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豆腐主題文化園位于淮南王劉安墓對面,占地面積約4.2萬平方米,建筑約1.5萬平方米。于2017年被評為國家AAA級風景區,這里是世界豆腐誕生地和豆腐文化的發祥地,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薈萃,各種名特產頗多,并依托境內的文化旅游資源,追求高品位,精心打造建設的3A旅游景區。走進主題文化園等于走進了多景園:蒼松擎天……[詳細] |
![]() | 鎮南古街道位于壽縣033鄉道與032鄉道交叉口西南120米,年代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壽縣珍珠泉AA ![]() 在壽縣古城北門外兩公里處的鳳凰山腳下,有一名揚四海的古泉“珍珠泉”。因“泉出其干若珠,故名。”且“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小叫即小涌區歷史咄之,涌彌甚”故又稱咄泉。珍珠泉位于著名的八公山腳下,距壽縣古城僅兩公里。該泉是一眼古泉,其風光之美早在《水經注》中就有詳細記載:溪水導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頹隍水上,長林插天,高柯負……[詳細] |
![]() | 隱賢鎮老街區AA ![]() 隱賢鎮老街區位于壽縣026縣道與242省道交叉口西300米,年代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隱賢老街位于淮南市壽縣西南邊陲,南鄰金安區馬頭鎮,西與霍邱縣彭塔鄉隔河相望,古稱百爐鎮。隱賢老街建筑呈“十”字狀,街內有“三街六巷”。古鎮周邊有三十六座廟、七十二座橋。2013年,隱賢老街被評為安徽省首批“傳統古村落”,2016年,……[詳細] |
![]() | 隱賢泰山庵位于壽縣隱賢鎮,年代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方振武故居AA ![]() 方振武故居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為四合院平房磚瓦結構。房屋木窗木門,白墻黛瓦。內部陳設簡陋,干凈整潔。方振武將軍,生于瓦埠鎮南街的一貧農家庭,小時靠賣涼水度日,16歲考入安慶武備學堂,畢業后開始行軍生涯。曾在蔣介石部隊任過高級職務,后看出蔣介石的真面目,毅然開始反蔣,后被其“軟禁”了起來。重獲自由后,又于吉鴻昌、馮玉祥……[詳細] |
![]() | 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園位于壽縣323省道與育英路交叉口東北360米(安徽省第一面黨旗紀念園),年代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壽縣孫家祠堂位于壽縣壽春鎮孫氏宗祠內,年代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玄帝廟古水井位于壽縣正陽關鎮零三三鄉道,年代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壽縣關帝廟位于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淮南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壽縣東岳廟位于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淮南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安城子遺址位于淮南市壽縣板橋鎮,年代為戰國—漢。類別為古遺址。為淮南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點將臺遺址位于淮南市壽縣安豐塘鎮,年代為新石器—商周。類別為古遺址。為淮南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方振武將軍陵墓AA ![]() 方振武將軍,生于瓦埠鎮南街的一貧農家庭,小時靠賣涼水度日,16歲考入安慶武備學堂,畢業后開始行軍生涯。曾在蔣介石部隊任過高級職務,后看出蔣介石的真面目,毅然開始反蔣,后被其“軟禁”了起來。重獲自由后,又于吉鴻昌、馮玉祥組織抗日同盟軍,任前敵總司令,并繼續反蔣。1941年12月被蔣介石特務暗殺。為了能使后人憑吊這位抗日將……[詳細] |
![]() | 壽縣三眼井是安徽壽縣重點保護歷史文物,位于東街南過驛巷內的民居旁,井邊就是人來人往的菜市和小商品攤點。每天都能看到勒滿繩印的井邊圍滿了汲水洗涮的人,三眼井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能從三個井口汲水,著實為這片人口集中的地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古城壽縣,至少在20世紀70年代前,在人們用上自來水之前,井仍然是人們生活飲用水……[詳細] |
![]() | 孫家糧庫,位于壽縣南大街向西有座孫家糧庫、據民間傳說,“東十房住客,西十房拴馬”,“西十房”當時是孫家做后勤保障的倉庫。那黑壓壓一片的古建筑群,就是已經漸漸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西十房”的領地。走近“西十房”孫家糧庫建筑群,依然高高矗立,讓人遙想當年孫家是如何騾馬成群,物資浩蕩的?……[詳細] |
![]() | 壽州總兵署大門位于壽春鎮東大街67號,為原壽縣三中大門。始建于清乾隆26年,坐北朝南,現存門屋和鼓、樂二廳,門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懸山碟瓦屋面,明次間均為穿斗式結構;東側鼓廳、西側樂廳面闊、進深均一間,歇山頂抬梁式建筑。該建筑是我縣目前僅存的一處軍事文化建筑,是我們研究壽縣軍事文化和歷史的實物佐證。1994年10月由……[詳細] |
![]() | 中共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安徽壽縣壽春鎮紅星社區照壁巷1號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仿中式古建,重檐歇山頂,簡瓦屋面,是目前安徽省省發現最早的磚混建筑。1924年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出資興建,是基督教徒聚集場所。1928年,皖北特派員來壽,在此召開了反對蔣介石叛變的革命大會。該建筑佐證了中共壽縣一大會議的歷程,傳遞……[詳細] |
![]() | 報恩寺羅塑像漢安徽省壽縣報恩寺大雄寶殿內塑裝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安徽壽縣報恩寺大雄寶殿內泥塑十八羅漢塑裝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分立于大雄寶殿內東、西、北三壁下平面磚臺之上,這些羅漢造像,神光閃耀,栩栩如生,情態迥異,在滾滾波濤之中各踏一水族,似渡海狀,可以說是十八個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高僧形象系列。報恩……[詳細] |
![]() | 青蓮寺遺址,所處時代為商周,位于安徽壽縣堰口鄉。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地表采集標本和1982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發掘遺物看,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盤、碗、杯、……[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