名革命烈士,其中不僅有抗日戰爭時期鹽民游擊隊犧牲的烈士、平津戰役解放漢沽時犧牲的烈士,還有參加抗美援朝在青……[詳細]
寶坻區烈士陵園
  寶坻區烈士陵園始建于1988年地面積3萬平方米,紀念性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陵園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形式,從北向南,在中軸線上矗立著寶坻革命事跡展館樓、仿古牌樓、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區四大紀念建筑物。墓區安葬有位于寶坻區寶平街進京路71號,占239名烈士,其中有集體墓一座,安葬著在抗口戰爭期間趙各莊戰斗中犧牲的146名烈士。高大、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象征著革命烈士英勇不屈的崇高精神,與仿古牌樓和廣場綠地交相輝映。寶坻革命事跡展館樓內的寶坻革命事跡展廳展示了寶坻在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英勇抗爭的英雄事跡。寶坻區烈士陵園對外開放以來,始終堅持“褒揚先烈、教育后人”的辦園宗旨,堅持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現代化的展示方式和翔實的圖片文字資料,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曾先后舉辦“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詳細]
塘沽烈士陵園
  塘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1954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位于塘沽新河莊西北角,是當時解放塘沽戰役中戰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陵園初建時面積僅有2400平方米,主要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地、辦公用房和綠化區組成烈士紀念堂至今歷經四次重修和擴建。如今,塘沽烈士陵園已成為濱海新區規模最大、面積最廣、烈士最多的紅色教育基地。改擴建后的陵園占地面積9萬余平方米,主體烈士紀念碑高19.49米,寓意塘沽于1949年解放。碑身鐫刻著“浩氣長存英雄不朽”八個貼金大字。墓區內有兩面紅旗雕塑:一面為457名解放塘沽烈士名錄,另一面為五星廣場記。紀念廣場面積5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萬人-。塘沽解放紀念館,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通過大型浮雕、英雄塑像以及聲光電、多媒體等眾多表現手段,展示塘沽解放戰役中的經典戰斗場景……[詳細]
天津市烈士陵園
  天津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5年6月1日,原址在北辰區北倉鎮三義村,占地180畝。1973年遷址市內水上公園西北側。2005年4月11日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遷址重建新烈士陵園,2006年清明期間新陵園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新陵園坐落在北辰區外環線與鐵東路交口處,占地100畝。建筑面積8000平米,總投資達8700萬元人民幣。主要紀念性建筑物包括:紀念碑、紀念館、骨灰館、烈士祭悼廳、紀念廣場和紀念平臺。廣場東側建有無名烈士墓,安葬2994具無名烈士骨灰;廣場西側建有在日殉難烈士•勞工名錄墻。園內綠化面積28000平方米,紀念館北側堆筑占地10000平方米的假山景觀。新陵園風格古樸莊重、氣勢恢弘,園內假山掩映,蒼松翠柏,綠樹繁花。新建陵園現對外開放的有三個展館。革命烈士紀念館——現展出……[詳細]
天津于方舟烈士故居
   距縣城蘆臺鎮西30公里,表口鄉表口村解放路北。建于民國32年(1943年),自成院落,座北面南,占地面積326.7平方米,建筑面積102.4平方米。于方舟烈士曾與-同志在天津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創建“新生社”,為0天津市委黨組織創始人之一。1927年月12月30日在玉田縣領導農民-時被害。 該故居原有磚坯正房四周,庭院和圍墻,1976年地震被毀。后由市撥款按原貌修復,粉刷油漆,美化庭院。修復后為:西跨院設有門樓一座,和正院相接中有月亮門。故居磚坯正房屋間,東西藏自治區間為烈士生平事跡展覽室,西間為復原室,故居門前題寫“于方舟故居”金字橫向聯合匾。房前正院落東側墻,建有一座由天津市市長-題寫的“津門之光”陶瓷壁一座。外有圍墻,院內設有花池通道。1959年和1981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詳細]
中共天津歷史紀念館
  中共天津歷史紀念館是在原中共天津建黨紀念館的基礎上遷移擴建而成的,是地方黨史展覽館,同時也是天津市一處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天免費向公眾開放。紀念館通過45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圖表和大量的歷史文物以及真實的影像資料,生動地展示了從“五四”運動以后在以毛澤東、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天津地方黨組織以及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前仆后繼、英勇奮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創造的輝煌業績,譜寫的一篇篇壯麗的篇章。本館展覽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通過參觀,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更加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詳細]
西青區烈士陵園
  西青區烈士陵園位于西青區楊柳青鎮新華道,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800余平方米。陵園始建于1949年1月,原坐落于楊柳青鎮十六街文昌閣東南側南運河畔,1973年遷建至現地址。西青區近年累計投入700余萬元對陵園設施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提升改造后的陵園,紀念廣場面積1500平方米,廣場北側建有高24.13米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東側建有161平方米的烈士骨灰存放室,環境潔凈、莊嚴,新配置的PVC骨灰存放架結實美觀。在鮮花簇擁中,有791名烈士長眠于此,其中包括在解放天津戰役中犧牲的778名烈士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在西青區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犧牲的13名革命烈士的骨灰。紀念館主體建筑面積400平方米,采用聲、光、電等大量高科技手段,生動再現了天津戰役的輝煌,展現了英烈們的英雄壯舉。西青區烈士陵園……[詳細]
紅橋區烈士陵園
   介紹 位于紅橋區西青道陵園路5號。原稱“天津縣北辛莊烈士陵園”。建于1949年3月15日,1958年10月1日重建。占地3.33公頃。這里安葬著在天津戰役中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營以下指戰員500人。園內有紀念碑一座,烈士墓并墓碑一座,裝飾碑一座,陳列室三處。紀念碑正面碑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解放戰爭英雄紀念碑,公元1949年3月15日建”,背面碑文為“永垂不朽”,“公元1958年10月1日重建。”紀念碑碑文為原天津市市長李耕濤題寫。  天津紅橋區……[詳細]
南開區烈士陵園
   介紹 位于南開區西營門外大街(烈士路)118號。建于1949年2月,1967年重建,占地0.76公頃。這里安葬著在天津戰役中犧牲的烈士2024名,其中38軍112師烈士428名。園中有紀念碑一座,高14米左右。紀念碑正面碑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8軍天津戰役烈士紀念碑,1949年2月立”,背面碑文為“革命烈士血灑海河兩岸,精神不死功留人民心間”,“1967年3月重建”。園內還有一座陸軍第38軍天津戰役事跡展室一處,約200平方米。   天津南開區……[詳細]
中共北方局舊址
  中共北方局舊址,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區黑龍江路隆泰里19號。是一樓一底的普通樓房。這里曾是中共主要領導人劉少奇來津工作和居住過的地方。1935年瓦窯堡會議后,中共中央委派劉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當時,劉少奇以南開大學周教授的身份為掩護在此工作,成功地領導了北方局和天津的抗日救亡運動,發展了黨組織,壯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在此寫出了許多指導黨的工作和白區斗爭的文章和著作。1936年春為了貫徹黨中央瓦窯堡會議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徹底轉變白區工作路線,4月初,劉少奇同志受黨中央的委托來津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并在法租界石教士路(今黑龍江路隆泰里19號)建立了北方局機關,領導華北地區的抗日運動。在劉少奇的主持下,重新組建了北方局(原北方局與河北省委是一套班子)。彭真……[詳細]
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
   介紹 位于楊柳青鎮藥王廟東大街2號。為清末民宅,青磚四合院,有16間房,占地280平方米。1984年辟作“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一陳列館”,由原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員肖勁光為陳列館題寫館名。天津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此多次召開高級軍事會議,部署作戰方案,指揮作戰。特別是1949年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是在這里發布天津戰役總攻令。經過29小時激戰,全殲-陳長捷部13萬余人,解放了天津。   天津西青區……[詳細]
天津聶士成殉難紀念碑
   介紹 位于南開區紫金山路與津鹽公路交叉口,由花崗石砌筑基座,上置碑心,高2.4米。碑正面刻“聶忠節公殉難處”。兩側立柱上刻“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濤飛海上;精誠留碧血,看今日蟲沙歷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橫額為“生氣凜然”。1984年復立前,碑文僅留“聶忠節公殉難處”七字。 天津南開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偷偷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网色天天 | 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