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西民族博物館AAAA ![]()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建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規模和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項目,是一座自治區級、全民所有、公益性、專題性的民族文化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傳統文化為主要工作任務,同時兼顧國內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博物館經六年籌建,于2008年12月竣工,并于2009年5月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大慶獻上一份厚禮。博物館位于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內,毗鄰美麗的邕江江畔,館區占地面積130畝,由主樓和廣西傳統民居文化生態展示園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筑面積29370平方米,主樓外形取材于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整個建筑如一只……[詳細] |
![]() | 南寧博物館位于五象新區龍堤路15號(濱臨邕江,龍堤路與宋廂路交匯處),是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南寧歷史文化遺產為主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南寧博物館總建筑面積308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2000平方米。博物館建筑設計造型優美,獨具地方特色,外形猶若一串輕盈的樹葉,高貴華麗的鳳凰翅膀,銅鼓紋飾上那飛翔的羽人,揚帆遠航的船隊,外立面采用了鏤空鋁板等現代材料,并賦予壯錦等民族圖案裝飾,現代性、地域性與民族性相統一,寓意奮發、向上、包容和團結的現代南寧。在大廳中,展示了著名設計師創意設計的邕字藝術裝置,既體現了眾水環城的“邕”字本義,又由“邕”與“雍”通假,引申出“熙融和睦”的文化內涵,兼具藝術性和……[詳細]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以下簡稱廣西博物館)是省(自治區)級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也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含古籍)7萬多件(套),時間跨度長達80多萬年。廣西博物館地處南寧市政治、文化、商業中心,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陳列大樓之外還建有頗具民族特色的文物苑,是國內最早開創“館苑結合”、“動靜相輔”模式的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的洗禮。在戰禍連年的艱難歲月,幾次搬遷,幾度更名,幾經沉浮,大量文物散佚,事業停滯不前。新中國成立后始得復蘇,新世紀以來發展迅速。沐風櫛雨八十一載,終于有了今天的規模與成就。20世紀30年代,時任中華民國廣西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的李任仁先生為……[詳細] |
![]() | 昆侖關戰役博物館位于賓陽縣思隴鎮與南寧市興寧區昆侖鎮交界處,博物館建筑總高23.176米,分地上一層、地下半層,地上一層面積3101平方米,分為序廳、浴血昆侖廳、前廳與緬懷廳等四個展廳和一個待建的多功能廳,并設有接待室和辦公管理用房,地下半層,建筑面積452.5平方米,設機房、庫房等,博物館前廣場東面設置的“魂兮歸來”方尖碑陣,記載著-陸軍第五軍陣亡約3400名將士共有220個姓氏,博物館正門外墻的V字型結構,用86噸大理石制成,象征勝利之意,博物館正面外墻的五幅淺浮雕畫像,由廣西書畫家張達平先生繪畫,描述和表達了昆侖關戰役的主題場景畫面。……[詳細] |
![]() | 廣西自然博物館坐落于南寧市人民公園白龍湖東側,其前身為1934年7月1日成立的廣西省立博物館的自然科學部,1988年分出獨立建制,1989年1月1日正式開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重點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我國西部兩座省級自然博物館之一。廣西自然博物館主要從事現生動植物、巖石礦物、古動物(含古人類)化石等自然標本的采集、收藏、研究和陳列。現收藏有古動物化石、古植物化石、現生動植物、巖石礦物等各類自然標本5萬余件。廣西自然博物館擁有一支精干的專業人才隊伍,在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際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與美國、英國、法國、泰國等國專業機構保……[詳細] |
![]() | 橫縣博物館坐落在風景優美、綠樹成蔭的橫縣縣城西郊海棠歷史文化公園內。館址曾是淮海書院(明代為紀念北宋著名詞人秦觀在橫州設館講學、施教敷文而建)舊址,故博物館同時冠名淮海書院。橫縣博物館于1991年7月動土始建,1992年5月建成開放,是南寧市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為二層半鋼筋水泥結構仿古建筑,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00平方米。內設辦公室、陳列廳、文物庫房,是橫縣文物收藏、陳列展覽、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2009年5月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0年被評為南寧市文明單位。橫縣博物館館內收藏有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期的各類珍貴文物及標本近千件,主要包括石器、骨蚌器、陶瓷器、金屬器、……[詳細] |
![]() | 地點:廣西南寧市。簡介:廣西地質博物館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為廣西地質陳列館,1986年擴建后改為現名。該館總面積2182m2,館藏各類地質標本萬余件,其中有國內罕見的“水晶簇”、廣西稀有的“狗頭金”、天外來客“鐵隕石”、“硅化木”、“魚龍”、“貴州龍”、“蜥蜴”、“印痕古鰲”、“鹿角”、“亞洲象”、“磷氯鉛礦”及獨具風格的觀賞石標本等;各類巖(礦)石、礦物標本較為齊全,部分古脊椎動物化石保存完整、礦物單晶及晶簇晶體保存完好。館內設有序廳、地學科普廳、礦產資源廳、古生物地史廳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