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佗行宮位于濉溪縣南坪鎮南坪小學院內,年代為清代。為淮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位于濉溪老城區沱河路北側,濉溪城關中心學校正對面,在進行北關二期棚戶區改造時發現。2019年元月至2020年6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遺址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發掘出明代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祥源、大同聚、魁源等3處釀酒作坊遺址。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詳細] |
![]() | 古城畫像石墓位于安徽省濉溪縣岳集鄉(今鐵佛鎮)古城村。在同一封土堆下有2座墓葬,墓向均朝西,一號墓為磚室墓,總長16.3米,石門上刻鋪首銜環圖等。二號墓為畫像石墓,以大石條立框架,頂部及墻體均用花紋磚砌筑,總長15米.石門上雕刻鳳和虎首銜環圖案。門楣額上刻有雙龍穿壁,甬道、前室等處還刻有珍禽異獸,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兩……[詳細] |
![]() | 濉溪古城AAAA 濉溪古城位于濉溪縣東北部的東關前大街,處于老城中心區域,街長1100米、寬5米的石板街,濉溪古城原有兩條東西走向的街道,被稱為前大街和后大街,前大街即“濉溪老街”,老街最早因水運碼頭興起,宋代時又因水運交通便利而興盛,被稱為“濉溪口”,明清時達到鼎盛時期,清末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完工后的老街用青色瓦子石鋪成,街面青石鋪……[詳細] |
![]() |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縣淮海路西段北側濉溪老街古建筑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縣淮海路西段北側。群該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總長650米,寬5—7米不等,全青石板平鋪錯縫,規格不一,東西長0.8米,寬0.4至0.5米,厚0.25至0.3米,路石拱度為3%,路兩側砌有人行路肩石,以排放面積水。東端接老濉……[詳細] |
![]() | 淮海戰役雙堆集戰場舊址位于淮北市濉溪縣雙堆集南面。1995年12月,陵園被批準為安徽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陵園被批準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陵園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第二批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1日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紀念碑落成……[詳細] |
![]() | 化家湖遺址位于安徽省濉溪縣新蔡鎮化家湖內。遺址位于湖心略偏東南,呈饅頭狀地勢,高出湖底約3米。遺址東西約200米,南北約150米,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遺址中間有幾座現代墳瑩,其余為耕地,邊緣是大面積蘆葦。旱季遺址裸露在外,漲水時多被淹沒。……[詳細] |
![]() | 口子酒建筑群位于安徽省濉溪縣濉溪鎮東關居委會,老濉河東岸500米,南環城路北側的口子酒業東廠區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口子酒建筑群建于1951年,是在老濉河東岸“祥興泰”、“協源公”、“協順”、“協昌”等古酒坊基礎上建設而成,大多為硬山出磚屏風,屋頂有風樓式樣,外形仿前蘇聯建筑風格,是一處保存較為完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建筑……[詳細] |
![]() | 柳孜運河碼頭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上的一個鎮,因運河的開通而繁榮。遺址出土了唐宋時期中國南北方十幾個窯口的大批瓷器,發現唐代沉船8艘,發掘出土3艘,還發現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筑碼頭。以上幾項的集中發現均為中國考古發掘中的“首次”。柳孜運河碼頭遺址不僅對研究中國唐宋時期的瓷器譜……[詳細] |
![]() | 古城漢墓位于濉溪縣鐵佛鎮古城行政村孫樓自然村北,現封土形狀近橢圓形,殘高約5米,面積約2160平方米。1992年發掘。墓葬為同封異穴,封土下的兩座墓葬均墓向朝西。南側的一號墓為多室磚室墓,東西長163米。由對稱兩甬道及前、中、后三個墓室,共8個單元組成。青磚鋪地、頂。其南側甬道、后室及北側中室有壁龕。砌墻磚大多為素……[詳細] |
![]() | 老城石板街老城石板街,東起老濉河西岸,西至關帝廟巷南頭,全長1公里,街寬5米。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其建筑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現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濉溪城,俗稱“口子”,春秋戰國時期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時,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稱“濉溪口”。明時本地商人富戶多匯于此,為防匪亂,濉溪人于居民區四周挖壕設欄,濉溪……[詳細] |
![]() | 【乾隆湖風景區】位于濉溪縣城南端,面積約5平方公里。融農業觀光、休閑娛樂、商貿購物為一體。由安徽建工學院規劃設計,1998年10月濉溪鎮人民政府開工興建。景區風光優美,更有帝王勝跡軼事引人入勝。主要景點有:一、御膳房。進入朔正門,左邊為仿明清建筑御膳房。御膳房分4層高19.98米,取1998年建造之意,造型古樸典雅。正……[詳細] |
![]() | 臨渙文昌宮AA 臨渙文昌宮,始建于唐代,原名尚書宮,又名藏書宮,是歷代文人聚會的地方。至淮海戰役時,還有前后三進庭院,合瓦望磚,重梁抱柱,雕花門,方格窗,三級臺階,青磚鋪地。整座院子的地基是用土筑起的一個高臺,比周圍高出1-2米;南北長81米,東西寬36米,呈長方形,北邊較南端略寬。淮海戰役打響后,文昌宮作為淮海戰役指揮部,北院為總前……[詳細] |
![]() | 位于濉溪縣西南35公里的臨渙鎮文昌宮和鎮東6公里的小李莊。在淮海戰役期間,這兩處都一度作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部——0淮海戰役總前委的駐地。1948年底,根據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發生的變化,0中央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采取打殲滅戰的辦法,在淮海地區發起一次戰役,以殲滅敵軍大量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決定由-、陳毅、-、……[詳細] |
![]() | 雙堆集烈士陵園位于濉溪縣雙堆集南面,總面積106000平方米,東西長368米,南北寬292米,面積10.6公頃。烈士陵園于1976年籌建,1981年10月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落成,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于1988年10月竣工。陵園大門朝東,門內兩側各有一個面積為1250平方米的池塘,寬闊筆直的主干道通往紀念碑。南部的尖谷堆為……[詳細] |
![]() | 臨渙古城建于漢代,早在秦漢時臨渙鎮已成為集市,隋唐時期成為貿易中心,店鋪和商販分布在城內長達數里、縱橫交錯的8條街上,成為蘇、豫、皖貿易交往的重要商埠。臨渙現存有文昌宮、城隍廟、蹇叔墓、傳統老街、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景點。南臨澮河,北、東、西3面是平原。古城平面呈方形,東西長1409米,南北寬約1400米,周長5606……[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