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劇博物館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福寧路95號兆祥黃公祠內,該祠堂氣勢雄偉,設計精巧獨到,裝飾豪華考究,是佛山現存祠堂式建筑的表表者。主體建筑坐西向東,由縱軸線上排列的頭門、拜亭、二進、三進、后進等建筑組成,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對稱,整齊劃一,美觀大方。室內寬敞明亮,在嶺南祠堂建筑中極具代表性,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02年7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由于這一從傳統宗祠向現代博物館的轉變所帶來的無形文化遺產價值,該建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2005年“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粵劇又稱為廣東戲、廣府戲等,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