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 > 連平縣旅游

連平縣紅色旅游景點

普安村民打擊日軍侵略戰斗舊址
  普安是連平縣陂頭鎮金中村的一個偏僻小村寨(現稱普安經濟社),距陂頭圩鎮15華里。該自然村四面環山,環山包圍著的一塊不足半公里的小盆地中間建有一座頗具連平地方特色的磚瓦屋。整座屋呈四方形,四角是二層樓閣,四邊由排屋房連接,墻壁厚度有二市尺,向東的大門用15公分厚的木板制成,內安木門杠,鐵環套結。為防匪賊攻劫,四角樓向外的墻壁上均有不規則的射擊-眼,周圍梯田的開闊地帶都在控制范圍之內。解放前全村20多戶、100多人都集中在此寨居住。村民為防止匪賊打劫和野獸殘害農作物,多數都備有“粉古”(鳥-),部分人還從黑市購有“七九”-,且彈藥充足。由于經常狩獵,村中不少男人都有一手好-法,其中青年謝泮飄便是百里挑一的神-手。1945年6月7日晚,普安村民從逃難的群眾中得知日本鬼子已進犯陂頭圩鎮,便在村里作好……[詳細]
岑告山戰斗遺址
  岑告山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隆街鎮岑告村岑告山。1947年8月,江北人民自衛總隊指揮機關率領武工隊、鋼鐵連、飛虎隊、群英隊及東北隊共400多人,駐扎在接近馬頭、百叟的仰鳧塘潘屋一帶。8月12日,敵人派出四路部隊遠道奔襲,企圖消滅我部。第一路由敵一五二師羅營長帶領500余人從新豐梅坑奔來;第二路由敵保安營(其中有一個炮連)500余人從連平奔來;第三路由連平護路大隊謝岳臣率匪200余人從西草方向奔來;第四路由新豐政警隊100余人從馬頭、百叟堵截。敵方共1400多人,氣勢洶洶地奔向仰鳧塘,豈料我部隊早已獲悉情報,轉移出了仰鳧塘,讓敵人撲了個空。敵人撲空之后,在附近展開搜索。為打擊敵人,我主力部隊分成二路搶占山頭制高點:第一路由謝棠、葉萍率領鋼鐵及群英大隊和東北隊,搶占岑告穿行最高山頭;第二路由葉少雄率……[詳細]
解放連平縣城戰斗遺址
  解放連平縣城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縣城所在地)一帶。忠信解放后,1949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宣告成立。當月上旬,陳中夫、王彪奉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命令來到忠信,召集東二支七團魏洪濤、二團龍景山、三團曾熾輝、三支邱松鶴、連平縣人民政府縣長鄧基等有關單位負責人開會。會上,陳中夫首先傳達了邊縱司令部關于組編邊縱第六團的決定,并指示:為適應形勢發展,應盡快解放連平縣城,這項任務具體由邊縱六團、東二支二團、連平縣人民自衛大隊協同完成。會議接著對解放連平縣城的戰斗作了具體部署,同時決定爭取和平解放連平縣城,由邊縱六團和連平縣人民政府聯合寫信勸降連平縣國民黨政府縣長黃伯強、國民黨連平縣武裝部隊頭目謝岳臣等人。勸降信發出后,黃伯強等人沒有反應。6月19日,我軍在長安旅店門口大坪召開解放……[詳細]
曲塘坳伏擊戰戰斗遺址
  曲塘坳伏擊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曲塘坳,即省道官燈線連平至陂頭公路17公里處。從坳頂至山腳有3公里,是斜度較大的盤繞公路,有九曲十三彎之稱,兩邊盡是懸崖峭壁。1946年3月,北江支隊隊長鄔強率領300多人,從英德縣東部轉移到新豐縣邊境地區的梁壩。當時由于國民黨軍隊的--,北江支隊給養困難,缺衣缺糧缺藥,生活極其艱苦。為了盡快擺脫困境,支隊隊部決定由北江支隊主力大隊長鄭衛靈、新豐游擊隊大隊長鄭大東率曾熾輝中隊70余人,突擊外線,開赴新豐、連平邊境的隆街,逼近韶(韶關)興(興寧)公路沿線,尋找戰機截擊敵人,解決部隊給養的燃眉之急。3月下旬的一天,鄭衛靈、鄭大東部到達溪東下塘后,就在韶興公路附近偵察獲悉:敵人有4輛軍車,約一個連的兵力在翁源龍仙鎮駐扎,次日將途經連平前往興寧。得此情報后,鄭衛靈……[詳細]
獅腦山戰斗遺址
  獅腦山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繡緞鎮民主村獅腦山。1948年夏,駐守大湖的國民黨廣東省保安第一團馮志強連是主力加強連,編額160人,配有6挺機-和相當數量的日式-、自動武器。該連士兵大部分是從正規軍整編過來的。馮連進駐大湖后,胡作非為,無惡不作,大肆捕殺共產黨員、游擊隊員和革命群眾,對九連地區人民武裝力量威脅極大。為此,粵贛邊支隊(簡稱邊支)決定給馮連以殲滅性打擊。11月9日,邊支領導嚴尚民、鄭群、魏南金、吳毅(曾志云)率桂林、珠江、九江、云南、飛鵬、東岳等7個連隊開往船塘,并對戰斗進行了研究和部署,決定采取誘敵出擊、包圍殲滅的戰術。15日清晨,誘敵成功。9時多,激戰開始。10時,形成了對馮連的包圍,在大湖稱雄一時的馮志強連成了甕中之鱉。我堅守在正面陣地上的珠江隊、桂林隊居高臨下,戰士們沉著應戰,……[詳細]
高陂寨戰斗舊址
  高陂寨,又稱高陂街,位于連平縣髙莞鎮河西村,忠信圩鎮至高莞水庫公路約11公里處西側,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連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州的前哨和屏障。1949年1月,連和縣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3月3日,我軍又解放了連平髙莞的高陂。高陂寨平面為長方形,面積約5000平方米。寨的四面筑有高6米、厚50厘米的石、石灰夯土圍墻,厚實牢固,易守難攻。我軍結合形勢需要和地形特點,留下了一個小分隊在高陂寨保衛勝利果實。1949年3月3日當天,國民黨連平縣縣長黃伯強和“剿匪”大隊長謝岳臣獲悉高陂被解放的消息,氣急敗壞,連夜從縣城趕往忠信,糾集駐扎在忠信的國民黨保一團第三營第十一連、十二連及連平縣警隊和地方地主武裝,組成800余人的-武裝,企圖偷襲高陂寨,再進攻青州山塘,摧毀我新生的連和縣人民政府。同日,我東二支三……[詳細]
牛形徑戰斗遺址
  牛形徑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溪山鎮豐盤村牛形徑,臨近105國道。1947年春,國民黨政府瘋狂地推行“三征”--,人民群眾深受其害。此時,葉少雄率領江北人民自衛總隊的飛虎隊在軟坑、東水一帶活動,并扣押了溪東鄉聯防隊副隊長張少懷,以迫使國民黨溪東鄉公所放棄“三征”。此舉引來張翰軒帶領的國民黨連平縣政府“剿匪大隊”、鄉長葉少臣帶領的溪東鄉聯防隊共200多人對飛虎隊的圍剿。圍剿撲空后,敵人又留下縣-中隊長何能率20多人、溪東鄉聯防隊30余人,駐扎在溪東鄉公所和軟坑街,企圖圍殲我飛虎隊。3月1日凌晨,鄭大東奉命率江北人民自衛總隊80余人抵達軟坑,隱蔽在豬仔坑深山,以支援飛虎隊粉碎敵人的陰謀。鄭大東與葉少雄研究后決定在溪山牛形徑設伏,誘殲敵人。次日上午9時前,部隊分兩路進入設伏地點,同時派出3名戰士在撐腰石……[詳細]
禾子坑馬刀隊戰斗遺址
  禾子坑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大湖鎮湖東村禾子坑(大湖鎮高速路出口段)。1947年12月26日,中共九連工委根據上級指示,作出了“大搞”斗爭的決定,號召九連全區人民行動起來,組織起來,拿起武器與國民黨-派作堅決的斗爭,提出“一手拿-,一手分田”的戰斗口號。后來,大湖、三角聯合成立了武裝工作隊,曾文如任隊長;大湖、三角地區各農會組織還分別成立了民兵組織共有1000余人。1948年1月,鄧基、曾文如等人親臨下底屋,指導曾海弟、曾王貴等人組織了馬刀隊,僅幾天時間就發動了近200人參加馬刀訓練。其它各地農民也先后自發地成立大刀隊,如附近的山壙村蔡屋、油溪鎮的馬屋等,他們日間勞動,夜間在家里祖堂安上一個“仙公”神位,燒香發燭,口中念念有詞后似練氣功般手持大刀進行訓練。1948年3月11日,敵人為了把大湖作為……[詳細]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斗遺址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鶴湖村徑口屋青草徑,青草徑是野外兩座山嶺之間的小峽谷,長約3華里。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在廣州公開背叛國民革命。后陳在廣州站不住腳,率部逃到惠州,盤踞在東江一帶。1924年初夏,陳炯明派出第四軍軍長李易標及其部屬師長麥勝芳率領3000多人開赴東江上游的連平縣城,企圖將勢力發展到九連山區。1924年3月,孫中山將原粵軍和東路討伐軍統一改編為建國粵軍,組建了建國粵軍第二師,張民達任師長,葉劍英任參謀長。同年7月,為配合友軍進攻惠州,孫中山命令張民達、葉劍英率所部開往連平,攻打叛軍李易標、麥勝芳部。7月15日,張民達、葉劍英率部乘廣韶火車抵達英德河頭。翌日凌晨,從百步經過大鎮,沿翁城、龍仙至南浦、陂頭。23日,抵達桃花坪水浸洞,沿著崎嶇山道,直……[詳細]
智斃“大炮焰”戰斗遺址
  智斃“大炮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溪山鎮軟坑村老軟坑街(現軟坑小學一帶)。溪山鎮原軟坑鄉有個小圩場,國民黨軟坑鄉府和聯防隊就駐設此地。軟坑鄉聯防隊隊長葉盛焰,綽號“大炮焰”,他仗著國民黨匪軍的勢頭和率領有七八十人的-武裝,在鄉間欺壓群眾,無惡不作,人民群眾對其深惡痛絕。1948年冬,連南游擊隊飛虎隊隊長鄭俊、指導員張覺率領游擊隊員在軟坑一帶活動時,常常聽到當地群眾對“大炮焰”欺壓百姓的血淚控訴,義憤填膺,決意為民除害。1948年12月,鄭俊召集游擊隊員在船洞的一個山庵里開會,研究了捕殺“大炮焰”的行動步驟,準備利用圩日熱鬧的機會,派人化裝混入人群,待機智斃“大炮焰”。12月25日午后,飛虎隊員鄭班、葉承貴、廖興、葉長貴等裝著買東西的樣子,進入了軟坑圩。他們鎮定自若,拉開一定距離,穿插在人群之中……[詳細]
柘陂華南小學黨組織活動舊址
  柘陂華南小學黨組織活動舊址位于連平縣忠信圩鎮東南約8公里的柘陂村吳氏四世祖祖祠。該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開辦華南小學(現學校已搬遷,仍為吳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黨員鐘明(五華縣人)到該校任教,并以此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1943年,共產黨員鄧基(五華縣人)來華南小學接管鐘明的工作。鄧基在華南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進行地下活動。在與忠信、大湖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之后,主要在柘陂開展了兩方面的抗日救亡教育工作。一是舉辦農民識字夜校和青年救亡讀書會。鄧基通過舉辦農民識字夜校的機會,發現和接近進步人士,通過傳授文化知識,宣傳唯物辯證法和無神論,還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在此基礎上,鄧基發現了一批進步學生,組織他們成立了青年救亡讀書會,向他們宣講敵后游擊戰爭的故事,對他們進行革命與前途的教育。……[詳細]
塔嶺烈士墓園
  塔嶺烈士墓園位于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鎮約3.5公里。大湖、繡緞是連平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在革命斗爭中,涌現了許多為人民群眾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隊鋼鐵連連長曾坤延同志為了紀念在塔嶺、獅腦山等戰斗中犧牲的烈士,順應烈士遺屬和老區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議建立塔嶺烈士墓園。他的提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以及原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領導特別是原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的重視和支持。曾坤延、鄭群等老同志帶頭捐款,社會各界紛紛鼎力相助,共籌集資金46萬多元。塔嶺烈士墓園工程1993年開始動工興建,1999年竣工。塔嶺烈士墓園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墓園分三部,前部是墓園直道,長73米,有儀門,門上有“魂壯九連”4字,兩側書對聯“鋼鐵旌旗紅映日,丹心碧……[詳細]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田源鎮(原田源鄉)是個邊遠山區,是我連南地方部隊活動的重要據點。1947年6月,葉連鳴、葉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為立足點,逐漸把農民組織起來。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個農會,會員10余人;隨后永吉也成立了農會,會員20余人。在成立農會的基礎上,田源地下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組織人民武裝力量。1948年2月18日晚,在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由葉連鳴、葉少雄主持召開會議,成立連南飛虎隊,與此同時成立的還有民兵隊。連南飛虎隊成立時有20余人,隸屬江北人民自衛總隊,葉連鳴任飛虎隊指導員,葉少雄任隊長;民兵隊10余人,葉顯養任隊長,葉顯鑒任副隊長。飛虎隊組成以后,按照當時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對封建地主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主要是反對“三……[詳細]
攻打“陽隆和”戰斗舊址
  攻打“陽隆和”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三角鎮陽江村。“陽隆和”是解放戰爭時期連平縣三角地區最大的官僚地主集團,為首者歐陽達三。歐陽達三在陽江村建有三棟大新屋,后建的一棟四角樓屋,樓高墻厚,異常牢固。國民黨三角鄉聯防隊80余人長期駐扎四角樓屋與共產黨和游擊隊為敵,在三角一帶捕殺共產黨游擊隊及其家屬,配合國民黨軍隊圍剿、追擊共產黨游擊隊10余次,氣焰十分囂張,是我黨在大湖、三角一帶進行革命活動、開展武裝斗爭的最大障礙。“陽隆和”囂張的-氣焰,激起當地軍民極大憤慨,我黨在對其勸降不果之后,決心武力鏟除“陽隆和”。1947年12月中旬,部隊根據偵察得來的情報,派出珠江、九江、鴻雁3個中隊200多人直奔大湖;下午4時,部隊到達大湖湖西三口塘集中,鄭群作了戰前動員和戰斗部署,隨后兵分兩路直撲“陽隆和”。敵發現……[詳細]
白云樓戰斗舊址
  白云樓位于連平縣大湖鎮盤石村,解放戰爭時期為大湖區盤石鄉地主曾啟瑞三兄弟的宅院,座落于大湖圩鎮西北向約3公里處,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1948年3月,國民黨重兵進剿大湖后,國民黨連平縣政府派遣謝岳臣率縣警隊、伍桂芳率聯防隊近百人駐防于此。他們依仗白云樓獨特的地理位置、堅固的樓閣和精良的裝備,頑固與人民為敵,對九連、大湖地區的人民武裝隊伍構成了嚴重威脅。1949年1月中旬,根據中共九連地委的指示,連和縣人民政府決定圍殲白云樓殘敵。27日晚,連和縣人民政府縣長駱維強、副縣長鄧基集合東江第二支隊三團的桂林隊、火花隊連同大湖、忠信柘陂武工隊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員會的全體人員約200多人,星夜進發,直逼白云樓。次日拂曉,四面包圍了白云樓,各隊戰士占據了有利地形,架起-炮對準白云樓6個樓閣,爆破班戰士抱……[詳細]
大田戰斗遺址
  大田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大田屋,該址曾在1948年兩次被國民黨兵放火燒毀,解放后重修。1948年夏天,連平縣“剿匪”大隊大隊長謝岳臣率部駐防白云樓,每逢繡緞墟日都派一個排到街上征收苛捐雜稅,欺壓群眾,大湖人民對其恨之入骨。從白云樓到繡緞圩,須經過大田屋,從屋門前或屋后塔山都有經過道路。針對這個情勢,6月18日桂林隊在鄧基、曾坤宜主持下,召開了中隊以上干部會議,決定在大田屋附近伏擊敵人。6月29日,桂林隊在五果村作過動員后,于當晚9時由曾坤宜率領約100人奔赴大田;鄧基于6月30日凌晨從五果村出發到繡緞塔山,以防敵人沖出重圍占領塔山。6月30日拂曉,桂林隊全體隊員進入陣地,準備迎擊來犯之敵。9時左右,敵人扛著一挺機-、10多支-,大搖大擺地從合溪橋迎面而來。這時,曾坤宜帶領的一個排從……[詳細]
迫降謝岳臣戰斗舊址
  迫降謝岳臣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陂頭鎮金中村麻竹頭下屋。連平縣城解放后,連平縣國民黨政府縣長黃伯強、“剿匪”大隊長謝岳臣等率300余人逃到陂頭,準備隨國民黨敗軍逃往臺灣、香港。1949年9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大軍第十三兵團一部和由楊克率領的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一支隊獨立第二大隊、曾坤宜率領的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第五團第一營進軍陂頭。黃伯強見勢不妙,便撇下隨行的軍政人員,僅帶親信10余人逃往香港。而謝岳臣則率殘部300余人竄上其屋后的胡庵山,負隅頑抗。當時,解放廣州、海南島的任務很重,十三兵團不能在陂頭久留,決定留下1個炮排,配合邊縱部隊圍殲謝岳臣部。我軍迅速將胡庵山一帶進行包圍。9月15日,我東二支五團一營曾坤宜率領的部隊跟蹤追殲殘匪,在陂頭官嶺村黃梅斜與謝岳臣殘部相遇,戰斗從上午打到黃……[詳細]
梅洞口戰斗舊址
  梅洞口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西村梅洞口。1948年3月9日,葉連鳴、葉少雄等率我軍民100余人在茅布山等地擊退謝岳臣匪部后,于當日夜晚返回白石湖、河背等地,總結戰斗經驗。就在這個時候,江北人民自衛總隊領導人鄭大東從半江趕來,在河背樓閣召開了部隊干部、民兵和農會骨干會議。會議對當時的形勢作了分析,認為隆街、連平、新豐等地敵人重兵駐扎,必然要卷土重來,號召軍民要作好充分準備,迎擊敵人的再次進攻。果然不出所料,3月9日受挫的敵人,又于3月11日組織了第二次進攻。這次敵人調動的兵力多,規模大,連平、新豐、馬頭、隆街等地的保安團、聯防隊、地主武裝等共1300多人傾巢而出。當時江北人民自衛總隊領導鄭大東已于10日晚奉命到河源半江執行新的任務,九連部隊來不及支援,彈藥亦得不到補充,部隊因此被迫撤到花羅……[詳細]
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龍和隊隊部舊址
  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龍和隊隊部舊址位于連平縣油溪鎮茶新村茶壺耳屋,距油溪鎮府500米處。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是東南亞各國華僑組成的抗日救亡團體,為充分利用好這個公開的抗日救亡團體,1939年1月,東江特委在惠陽區淡水成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簡稱“東團”),總部設在惠州城,同時派出工作團隊奔赴各縣開展抗日活動。1939年11月下旬,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龍和隊20多人從老隆出發進駐忠信、大湖,將隊部設在茶壺耳屋,隊長顏碩民、隊員黃敏、交通員黃克平等人亦駐扎在此。龍和隊到連平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連平發展中共黨員,建立中共黨組織。到連平后,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各項工作。他們在油溪、忠信、大湖一帶通過開辦民眾夜校、婦女識字班、兒童識字班,采用出墻報、教唱革命歌曲、演街頭小戲劇等多種形式……[詳細]
塔嶺戰斗遺址
  塔嶺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繡緞圩西南方500米的塔嶺山坡上,涉及面積約10000平方米。1948年,大湖地區農會組織、婦女組織、兒童團組織、民兵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敵人因而加緊了對九連地區的“圍剿”和“掃蕩”。1948年3月11日,敵人圖謀將大湖作為進攻九連青州的橋頭堡,出動保五團官照灑部與和平縣警隊200余人從和平城向大湖撲來。早上8時許,敵人至鑿石崗時被我前沿哨兵發現,即鳴-報警,公路沿線村莊的民兵聽到-聲后,村村寨寨鳴鑼報警,頓時,大湖、三角地區的民兵沿公路兩邊的山坡往繡緞方向沖去,迅速投入戰斗。8時半左右,駐扎盤石河背一帶的桂林一中隊由曾坤宜、曾坤延率領,迅速搶占塔嶺山。廖鏡連率二班占領了禾尚古。曾平、何揚率一班占領了塔嶺主峰,布陣迎擊敵人。這時,被尚嶺、金溪民兵阻擊的敵人且戰且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欧美性爱在线播放首页 | 亚洲日韩欧美制服二区dvd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