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章,仲雍曾孫。周武王滅商后,派人尋找泰伯、仲雍的后代。時吳國已傳至第五代周章,吳王即正式封周章為吳國國君,列為諸侯。從此吳國列入周朝版圖。周章墓在仲雍墓附近。陵墓羅城內有青石碑一通,鐫“古吳王周章陵墓”,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裔孫周士烈、周祖烈所立。解放后屢經修繕,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錢謙益柳如是墓位于常熟虞山拂水巖下,清嘉慶間知縣陳文清重修此墓墩。2002年10月22日,錢謙益柳如是墓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趙用賢宅位于江蘇常熟市區西涇岸片區南趙弄10號。趙用賢宅是明代趙用賢及其子孫居住的宅第,始建于明代嘉靖時期。據史志記載,趙用賢為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卒后贈禮部尚書。其子琦美,以父蔭歷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書,為隆慶、萬歷間著名藏書家,書房曰“脈望館”,取意《仙經》:“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此……[詳細] |
![]() | 據說到梅李鎮沒看聚沙塔,就等于沒到梅李鎮,所以一到此地,人們總愛前去領略一下聚沙塔影的旖旎風光。感受逝者如斯,沒想到,點滴間能聚沙成塔,一聲嘆息,卻已過了千年。聚沙塔確實是一座標志性的著名古塔。據史料記載,聚沙塔,原稱“聚沙百福寶塔”,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建,又傳為三國赤烏年間孫權之母吳國太捐資興建……[詳細] |
![]() | 彩衣堂位于常熟城內翁家巷2號。彩衣堂(翁氏故居),為常熟地區規模最大的明清官僚宅邸。此宅在明成化,弘治年間系本邑大族桑氏所有,堂名森桂,隆慶,萬歷年間屬邵武知府,古琴家嚴澍居宅。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大學士翁心存從仲姓處購得,更名為彩衣堂。其子-同治、光緒朝帝翁同酥曾在此度過童年時代。翁氏故居中軸線共七進,其中第……[詳細] |
![]() | 言子故居及墨井位于城區東言子巷13至17號。系清代建筑,坐北面南,存東西二組平房。東組屬17號,有四進,頭進與第二進為三開間,第三進廳通面闊5間17.5米,通進深9架梁8.8米,廳后天井東側為言子墨井。第四進在天井圍墻之外;西組屬15號,僅存第三進后堂。靠東組陪弄內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兵部侍郎珂興阿所立御祭碑一……[詳細] |
![]() | 翁同禾墓翁同龢墓,在鵓鴿峰麓。墓前有古柏四株,虬枝鐵干,蒼勁清奇。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晚號松禪老人,又號瓶廬居士。江蘇常熟人。善詩文,能繪畫,尤擅書法,是晚清享有盛名的書法家。以狀元入翰林,曾任同治、光緒二帝的師傅,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入軍機,世稱“狀元宰相”。因為贊助戊戌變法,被革職回鄉。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詳細] |
![]() | 王石谷墓位于常熟市區西門外程家橋,臨山前塘。墓坐北面南,占地413平方米,封土直徑3.1米,高1.2米,圍以羅城并設有拜臺、墓門等。冢前后各豎碑一通,后碑為清乾隆年間所立,上鐫文:“皇清徵士先祖考妣石谷府例贈錢氏孺人合葬之兆。”前碑為1909年修墓時增立,上鐫翁同龢所書“清畫圣王石谷先生墓”。王翚(1632—1717)……[詳細] |
![]() | 瞿式耜墓,在常熟虞山錦峰牛窩潭。瞿式耜,字起田,號稼軒、伯略,常熟人,是明末抗清著名歷史人物。他早年受業于東林黨首領之一的錢謙益,立志改革明末弊政。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授官江西吉安知縣,后調永豐縣。在永豐任內僅數月,對弊政進行了整頓與改革,即“頌聲鵲起”,崇禎元年(1628)擢戶部給事中。他敢言直諫,彈劾尚未……[詳細] |
![]() | 王鈇墓在虞山西麓燒香浜、環山公路南側。王鈇(1514—1555),字德威,號蒼野,浙江東陽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任常熟知縣,筑常熟城御倭,1555年在痛殲入侵倭寇時,不幸犧牲,葬于常熟。明廷詔贈太仆寺少卿,遣官諭祭并立祠。其墓坐北朝南,背靠虞山,面臨王鈇墓石坊山塘,占地266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中重修。墓……[詳細] |
![]() | 黃公望墓,在常熟市西門外虞山西麓小石洞左側山坡上。黃公望,本姓陸,名堅,常熟人,因出繼永嘉黃氏為義子而改姓。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晚號井西道人。幼聰慧,舉童子試,博學多聞。曾為中臺察院掾吏,一度被誣入獄,出獄后終身不仕。初隱于杭州筲箕泉,往來三吳間。他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年五十才學畫。承繼董源、巨然筆法,結合寫……[詳細] |
![]() | 言子墓,在常熟市虞山東麓。言子(前506—前443),名偃,字子游,春秋時吳國人,孔子的學生。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擅長文學,曾為武城宰,對發展東南地區的文化教育,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后世一直尊他為“南方夫子”。原墓早已荒蕪,直到宋端平三年(1236)常熟縣令王爚才明文對言子墓進行保護,因此,現有的言子墓可能是一座紀……[詳細] |
![]() | 仲雍墓在城區北門大街西側的虞山東嶺之上,墓坐西朝東。四周巨石嵯峨,古柏林立,整個墓區占地約2160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4.5米,高約2米,外設羅城和拜臺,內豎明、清間所立“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等碑刻三通。墓道沿山勢曲折而下,長達400多米。自北門大街上山,依次有清乾隆年間所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坊三座。在第三座石坊前構筑了兩……[詳細] |
![]() | 崇教興福寺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古城區東。崇教興福寺塔原名崇教寶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當時有僧文用提出“茲邑之居,右高左下,失賓主之辨,宜于蒼龍左角,作浮圖以勝之。”縣令李之善其說,逐令建塔。歷經元、明、清幾經重修。清咸豐間,寺毀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進行了大修。方塔雖建于宋代,仍沿襲唐……[詳細] |
![]() | 綵衣堂,在常熟城內翁家巷2號,清同治、光緒二帝師傅、戶部尚書翁同龢故居。翁同龢(1830-1904)蘇州府常熟縣熱。字聲甫,號叔平,又號瓶生、共眉居士,晚號松禪老人,別號天放閑人。翁同龢清咸豐六年(1856)以一甲一名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刑部、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兩度入軍機處任督辦軍務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詳細] |
![]() | 服裝城購物旅游區AAAA 常熟服裝城購物旅游區地處常熟市古城南端的江蘇常熟招商城,始建于1985年5月,經過18年的開發,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之一。中國常熟服裝城占地3.71平方公里,擁有35個專業市場,內設商鋪2.8萬個,5000多個服裝服飾品牌,8萬多名來自國內外的經營者在此落戶,日均客流量20多萬人次,日均貨運量2500多……[詳細] |
![]() | 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區AAAA ![]() 位于江蘇常熟城區西部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區,區域總面積39.2平方公里,獨占建城區“半壁江山”,是常熟山、水、城獨特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和環境個性的承載主體。是國家4A級旅游區、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虞山與尚湖分別是國家首批森林公園和城市濕地公園。虞山尚湖地處長三角中心地帶,上海、蘇州、無錫均……[詳細] |
![]() |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區AAAAA ![]() ![]() ![]()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區位于江蘇省常熟市,旅游區以江南山水文化為依托,融人文、生態、休閑為一體。虞山是國家森林公園,因商周之際吳地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是我國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尚湖與虞山相依,因商末姜尚(姜太公)在此隱居垂釣而得名,湖內濕地遍布,鷺鳥翔飛,為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湖泊;沙家浜以京劇《沙家浜》而聞名,形成……[詳細] |
![]() | 曾園又名虛廓園、虛廓居,位于古城區西南隅與趙園相鄰。原為明萬歷間御史錢岱所筑“小輞川”部分遺址。清同治光緒間刑部郎中曾之撰營為家園,取名“虛廓居”,亦為其子晚清文學家曾樸故居,習稱曾家花園。 曾園以水面為中心,四周環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別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色融為一體。 園中央清池一泓,源頭活……[詳細] |
![]() | 燕園,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古城區新峰巷該園至今已有220多年歷史,是常熟古典園林中存世時間最長、格局保存最為完整的私家園林之一,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燕園自1982年起陸續修復,當年對園中三嬋娟室、佇秋簃等景點按原有布局進行了重建,于1984年上半年竣工并對外開放。1998年6月,……[詳細] |