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武漢市旅游

武漢市博物館景點介紹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國家旅游局4A級旅游景區(點)。湖北省博物館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籌備處位于武昌水陸街,1956年遷至水果湖,1960年遷至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館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陳列樓建成并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筑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詳細]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代先民以其勤勞和智慧,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璀璨的精神寶庫。為了準確、真實、直觀地展示武漢城市文明史,使觀眾全面了解武漢地方歷史發展脈絡、感受武漢厚重、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武漢博物館舉辦了大型系列地方歷史展覽《武漢古代歷史陳列》、《走向近代的武漢》和《歷代文物珍藏陳列》、《古代陶瓷藝術陳列》、《館藏近現代名家繪畫展陳列》三個專題藝術展覽。通過武漢歷史陳列和專題藝術陳列這兩扇穿越歷史的窗口,武漢博物館為觀眾展示了悠遠、凝重、豐厚的中國古代文明和瑰麗多姿、八方交融的江漢區域文化。青銅器中,商獸面紋十字孔甕出土于武漢市黃陂區商代遺址盤龍城,是研究武漢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詳細]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是首家被認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高校博物館,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古生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全國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武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武漢十大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11月7日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首任館長蘇良赫教授。建館初期,標本主要繼承了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質系、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地質系和唐山鐵道學院地質科的收藏,歷史己逾百年。學校遷址武漢時,部分標本也運至武漢,1982年武漢地質學院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1987……[詳細]
  武漢市革命博物館位于武昌紅巷13號。2000年11月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和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并,組建武漢市革命博物館,辦公地點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內,負責武昌農-動講習所舊址、武昌毛澤東舊居、陳潭秋烈士早期活動舊址及武昌起義門舊址的管理、保護和對外開放;負責武漢地區近現代文物的征集、保護、展示、研究及武漢近現代史的研究;負責舉辦反映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專題展覽。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講習所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同志倡議創辦并主持的一所培養全國農-動干部的學校。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棟磚木結構毛澤東舊居的……[詳細]
  武鋼博物館,位于武漢市青山區冶金大道30號。武鋼博物館建筑面積約11000平米,展出面積6000多平米,館內采用高科技設備引導觀眾參觀,共設置了17個觸摸屏和22個液晶顯示屏,滾動播出各個時代有關冶金的信息資料。武鋼博物館是中國首家鋼鐵博物館,也是集展示、科普教育和接待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10年11月,武鋼博物館掛牌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早在去年武鋼博物館籌建時起,什么是“鎮館之寶”就一直受到各方關注,是代表武鋼誕生的第一爐鐵水,還是見證武漢近代工業發展的“定漢神鐵”?1958年9月13日,武鋼誕生的第一天,第一包鐵水就要出爐之時,毛澤東主席走上爐臺。在毛主席的注視下,流出高爐的……[詳細]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學院民族文物陳列館,文革期間,中南民族學院被撤銷,陳列館藏品也被轉移至中央民族學院保管。1984年,在著名學者吳澤霖先生的倡議、主持下,博物館得以復建,并正式命名為“民族學博物館”,國家副主席-同志親筆為博物館題寫了館名。她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以“民族學博物館”命名的專業性博物館。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武昌南湖之濱,展館面積2600多平方米,館舍建筑依山就勢,隨自然地貌高低分布。在空間處理上,以3個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的內院為中心,利用不同尺度和長寬比及閉合、開敞等富有變化的組合方式精心構筑,將庭院、走廊、大廳、……[詳細]
  辛亥革命博物館是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而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總建筑面積22142㎡,位于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首義廣場南側,北臨彭劉楊路,南抵張之洞路,東鄰楚善街,西靠體育街,是首義文化區的核心建筑,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孫中山銅像、黃興拜將臺紀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處一條軸線。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外形設計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和現代建筑特色,高臺大屋頂的架構,彰顯中國建筑“雙坡屋頂”和飛檐翹角的特質;幾何形外觀和“楚國紅”色調,寓意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勝利和武漢的騰飛。辛亥革命博物館總建筑面積22142㎡,分為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設有1個序……[詳細]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館,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景區內,臨近木蘭八景,是依照《文物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將湖北省境內分散于民間而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原生態及周邊環境已遭破壞而缺乏保護手段的古民居文物建筑及其構件經過規劃論證,實行集中搬遷復建,并配套建設相關景點,將遺產保護與休閑體驗相結合的新型旅游景區。附屬有明代藩王博物館。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館,將為武漢市及周邊地區的中外旅游者提供一個文物教育和文化休閑的特色場所,同時,也探索一條文物保護與利用相結合、使文物保護工作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館,擬搬遷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詳細]
  武漢市晴川閣管理處(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位于漢陽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是一座集文物古建與園林風景于一體的名勝古跡。禹稷行宮、晴川閣、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和古牌樓、楚波亭、朝宗亭、禹碑亭、敦本堂碑、山高水長碑、荊楚雄風碑、臨江駁岸、曲徑回廊、詩詞碑廊等附屬建筑組成武漢唯一一座臨江而立的古建及仿古建筑群。1983年12月,晴川閣古建筑的復原修建工程拉開序幕,按照“依其舊制,恢復原貌,以小取勝,以巧取勝”興建,于1986年10月正式開放。整個景區占地10900平方米,傳統文化韻味濃郁的古建筑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景觀價值,成為武漢獨特……[詳細]
  博物館即日起免費向市民開放,市領導朱毅、邵為民、李傳德出席了開館儀式。 硚口是漢口近代工業發祥地,明清時就有蘇恒泰油紙傘、葉開泰藥業等制造業興起;民國時既濟水電廠、福新第五面粉廠等大批民族企業誕生、繁榮;新中國時期誕生的中國第一輛整裝汽車、第一臺手扶拖拉機等,代表了古田工業區在武漢乃至中部地區現代工業中的重要地位。硚口民族工業的發展史,為武漢工業和城市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記憶。凝結著武漢現代制造業歷史記憶的硚口民族工業博物館,今日在漢正街都市工業區隆重開館。博物館即日起免費向市民開放,市領導朱毅、邵為民、李傳德出席了開館儀式。 硚口是漢口近代工業發祥地,明清時就有蘇恒泰油紙傘……[詳細]
  琴臺鋼琴博物館,位于武漢文化藝術中心區琴臺大劇院的一樓藝術展廳。由旅美賀立軍博士于2014年8月10日創立的非國有博物館。是一家可供體驗的鋼琴博物館。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是擁有鋼琴屆“勞斯萊斯”之稱的施坦威最多的博物館。地址:月湖之畔古琴臺、漢江之濱的琴臺大劇院一樓藝術展廳。琴臺鋼琴博物館總面積:4500平方米,其中修復中心1800平方米,展廳面積2300平方米武漢琴臺鋼琴博物位于位于月湖之畔、漢江之濱,隔湖南望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古琴臺邊的武漢琴臺大劇院一樓藝術展廳。2014年8月19日被武漢市及湖北省政府相關文化部門正式批復成立的湖北省首家鋼琴博物館。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名琴300余臺……[詳細]
  武漢三尤酒瓶博物館收藏展示陶瓷,紫砂,藝術酒瓶(包括歷朝歷代)研究酒文化為宗旨的文化實體,專門從事酒文化研究,探討和整理。收藏事跡被中央4臺,中央新聞頻道及全國二十八家電視臺(包括十家省臺)和五十多家報刊報道。武漢三尤酒瓶博物館內藏陶瓷,紫砂藝術酒瓶近柒仟種,總數近萬只。(非陶瓷,紫砂類和無文化內涵與民族特色之瓶,本館拒絕收藏)共分為:人物春秋,動物拾趣,奇瓜異果,竹子臨風,樹樁顯異,山石磷峋,古典名著,編鐘悠揚,古樂神韻等二十二個大類。例如:國酒茅臺陶瓷瓶有近百種,人物造型陶瓷酒瓶有肆百多種,動物造型酒瓶有叁百多種。臺灣,香港和外國陶瓷酒瓶豐富多彩,琳瑯滿目。受邀請,多次參加全國大型酒文化活……[詳細]
  武漢市新洲區博物館,位于新洲博物大道以北、城東十字路0-匯處。博物館占總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四個展廳共1400平方米,館藏文物近萬余件。武漢市新洲區博物館二樓兩個展廳按“邾城曙光”、“商風楚韻”、“舊州新洲”、“魚米之鄉”(含魏文伯古字畫)等五個部分的內容進行設計布展;一樓兩個展廳分別按“科普知識教育”和“新洲民風民俗”等內容進行設計布展,準備近期對外開放。館藏文物《新洲文物精品陳列展》、《魏文伯古字畫陳列展》、《問津書院景觀復原展》等陳列布展內容,正在籌備運行之中。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詳細]
  武漢市黎黃陂路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武漢市的核心區域,是漢口歷史風貌區核心旅游區域。主街黎黃陂路長604米,建于1900年。1861年漢口開埠后,黎黃陂路周邊建立了12個外國領事館、近30家外資金融機構和100多家洋行。1997年江岸區將其打造成為街頭博物館,2016年完成改造修復。黎黃陂路是以辛亥革命領導人黎元洪來命名的,黎黃陂路兩側仍保留了大約17處租界時代遺留的歐式建筑,包括華俄道勝銀行舊址、俄國巡捕房舊址、中華基督教信義大樓舊址、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俄租界工部局舊址、高氏醫院舊址、基督教青年會、順豐洋行、邦可花園、惠羅公司、巴公房子、首善堂和萬國醫院舊址等。用時參考1小時交通可乘559、58……[詳細]
  地點:湖北省武漢市。簡介:湖北地質博物館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湖北省地礦局礦石、巖石、化石標本陳列室,1957年正式開館。現有藏品18000余件,其中的湖北鄖縣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燈影恰尼蟲化石,天外來客光化鐵隕石,鐵化木,鏟齒象化石,劍齒虎頭骨化石等在全國較有影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燈影恰尼蟲”化石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塊古動物化石之一,也是全球唯一的一塊“恰尼蟲”實體化石;而出自該省鄖縣的四具恐龍化石骨架和眾多的恐龍蛋化石,則再現了中生代恐龍世界的興盛和衰亡。……[詳細]
  武漢橫渡長江博物館位于漢口江灘公園內、江灘防洪紀念碑正對面。該館采用蘇式建筑風格設計,總建筑面積4975平方米,高42米,共7層。博物館展示廳由序廳、主展示廳、體驗廳、觀景區等組成,展示內容包括“擊水中流”、“情系長江”、“大江弄潮”三部分。博物館位造型上采用蘇式風格,總建筑面積4975平方米,高42米,共7層。其中,4樓以上采用退臺式設計,可形成3級360度全景觀江平臺,游客可登高眺望長江兩岸,俯瞰江灘美景。整個樓體的架空層完全架空,不影響防汛行洪。整個橫渡長江博物館外立面裝飾五開間的柱廊,三段式塔樓高聳,與防洪紀念碑及沿江大道老建筑風格相呼應,并與防洪紀念碑等構成橫渡長江文化園的核心景觀。……[詳細]
  在中國地質大學內,有不少化石和寶石的標本。從植物園回來的路上還經過中國地質大學恐龍化石博物館,順便看了一下,還不錯。景點位置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色色资源网一区二区免费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在线三级午夜理论 | 中国日本亚洲综合久久久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