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清流縣旅游

清流縣旅游景點介紹

  長校河排貧農團舊址(羅氏宗祠)位于長校鎮河排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謝紅十二軍駐地舊址(湖遠公祠)位于長校鎮下謝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家忠烈義勇祠位于李家鄉鮮水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田口游擊隊活動舊址位于田源鄉田口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津鎮清流保衛戰舊址(城關南寨山)位于龍津鎮城關龍山坎首處、龍津鎮基頭村短陰嶺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荷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定峨公祠)位于長校鎮荷坑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余坊紅軍戰斗舊址(余氏家廟)位于嵩溪鎮余坊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坊紅十二軍駐址柳恕婁謙堂位于清流縣長校鎮江坊村,年代為1931年。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92),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不規整的梯形,由前后兩堂和左、右橫屋組成,建筑面積約1141平方米。1931年1月,紅十二軍部分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團發動群眾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相繼建立了荷坑、下謝、長校、黃石坑、江坊等鄉蘇政權和里田區蘇政權,部隊曾駐扎江坊柳恕婁謙堂。留存紅軍標語6版20條(幅)。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各外延伸20米。……[詳細]
  里田紅四軍駐地舊址豫章公廟位于清流縣里田鄉里田村,年代為1930年。俗稱“凹頭廟”,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1),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重修并增建右側書齋,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坐西朝東,建筑面積638平方米。1930年1月,朱德率紅四軍第1、3、4縱隊由連城北團進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鰲峰山后,經嶂下、留坑、江坊、長校等地抵達里田,部隊曾于豫章公廟內駐扎。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林畬紅色小鎮景區
  清流林畬紅色小鎮景區地處清流縣東北部,距清流縣城37公里。1930年1月中旬,毛澤東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從古田出發,經連城入清流,在此駐扎七天,并寫下著名詩篇《如夢令·元旦》,展望了“風展紅旗如畫”的美好愿望。景區擁有省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毛澤東舊居、紅軍醫院、紅軍夜校、紅軍橋、紅軍井、紅軍烈士墓、紅軍標語等共色文化遺址群,以百頃冷泉、千畝桂花、萬畝茶園、四季花海、“五虎三獅兩麒麟”等旅游資源,全鎮已形成“山·水·花·茶·紅”五大旅游名片,逐步形成以“紅印林畬”為主題的紅色主題品牌。……[詳細]
賴坊古鎮景區
  賴坊古鎮景區位于清流縣東南部,距清流縣城56公里,該鎮賴坊古村落有千年的歷史,始建北宋咸淳二年(公元1022年)。村莊大多座落于大豐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及文昌溪兩岸的河岸谷地上,是傳統的農業耕作區,農耕文明沉淀地。古鎮旅游資源豐富,包括天然森林氧吧;省級森林公園大豐山(海拔1706米);古韻幽香的古民居;富有濃郁客家味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綠意盎然的千畝茶山景觀,浪漫象征的千畝櫻花園,具有典型明代風格的馬氏宗祠。古鎮留存明清時期古建筑106棟,建筑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2007年12月,被福建省政府批準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鄉,2008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稱號,先后獲得中國傳統村落、最美古村落稱號。……[詳細]
賴武村賴文興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賴武村賴文興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賴坊鄉賴武村48號村民賴文興住宅正廳上。1934年7月,紅9軍團為護送紅7軍團北上抗日,途經清流賴坊、沙蕪等地強渡九龍溪進入羅坊一帶,與紅7軍團一道對永安守敵實施鉗形包圍,給敵予極大震懾。同年八九月間,紅9軍團完成護送任務后沿原路再返賴坊,并在這里宣傳、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現存于賴文興住宅中的紅軍標語,即為紅9軍團在此開展群眾工作時所寫,共有3版塊,依然清晰可辨的有4條(幅),其內容分別為:“工農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工農大眾起來建設工農兵的蘇維埃政權。”“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賴文興住宅為一層民房,為民國時期建筑,外墻為磚砌,內為木質結構,面積160平方米。……[詳細]
賴坊村黃國民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賴安村黃國民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賴坊鄉賴安村文昌巷23號黃國民住宅內。1934年7月,紅9軍團為護送紅7軍團北上抗日,途經清流的賴坊、沙蕪等地強渡九龍溪進入羅坊一帶,與紅7軍團一道對永安守敵實施鉗形包圍,給敵予極大震懾。同年八九月間,紅9軍團完成護送任務后沿原路再返賴坊,并在這里宣傳、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現存于黃國民住宅中的紅軍標語,即為此一時期紅9軍團在此開展群眾工作時所寫,紅軍標語書寫于其大廳內墻上。共有4個板塊,其中依然清晰可辨的有3個版塊,13條(幅)標語,其內容分別為:“粉碎敵人五次圍剿。”“消滅蔣介石的主力軍隊。”“截斷敵人的退路。”“斷絕敵人的交通。”“歡迎-弟兄拖-到紅軍中來。”“歡迎-弟兄打土豪分田地。”“歡迎農民自動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士兵殺死你們--官……[詳細]
  江坊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縣長校鎮江坊村村口省道S204線和進村公路交叉路口。江坊革命烈士墓是為紀念該鄉鄒銀榮烈士而建。鄒銀榮,女,清流縣堡里鄉(現長校鎮)人。1904年出生,1929年參加紅軍,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后留在地方堅持斗爭。1935年5月在執行任務中因叛徒出賣被捕,爾后被敵殺害于江坊村。1974年1月,當地人民政府為緬懷英烈、教育后人而修建了該烈士墓。江坊革命烈士墓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墓側刻有兩副楹聯,內側聯為“繼承遺志,革命到底”,外側聯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萬古長青”。墓碑正中題有“鄒銀榮烈士墓”字樣。……[詳細]
長校村李岳亮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長校村李岳亮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長校村主村靠長校學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紅12軍34師101團(團長楊遇春、政委連勛)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福建省委工作團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和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在長校一帶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謝、黃石坑、長校和江坊等鄉蘇維埃政權。嗣后,紅12軍所部、由福建紅19軍改編的紅34師等部紅軍亦曾先后在此活動。該建筑原為一鄒姓老中醫住宅,紅軍傷病員常于此處接受治療,此處被當地群眾稱為紅軍醫院。留存于此的標語,亦是在這時期所寫,標語位于舊宅正廳左側墻面、左側橫屋墻面及下廳左廂房外墻。共有5版10幅,分別為:A版2幅,內容是“擴大紅軍”、“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落款為“紅軍”;B版2幅,內容是“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反對……[詳細]
長校村李洪養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長校村李洪養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長校村主村南門頭。1931年1月中旬,紅12軍34師101團(團長楊遇春、政委連勛)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福建省委工作團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和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在長校一帶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謝、黃石坑、長校和江坊等鄉蘇維埃政權,其中長校鄉蘇維埃政府和紅軍101團團部就設于李日長兄弟住宅(現為李洪養宅)內,直至1932年3月101團隨紅軍東路軍東征漳州離開清流止。嗣后,紅12軍所部、由福建紅19軍改編的紅34師等部紅軍在此活動時,亦曾先后將指揮機關設置于此。獨立第7師第9師等部也曾長期頻繁在此活動留存于此的標語,就是在這一時期所寫,留存的紅軍標語分別處在大廳內、外墻正面和外墻左側(現洗澡房處)三個地方,除外墻左側的標語已無法……[詳細]
留坑村李德炳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留坑村李德炳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留坑村嶂下小組五號李德炳、童春花住宅。1931年1月,紅12軍34師101團從長汀馬屋到長校一帶開展工作,先后幫助建立了荷坑、茜坑、下謝、江坊、長校、黃石坑等鄉蘇維埃政權及河排、沙坪、黃坑、茜坑、留坑貧農團,此處標語即是在這一時期所書。標語共有4處,位于該民宅正廳兩側及過道。正廳右側為:“發展民族革命斗爭!實行土地革命。”“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左側為:“窮人不打窮人。士兵不打士兵。”以上三幅落款為紅軍進衛宣。過道一條為:“消滅地主武裝”,無落款。其中“窮人不打窮人。士兵不打士兵”標語歷經80年,墨色如新。李德炳、童春花住宅為兩進式土木結構的單層瓦房,中為天井,左右各有廂房一間,右有橫屋三間,面積約180平方米。住宅右側為山地,左側為農田。……[詳細]
下謝村謝氏祠堂紅軍標語舊址
  下謝村謝氏祠堂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下謝村謝氏祠堂。1931年1月,閩西紅12軍101團進入清流西南的長校、里田一帶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期間,紅軍一部進駐下謝,宣傳、發動群眾,下謝鄉蘇維埃政權因之成立。此后,福建軍區獨立第7師等部亦曾在此有過一個時期的駐防。下謝是清流分田分地運動的模范鄉,1975年該村還曾發現《下謝村貧農團分配土地榜》等文物。下謝謝氏祠堂留存的紅軍標語即為當時駐軍所書,標語主要在外墻右側和后側、正面共5幅,正面為識字歌:“放開喉嚨唱山歌,唱熟歌兒能識字,認識文字真正好,能讀會寫也會算,唱歌要唱識字歌,□□□(以下還有3句無法辨別)。”右側2幅內容是“深入土地革命!”“慶祝分田勝利!”及“男女平等,自由結婚”落款為“紅軍420獨立團(宣)”;后墻一幅為“紅軍七……[詳細]
下謝紅軍橋遺址
  下謝紅軍橋遺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下謝村前小溪上,溪一側為下謝自然村,對岸是農田及連接寧化連城的S204省道。在紅軍到來之前,下謝村人渡溪都是靠放在溪中的大石,跨跳而過,老人婦孺皆極不方便,遇見河水暴漲的時候,下謝就幾與外界隔絕。1931年1月間,紅12軍101團一部再次進入下謝一帶開展工作,幫助建立了下謝鄉蘇維埃政權,并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中,紅軍了解到村民渡溪之難,于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全體指戰員連夜組織起來為群眾架起了一座簡易的木橋,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下謝的群眾為了紀念紅軍的恩德,就將此橋命名為紅軍橋。下謝紅軍橋原為木制結構,現為鋼筋混凝土橋,全長約30米,寬3米。……[詳細]
紅軍101團指揮部舊址
  紅軍101團指揮部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長校村南門頭。1931年1月中旬,紅12軍34師101團(團長楊遇春、政委連勛)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福建省委工作團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和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在長校一帶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謝、黃石坑、長校和江坊等鄉蘇維埃政權,其中長校鄉蘇維埃和紅軍101團團部就設于李日長兄弟住宅內,直至1932年3月101團隨紅軍東路軍東征漳州離開清流止。嗣后,紅12軍所部、由福建紅19軍改編的紅34師等紅軍在此活動時,亦曾先后將指揮機關設置于此。現舊址內仍存有紅軍宣傳標語50余條(幅),其中清晰可辨的就有49條(幅),是清流現存紅軍標語最多之處。紅軍101團指揮部舊址始建于民國初年,有一進二廳、左右廂房、天井并橫屋,大小20余間,面積約400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网先锋资源 | 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成a人片在线观看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 亚洲浓毛少妇毛茸茸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 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