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三十軍指揮部舊址(祖師宮)位于武威市城西20千米的永豐鎮四十里堡村,是一處夯土臺基上建設的土木結構建筑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光緒時重建,現存主要建筑有觀音閣、配殿、無量殿。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第五軍、第九軍、第三十軍2萬余名指戰員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后組成西路軍進軍河西。三十軍為西路軍右翼,為接應九軍,……[詳細] |
![]() | 武威蝴蝶樓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植物園(東關花園)內,原為民國當地軍閥馬步青的別墅。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建筑面積761平方米。主體為三層,長9米,寬8.6米,中高8米。兩邊為兩層,各長12米,寬6.6米,高6米。樓內有客廳、舞廳、浴池、臥室等,房間51間。樓下設地下通道,樓上有放哨崗樓,防范設施齊全。該建筑具有中西合璧風……[詳細] |
![]() | 涼州李氏宅院位于武威城區達府巷內,坐南向北,占地面積1430平方米。由懸山頂式大門、前后兩院、過廳、花園等組成,前身為明代甘肅鎮總兵達云府邸前院。清咸豐年間,著名學者李銘漢從達云后裔處購得后進行補修,俗稱“李翰林院”。該院落主體建筑開間進深很大,體現了官府宅院的特征。……[詳細] |
![]() | 陳春堡文昌閣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洪祥鎮陳春村五組,平面呈凹字形,面闊3間,進深5間,南北11米,東西8米,面積88平方米,通高14米。為3層重檐歇山頂過街閣樓,1層明間為過街通道。2層周圍有廊、置木質地板。建筑整體1層面積較大,3層歇山樓閣為裝飾性建筑,體態小巧輕盈,地方特色明顯,F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春堡三官廟位于陳春……[詳細] |
![]() | 延壽寺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清源鎮曾家堡村四組,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在1米高土臺上,磚木結構,始建于清康熙六年春(1721年)。山門面闊三間,硬山頂。大雄寶殿正殿,面闊三間,進深2間,高8米,單檐硬山頂。寺內有九尊泥塑佛像、木雕和壁畫。塑像形態逼真,彩繪線條流暢,佛像背光雕刻精美生動![詳細] |
![]() | 松濤寺大殿位于武威市涼州區金羊鎮松濤村六組,坐西向東。東西長200米,南北寬48米,占地面積約960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文物建筑現存大殿1座,面寬3間,進深5間,一殿一卷歇山頂。殿內有“精微機要”“法成現在”匾額![詳細] |
![]() | 武威吐谷渾王族墓群位于武威市西南祁連山北麓,分為以慕容智墓為代表的岔山村區(“大可汗陵區”)、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為代表的青咀喇嘛灣區(“陽暉谷陵區”)和以黨氏墓為代表的長嶺-馬場灘區(“白楊山陵區”)三大陵區。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高等級墓葬的特征,以唐代葬制為主,兼有吐谷渾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該墓群的發……[詳細] |
![]() | 塔兒灣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城西南15公里處的祁連山麓、雜木河兩岸。武威塔兒灣冰雪嘉年華項目,地處涼州區古城鎮小河村,以滑雪場為主。塔兒灣已建成及冬季滑雪滑冰,夏季水上樂園,為主體項目,附帶卡丁車,七彩滑草場,兒童拓展樂園,跑馬場,真人CS的四季性游樂場。地址:中國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古城鎮小河村開放時間:9:00-18:00……[詳細] |
![]() | 延壽寺原名曾家堡廟,坐落在武威市清源鎮曾家堡村。現存建筑只有伽藍菩薩殿、大雄寶殿等。伽藍菩薩殿前卷后脊古柏掩映雖經歷史剝蝕,仍不失當年風韻。大雄寶殿是寺中的正殿。“大雄”是釋迦牟尼的尊號,意謂佛祖有大力,能伏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子魔。大雄寶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殿前有兩廊,殿額牌扁上有早年題寫的“梵宮初建”和清雍正……[詳細] |
![]() | 王景寨墓群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東河鄉王景寨村東北2.5公里。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表有砂礫堆筑封土堆及墓道,墓道長10--25米,封土堆底徑5--10米。暴露磚室墓多座。1975年清理1座,為八人合葬墓,出土有陶器、金器、漆器及絲織品等隨葬品數十件。墓群保存較好,對武威漢墓的分期斷代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西沙灘墓群位于武威市涼州區下雙鄉俞家灣村西500米。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地面有砂礫堆筑封土堆多座,圓形,底徑5--10米。暴露多座磚室墓,出土有灰陶罐、壺、綠釉陶鐘及泥質紅陶灶、罐殘片等。墓群保存較好,對漢-古有重要價值。 ……[詳細] |
![]() | 狼洞子灘墓群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清源鎮王家新莊村西南2.5公里。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曾暴露1座磚室墓,磚長0.38、寬0.2、厚0.05米。墓群保存較好,對我省漢-古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青咀喇嘛灣墓群位于武威市涼州區南營鄉青嘴村東北1公里。唐代家族墓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1945年夏鼐首先在此發掘過墓葬,1980年又清理弘化公主等葬墓6座,均為單室磚墓。出土有灰陶碗、木器、絲織品等遺物。自民國初年至1980年先后發現弘化公主、代樂王慕容明、輔國王慕容宣徹、青海王慕容忠、政樂王慕容熬鬼、金城縣主、燕王……[詳細] |
![]() | 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永昌鎮石碑村三社,立于西寧王忻都公墓前。簡稱“西寧王碑”,墓封土已毀。碑青石質,蟠螭首,龜趺,通高5.8米。座高1.4、寬2.4、厚1.6米,身高2.8、寬1.5、厚0.4米,首高1.6、寬1.6、厚0.45米。碑陽額篆“大元敕賜西寧王碑”八字,首題“大元敕賜追封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銘”……[詳細] |
![]() | 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位于武威市涼州區高昌王父紐林的斤墓前神道處。簡稱“高昌王碑”。墓封土早年已毀。青石質,碑殘,蟠螭首,殘高1.3、寬1.9、厚0.52米。碑身殘高1.82、寬1.73、厚0.47米。碑陽漢文楷書36行,行殘41字,碑陰為回鶻文,內容詳細記載從巴爾術阿爾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鶻亦都護高昌王世系、事跡及回鶻族……[詳細] |
![]() | 下雙大廟及魁星閣位于武威市涼州區下雙鄉下雙寨東側。大廟建在高3--5米的雙層夯筑土臺上?情w建在大廟東南角2米高的土筑臺基上,為二層八角式圓頂建筑,自下而上由覆缽、露盤、圓光構成,頂部為綠色琉璃瓦,上有葫蘆形寶瓶。有清嘉慶時八角藻井匾額一塊,上 書“筆點青天”。建筑保存較好,對研究明清建筑風格和工程技術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洪祥灘墓群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洪祥鄉天泉村西南2公里。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大部封土堆已夷平為耕地。1982和1989年先后清理已暴露的磚室墓4座,出土有有綠釉陶器、灰陶罐、紅陶器、銅弩機、五銖錢等遺物數十件。墓群保存較好。對研究河西漢代史和墓葬的特征及分期斷代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東山坡墓群位于武威市涼州區南營鄉南營村東1公里。面積約15萬平方米。暴露有土洞墓,出土有灰陶罐及綠釉陶碗等。地表可見暴露的棺木。保存情況較好,對我省兩漢考古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張義堡城址位于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鄉張義堡村內。是一座中型土筑古城。有大城和小城。大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28、南北寬300米,面積約98400平方米。墻體夯筑,多有殘損。殘高3--7.3米,頂寬0.5--2.5米,夯層厚0.10--0.12米,四面筑角墩。城外有寬10米的護城壕。開東西二門,門外有甕城,甕城門向南……[詳細] |
![]() | 王景寨城址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東河鄉王景寨村東1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50、南北寬150米,面積37500平方米。僅西面隱約有殘垣遺跡。采集遺物有繩紋灰陶片、殘磚瓦和石器,出土有有石磨盤、石碾子、銅鏃、五銖錢幣等。五壩山3號漢墓木牘記:“張掖西鄉定武里田升寧,今歸黃泉……”,據此可初步推斷,可能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