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佛山位于郎溪縣姚村鄉境內,主峰353米。石佛山又稱石佛嶺,山勢峻峭,白云繚繞,山巔有三巨石,高三丈許,形似石佛。傳說唐開元七年(719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后稱地藏菩薩)年輕時出家為僧,渡海入唐,云游四海,尋找卓錫(和尚居留-處)。一年金秋,來此見山頂三塊巨石,猶如三尊大佛,擬在此處卓錫,便向樵夫詢問此山名稱。樵夫答曰:“這大佛手起能撐住三十三尺云層,人謂之曰‘石佛撐云’。”王子思道,佛頭是不能作卓錫的,便離開去別處尋找卓錫處。山之北坡懸崖陡峭,山之南坡平緩易登,山頂有一塊平地。山上蒼松翠柏綠竹成林,怪石、危石嶙峋,千姿百態,其大如屋,比比皆是,此危石皆年久風化而成,構成奇觀。世人概括為十大……[詳細] |
![]() |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采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一后,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筑城。明代城墻位于郎溪縣建平鎮,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長780丈(近6華里),城基寬2丈2尺,上廣1丈,筑東、西、南、北四門和城樓。歷經多年滄桑,古城墻曾有過不同程度的損壞。明朝雖歷有修葺,然史載多語焉不詳。有清一代,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卅七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進行過幾次較大規模的維修。現僅保持建平鎮原東門至南門渡口約800米一段。1982年,明代城墻由縣政府撥款進行局部……[詳細] |
![]() | 郎溪素有“三省通衢“之稱,交通十分便捷。318國道、214省道穿境而過,可以方便、快速地連接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杭州和滬寧高速公路,宣杭鐵路途經縣境,縣城距南京祿口機場僅80公里。風景區以湖面和湖積平原為主,以及少量的崗地,風景區平均高度在6.5——20米之間,其中水面在6.5米左右。南漪湖節制閘建成后,水位穩定在8.5米,陸地基本上在15——20米之間,最高不超過30米,處在全縣最低區域。風景區的氣候屬于北熱帶季風溫濕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全年平均氣溫為15.9℃,7月平均溫度為28.5℃,2月平均溫度為2.9℃,極端最高溫度……[詳細] |
![]() | 有斐堂位于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老街2-505號。該堂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二層跑馬樓前后通轉,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硬山屋頂,占地367.35平方米,由徽州歙縣籍商人吳基永于1884年建造,是郎溪縣內極少數保存完好的清代徽派古建筑。該堂正門臨街,設疊澀門樓,門楣上方嵌水磨青磚,入門為一狹長庭院,以條石縱向鋪路,形成甬道至前進堂屋,前堂南檐墻正中用水磨青砌凈縫砌筑大門,門楣上嵌四塊精美的戲曲磚雕裝飾,前堂明間兩側為廂房,一用作書房,一用作廚房。明堂后為“四水投塘”的天井,天井東西兩旁是廂房,廂房及后堂是房主主要活動場所,隔扇、窗欄、撐拱、雀替處浮雕精美的如意、四季花卉等圖案。“有斐堂”不僅是彌足珍……[詳細] |
![]() | 高井廟森林公園----座落在風景秀麗的“中國綠茶之鄉”——郎溪縣城東南方,距縣城10公里,面積近2萬畝,周圍與南豐、十字及國營十字鋪茶場為鄰,此地因有一古井和古廟而得名。古井水質清冽,水位高,天旱不退,為當地一大奇觀;古廟三間,建于康熙年間,1972年拆除,現存遺址。景區內樹高林密,遮天蔽日,千姿百態,裊娜婆娑。林場最高處有一重陽木,高16.5米,胸徑0.85米,冠幅22米,形如巨大蘑菇,晴朗天氣,十余里外可見,實屬珍稀樹木。林場桐子山春夏季節更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美妙意境。境內樹木品種多樣、環境優美,為白鷺、揚子鱷等珍稀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場所。高井廟森林公園不僅發揮著公園生……[詳細] |
![]() | 天子湖風景區該區位于郎溪縣城以南35公里處,屬黃山余脈。這里山勢峻峭、竹木蔥茂,是以石佛山和天子湖為中心,以宗教文化、湖光山色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一佛撐云石抱寺,兩湖襟月水環山”。“天子湖”、“紅旗湖”相映成趣,兩萬畝湖面半島眾多,水鳥成群。湖畔的天子包、天子門、古棧道、狀元凹、曬經臺、鬼門關、螃蟹嶺等各有典故。這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構成奇、險、怪、趣的奇觀。著名的有:撐云石、和尚石、風動石、蟾鳴石、蟠桃石、金龜石、臥牛石、照壁石、試劍石等,特別是“風動石”,此石重達三十余噸,堪稱“天下一絕”,絕在乍推即動,再推不移,為游人嘆為觀止。區內慧明禪寺在皖東南知名度很高,地藏殿、盤龍寺、大悲樓、……[詳細] |
![]() | 建平鎮土墩墓群位于郎溪縣建平鎮鐘西、鐘新行政村,北距縣城約7千米。建平鎮土墩墓群發現于1985年。2005、2007年當地文物部門對新華村東北的4座土墩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獲得了一批重要資料。墓群東西向呈一線排列,分布面積約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帶。已清理的4座墓葬,三座土墩墓外觀都呈圜丘狀,坐落在斜坡之上,呈三角形分布,最遠相距100米。封土平地起堆,未加夯實,沒有墓坑,亦無葬具。出土青銅鼎1件,鼎腹遍飾水鳥紋,此外還出土有豆、罐等陶器。墓地中還采集到印紋硬陶的陶片。根據出土文物判斷,建平鎮土墩墓群的建造年代為西周中晚期至東周時期。土墩墓是長江下游地區西周、東周時期吳越人的特有墓葬……[詳細] |
![]() | 天子門水庫位于十字鎮天子門村東灣村民組,年代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天子門水庫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南部山區,跨姚村、十字二鄉。因水庫大壩坐落在十字鄉南6公里處的東灣村上方,附近有天子門村,故名。水庫興建于1959年冬,竣工于1966年冬。1976年冬,大壩工程進行了翻修。大壩系粘土心墻砂殼結構,全長180米,最大壩高21.7米,壩頂寬6米。建有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各1條。灌溉渠系建筑物共116座。水庫水源來自姚村鄉山區,匯水面積35.5平方公里,庫容量438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量2140萬立方米。正常水深14米,水面面積3.5平方公里,可養魚4.67萬公頃,有效灌……[詳細] |
![]() | 鴉山嶺古道是徽州歷史上相互貿易的必經之道,也是戰事通道。東向長15公里,西向長13公里,兩道均用塊石、石板砌筑,路面寬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溝壑行進。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這些線路均是歷史上商業繁榮的最好見證。鴉山嶺古道開鑿于清代順治年間,嘉慶、光緒及民國年間均有維修。劉家沖村位居西向古道,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距今有500年歷史。水榨村位居東向古道,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古道沿途多古村落、古建筑,記錄了歷史文明的進程。鴉山嶺古道,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進行了全面考查,2009年8月被郎溪縣政府正式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保存最好的是鴉山嶺山腳至山頂鴉山廟的一段“九……[詳細] |
![]() | 伍員山景區。以伍員山主峰為主,包括伍員山、子胥廟遺址、伍相祠遺址、古井、崗南鄉伍牙山林場、跑馬道、野生動植物、灌木叢等。距縣城30公里。古代伍子胥(伍員)足抵郎溪的故事,多發生于此,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古代郎溪縣八景之一的“伍牙飛翠”在景區內。因伍子胥與此山結緣之故,又有“山色凝煙翠欲流”的美景,自然就人杰地靈了。據《縣志》載,自唐、宋以來,有四方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來此山觀光,并吟詩作賦。如明代貴州左布政使宗璽有一首《登伍牙山》詩吟道:“肩輿獨上伍牙山,古木蒼藤幾百年。日漾飛流橫射目,云蒸峭壁直擎天。人看鳥背驚還滅,路轉羊腸斷復連。東海望來才咫尺,乘槎耐可問群仙”。具體位置:郎溪縣東北部咨詢電話……[詳細] |
![]() | 須湖風景區位于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距南京市、溧陽市天目湖景區僅1小時路程。龍須湖水庫豐水期水面面積可達266.8萬平方米,水庫總庫容325萬立方米,是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養殖、旅游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中型水庫。龍須湖風景區是以龍須湖水庫為中心、四周丘嶺環繞的景區。遠看景區,煙波浩淼的龍須湖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蜿蜓起伏的峻嶺之中。近看景區,湖邊亭臺樓閣讓人感受分外愜意,特別是湖水蕩漾的浪花、湖面吹起的清風,更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湖中心600平方米飛來島如一葉漂浮湖面小舟。該區1998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名勝風景區。具體位置:龍須湖風景區位于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咨詢電話:0563---7021……[詳細] |
![]() | 南漪湖是安徽宣城市境內的天然湖泊,豐水期總水面積可達32萬畝,三面環山,湖內有九嘴十三灣,其中南姥咀半島直伸湖心,形如游龍,氣象萬千。南漪湖分東西二湖。西湖盛產河蟹、青蝦、鳙魚、甲魚;東湖魚群暢游,水鳥翔集,碧波蕩漾,湖光瀲滟,環境優美,水質良好,保護著湖區的生態平衡。南漪湖的魚、蝦、蟹、鳥、雁等水產野禽資源極其豐富,尤以出產銀魚、螃蟹享譽海內外。并被國家列為河蟹出口基地。自古南湖有“日產斗金,夜生斗銀”的美譽。湖中資源極為豐富,盛產各種魚類及菱、藕及野禽等,尤以青蝦、河蟹、銀魚、毛刀魚四大特產而聞名。不僅行銷國內,還名揚日本、香港及東南亞各國與地區。為此日本商人特意投資在南半城鎮建立一座五十……[詳細] |
![]() | 黃香殿遺址位于飛鯉鎮茶場社區黃香隊,年代為宋,類別為古遺址。黃香殿位于飛鯉鎮的西北面,是一座觀音廟,座落在黃香村境內。傳說,在唐朝末期,有得道高僧云游天下,當他游歷到飛里鄉的鳳凰山時,見此處依山傍水,煙霧繚繞,又有神鳥鳳凰棲息山頭,以為福地,遂在此化緣筑寺修廟,供奉觀音菩薩,因所供觀音菩薩的頭像是用珍稀的黃香木雕塑而成,因此得名黃香殿。原殿被毀,2008年重新修建的觀音殿建成并開始接待四方香客,香火也越來越旺盛為飛鯉鎮“福壽島”旅游開發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黃香殿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侯村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間。祠堂三進,磚木結構,占地1200平方米。為郎溪縣現存最完整、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座古建筑。該祠為排架式挑梁構造,呈徽派建筑風格。祠內除雕梁畫棟、精美的磚雕石刻外,后進南墻保存有四幅完好的彩色花鳥壁畫(每幅縱70厘米,橫210厘米)。天井內植有兩株牡丹,高約1.5米,枝干蒼勁,每年開花五、六十朵,花大如碗,艷麗奪目。相傳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為縣內珍稀花木。保護范圍:東至鳳凰山腳30米,南至村民住宅區50米,西至鳳凰池60米,北至雞公池畔農田6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10米。……[詳細] |
![]() | 中共沙橋支部舊址位于濤城鎮黃墅政村,年代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沙橋支部舊址是一座清代古民居,老式磚瓦結構,中間有一個小天井。這座舊址是郎溪縣第一個黨支部,也是郎溪紅色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舊址內部還原了當年的紅色歷史事件,將沙橋發生的一系列革命故事以文學、繪畫、老器物等形式一一展現出來。中共沙橋支部舊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石佛山天子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安徽宣城市郎溪縣境內,依托天子門水庫而建。景區屬水庫型水利風景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石佛山和天子湖兩個景區,山水相依,渾然一體。景區內山奇、水秀,風景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石佛山是皖東南佛教名山之一,山上的千年銀杏樹傲然挺拔,還有風動石、七丈巖、試劍石等各類奇石近百處。天子湖水域遼闊,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湖畔有藝術創作中心、歐式別墅以及湖邊賓館等,各項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完善。……[詳細] |
![]() | 天泉庵建于明末清初,建筑結構為挑山式穿斗架梁,前后兩進,通間闊11.6米。前一進5步架梁,外正門門楣上橫書“天泉庵”三字。中有天井,兩邊設有前后進穿廊,后一進為7步架梁,全庵建筑面積185平方米。1982年,天泉庵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