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桐墓孟桐墓(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永濟市蒲州鎮王莊村東為明代禮部尚書、翰林院大學士孟桐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坐南朝北,南北長190米,東西寬80米。陵墓四周用青磚圍墻,神道兩旁有石人、石馬、石獅等石象生。墓園內依次排列大門、石臺階、石牌坊、原祭廟石柱基石遺址、以及大墓冢7座、墓碑7通。……[詳細] |
![]() | 解梁故城遺址時代:春秋地址: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據傳故城為春秋時期晉國六卿之一的智伯所建。該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墻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2019年,解梁故城遺址入列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韓楫墓韓楫墓(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永濟市韓陽鎮祁家坡村邊韓楫(1528—1605年),蒲州人,字伯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墓地東西長180米,南北寬80米。墓室為水磨青石砌成,分主室、左右側室與耳室、前室。東西通深16米,南北通寬22米。墓室內有:“明故中議大夫通政使司右通政元川韓公墓志銘”、“皇明……[詳細] |
![]() | 普救寺塔普救寺塔(第一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永濟市區西北12公里的蒲州鎮西廂村北隅位于永濟市普救寺內。本為舍利塔,唐話本《鶯鶯傳》與著名的《西廂記》故事素材均源于此。創自隋唐,后周顯德二年(955年)、宋元時期均有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蒲州知州張佳胤介導重建。是普救寺大規模復原前寺內僅存的建筑。塔位于寺內……[詳細] |
![]() | 棲巖寺塔群時代:唐至明地址:永濟市韓陽鎮上棲巖寺清乾隆年間《蒲州府志》記載,棲巖寺初名“靈居寺”,北周建德年間(572—577年),隋仁壽年間(601—604年)改名“棲巖寺”。隋文帝曾將國外所貢瑪瑙盞施寺為供。隋唐時棲巖寺在河中諸寺中最負盛名,分上、中、下三寺,中、下寺已廢。現存上寺宏偉的塔群建筑。現存有唐天寶建圓形……[詳細] |
![]() | 楊博墓楊博墓(第一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永濟市蒲州鎮王莊村東北300米楊博(1509—1574年)蒲州新樂莊人,字惟約,明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歷隆慶、萬歷兩朝,累遷薊遼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兵部事等職,謚襄毅。墓地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50米。原有十三冢,巨碑24通。地面建筑原有內墻,為磚石結構,外墻為夯上修筑。墻……[詳細] |
![]() | 高市村漢墓群高市村漢墓群(第一批省保)時代:漢地址:永濟市栲栳鎮高市村西1.5公里原墓冢分布在高市村西的黃土高原上,共計大、小8座,每冢面積約200平方米。占地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50米。現存僅一大冢,高3米,周長150米。余皆夷為平地。……[詳細] |
![]() | 小朝村漢墓群小朝村漢墓群(第一批省保)時代:漢地址:永濟市趙柏鄉小朝村龐家堡北500米墓群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0.5公里,原有大、小墓冢9座,興修水利中被平7座。現僅存2座,一高4.5米,周長45米,另一高3.5米,周長32米。分前后室,為圓拱頂,出土有陶罐、陶灶等隨葬品。……[詳細] |
![]() | 趙杏古墓群趙杏古墓群(第三批省保)時代:東周—漢地址:永濟市北城區趙杏、曉朝、席村三村之間古墓群西至永臨公路西100米,南至曉朝公路,北至席村村南100米,東至席村村東,范圍9平方公里。該墓群時代跨越東周、秦、漢。東周墓葬為豎穴土坑墓,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出土器物多為鼎、豆、壺組合;漢墓多為磚砌墓室,為東漢時期遺存,墓內……[詳細] |
![]() | 叔夷伯齊墓叔夷伯齊墓(第三批省保)時代:周地址:永濟市首陽鄉長旺村南山1公里《史記·伯夷列傳》載:“……伯夷叔齊耳心,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現存二冢,各高4米,周長45米。墓之東面原有二賢廟,已毀。現存“采薇歌”、“伯夷頌”碑記兩通和“伯夷叔齊廟碑”等。……[詳細] |
![]() | 石莊遺址石莊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永濟市蒲州鎮石莊村北半坡一帶西近黃河干流,南臨運梁河,地勢屬河旁二級階地,地面較平坦,面積約200萬平方米。1954年調查并局部發掘。文化層厚0.2—3米。出土和采集陶器有罐、盆,石器有斧、錛、鑿等以及大量彩陶殘片。屬于典型廟底溝類型文化。……[詳細] |
![]() | 楊貴妃故里位于山西永濟市西南端21公里的韓陽鎮獨頭村,這里是黃河金三角三省交界之處,“雞叫一聲聽三省“的地理優試,高速公路、2級公路、南同蒲鐵路,從中穿過,踏入三晉的第一朵旅游之花,交通十分的方便,1994年考察設計開發楊貴妃故里,大興土木已投資800萬元,占地面積65畝。1994年10月,民營企業家王占一先生為了弘揚……[詳細] |
![]() | 永濟蒲津渡遺址是占代黃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的黃河東岸。蒲津渡自古以來就是-之交通要沖,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在這兒修造過浮橋。據《春秋左傳》記載,昭公元生公子鋮奔晉,造舟于河。<初學記》:“公子鋮造舟處在蒲坂夏今蒲津浮橋是也。”《史記·秦本紀》又載:“秦昭襄王五十4257年),初作河橋。”張守節《史記正義》……[詳細] |
![]() | 位于永濟市以東40余里的中條山麓,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谷幽壑深,峰險石奇,泉秀溪麗,景色醉人,是運城著名的旅游觀光勝地。據記載,唐代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曾于此隱居,并留下了不少動人的佳話與供人憑吊的遺跡。在他前后的不少文學大家如韓愈、柳宗元、盧綸等,也都曾于此游歷。……[詳細] |
![]() | 在山西永濟市區西南20公里中條山巔。北周建德年間建寺,初名靈居寺,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詔令十月十五日同時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時寺況極盛,宋以后各代屢有修葺,于山巔、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戰爭中寺宇被毀,唯仁壽二年所立舍利塔銘碑及二十六座磚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詳細] |
![]() | 蒲州故城遺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后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墻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詳細] |
![]() | 鶯鶯塔高40米,是一座內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層四面錐型磚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歷史。它的原名為舍利塔,因西廂記里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生在塔下,故改稱“鶯鶯塔”。鶯鶯塔,位于今永濟市普救寺內。與北京天壇回音壁、河南郟縣-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石琴”,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同時,又與法國巴黎鐘塔、意大利比薩斜塔……[詳細] |
![]() | 扁鵲,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邱),又家于盧國,我國古代的名醫,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扁鵲墓位于今永濟市虞鄉鎮清華村東,墓冢高約1.67米,周長約50米。墓旁有石羊一對、古槐1株。在墓東有扁鵲祠,祠內存碑最早者為明萬歷庚子《重修扁鵲祠記》。扁鵲祠分東西……[詳細] |
![]() | 王官風景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王官峪的中條山麓,1994年1月10日經國務院批注列入國家風景名勝區。王官峪是唐末大詩人、文學家、詩歌文學理論家司空圖晚年隱居之地,曾在此寫下《休休記》、《一鳴集》等30卷文集傳世,特別是他寫的《詩品二十四則》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詩歌文學理論經典。王官峪谷幽壑深,飛瀑流泉,林蔭層次……[詳細] |
![]() | 永濟萬固寺AA ![]() 山西永濟萬固寺景區位于永濟市西南13公里處的中條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與聞名中外的《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遙遙相對,是佛教剛傳入吶地就創建起來的一座寺廟。依照佛家建寺廟的講究萬固寺的選址的確是一出風水寶地其坐東向西依山而建,西遙有滾滾黃河,潺潺山泉饒寺而下,松柏環繞、竹林掩映殿宇輝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