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將樂縣旅游

將樂縣旅游景點介紹

紅軍駐地暨水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紅軍駐地暨水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謝氏宗祠位于將樂縣水南鎮溪南路124號。1931年至1934年,紅軍曾三次進駐水南,成立了水南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先后由邱文周、邱繼賢擔任。辦公地點設在溪南書院。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擴紅籌款等運動,許多水南區青年參加了紅軍,其中徐花狗還擔任了縣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長和紅軍偵察員,邱輝泗擔任縣蘇維埃沒收委員會事務長,還押解過打土豪得來的兩擔銀元、一擔紙鈔和一擔煙土到建寧交給邵式平。1933年8月21日,彭德懷、滕代遠在歸化紅軍東方軍司令部下達《東方軍為消滅洋口、順昌、將樂之敵的行軍命令》,電令紅19師57團為左翼支隊于24日進至將樂、水南,以一個營的兵力隔河監視并鉗制將樂縣城的守敵,并保持與金溪河北岸的61團部隊的聯絡。8月24日至25日,在圍攻將樂縣……[詳細]
禊俚鄉革命委員會遺址
  禊俚鄉革命委員會遺址位于將樂縣光明鄉禊俚村2號。1931年6月22日,紅3軍團第6師政委彭雪楓奉命率紅6師7團從泰寧進軍將樂,在光明鄉消滅羅鴻標匪部500余人。隨后,紅軍深入光明鄉發動群眾打土豪、籌糧款,建立農會、貧農團、赤衛隊、游擊隊等組織。6月25日,紅6師7團在將樂建立第一個鄉蘇維埃政權──將樂西區禊俚鄉革命委員會,主席廖承明,副主席白宗惠,游擊隊長白宗渠,革命委員會辦公地點就設在白宗惠家。上世紀70年代,該民房大門兩邊板壁上還保留有紅軍刷寫的標語群。內容有“《國民黨十大罪狀》”、“《共產黨十大政綱》”、“農民打土豪分田地”、“軍閥打仗,升官發財;-打仗,白白送死;紅軍打仗,分得田地”;“歡迎保衛團的弟兄回家分田”;“工人辦階級的工會,農民辦貧農團”;“不還租,不還債,不還糧,不還稅,……[詳細]
將樂縣革命烈士陵園
  將樂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將樂縣古鏞鎮玉華村附近的天閣陵園。將樂縣在1931年6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30年至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程中,在將樂境內犧牲的有名烈士及在外犧牲的將樂籍有名烈士共116名,其中紅軍烈士29名,蘇維埃、農會干部、游擊隊及赤衛隊烈士30名,在解放戰爭、剿匪及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解放軍烈士23名,在國防施工和保護國家、集體、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而犧牲的烈士34名。安息在烈士陵園的烈士有郭合成、肖深謀、丁世恩、秦福河、劉俊延等。將樂縣革命烈士陵園坐南朝北,安排在天閣陵園天寶區第一排,共有12個墓位,墓前建有數百平方米的水泥坪地便于群眾集體吊唁,F有烈士墓8座,其中5座為將樂解放前夕因剿匪而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和地方政府……[詳細]
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城南五馬山上。將樂縣于1931年6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里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為了緬懷英烈,激勵后人,繼承先烈革命精神,發揚優良傳統,1959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面建碑以志紀念。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城東,面積僅有19平方米。1983年在現址重建,1984年底竣工。五馬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西南朝東北,總占地面積30.1畝,建筑面積2243平方米,修有盤山水泥公路340米。紀念碑高16.73米,正面青色花崗巖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座分兩層,上下層-分別為18米、45.6米。碑前空地810平方米,為瞻仰坪。2008年,將樂縣……[詳細]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
  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濱河北路32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將樂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等曾經在將樂戰斗和生活過。紅1、紅3、紅5、紅7、紅9軍團以及紅軍東方軍等部隊指戰員,都曾經縱橫馳騁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紅軍在這里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發動將樂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參軍參戰,建立地方武裝,為紅軍籌糧籌款。將樂人民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為紅軍反“圍剿”和實現戰略大轉移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過巨大犧牲。將樂縣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紅軍東方軍開辟的新蘇區。2008年,中共將樂縣委、將樂縣人民政府為進一步宣傳將樂蘇區革命斗爭歷史,弘揚蘇區精神,修建了“將樂·中央蘇區縣紀念館”,并于當年9月18日……[詳細]
閩北獨立師游擊隊活動舊址
  閩北獨立師游擊隊活動舊址普照寺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馬長炎、黃立貴各率閩北紅軍獨立師第2縱隊一部和第5縱隊在將(樂)泰(寧)建(寧)游擊根據地會師。為適應斗爭需要,黃立貴師長決定將第5、第6縱隊合并為第6縱隊,分別由黃立貴兼第2縱隊隊長,馬長炎任第6縱隊政委,堅持以將樂為中心,在將泰建游擊根據地開展活動。第6縱隊進入將樂正溪、孔坪村后,與中共將泰邵中心縣委書記邱子明帶領的游擊隊會合,駐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當地黨組織在萬安、安仁一帶鎮壓-分子,發展游擊武裝。6月底,國民黨當局發現紅軍游擊隊在萬安、安仁、大源一帶活動,立即調第7師、第12師和邵武、將樂的保安隊,兵分三路,分別從邵武的橋頭和將樂的高唐、萬安向游擊根據地九仙山“圍剿”,將黃立貴所率的第2縱隊一部、馬……[詳細]
紅軍古佛堂塔戰斗遺址
  紅軍古佛堂塔戰斗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和平村附近的莒峽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軍委命令紅9軍團接替紅7軍團在將樂的防務,要求“第9軍團的主力應在將樂城周圍的山地選筑堡壘”。古佛堂塔成為紅9軍團構筑保衛將樂縣城堡壘的重要防御陣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部第4師為了策應第88、第89兩師進攻將樂,從順昌向將樂移動。紅軍及時偵破了敵軍的進攻部署,決定利用黃坑口、積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峽山)一帶的有利地形布設陣地,迎頭痛擊來犯之敵。紅7軍61團事先在積善和古佛堂塔山等處選擇好陣地,構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時許,國民黨軍第88師到達古佛堂塔山、蔗廠和水南附近時,受到重創,只好停止前進!都t色中華》第162期以“將樂城旁擊潰白匪一團,給進犯的敵人以迎頭痛擊”為標題報道……[詳細]
朱德召開秘密會議會址暨中共閩中特區委舊址
  朱德召開秘密會議會址暨中共閩中特區委舊址天主教堂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建設街玉華巷9號。為適應革命形勢蓬勃發展的需要,1934年1月,中共閩贛省委派出以省財政部長鄭亦勝為團長的工作團進駐將樂,重建將樂縣蘇維埃政府。同時,將中共黃潭邊特委改為中共閩中特區委,書記王××,特區委下轄將樂9個區委和沙縣特支委。中共閩中特區委辦公地點就設在古鏞鎮建設街玉華巷天主教堂。在中共閩中特區委的領導下,“建立革命委員會,組織赤衛軍,要求加薪并監督老板的生產,工資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七、八倍”,將樂蘇區的斗爭開展得紅紅火火。是年2月9日,朱德總司令從泰寧親臨將樂指導革命斗爭,住在該天主教堂左側樓房。朱總司令在中共閩中特區委辦公地點接見了將樂縣蘇維埃政府的領導干部和20多名堅持地下斗爭的黨員,并根據第五次反“圍剿”的嚴峻斗爭……[詳細]
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節孝坊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新華村新華街模范路30號。1931年6月22日,紅3軍團第6師從泰寧兵分兩路進攻將樂,解放了將樂縣城。28日成立將樂縣革命委員會。同時成立東北門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就設在節孝坊(王厝大院),黃大松擔任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區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積極擴紅籌款。由于將樂是連接中央蘇區和閩浙贛蘇區的戰略要地,是中央蘇區在東面的重要門戶之一,因此,處于斗爭前沿的將樂縣鄉蘇維埃政權也隨著中央主力紅軍的進出而形成了拉鋸狀態。在中央蘇區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期間,由于紅軍主力的撤出,將樂縣鄉蘇維埃政權工作便處于低潮,但隨之勝利,縣鄉蘇維埃又很快得以恢復,迎來了革命高潮。1933年12月30日,隨著紅7軍團進入,將樂得以第三次解放,中共閩贛省……[詳細]
朱德住地遺址
  朱德住地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濱河北路1號。1934年2月9日,朱德率紅軍主力從泰寧親臨將樂指導革命斗爭,住在縣城水門天主教堂左側樓房。期間,他親自撰寫布告,內容有:紅軍是人民子弟兵,是為廣大勞苦人民謀利益的;城內大小商店,只要不是-資本家的,一律保護,要照常開門營業;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希望城區廣大人民熱烈擁護紅軍,勇敢自動報名參軍參戰;打倒壓迫人民的-軍隊,鎮壓一切堅持破壞蘇維埃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分子……布告貼出后,受到將樂各階層人士的熱烈擁護。朱德在將樂縣城住了三天,協助地方蘇維埃政權制定了一系列革命斗爭的方針、政策和工作計劃。朱德住地遺址原系城關水門教堂神父宿舍樓,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西班牙傳教士南尼南根所建。坐北朝南,共兩座樓,一座為神父樓,一座為修女樓,占地……[詳細]
玉華洞題刻
  玉華洞題刻位于將樂縣古鏞鎮梅花井村,年代為宋—民國。簡介:玉華洞內有歷代摩崖題刻17處。其中宋代3處、元代1處、明代6處、清代2處、民國5處。題刻者大多為歷代福建和將樂本地官員、名人,較著名的有宋代理學大師楊時、宋代將樂知縣黃去疾、明代福建巡撫楊四知、明代福建學使沈敬蚧、民國首任將樂縣知事盧榕林等題刻。2013年,玉華洞題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前洞到后洞內外各外延20米![詳細]
墈厚榮光公祠
  墈厚榮光公祠位于將樂縣白蓮鎮墈厚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思敬堂、中山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左祠右塾格局,主座坐東朝西、由門廳、正廳、左右廊等組成,占地面積532平方米;正廳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書塾坐北朝南,由兩廊和書房組成,占地面積216平方米。書房面闊四間,進深六柱,東起第二間為廳堂,穿斗式梁架、懸山頂。1934年3月紅十九師銅鐵嶺戰斗指揮部設于此,墻上存留紅軍標語。2013年,墈厚榮光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蛟湖楊氏宗祠
  蛟湖楊氏宗祠位于將樂縣南口鄉蛟湖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坐西北朝東南,左右兩列,占地面積1141平方米。右列由下堂、左右廊、上堂等組成,下堂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上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出游廊,穿斗式梁架,均硬山頂。左列現存上堂、橫屋,上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懸山頂;橫屋面闊五間,進深四柱。1933年秋紅六師駐扎蛟湖,師部機關設此。2013年,蛟湖楊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四周各外延5米![詳細]
良地建筑群
  良地建筑群位于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年代為清。簡介:主要由文武廟、梁氏宗祠、緒蜒厝、月山公屋、后恢谷倉、水尾木廊橋等六處鄉土建筑組成。文武廟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西南朝東北,由前埕、八字形木構門樓、前天井三面回廊、拜亭、兩層殿閣及后部附屬建筑等組成,占地面積378平方米。梁氏宗祠,又名裕啟堂,坐西朝東,由主座上下兩廳、前埕與兩側過街門樓、兩側附屋及前部弧形吊腳樓、倒座倉房等組成,占地面積588平方米。緒蜒厝,坐西北朝東南,由左前側門頭房、院埕、上下兩廳、左列花廳、右側兩列橫屋及后部半圓形圍垅、右院墻外附屬建筑等組成,占地面積1094平方米;在山墻內壁保留有“反對國民黨出賣中國—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宣”標語口號。月山公屋,坐西北朝東南,由右前側門道、上下兩廳、右后側書房、左后側藏書閣等……[詳細]
  積善侍郎墓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積善村,年代為南宋。簡介:2003年考古發掘。墓葬由圍壟、墓坪、墓室、神道、享堂遺跡和五級墓埕組成,墓前尚存有石翁仲及石虎、石馬、石羊等。墓園長100余米,寬30余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2013年,積善侍郎墓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邊沿各外延30米![詳細]
將樂擂茶具窯址群
  將樂擂茶具窯址群位于將樂縣古鏞鎮勝利村五馬山窯址、將樂縣古鏞鎮玉華村廖厝山遺址、將樂縣古鏞鎮玉華村橫窠崠窯址、將樂縣安仁鄉武宿村良坊自然村良坊窯址,年代為五代—現代。簡介:由五馬山窯址、廖厝山窯址、橫窠崠窯址和良坊窯址等四處窯址組成,從五代北宋初、經明代、清代至現代,以燒制有擂茶的主要器具——擂缽等。其中,五馬山窯以燒制青瓷器為主兼燒陶器,廖厝山窯址、橫窠崠窯址和良坊窯址為專門燒造陶器的窯址。窯址群構建了從五代到現代的擂茶具發展的清晰鏈條。2013年,將樂擂茶具窯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各窯址地表陶瓷器堆積及窯爐遺跡周邊各外延40米。……[詳細]
  肖坊紅三軍團第六師工作團舊址位于將樂縣大源鄉肖坊村,年代為1931年。簡介:包括張氏祖厝、土庫坪張氏祖厝(美稱“鴛鴦棟”)、張氏宗祠牌樓、節孝坊等四處。張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啟年間(1621-1627),其他均始建于清代。1931年6月3日,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第六師兵分二路進軍泰寧,6月4日解放泰寧,派出工作團在大源鄉肖坊等地建立了鄉級蘇維埃政權——鄉革命委員會,隸屬泰寧縣馬嶺區革命委員會,主席謝有興,辦公地址設在張氏祖厝;還成立了農會、貧農團、婦女會、少先隊等群眾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打土豪、燒田契、廢債約、籌糧款等活動。紅三軍團第六師工作團進駐大源肖坊期間,工作團成員就住在肖坊村的張氏祖屋及左側的鴛鴦棟。1931年7月9日,紅六師奉命結束分兵工作,經將樂、歸化回師贛南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作戰,紅……[詳細]
碗碟墩窯址
  碗碟墩窯址位于將樂縣萬全鄉竹舟村八擔自然村,年代為宋。簡介:窯址主要分布于金溪北側以碗碟墩為中心的四座山坡上,窯址面積約35000平方米。主要產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醬釉瓷,器形有碗、碟、盞、執壺、谷倉罐、爐、盒、杯等,窯具有墊座、匣缽等。產品胎質潔白細膩者和青白釉帶乳濁者居多,亦有少量呈影青色。青釉瓷釉色以青黃、青綠為主,醬釉瓷以醬紅色、醬褐色為主,少量呈醬黑色。窯址年代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保護范圍:東至三號窯址所在山坡的東側,南至金溪,西至二號窯址西側寺廟,北至-窯址北面山坡。2018年,碗碟墩窯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巖仔洞遺址
  巖仔洞遺址年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將樂縣古鏞鎮梅花井村簡介:1988年進行小規模試掘,獲取一批動物化石。2003年對巖仔洞遺址山頂區域進行小規模試掘,獲取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2014年對巖仔洞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4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2座,溝1條,房址2座,十余個灰坑、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和大量木炭樣品等。經碳十四測定,遺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保護范圍:東至巖仔關溪,南至水田,西至車碓溪,北至公路。2018年,巖仔洞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巖仔洞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點:將樂縣光明鄉光明村簡介:元、明時期始建,屢有維修,現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風格。坐西南朝東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192.5平方米。主廳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帶前廊,前廊卷棚頂;內檐使用大額枋,抬梁減前金柱及中柱。附屬文物有左側的余氏祖墓。1931年6月8日,盤踞在將樂、泰寧和邵武一帶的最大股匪首羅鴻標,帶領500多名匪徒,冒充紅軍隊伍,在邵武縣城大肆劫掠商店、--燒殺3天后,擄走漢美中學100多名女學生及大量金銀財寶。該匪幫途經安仁、萬安等地后,于23日竄到將樂縣光明鄉境內。紅3軍團第6師政委彭雪楓命令紅8團一部和紅7團兩面夾攻,把羅匪分別包圍在光明鄉余氏祠堂和附近的一座山頭上。紅軍猶如天兵而降,把正在祠堂內喝酒的匪徒-械全部繳獲。當發現匪首羅鴻標不在其中后,紅軍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乱国产日韩欧美 | 日韩高清一区精品 | 在线视频精品人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第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